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项任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项任务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大任务(论文文献综述)

夏章[1](2021)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长期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目前有关小组活动长期效果评价的研究较为少见,小组活动长期效果尚不明确。对已有研究检索发现,多数研究报告了临床指标,对糖尿病预后不良事件报告较少,故本次研究将分两部分开展,通过系统综述来评估自我管理对患者临床指标的长期影响,通过随访研究来评估自我管理对患者预后不良事件的长期影响,以补充系统综述分析结果的不足。研究目的1.研究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控制、生存质量、心血管病事件、自我管理依从性、就诊次数、死亡事件的长期影响。分析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的相关影响因素。2.研究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的影响。分析干预组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和死亡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3.探讨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改进方法和干预重点。研究方法1.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检索建库至2020年7月28日发表的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随机对照试验和群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与研究质量评价过程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开展。使用Cochrane Q检验和不一致指数检验评估异质性,若纳入研究异质性小或异质性大但异质性来源可识别,则选用均数差值(mean difference,MD)作为效应指标,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计算总体效应值,并进行Meta回归与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若纳入研究异质性大且来源无法识别,则只进行描述性分析。参照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系统评估证据质量。使用Revman5.3、Microsoft Excel 2019 绘图,使用 Stata16.0、GRADE Profiler 3.6 分析数据。2.采用现场调查和信息系统匹配的方法,对北京市房山区2014年7月-11月参与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试验的500名研究对象进行随访。通过现场调查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信息,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确认患者存活情况,通过北京市死因监测系统收集患者死亡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小组活动与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发生的关系。以自我管理患者为分析对象,分析其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死亡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及交互作用。使用SAS9.4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系统综述共纳入25项研究5 071名随访患者。2项研究为低风险,1 1项研究为风险不确定,12项研究为高风险。分析结果显示,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患者糖化血红蛋白[MD=-0.39%(95%CI:-0.56,-0.21)]、舒张压[MD=-1.32 mmHg(95%CI:-2.44,-0.21)]、收缩压[MD=-1.92 mmHg(95%CI:-3.47,-0.37)]的长期效果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研究开展后12个月降低效果最显着,其中糖化血红蛋白可能受发表偏倚影响,舒张压和收缩压结果不够稳健。小组活动对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指数、体重的长期效果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其中体质指数结果不够稳健且可能受发表偏倚影响。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生存质量、自我管理依从性、就诊次数、心血管病事件、死亡事件无法进行Meta分析。除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体重证据质量等级为中外,其他指标证据质量等级为低或极低。医生/护士/专家开展小组活动[MD=-0.53%(95%CI:-0.79,-0.27)]、小组活动持续开展[MD=-0.87%(95%CI:-0.79,-0.27)]是糖化血红蛋白降低有利因素。家属/好友参与、小组患者数≤1 0人、患者年龄<60岁是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的可能有利因素。2.现场调查随访362人,随访率为72.40%,信息系统匹配483人,随访率为96.60%。分析结果显示,控制协变量后,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死亡发生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对自我管理患者而言,自我效能得分≥80分是防止糖尿病肾病[OR=0.06(95%CI:0.01,0.59)]、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OR=0.06(95%CI:0.01,0.55)]发生的保护因素;生活在城镇[OR=0.24(95%CI:0.07,0.89)]是防止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相比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以下,收入在 1000-3000 元[OR=0.28(95%CI:0.08,0.98)]是防止高血脂发生的保护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0-3000元[OR=0.36(95%CI:0.14,0.88)]、≥3000 元[OR=0.15(95%CI:0.03,0.70)]、入组前自报发生某些合并症[OR=0.20(95%CI:0.07,0.52)]是防止其他合并症发生的保护因素。居住地为城镇[OR=0.16(95%CI:0.04,0.55)]是防止入组后死亡发生的保护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与自我效能得分、家庭人均月收入与入组前合并症自报情况、居住地与糖尿病病程存在相加效应交互作用。研究结论1.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降低有一定的长期效果,对血压降低可能有长期效果,对血脂、体重控制、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死亡未见影响,对患者生存质量、自我管理依从性、就诊次数的长期影响尚无法定论。2.医生/护士/专家开展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持续开展是糖化血红蛋白降低有利因素,自我效能高是防止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收入水平低、农村居民是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发生的危险因素。3.建议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由医生/护士/专家来组织开展,以患者自我效能提高为核心目标,同时建立小组活动持续开展机制,以期实现自我管理效果长期维持。4.建议把低收入人群和农村居民作为今后糖尿病干预重点人群。

仲秀玲[2](2020)在《消化性溃疡患者自我管理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编制消化性溃疡患者自我管理问卷,并对该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旨在为测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提供实用、科学和有效的工具。方法1.本研究在文献回顾和理论研读的基础上,以社会认知理论、自我管理理论为理论依据,以自我管理的三大任务为框架,并参考消化性溃疡循证临床实践指南(2015)、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和国内相关“自我管理量表”、“自我管理问卷”,初步编制了消化性溃疡患者自我管理问卷的条目池。2.采用质性研究法,与15名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充分了解患者关于消化性溃疡疾病自我管理的感受和经验。3.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选取熟悉消化性溃疡疾病相关领域的专家35名,经过2轮专家问卷咨询,对初始问卷的条目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筛选。4.采用预调查法,选取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消化性溃疡患者25例,对其进行问卷的预调查和访谈其填写问卷时的感受,并根据预调查和患者反馈结果,形成预测问卷。5.正式大样本调查,通过便利抽样法,应用预测问卷对山东省某2所三级甲等医院内镜诊疗中心和消化内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2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调查,并以Excel表格的方式形成患者资料数据库,此后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已收集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问卷的条目分析与筛选、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结果1.问卷初步编制结果:经参考相关指南、国内外相关自我管理量表及问卷、文献回顾和结合对1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访谈结果,初步拟定出包含4个维度51个条目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自我管理初始问卷。2.德尔菲专家咨询及预调查结果:经过2轮专家函询和预调查后,删除5个条目,合并4个条目,并增加2个条目,形成包含4个维度44个条目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自我管理预测问卷。3.