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 FVS 板元件的图形显示

一类 FVS 板元件的图形显示

一、一类FVS板元的图形显示(论文文献综述)

贾燕梅[1](2020)在《样条有限元方法和比例边界有限元方法的若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有限元方法是数值计算的有力工具,也是处理复杂工程问题的重要手段.样条有限元方法和比例边界有限元方法都是基于有限元方法发展起来的新的数值方法.样条有限元方法发挥了样条函数满足一定分片连续性,逼近精度高的优点.比例边界有限元方法是由Wolf和Song提出来的一种新的半离散半解析方法.该方法结合了有限元方法和边界元方法,不仅继承了两者的优点,而且拥有自己的特点,更加灵活和有效.目前,样条有限元方法和比例边界有限元方法在数值计算和工程领域发展迅速,应用广泛.本文在数学理论上对两种方法以及两者之间的结合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1.二阶椭圆问题的比例边界有限元的高阶完备性分析迄今为止,比例边界有限元方法在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许多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在数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较少.对有限元理论,单元的完备性分析是比例边界有限元理论基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在第3章严格地给出了比例边界有限元方法对于二阶问题的高阶完备性的理论证明.我们从比例边界有限元的齐次解(无体力项)和非齐次解(有体力项)的表达形式入手,引入了比例边界坐标下的环向插值算子,给出了多项式在比例边界坐标下的表达式.通过分析得到,比例边界坐标下的插值算子能否精确重构多项式的关键在于多项式表达形式中的特定整数幂次r(多项式的次数)能否存在.一方面,齐次解中的r是由特征值分解法的求解过程中的[Z]矩阵的特征值决定;另一方面,非齐次解的特解中的r由体力项的逼近精度决定.本章严格证明了,对于封闭的S单元,特定的整数幂次r总是可以在比例边界有限元的计算中得到并且和S单元的形状无关,即比例边界有限元方法具有高阶完备性.另外,在完备性分析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比例边界有限元在求解过程中的相关理论问题并给出了必要的证明.2.三维二阶椭圆问题的样条比例边界有限元比例边界有限元方法对网格剖分适应性好,尤其是它在多边形或者多面体单元下的方程推导过程和三角形、四边形或者六面体单元没有差别.实际上,对于三维问题,多面体单元的构造是相当困难的.考虑到比例边界有限元方法中多面体单元构造简单,通用性好,本文第4章将样条单元和其相结合,分别构造了二次和三次样条比例边界有限单元SBFEM-L8和SBFEM-L12.该单元是将四边形样条单元L8或L12作为面单元,用于三维比例边界有限元方法中.由第3章的理论分析和第4章的数值实验可得,SBFEM-L8具有二阶完备性,SBFEM-L12具有三阶完备性.除此之外,数值实验也表明,SBFEM-L8和SBFEM-L12既保留了比例边界有限元对网格适应性好的特点,又发挥了样条单元节点少、精度高且对网格畸变不敏感的优势.3.四阶椭圆问题的超收敛非协调四边形样条单元对于样条有限元方法,由于样条函数在单元内连续性灵活,对网格适应性强,本文第5章针对四阶椭圆问题,构造了一个12自由度的非协调的四边形样条单元NCQS12.该单元基于Ⅱ型三角剖分上的样条空间S31(QT),用B网方法选择了一个包含完整三次多项式的S31(QT)的子空间作为样条有限元空间.自由度选为顶点的函数值、每条边上函数的积分值以及法向导数的积分值.理论分析得到,样条单元NCQS12的插值误差为O(h2),相容误差为O(h1).特别地,若网格为平行四边形网格,相容误差可以达到O(h2),即该单元具有超收敛性.数值实验验证了我们的理论结果.此外,对于两种退化网格:二分网格和渐近规则的平行四边形网格,数值实验表明,单元NCQS12仍具有超收敛性.