条目分析和筛选结果:44个条目的预测问卷经过条目筛选分析和三次探索性因子分析后,共删除3个条目,最终形成消化性溃疡患者自我管理正式问卷,包含4个维度,41个条目,即日常生活管理(14个条目)、治疗管理(13个条目)、情绪管理(5个条目)、疾病知识认知管理(9个条目)。4.信度检验结果:总问卷的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936,各个维度分别为0.854、0.956、0.888、0.955,显示本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总问卷的折半信度系数为0.941,按奇偶数分成两部分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折半信度分别为0.871、0.877,显示本问卷的折半信度较好;总问卷的重测系数为0.846,各个维度分别为0.860、0.817、0.763、0.799,显示本问卷的重测信度较好,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效度检验结果:专家内容效度:消化性溃疡患者自我管理总问卷水平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3,其各个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31.00;结构效度:经3次探索性因子分析后,共提取出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8.187%,且4个因子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1150.337,各因子与总问卷的相关系数为0.5280.733,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准则效度:校标量表总分与消化性溃疡患者自我管理问卷总分及各维度间的相关系数为0.2900.787,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编制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自我管理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评估消化性溃疡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科学、有效工具,为自我管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王瀚巍[3](2020)在《团体绘画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同伴关系质量促进的研究 ——以沈阳市S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人际关系的质量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自我意识、学业成绩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具有深刻影响。其中同伴关系作为人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它与小学生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有所不同,即它有平等性和自我选择性。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逐渐加快、心理发展的特征也更为外显和开放,同伴关系的优劣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更大。但是,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同伴关系的发展现状如何、学生的同伴关系质量会受哪些因素影响、怎样帮助小学生提高同伴关系质量,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选择沈阳市某实验小学五年级的270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相关的实验研究。首先,本研究运用《同伴关系量表》与《班级提名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发现小学五年级学生同伴关系质量具有如下特点:(1)从总体来说,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同伴关系质量为中等水平;(2)在性别方面,女生的亲密关系维度、共同活动维度得分均高于男生,并且男生的负提名得分显着高于女生;(3)在班级干部方面,班级干部的社会焦虑维度、共同活动维度得分和总分均高于非班级干部,并且班级干部的正提名得分显着高于非班级干部;(4)在是否为离异家庭方面,非离异家庭的学生亲密关系、共同活动、社会焦虑维度的得分均高于离异家庭的学生,并且离异家庭学生的负提名得分显着高于非离异家庭的学生。其次,根据《同伴关系量表》的维度设计相应的团体绘画主题活动方案,并通过问卷测量选择两个同质的班级,分别设置为控制组与实验组。对实验组的41名学生采用团体绘画教学活动,而控制组的学生进行常规的心理健康教学工作。在实验进行八周以后,再次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测量,通过对比,得出以下结论:(1)实验组成员同伴关系质量总体水平在接受团体绘画后得到显着提升;(2)在《同伴关系量表》中,实验组后测总分及各维度分均显着高于前测。控制组前后测总分及各维度分均无显着变化;(3)在《班级同伴提名问卷》中,与前测相比实验组的三个消极类型同伴关系学生的后测正提名得分显着增加、负提名得分显着减少。控制组前后测无显着差异。最后,本研究提出了提高小学生高年级同伴关系质量的如下建议:(1)学校应创设良好的校园同伴交往环境,促进学生同伴交往;(2)教师引导学生同伴关系良性发展;(3)家庭采用正确的教养方法,为学生同伴关系的发展打好基础。(4)增加团体绘画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的运用率。

朱梦春[4](2020)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的编制及现状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编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patients self-management ability scale,LEASOPSMAS),为临床工作者提供适宜的评估工具。调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医护工作者对患者进行系统的、个体化的健康指导提供依据。方法:1.构建LEASO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条目池:通过文献回顾,明确LEASO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理论及相关内容。基于自我管理理论基础及课题组成员对内容的讨论,形成LEASO患者访谈提纲。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0名LEASO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LEASO患者自我管理不足及需求。通过Colaizzi现象学研究资料分析法对质性研究内容进行归纳分析,初步构建LEASO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条目池。2.专家函询及信效度检验: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1名血管外科领域的临床医疗、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等方面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对量表的条目进行增删及合并,形成LEASO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应用初步形成的LEASO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对南昌市三所三级甲等医院中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82名LEASO患者进行调查,通过项目分析进一步筛选量表条目,并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检验,最终形成LEASO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3.LEASO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在南昌市三所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接受治疗的175例LEASO患者为调查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及LEASO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影响LEASO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及疾病相关因素。结果:1.构建LEASO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条目池:通过文献回顾及质性研究,形成了LEASO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第一轮专家函询表,包含4个维度,33个条目,其中疾病症状管理维度19个条目,日常生活管理维度7个条目,情绪管理维度3个条目,信息管理维度4个条目。2.专家函询及信效度检验:(1)专家函询结果:两轮专家函询中,专家积极性均为100%,提出修改意见专家所占比例分别为80.95%、9.52%;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0.902;协调系数(Kendall’s W)为0.0790.158,经?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轮专家函询删除3个条目,新增3个条目,修改后保留7个条目,拆分1个条目为2个条目,合并2个条目为1个条目,初步形成的LEASO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有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2)信效度检验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量表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49,总的分半信度系数为0.868;量表4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44、0.851、0.806、0.833,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928、0.814、0.802、0.841;重测信度为0.983。各条目水平内容效度(Index of Content Validity,CVI)为0.8891.000,本量表水平CVI为0.946。最终形成的LEASO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包含4个维度及33个条目,疾病症状管理维度19个条目,日常生活管理维度8个条目,情绪管理维度3个条目,信息管理维度3个维度。3.LEASO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LEASO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总分为(90.39±23.33)分,得分最高的维度是信息管理维度,该维度条目均分为(2.92±0.84)分,得分最低的维度是日常生活管理维度,该维度条目均分为(2.69±0.75)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BMI、文化程度、居住地、婚姻状况。结论:本研究编制的LEASO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信效度良好,可用于评价LEASO患者自我管理能力。LEASO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疾病知识了解掌握不足、危险因素控制不良、情绪疏解不畅、信息渠道闭塞,影响LEASO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年龄、BMI、文化程度、居住地、婚姻状况。因此,医护人员要加强LEASO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丰富健康宣教形式,提高健康宣教效果,以提高LEASO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张瑜[5](2020)在《塑造“社会主义新人” ——集体化时代一个晋东南村庄的个体与群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共对于人的塑造和培养的重视程度是一以贯之的。本研究关注的是集体化时代中共对于社会主义新人的塑造和培养问题,通过考察乡村社会中的“问题人物”、各类模范、干部、妇女、儿童、民兵六类不同身份的人物群体或具体的人物代表,集中探讨了集体化时代国家在基层乡村社会中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实践方式和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培养机制和治理技术。从国家的角度来讲,通过政治学习、日常劳动、军事训练、树立典型等方式向“新人”们传输中共的价值观,将不同的人纳入到不同的组织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就成为国家为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在乡村具体的实践方法。从民众的角度来讲,他们主动或者被动地去适应社会主义新人的标准,通过具体的行动实践着国家在不同阶段对于新人的要求,体现了国家意志,使得国家不再是事不关己的遥远存在,而是化身为一个熟悉的邻人,他可能是一名干部、模范,又或是五类分子。在塑造新人的过程中,国家的权力不仅触及到乡村的每个角落,也触及到了生活在这里的人,将个人与国家紧密地联合在一起。不同群体和个人在中共的领导下,共同缔造了集体化时代。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六章。第一章:乡村“问题人物”的思想改造与人生际遇。本章是对四个乡村社会中“问题人物”个人生活史的研究,主要运用个人档案,还原这些曾经生活在村庄五类分子的平凡人生,试图揭示出他们在那个政治挂帅的时代环境下,那些隐藏在不合时宜言行中的复杂内心世界与性情。第二章:“公”“私”之间:集体化时代的乡村干部。乡村干部作为村庄里的领导人,他们是沟通国家与基层社会的桥梁。因此,他们的自身素质、作风问题、与村民的关系问题则成为影响基层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教育、培养好各种类型的乡村干部,也成为国家控制、动员广大的农民的前提和基础。本章主要从组织架构、干部正面和负面的形象等方面,尽可能全面揭示集体化时代真实的干部面向,探讨国家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将乡村干部塑造成为符合中共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新人。第三章:榜样的力量:集体化时代对模范的塑造。集体化时代是模范辈出和“模范引领”的时代,国家重视模范的引领作用,不遗余力地评选模范。本章既关注模范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也关注模范作为具体个人的存在。将以村级档案为核心史料,尝试揭示集体化时代基层普通模范的形象和模范评比制度在基层的运作及不同时期对劳模标准的变化,以求尽可能真实、立体、动态地展示各类模范被塑造的过程。以此呈现新中国通过树立模范典型来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过程,进一步阐释中共在群众动员方面的成功之道。第四章:家庭·劳动·革命:妇女形象的嬗变。本章将依照集体化时代不同“表征”的顺序,探讨中共期望新妇女在新社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通过分析集体化时代妇女参加劳动的基层实践,揭示国家对妇女角色和形象如何在劳动的过程中得以塑造,妇女劳力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如何被一步步开发以及开发的程度,又如何从家庭逐步走向社会的过程,进而考察妇女参加劳动生产的成绩和问题;同时,也尽量从妇女的角度出发,分析其自身体验,从而尽可能全面地、连续地呈现国家如何培养、塑造新时期女性的努力,进一步回答社会主义新妇女何以产生的问题。第五章:“新人”的启蒙:集体化时代的儿童教养。中共对儿童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式塑造和培养赋予了儿童新的角色、定位、属性和“儿童—国家”关系。通过梳理集体化时代儿童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发展与变化,可以追寻特殊历史背景下童年经历的蛛丝马迹,不失为理解集体化时代和集体化时代的人们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和途径。因此,本章以集体化时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变化以及国家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阶段如何去塑造社会主义新人为线索,尝试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探讨儿童观念在这一时期的变迁和国家在塑造“共产主义接班人”过程中与儿童的互动,试图为理解集体化时代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和途径。第六章:从拿镐到拿枪:建国以来山西乡村的民兵。民兵制度作为集体化时代的一项重要制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民兵是中共把老百姓组织起来的一种方式,是集体主义的重要表现形式。本章主要突出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揭示民兵制度如何嵌入到农村并逐步完善起来;二是将农民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考察他们在民兵制度下的心态与行为以及与国家的互动,进一步探讨国家借助民兵形象为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努力。本研究将采用传统史学中重资料重描述的方式,注重村庄一手档案的整理与利用,并以此为主,结合地方文献、官方档案和口述资料,试图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来阐释集体化时代国家与个人互动的场景及其背后的微妙关系,再现权力与利益博弈的历史图像。力争把宏观的理论构想和微观的个案分析相结合,更全面系统地研究集体化时代和集体化时代的人们,试图诠释集体化时代社会与文化的深层内涵,思考集体化时代的留给后人的经验和教训。在具体研究中,既关注人物群体也关注具体个人,既关注历史进程也关注具体事件,既关注制度层面也关注执行效果,既关注成绩又考察问题与矛盾,希望以“社会主义新人”为线索,体现出集体化时代不同时期国家对社会主义新人要求的动态的变化过程,以揭示共产主义革命对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改造和重塑历程,进而去解读集体化时代在乡村的运行逻辑和历史进程。回答“集体化时代基层民众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国家与个人是怎样互动”、“国家如何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问题。研究表明,劳动是集体化时代塑造新人的重要途径,是理解集体化时代的一条重要线索。劳动成为了中共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主要方式和重要载体,在劳动的过程中,集体化时代的人们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身体上,都得到了塑造和锻炼。集体化时代所塑造的各类新人形象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时代的命运休戚相关,但是也夹杂着问题与矛盾,其中问题的根本还应回到对人的关照上来。因此,对待集体化时代的认识,也应当放到动态地、连续的情境中,将历史的解读更为人性化。集体化时代的乡村社会研究应当在重视档案史料的基础上,终究回归以人为中心,以历史学为本位的研究,这样才能实现整体史的研究。

秦瑞[6](2020)在《青少年家庭功能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自我意识的中介作用》文中研究指明青春期是个体从少年跨入成年的过渡阶段,在此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均处于一个不稳定的水平,孤独感体验较为强烈,并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其中家庭功能和自我意识都会对孤独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就基于孤独感的这两个影响因素,研究二者对孤独感的影响机制。本文的研究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使用《家庭功能评价量表》、《PHCSS自我意识量表》以及《UCLA孤独感量表》对3所中学初一到高一的1000名学生进行施测,并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得出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研究是设计了一系列旨在提高青少年自我意识,降低其孤独感的团体辅导方案,然后通过实验法来验证该方案是否有效。经过细致地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1.青少年家庭功能在性别、年级、家庭结构以及家庭经济状况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在是否为独生子女、生源地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2.青少年自我意识在家庭结构和家庭经济状况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在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生源地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3.青少年孤独感在家庭结构和家庭经济状况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在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生源地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4.青少年家庭功能与自我意识呈显着负相关;家庭功能与孤独感呈显着正相关;自我意识与孤独感存在显着负相关。5.自我意识在青少年家庭功能与孤独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6.自我意识干预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并降低其孤独感。