黄子骞[2](2020)在《柔性铰接板振动形态可视化及主动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太空中航天器通常会配置太阳翼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太阳翼由于本身结构跨度大、阻尼小、刚度低、柔性化等特点,在姿态控制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控制力矩陀螺或推力器的干扰而在太阳翼表面激起低频振动,这种振动会持续很久且若不加以控制的话其后果将无法想象。因此探讨大型柔性结构如太阳翼、薄膜天线等板壳结构的振动形态感知和主动控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基于此,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本文以柔性铰接板为研究对象,选用双目视觉相机、压电陶瓷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等作为实验的振动检测装置。并基于Hamilton原理推导并组装出柔性铰接板的动力学方程,而后在MATLAB环境中对柔性铰接板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得到的有限元模型可用于后续振动控制仿真。2、为实时感知柔性板的振动形态,选用视觉方式检测标志点序列的三维坐标信息,并采用最小二乘曲线拟合的解题思路解算出柔性铰接板的拟合曲面模型,而后调用Open GL图形库函数渲染出柔性铰接板的振动形态可视化效果。3、为有效抑制柔性板的振动,本文分别从控制算法和驱动器配置两个层面来优化柔性铰接板的主动控制效果,为此设计了迭代学习控制器对柔性铰接板进行主动控制研究;同时研究了一种压电异位配置及组合输出的方法来进行主动控制研究。4、本文重点研究柔性铰接板的形态可视化及振动主动控制,为此搭建了两套柔性铰接板振动测控实验平台,并在VS编程环境中使用C++语言编写了振动形态可视化程序和振动主动控制程序,而后基于两套柔性铰接板实验平台进行共3个系列的实验探究。形态可视化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曲线拟合的形态可视化方法是可行的,在Open GL渲染下能形象地还原柔性铰接板的振动形态,而后分析振动形态发现偏移量大小会影响柔性铰接板的偏转角和扭转程度,而弹簧铰链刚度只对柔性铰接板的偏转角有影响。振动主动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PD控制器和迭代学习控制器均对柔性铰接板的弯曲振动有抑制效果,且迭代学习控制效果优于PD控制。基于组合输出的振动控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组合输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柔性铰接板的第一阶弯曲模态、前二阶弯曲模态、第一阶扭转模态、弯扭耦合等四种状态下的振动,证实了本文研究的这种压电驱动异位配置及组合输出方法的可行性。

梁叶[3](2019)在《不同类型密肋复合墙体受力性能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密肋复合板结构是我国墙体改革、建筑节能、绿色环保以及住宅产业化要求的产物,是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结构,在建筑工程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体系发展过程中,为适应中高层密肋复合板结构对抗侧刚度和承载力需求,在多层结构中适用性较好的正交正放密肋复合墙体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正交斜放密肋复合墙体,此结构体系不仅能够优化墙体传力路径、提高材料利用率,同时兼顾竖向和水平承载力。对正交斜放密肋复合墙体进行进一步改进,提出斜交密肋复合墙体。传统密肋复合墙体及新型密肋复合墙体的结构组成相对复杂,设计建模步骤繁琐,给该结构体系的工程应用带来诸多困难,本文通过对各类新型构造墙体的刚度组成进行分析,并采用复合材料力学的概念建立适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墙体等效模型,夯实了密肋复合板结构受力分析的力学基础,并显着提高了计算效率及其结果的精度。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高宽比、现浇边缘构件尺寸、砌块弹性模量等因素对正交正放、正交斜放、斜交等三种不同类型密肋复合墙体抗侧刚度影响,并进一步对比分析三类密肋复合墙体的受力性能差异;(2)提出基于复合材料Mori-Tanaka方法的正交斜放、斜交密肋复合墙体的等效弹性板模型,验证等效模型的可靠性,通过改变等效模型的网格划分尺寸,验证不同尺度下等效模型的可行性,同时进行多种影响因素变化下的等效模型计算的分析,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修正最终得出合理的等效抗侧刚度分析方法;(3)基于Python语言,对ABAQUS进行二次开发,得到密肋复合墙体建模程序,实现了正交正放、正交斜放、普通斜放密肋复合墙体的二维简化模型、三维实体模型的参数化建模功能,为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及有限元分析提供新思路。