基于本研究的统计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对于家庭而言,父母应与子女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其健康的自我意识;对于学校而言,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有关提高学生自我意识水平的讲座和团体心理辅导,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毛丽伟[7](2020)在《正面管教及其教育理念的心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正面管教及其教育理念源起于40年前的美国,由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尼尔森和洛特联合创新并加以倡导而形成的。它在理论上以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为基础;在其形成过程中,美国心理学家德雷克斯在阿德勒的基础上发展的新个体心理学思想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历史上,正面管教首先是作为一个以家庭教育实践为指向的父母培训课程,因其成效而广受关注、得到发展,并逐步被运用到学校教育和课堂管理。它反对惩罚与娇纵,主张在家庭生活中和善与坚定并行,帮助家长掌握个体心理学思想及多种方法解决日常的育儿挑战,与孩子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与合作的关系中培养孩子的各种生活技能和社会技能,并找到引导孩子自信、自律、拥有强大内心力量的成长途径。本文立足于我国实际国情,并结合我国当今时代的家庭教育现状的分析,对正面管教及其教育理念开展较系统的研究,以期对我国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论文首先通过对正面管教诞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的追溯,说明正面管教的相关概念背景,在此基础上,具体且深入地阐述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目标与方法等,并结合国内外关于正面管教的实证研究结果,评述正面管教实际效果以及关于正面管教的研究现状。接着通过对它的教育理念的挖掘,阐述它的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并由此进一步说明正面管教的精神实质。并通过与其他相关研究的对比研究证实了正面管教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尊重与促进。最后,论文对正面管教进行客观的评价,它是一个有价值的父母培训课程,但也存在些许不足,在同时考虑到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我国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上,根据具体国情提出一些本土化的相关建议。

边国霞[8](2020)在《美国教师表现性评价(edTPA)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师评价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21世纪各国关注的重点。而当前我国教师评价面临诸多问题,如以学生成绩为主要评价指标,评价过于量化,评价不真实,重管理轻发展。美国在教师评价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其探索过程中曾出现与我国现阶段教师评价的类似问题。随着研究的不断进行,美国学者发现表现性评价能更真实、有效地反映教师的实际表现,它直接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做什么,展示了教学的复杂性,且可以将学生学习的证据与相关教学工作联系起来。2013年,美国开发了首个全国范围内适用的教师候选人表现性评价——edTPA(educative Teacher Performance Assessment)。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它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为教师候选人提供了学习机会,支持候选人取得进步,具有教育性和发展性。这为我国教师评价提供有益借鉴。本研究从美国教师表现性评价(edTPA)入手,旨在探讨该评价开发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具备哪些结构要素和实施步骤,如何在我国教育情境下展开应用,以期回应我国当前教师评价的困境。为达到以上研究目标,首先,基于文献研究,对美国教师表现性评价背后的理论进行挖掘,考察其研发背后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对美国教师表现性评价的历史发展进行回顾,梳理edTPA的发展历程。其次,以edTPA官方网站上的资料为基础,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edTPA的结构要素、实施步骤等进行介绍。最后,以小学数学为例,在我国教师评价中进行edTPA的尝试性应用,考察其应用效果与出现的问题。研究发现,edTPA对参与者产生了积极影响。就受评教师而言,模块式的课时计划为其备课提供新思路;教学视频促进他们的教学反思;同时,他们对学情与学生需求有了更多的关注;通过对专业术语的理解,促进其专业知识成长和思考;在评分规则指导下,他们为达到高水平表现而努力。就评价教师而言,edTPA引起她们对学生的学术语言的关注,同时为她们分析学生作业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之后指导新手教师提供方向。此外,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受评教师出现迎合评价的情况,且他们面临写作困境,整个评价持续时间长,参与者任务重等。

张静[9](2019)在《农村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农村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分析自我管理与简易应对、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降低再住院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5月1日—2018年12月31湖南省长沙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病室中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农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先录入EXCEL数据库,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5.0分析数据,对于性别、民族、婚姻状况等计数资料采用频率、构成比表示,对于自我管理总分、维度得分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1)研究对象自我管理总分为46.85±12.37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日常生活管理维度得分为63.45±14.09分,情绪管理维度得分为50.75±17.52分,疾病医学管理维度得分为42.69±19.61分。(2)研究对象积极应对均分为1.57±0.62分,低于国内常模1.78±0.52分,消极应对均分为1.15±0.58分,低于国内常模1.59±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研究对象社会支持得分总分为38.45±7.88分,其中主观支持得分为23.16±5.08分(全国常模21.85±3.46分),客观支持得分为8.77±3.34分(全国常模8.10±3.19分),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得分为6.56±2.21分(全国常模7.82±1.80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分析结果:研究对象自我管理总分与积极应对得分呈正相关(r=0.261,P<0.01);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r=0.156,P<0.01)。(5)单因素分析结果:家庭月收入、病程、既往因冠心病住院次数、有无介入治疗史、是否长期服药、长期服药种类数、合并症个数及年龄在自我管理总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家庭月收入、既往因冠心病住院次数、是否长期服药、长期服药种类数在日常生活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家庭月收入、既往因冠心病住院次数在疾病医学管理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教育程度、既往因冠心病住院次数在情绪管理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病程、长期服药种类数、家庭月收入、既往因冠心病住院次数和积极应对方式共5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经F检验,F=14.416,P<0.01,所拟合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农村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较低,其中以疾病医学管理行为水平最低。(2)冠心病病程、长期服药种类数、家庭月收入、既往因冠心病住院次数和积极应对方式是农村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孙超[10](2019)在《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研究(1950-1958)》文中研究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其工作重心也由夺取政权转向巩固政权,由革命战争转向经济建设和发展生产力。要建设新中国就需要有大量政治觉悟高、有真才实学的专业人才队伍作为支撑,而当时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远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因此,中国共产党一方面通过团结、改造旧知识分子为国家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工农干部和工农青年,将他们培养成为新型知识分子,成为新中国党和政府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本文以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为考察对象,对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才培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求其历史经验与启示。第一章,主要论述工农速成中学的历史渊源。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大地上兴起了以“教育救国”为宗旨的平民教育运动,平民教育最终被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逐渐转变为以改造社会,进行政治启蒙为目的的工农教育运动。