冷凯[4](2019)在《异构电子元器件动态装配中的目标跟踪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目标跟踪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智能监控、智能机器人等各个领域,但目标跟踪过程中的运动模糊、复杂背景干扰等难点问题依然有待解决。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智能装配机器人视觉自主识别、高精度定位与柔顺控制方法研究”,针对异构电子元器件人工插装速度慢、效率低、易漏装、精度差等问题,本文重点研究处于运动状态的异构电子元器件以及PCB板元器件标识的动态跟踪方法,并通过分析动态插装跟踪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提出改进方法来加以解决,最终实现了对动态异构电子元器件及PCB板元器件标识复杂背景下的高精度目标跟踪,为异构电子元器件动态插装任务完成奠定了基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介绍了系统设计和目标跟踪算法相关理论。从相机、光源、机械手、传送带角度进行异构电子元器件装配的系统设计;针对生成式和判别式两类目标跟踪算法,分别介绍了几种主要算法,然后通过分析异构电子元器件和PCB板元器件标识的跟踪任务,选取了合适的跟踪算法,最后介绍了目标跟踪算法的精确度和成功率评价指标,为后续的内容做铺垫。(2)针对动态的异构电子元器件实体跟踪任务,引入盲去卷积方法和颜色直方图跟踪算法改进尺度估计跟踪算法(DSST)。首先在运动模糊方面使用盲去卷积方法对模糊核进行估计,根据模糊核和模糊图像反卷积出清晰图像,同时引入对尺度变化鲁棒性好的颜色直方图跟踪算法,利用权重打分方法对颜色直方图跟踪算法和DSST算法得到的位置进行加权,最终实验结果表明,盲去卷积方法并结合颜色直方图跟踪算法的精确度提高了8%。(3)针对动态的PCB板元器件标识跟踪任务,提出采用显着性检测改进粒子滤波跟踪算法。引入基于学习机制的任务驱动模型提取目标多特征图,并利用合并策略融合显着图,然后根据学习机制提取显着图中的目标区域,并计算背景和目标区域颜色直方图,最终通过粒子滤波算法搜索到目标位置,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显着性检测的粒子滤波跟踪算法能有效解决复杂背景干扰问题,精确度提高了11%。

郭臣东[5](2019)在《单箱双室箱梁畸变效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壮大,基础建设蓬勃发展,桥梁建设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箱梁以其抗扭刚度大、施工适应性强等特点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箱梁畸变效应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特别是对于单箱双室箱梁方面。为此针对目前混凝土箱梁畸变效应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单箱双室箱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单箱双室箱梁的畸变效应进行深入研究:(1)对传统单室箱梁畸变分析的板梁框架法进行变形,利用结构力学力法对单室箱梁横向框架刚度提出新的求解思路,与现有文献对比发现提出的方法切实可行,后章将此思路延伸至双室箱梁畸变分析,验证其在双室箱梁畸变分析的可行性。(2)为了分析单箱双室箱梁的畸变效应,根据荷载分解法将畸变荷载从偏心荷载中分解出来。针对中心对称荷载下的双室箱梁,根据已有文献提出的双室箱梁组合变形模式,本文以薄壁杆件和初等梁理论为基础,将受对称荷载下的双室箱梁截面沿中腹板对称截开,根据剪力流平衡推导截开后单室截面的等效荷载公式,建立截开后单室截面的局部畸变控制微分方程,通过弹性地基梁法求解对称荷载下双室箱梁的局部畸变应力。(3)针对偏心荷载下的单箱双室箱梁畸变效应,在第二章中提出的单室箱梁理论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延伸,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畸变角为畸变位移,从双室箱梁板元平面外力系和板元平面系两个方面出发,建立畸变角与畸变位移的关系,推导出单箱双室箱梁的畸变控制微分方程并根据求解线性方程的步骤编制matlab计算程序。以畸变角、畸变翘曲位移、畸变双力矩和畸变矩作为初参数,给出微分方程初参数解,并推导简支梁在跨中承受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情况下特解。将简支双室箱梁算例的畸变翘曲应力结果和模型提取结果对比表明:本文的理论解析解与ANSYS模型数值解吻合良好,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结合沿纵向畸变翘曲应力、畸变角、畸变双力矩和畸变矩的变化趋势分析发现双室箱梁畸变翘曲应力在跨中达到最大值,之后迅速衰减,最终在支座处趋于0;畸变矩在跨中发生达到最大并发生突变。(4)建立单箱双室箱梁ANSYS模型,对中腹板厚度、宽跨比和横隔板数量三个参数进行分析,对比发现:随着双室箱梁中腹板厚度的增加,截面抗扭刚度增加,箱梁角点的畸变翘曲应力整体呈现减小趋势,但是到达一个临界值时中腹板厚度对于双室箱梁畸变变形影响减小;保持宽度不变,随着跨度的增加宽跨比逐渐减小,双室箱梁角点畸变翘曲应力随宽跨比变化程直线式减小;增加横隔板可以有效限制双室箱梁的畸变变形,但是横隔板间距到达临界间距时对畸变变形的影响减小。