大革命失败以后,党的战略重心转移到农村,带有速成性质的工农教育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中,起到了动员、组织、教育广大工农革命的重要作用。苏区工农教育、抗日战争时期的工农教育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工农教育既有速成性、为革命战争服务等工农教育的一般特征,也表现出各个时期工农教育的阶段性特点。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创办工农速成中学,一定程度上是革命根据地时期工农速成教育的延续并加以正规化的过程。第二章,主要分析工农速成中学创办的社会背景。创办工农速成中学是教育向工农开门,教育为工农服务的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这种教育方针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它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工农阶级对科学文化知识的迫切需要,激发了工农阶层建设新中国的热情;同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人才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需求,而当时人才队伍的质量和数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党和国家将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了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上;再者,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在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全面学习苏联,苏联的教育理论和办学模式深刻影响中国教育,工农速成中学也是学习苏联教育的产物。第三章,主要从纵向上历史地考察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的沿革历程。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发展轨迹基本上与整个国家工农速成中学的发展演变相似,大概经历了试办、定型、推广、附设、停办等几个发展阶段。所不同的是,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与国家有关工农速成中学政策调整之间并不是单向的自上而下的被动执行,而是存在着更加紧密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形成了双向的共同演进机制。无论从附设于高等院校还是分类教学计划的实施,都可以看出北京工农速成中学的实践探索与国家顶层设计之间的互动关系。由于各自情况不同,北京市各个工农速成中学又都在相对统一的历史沿革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样态,从而为世人展现丰富多元的办学景象。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是深入工农速成中学内部分析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的教学和组织管理情况。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的教学改革实验既不能脱离普通中学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又要在升学任务的驱动下实施有利于“速成”的教学计划,这种两难选择使得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一方面需要在总体上进行课程、教材、教法的实践探索,另一方面,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上又要保持各个学科的教学特色。在学校的组织管理上,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由于承担着实验的任务,因此在招生管理、学生管理、师资待遇、毕业生等办学的诸多方面都进行了许多具有新意的探索和尝试,为中央教育部制定全国性的工农速成中学组织管理措施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和借鉴。在招生上,依据国家规定的招生条件严格加以执行落实;在学生管理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妥善解决学生入学待遇以及学生退学问题,解决工农学员的后顾之忧;在师资管理上,优先保障工农速成中学教师的待遇和编制,为工农速成中学的成功举办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这些举措为工农速成中学最终取得办学成效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保障。第六章,主要对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的办学模式进行总结与反思。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的主要特点有三:一是,教育对象是带有浓厚政治底色的工农成人青年;二是,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学员升入高等学校做准备;三是,教育的方式强调“速成”,用3-4年的时间完成中学6年的课程任务。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办学基本经验是:加强党对工农速成中学的领导;认真贯彻“试验先行,稳步推进”的办学思路;建设一支热爱工农教育事业、又红又专的教职工队伍;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放在激励学生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学习上。在历史上,北京市及其他地区的工农速成中学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农阶层受教育的权利,巩固和维护了新生的国家政权;提高了工农干部的文化水平,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的建设人才,为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巩固和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也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制度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尝试和借鉴,其历史作用是值得肯定的。工农速成中学自身也存在着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和制约因素。首先,工农速成中学是苏联“学术性”教育模式和延安“革命性”教育模式的简单糅合下产生的,但这两种教育模式之间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自然而然”地形成合力;其次,将革命“速胜”的思维简单地转变为教育“速成”,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育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虽然学生的学习热情普遍较高,但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学业负担过重,使工农速成中学的学生在身体和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教学质量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大任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大任务(论文提纲范文)

(1)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长期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3 研究目的
    4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长期随访效果: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内容
    4 材料与方法
        4.1 研究设计与相关定义
        4.2 文献来源与检索策略
        4.3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4.4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4.5 文献质量评价
        4.6 统计分析
        4.7 技术路线
    5 研究结果
        5.1 文献检索结果
        5.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5.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估
        5.4 自我管理干预效果评价
        5.5 证据质量评价
    6 讨论
        6.1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关系
        6.2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关系
        6.3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血脂关系
        6.4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血压关系
        6.5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体重控制关系
        6.6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生存质量关系
        6.7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心血管病事件和死亡事件关系
        6.8 国内外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差异比较
        6.9 本研究的可靠性与局限性
    7 小结
第二部分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5年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随访研究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内容
    4 材料与方法
        4.1 研究现场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方法
        4.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5 质量控制
        4.6 技术路线
    5 研究结果
        5.1 一般情况
        5.2 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发生情况
        5.3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影响
        5.4 自我管理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影响因素