周皓宇[6](2019)在《飞翼布局无人机族总体参数优化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飞翼布局无人机在气动效率和隐身性能上具有明显优势。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进步,具备多任务能力的无人机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是不同任务需求所规定的任务剖面不一,单一机型通常难以兼顾各飞行任务下的最优性能。无人机族策略为实现多任务能力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本文研究对象是一种飞翼布局无人机族概念方案,包括打击和侦察任务的两个子机型,机身设计为通用平台,机翼设计为专用可替换模块。本文目的是为飞翼布局无人机族总体参数综合分析和优化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和工具,主要内容包括:1)针对飞翼布局无人机族的设计特点,研究了无人机族外形参数化方法,并通过CATIA二次开发实现了各机型在干净构型和操纵面偏转构型下的三维建模。采用快速数值方法(全速势方程和面元法)和工程方法相结合的气动分析方法,计算了各子机型的干净构型气动特性和起飞、巡航状态下配平构型的气动特性。2)在现有理论方法和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适用于无人机的推进系统模型、重量分析模型、性能分析模型,通过多学科模块的集成,建立了总体方案的综合分析模型。3)研究了无人机族设计的优化方法,定义了单机型和飞机族的优化问题,采用了二级优化策略,设计了适用于无人机族的总体参数优化流程,并通过iSIGHT平台实现了优化过程。通过分析优化结果,研究了机身通用性约束带来的机身重量和部分性能的折衷。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地对飞翼布局无人机族总体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优化计算结果合理。

顾海燕[7](2019)在《XX光传输设备项目管理中进度和风险问题的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就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并提出了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建设的需求,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复杂性的增加,所以国家在军队科研上的投入越来越大,科研项目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随着“十二五”的发展,军队科研项目主要呈现设备需要使用的环境越来越复杂、需要解决的技术也越来越难以攻克、同时一个项目多家研制,多家竞争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所以,项目的管理就尤为重要,特别是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进度研究和风险问题的研究尤为突出。XX光传输设备项目是原总参信息化部向A公司下发的“十二五”型号科研项目,项目从2012年底开始研制,至2015年6月通过装备发展部科技装备局组织的鉴定定型审查,期间通过了策划阶段、方案阶段、初样阶段、正样阶段及鉴定定型阶段,项目面临了诸多困难,项目管理从项目的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五大过程组,严控项目的进度管理和风险控制。本论文结合A公司实际,从项目的进度管理和风险管理两个方面对XX光传输设备项目展开了详细的研究。在项目进度管理方面,通过分析项目的WBS分解结构、责任分配矩阵、项目活动排序、活动工作估算等,并结合PROJECT软件制定出项目进度计划,接着进行甘特图分析,识别出关键路径,最后通过概率评估识别出关键路径上的关键任务和研制关键路径影响概率等级排序等指标。在项目风险管理方面,论文首先通过风险策划,策划了XX光传输设备项目整个研制阶段风险管理工作,随后在风险识别方面,构建了风险源清单,随后在风险评估方面,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了风险层次总排序,最后在风险的应对方面,根据前面得到的排序,进行了一一的应对措施分析和监控。本文的研究不仅为深入研究项目进度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研究者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还为国内类似的型号科研项目的管理提供实践借鉴作用。