    6 讨论
        6.1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和合并症关系
        6.2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死亡关系
        6.3 自我效能与糖尿病并发症关系
        6.4 低收入、农村居住地与糖尿病并发症和合并症关系
        6.5 农村居住地与社区患者死亡关系
        6.6 随访研究结果与系统综述研究结果关系
        6.7 本研究的局限性
    7 小结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综述 国内外糖尿病自我管理干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2)消化性溃疡患者自我管理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技术路线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消化性溃疡的概述
        1.1 消化性溃疡的概念
        1.2 消化性溃疡流行病学现状与危害
    2 自我管理的概述
        2.1 自我管理的概念及任务
        2.2 自我管理的理论基础
        2.3 慢性病领域自我管理测量工具的发展
    3 消化性溃疡患者自我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国外消化性溃疡患者自我管理研究现状
        3.2 国内消化性溃疡患者自我管理研究现状
第二章 消化性溃疡患者自我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访谈结果
        3.1 受访者一般资料
        3.2 研究主题
    4 小结与启示
第三章 消化性溃疡患者自我管理问卷的编制
    1 消化性溃疡患者自我管理问卷的测评对象和目的
    2 消化性溃疡患者自我管理问卷的维度和内涵
    3 消化性溃疡患者自我管理问卷的条目池
    4 问卷的评分方法
    5 消化性溃疡患者自我管理问卷初始维度和条目池的初筛
        5.1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6 预调查
        6.1 预调查的目的
        6.2 预调查的结果
    7 小结与启示
第四章 消化性溃疡患者自我管理问卷信效度的检验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样本量的确定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2.2 初始问卷的评分方法
        2.3 统计分析
        2.4 质量控制
        2.5 伦理学考虑
    3 研究结果
        3.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3.2 条目的分析与筛选
        3.3 探索性因子分析法
        3.4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第五章 讨论
    1 问卷编制的整体构思和设计原则
    2 问卷维度和条目筛选的依据与过程
    3 PU患者自我管理问卷的评价
        3.1 问卷的信度评价
        3.2 问卷效度的评价
    4 问卷的适用性评价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创新性
    三、局限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3)团体绘画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同伴关系质量促进的研究 ——以沈阳市S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创新之处
    1.4 本研究基本思路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同伴关系质量的研究综述
        2.1.1 同伴关系的涵义
        2.1.2 同伴关系质量的涵义
        2.1.3 同伴关系质量的测量
        2.1.4 同伴关系质量的理论基础
        2.1.5 同伴关系质量的相关研究
    2.2 团体绘画的研究综述
        2.2.1 团体绘画的涵义
        2.2.2 团体绘画干预的理论基础
        2.2.3 团体绘画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2.3 团体绘画对同伴关系质量干预的研究综述
        2.3.1 团体心理辅导对同伴关系质量干预的相关研究
        2.3.2 绘画艺术疗法对同伴关系质量干预的相关研究
        2.3.3 团体绘画对同伴关系质量干预的相关研究
    2.4 国内外研究述评
        2.4.1 关于同伴关系质量国内外研究述评
        2.4.2 关于团体绘画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3章 小学五年级学生同伴关系质量的研究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实验法
        3.2.4 观察法
    3.3 研究工具
        3.3.1 同伴关系问卷
        3.3.2 班级同伴提名问卷
    3.4 研究程序
        3.4.1 研究假设
        3.4.2 研究设计
        3.4.3 无关变量控制
    3.5 小学五年级学生同伴关系质量现状调查
        3.5.1 小学五年级学生总体同伴关系质量的现状分析
        3.5.2 不同性别学生的同伴关系质量分析
        3.5.3 是否为班级干部对学生同伴关系质量影响分析
        3.5.4 是否为离异家庭对学生同伴关系质量影响分析
第4章 团体绘画干预小学五年级学生同伴关系质量的研究
    4.1 团体绘画方案的设计
        4.1.1 团体绘画方案的目标
        4.1.2 团体绘画方案的依据
        4.1.3 团体绘画的方案
        4.1.4 团体绘画对同伴关系质量提升的优势
        4.1.5 团体绘画方案实施(节选)
    4.2 研究程序与数据处理
    4.3 数据分析
        4.3.1 同质性检验
        4.3.2 实验组前后测差异对比分析
        4.3.3 控制组前后测差异对比分析
        4.3.4 实验组后测与控制组后测差异对比分析
第5章 分析与讨论
    5.1 小学五年级学生同伴关系质量现状分析
        5.1.1 小学五年级学生同伴关系质量总体状况分析
        5.1.2 小学五年级学生同伴关系质量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5.1.3 小学五年级学生同伴关系质量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
        5.1.4 小学五年级学生同伴关系质量在是否为班级干部上的差异分析
        5.1.5 小学五年级学生同伴关系质量在是否为离异家庭上的差异分析
    5.2 团体绘画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同伴关系质量的促进影响作用研究
        5.2.1 团体绘画干预小学生同伴关系质量结果讨论
        5.2.2 团体绘画提升小学五年级学生同伴关系质量的有效性分析
    5.3 对小学五年级学生提升同伴关系质量的建议
        5.3.1 学校创设良好的校园同伴交往环境
        5.3.2 教师引导学生同伴关系良性发展
        5.3.3 家庭采用正确的教养方法
    5.4 在学校中开展团体绘画的建议
        5.4.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增加团体绘画的运用率
        5.4.2 促进团体绘画融入其他学科教育课程
    5.5 研究不足与展望
        5.5.1 研究不足
        5.5.2 研究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同伴关系量表
附录 B 班级同伴提名问卷
附录 C 方案设计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4)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的编制及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自我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
        1.3.2 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
第2章 研究方法
    2.1 构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条目池
        2.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2.1.2 访谈提纲
        2.1.3 资料收集
        2.1.4 统计学方法
    2.2 专家函询及信效度检验
        2.2.1 德尔菲专家函询
        2.2.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2.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调查
        2.3.1 调查对象
        2.3.2 调查工具
        2.3.3 统计学分析
        2.3.4 质量控制
第3章 结果
    3.1 构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条目池结果
        3.1.1 文献回顾及课题小组讨论结果
        3.1.2 质性研究结果
    3.2 专家函询及信效度检验
        3.2.1 专家函询结果
        3.2.2 量表的信效度分析结果
    3.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调查
        3.3.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3.3.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状况
        3.3.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相关性分析
        3.3.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单因素分析
        3.3.5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构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条目池
        4.1.1 文献回顾及课题小组讨论
        4.1.2 质性研究提炼主题
    4.2 专家函询及信效度检验
        4.2.1 德尔菲专家函询的可靠性分析
        4.2.2 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4.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调查
        4.3.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4.3.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分析
        4.3.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4.3.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性及展望
        5.2.1 创新之处
        5.2.2 局限性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5)塑造“社会主义新人” ——集体化时代一个晋东南村庄的个体与群体(论文提纲范文)

附图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理论反思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四.研究区域及史料特点
第一章 “问题人物”的思想改造与人生际遇
    一.精诚所至:董心诚的重归“群众”之路
        (一)学生时代
        (二)军旅生涯
        (三)成为“反革命”
        (四)接受改造
        (五)成为“群众”
    二.我行我素:石逢生难以被改造的本性
        (一)成长过程一波三折
        (二)青年时期因言获罪
        (三)政治渗透下的家庭关系
        (四)本性难改:回村后的表现
        (五)学会使用政治话语保护自己
        (六)人生悲剧的心理分析
    三.大起大落:一个皮革手工业者人生的“高潮”与“低谷”
        (一)坎坷波折的前半生
        (二)改造生活
        (三)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四.“学而优则仕”:宁家成士绅梦想的破灭
        (一)求学
        (二)工作
        (三)管制
        (四)改造
    五.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公”“私”之间:集体化时代的乡村干部
    一.集体化时代蔚村权力结构的变迁
    二.大队的核心干部
        (一)大队书记
        (二)大队长
        (三)其他干部
    三.小队干部
        (一)小队干部的基本设置
        (二)大队干部与小队干部之间的关系
    四.“三通四化”的干部形象
        (一)党课制度
        (二)干部参加劳动制度
    五.“人无完人”:干部的另一面
        (一)违反国家政策问题
        (二)“四清”与整风运动中的干部问题
        (三)作风问题
    六.本章小结
第三章 榜样的力量:集体化时期对模范的塑造
    一.制造模范
        (一)制造模范的标准及变化
        (二)制造模范的困难与问题
    二.解读模范
        (一)模范贴近生活
        (二)模范无处不在
        (三)模范的奖励
    三.典型模范
        (一)水利专业队队长赵世喜
        (二)第七生产队长卫胜利
        (三)“保险会计”杨家星
    四.事件中的模范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家庭·劳动·革命:妇女形象的嬗变
    一.互助组时期:妇女走向生产的准备
        (一)“互助”的早期理解
        (二)妇女参与生产的背景
        (三)效果和经验
        (四)理想的妇女形象
    二.初级社、高级社时期:从家庭妇女到劳动妇女
        (一)以妇女参加劳动生产为中心
        (二)妇女参加劳动生产的成绩
    三.人民公社时期:“劳动妇女”和“革命妇女”的双重身份
        (一)新的要求
        (二)新的举措
        (三)新的变化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人”的启蒙:集体化时代的儿童教养
    一.幼托事业的发展及幼儿教养
        (一)合作化时期“保育为主、教育为辅”的方针
        (二)人民公社化时期对“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培养
        (三)集体化时代后期:“儿童本位”的回归
    二.儿童的小学教养
        (一)集体化时代农村小学教育普及概况
        (二)“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三)“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本章小结
第六章 从拿镐到拿枪:建国以来乡村社会中的民兵
    一.民兵制度的数据分析
        (一)人数统计
        (二)组织、干部结构
        (三)年龄分析
        (四)基本情况
    二.民兵的日常管理
        (一)军事训练制度
        (二)宣传、学习制度
        (三)武器管理制度
        (四)评优制度
        (五)问题及对策
    三.民兵的模范带头作用
        (一)改造种子山
        (二)抗旱蓄水
        (三)抗洪抢险
        (四)科学种田
    四.民兵营中的女民兵
    五.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青少年家庭功能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自我意识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依据
        1.理论依据
        2.现实依据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家庭功能的相关研究
        2.自我意识的相关研究
        3.孤独感的相关研究
        4.家庭功能、自我意识、孤独感之间的关系研究
        5.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干预研究
    (四)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实验法
二、青少年家庭功能、自我意识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假设
    (四)研究工具
        1.家庭功能量表
        2.自我意识量表
        3.孤独感量表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1.青少年家庭功能、自我意识、孤独感的人口学差异分析
        2.青少年家庭功能、自我意识、孤独感之间的相关分析
        3.自我意识在青少年家庭功能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六)讨论
        1.青少年家庭功能、自我意识与孤独感的人口学差异分析
        2.青少年家庭功能、自我意识、孤独感之间的相关分析
        3.自我意识在青少年家庭功能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讨论
三、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假设
    (四)研究工具
    (五)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1.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依据
        2.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的过程
    (六)研究结果与分析
        1.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差异性检验
        2.实验组前后测差异性检验
        3.对照组前后测差异性检验
        4.实验组、对照组后测差异性检验
        5.实验组前后测差异与对照组前后测差异的差异性检验
    (七)讨论
        1.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差异性讨论
        2.实验组前后测差异性讨论
        3.对照组前后测差异性讨论
        4.实验组、对照组后测差异性讨论
        5.实验组前后测差异与对照组前后测差异的差异性讨论
四、总讨论与结论
    (一)总讨论
    (二)结论
    (三)不足与展望
五、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7)正面管教及其教育理念的心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正面管教的研究综述
    2.1 正面管教的含义
    2.2 正面管教的诞生及发展
    2.3 正面管教的内容
    2.4 正面管教的实证研究评述
3 正面管教的心理学基础
    3.1 阿德勒与德雷克斯对正面管教的贡献
    3.2 个体心理学的要义及对正面管教思想的启示
    3.3 正面管教的理论奠基:个体心理学的人性观思想
4 正面管教与其他相关研究的对比研究
    4.1 正面管教与权威型父母教养方式的对比研究
    4.2 正面管教与积极教育的对比研究
5 对正面管教的评价与建议
    5.1 正面管教的积极贡献
    5.2 正面管教存在的问题
    5.3 正面管教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5.4 对正面管教本土化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8)美国教师表现性评价(edTPA)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教师专业化的诉求
        二、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实践的困境
        三、美国教师表现性评价(edTPA)的借鉴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评述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意义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本研究的设计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目标与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美国教师表现性评价(edTPA)的理论基础与发展历程
    第一节 美国教师表现性评价(edTPA)的理论基础
        一、舒尔曼的学科教学知识理论
        二、有效教学相关理论
        三、反思性实践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美国教师表现性评价(edTPA)的发展历程
        一、教师表现性评价的早期应用
        二、教师表现性评价的发展
        三、教师表现性评价的最新进展
第三章 美国教师表现性评价(edTPA)的结构与实施
    第一节 edTPA的总体框架
        一、评价目标
        二、共同结构
        三、任务与评分规则
    第二节 edTPA的实施过程
        一、申请评价
        二、准备材料
        三、正式评分
    第三节 edTPA的实施效果及面临的问题
        一、实施效果
        二、面临的问题
第四章 edTPA的应用——以小学数学为例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参与者