赵思成[8](2019)在《板杆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蒙皮骨架结构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特别是飞行器的机翼通常采用蒙皮骨架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利用板杆结构来进行模拟。在进行飞行器设计时,机翼的可靠性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指标之一,机翼结构的可靠性对飞行器的工作性能和飞行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机翼的可靠性进行设计,不仅可以显着的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还可以增强飞行器的性能,降低设计成本,减少后期维护保养的费用。因此结构可靠性分析在飞行器设计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本文将元件可靠性分析和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理论应用于板杆结构中,给出了板杆结构的可靠度分析方法,从而对板杆结构的系统可靠性分析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首先对用于模拟机翼的模型进行结构有限元划分,使用等截面杆元、常应变三角形板元和平面应力矩形板元,对翼盒结构的桁条、腹板、翼肋和蒙皮进行模拟建立较为精确的有限元模型。使用FORTRAN语言进行自编程,对于翼盒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求解。考虑载荷的不确定性和材料力学性能的不确定性,利用应力强度干涉理论,分别给出了失效准则,推导了杆单元、三角形常应变单元和矩形平面应力单元的反向节点力,并推导了上述三种单元的安全余量方程,使用一次二阶法来计算各单元的可靠度。并给出了如何使用串并联系统模拟结构系统的方法,进而使用改进的分支限界法搜寻主要失效模式,并使用PNET法计算板杆结构的系统可靠度指标和失效概率,给出了一种有效分析板杆结构可靠性的方法。将上述理论和方法用FORTRAN语言自编程,此程序方法可以有效的计算分析板杆结构的可靠性。

刘勇[9](2019)在《内河散货船的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由于船舶与海洋系统的日趋复杂化、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化以及对船舶系统整体构架和全寿命能力的更高要求,传统的计算方法并不能很好地解决相关问题。使用可靠性理论分析船舶结构,特别是大型船舶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结构系统的可靠性分析的目的是找到结构的主要失效模式,并求出结构系统的失效概率,从而给出更符合实际船舶结构的强度分析结果。本文针对一内河散货船,进行结构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对AutoCAD进行了二次开发,以及ANSYS的二次开发,能够快速地将船舶CAD图纸建立为有限元模型。(2)针对船体的实际情况,本文建立了结构的空间梁板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采用等剪应力矩形板单元与等应力三角形单元模拟船体中的板单元,用均匀加强筋单元模拟船体中的加强筋,用空间杂交梁单元模拟船体中的梁单元;并将外荷载等效作用于节点上,利用ANSYS软件对自编FORTRAN程序进行了验证,证明了理论和程序的正确性。(3)以船体板单元厚度、梁单元截面面积、外荷载值、材料的强度值为随机变量,分别建立了板单元、梁单元的极限状态函数方程,并运用改进的一次二阶矩方法求取元件的可靠性指标,并采用Monte-Carlo方法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4)基于分支限界法搜寻了主要失效模式,并运用复相关等效平面法求取主要失效模式的失效概率,基于PNET法筛选与计算了结构系统的失效概率并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提出了结构系统失效是源于局部多个元件连续失效导致的,确定了结构的薄弱部位,为船舶结构可靠性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朱智[10](2018)在《模型驱动的装备仿真模型语义工程化建模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模型驱动工程(Model-Driven Engineering,MDE)在装备效能仿真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在实现层面上用于仿真软件工具的开发而尚未达到模型层面的构建与分析,仿真模型工程化程度较低。如何规范化地表示仿真模型,并提高不同仿真模型之间的语义可组合性,以重用现有的装备模型与仿真资源,实现仿真应用的快速、高质量开发已成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技术难题。全文以装备效能仿真为背景,从三个方面探讨模型驱动的装备仿真模型语义工程化建模技术。本体元建模及其在MDE中的应用框架。提出基于MDE的本体元建模应用框架。一方面装备仿真模型的组合信息遵从公共的本体元模型,那么组合信息符合的语法规则和包含的语义都有了明确了定义,使模型之间可实现深度的组合重用;另一方面将本体元模型引入MDE,有助于实现装备仿真模型的语义可组合性,有望从根本上提升装备效能仿真应用系统的建设质量和开发效率。装备效能仿真模型框架的“三分-两层”分离与抽象化设计方法。关注点分离与抽象化设计是构建装备效能仿真模型框架体系的两个重要方法。一方面,系统按照不同的关注点进行划分有助于共性概念的提取;另一方面,提升建模语言的抽象层次有利于规范领域概念的表达。另外,根据不同的系统或子系统特性,探究最佳的仿真建模抽象层次(包括通用性建模、领域特定建模和领域特定元建模),定制适宜的建模语言。基于MDA的形式化模型转换体系。提出基于MDA(Model-Driven Architecture)的形式化模型转换体系,将各种建模语言表示的装备仿真模型转换为具有精确语义表达能力的建模形式体系,最后生成可执行仿真模型,并集成到装备效能仿真工程化建模与组合仿真示范系统,实现装备仿真模型真正意义上的组合重用。提高仿真模型的工程化程度关键是要提高建模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模型工程化实现的形式化手段。以上探讨主要采用了MDE的两个关键技术:元建模和模型变换,共同构建了全文的技术框架,提高了装备仿真模型的组合重用能力,并通过武器装备效能仿真系统集成开发多个仿真实验案例得到验证。