        二、相关评价工具
        三、数据收集与处理
        四、研究信效度与伦理
    第二节 研究过程
        一、计划阶段
        二、准备材料
        三、正式评价
    第三节 研究发现
        一、评分结果
        二、评价成效
        三、出现的问题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讨论
    第二节 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反思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一、着作
    二、期刊
    三、学位论文
    四、其他
附录
    附录1 edTPA小学数学评分规则示例
    附录2 受评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3 评价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4 课堂观察记录表
    附录5 受评教师提交的证据材料示例
后记

(9)农村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操作性定义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农村冠心病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3.2 农村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问卷得分情况
    3.3 农村冠心病患者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得分情况
    3.4 影响农村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3.5 农村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得分情况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3.6 农村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农村冠心病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4.2 农村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得分情况分析
    4.3 农村冠心病患者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得分情况分析
    4.4 农村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4.5 本研究的创新点
    4.6 本研究的局限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10)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研究(1950-195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学术史回顾
        (一)文献概述
        (二)研究内容的分析
        (三)对目前研究的述评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工农速成中学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工农速成教育的思想源流
        一、五四运动前后平民教育运动的兴起
        二、中国共产党对平民教育运动的改造
        三、建党初期工农教育运动的实践探索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时期党的工农教育实践
        一、苏区时期的工农教育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工农教育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工农教育
第二章 工农速成中学创办的社会背景
    第一节 文化翻身:教育为工农服务,向工农开门
        一、体现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
        二、满足工农阶级对科学文化知识的迫切需要
        三、对知识分子的成分和结构进行改造
    第二节 建设国家:迎接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到来
        一、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人才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需求
        二、人才队伍的质量和数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
    第三节 以俄为师:苏联工农速成模式对工农教育的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苏联的创造性发展
        二、工农速成中学在苏联的实践
        三、“以俄为师”教育思潮在中国
第三章 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的创办
        一、积极响应国家建立工农速成中学号召
        二、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
        三、配备高水平的干部队伍和师资力量
        四、多方协调解决校舍问题
    第二节 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的发展
        一、推广北京实验工农速成中学经验
        二、进一步规范工农速成中学办学行为
        三、为工农速成中学确定制度依据
        四、附设于高等学校政策的执行
    第三节 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的终结
        一、工农速成中学办学过程出现的问题
        二、工农速成中学停止招生的过程
        三、工农速成中学的善后工作
        四、工农速成中学的短暂恢复
第四章 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的教学实验
    第一节 课程、教材、教法上的探索
        一、以精简为主要导向的课程设置调整
        二、工农速成中学教材的设计和编排
        三、工农速成中学教法上的改革和探索
    第二节 工农速成中学在各学科教学改革上的探索
        一、语文教学中采取文学、语言分科教学策略
        二、数学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情况采取分层教学策略
        三、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
        四、历史教学中取消抄写笔记,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后复习
第五章 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的组织管理
    第一节 工农速成中学的招生工作
        一、工农速成中学的招生条件
        二、工农速成中学招生办法
        三、工农速成中学的生源状况
    第二节 工农速成中学的师资管理
        一、工农速成中学的师资状况
        二、工农速成中学教师的待遇及管理
    第三节 工农速成中学的学生管理
        一、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充分保障学生生活待遇
        三、妥善处理学生退学问题
    第四节 工农速成中学的毕业升学工作
        一、工农速成中学毕业生升学政策的演变
        二、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毕业生状况
        三、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毕业生升学后的教育
第六章 工农速成中学的总结与反思
    第一节 工农速成中学的性质、特点及办学经验
        一、工农速成中学办学的性质及特点
        二、工农速成中学基本办学经验
    第二节 工农速成中学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一、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二、培养了一大批国家建设的人才
        三、为教育制度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尝试和借鉴
    第三节 工农速成中学办学模式的反思
        一、一定程度上存在教育的“泛政治化”问题
        二、没有处理好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经验之间的关系
        三、在办学实践中存在急于求成的情况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大任务(论文参考文献)

  • [1]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长期效果研究[D]. 夏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2]消化性溃疡患者自我管理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D]. 仲秀玲.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团体绘画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同伴关系质量促进的研究 ——以沈阳市S小学为例[D]. 王瀚巍. 沈阳大学, 2020(12)
  • [4]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的编制及现状调查[D]. 朱梦春. 南昌大学, 2020(08)
  • [5]塑造“社会主义新人” ——集体化时代一个晋东南村庄的个体与群体[D]. 张瑜. 山西大学, 2020(01)
  • [6]青少年家庭功能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自我意识的中介作用[D]. 秦瑞. 渤海大学, 2020(05)
  • [7]正面管教及其教育理念的心理学研究[D]. 毛丽伟. 吉林大学, 2020(08)
  • [8]美国教师表现性评价(edTPA)及其应用研究[D]. 边国霞.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9]农村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张静.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10]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研究(1950-1958)[D]. 孙超.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标签:;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项任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