二、一类FVS板元的图形显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类FVS板元的图形显示(论文提纲范文)

(1)样条有限元方法和比例边界有限元方法的若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样条有限元方法的研究概况
        1.1.2 比例边界有限元方法的研究概况
    1.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样条有限元方法和比例边界有限元方法介绍
    2.1 样条有限元方法简介
        2.1.1 多元样条函数和光滑余因子协调法简介
        2.1.2 B网表示方法
        2.1.3 基于三角化四边形剖分的样条和样条空间S_d~r(QT)
        2.1.4 平面四边形样条单元族
    2.2 比例边界有限元方法简介
        2.2.1 比例边界坐标变换
        2.2.2 Poisson方程的比例边界有限元方程
        2.2.2.1 二维Poisson方程
        2.2.2.2 三维Poisson方程
        2.2.3 弹性静力学问题的比例边界有限元方程
        2.2.3.1 二维弹性静力学问题
        2.2.3.2 三维弹性静力学问题
        2.2.4 特征值分解法求解齐次比例边界有限元方程
        2.2.5 带有多项式体力项的非齐次比例边界有限元方程的求解
    2.3 本章小结
3 二阶椭圆问题的比例边界有限元的高阶完备性分析
    3.1 体力项的逼近精度
        3.1.1 非齐次问题解的分析
        3.1.2 {F_(bl)(ξ)}的逼近精度
    3.2 位移函数的逼近精度
    3.3 比例边界有限元的高阶完备性分析
        3.3.1 模量方程
        3.3.2 从模量方程看完备性分析
    3.4 数值实验
        3.4.1 基于静力学问题的分片检验
        3.4.2 基于Poisson方程的完备性检验
    3.5 本章小结
4 三维二阶椭圆问题的样条比例边界有限元
    4.1 二次样条比例边界有限单元SBFEM-L8
        4.1.1 单元构造
        4.1.2 单元实现
    4.2 三次样条比例边界有限单元SBFEM-L12
    4.3 数值实验
        4.3.1 三维Poisson方程
        4.3.2 SBFEM-L8求解三维静力学问题
        4.3.3 SBFEM-L12求解三维静力学问题
    4.4 本章小结
5 四阶椭圆问题的超收敛非协调四边形样条单元
    5.1 非协调样条单元NCQS12
        5.1.1 双调和方程
        5.1.2 局部的非协调样条有限元空间
        5.1.3 全局的非协调样条有限元空间
        5.1.4 插值算子和逼近性质
    5.2 收敛性分析
    5.3 数值实验
        5.3.1 收敛性测试
        5.3.2 几个经典的板弯曲算例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科研项目
致谢
作者简介

(2)柔性铰接板振动形态可视化及主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柔性结构动力学建模的研究现状
        1.3.2 振动测控技术的研究现状
        1.3.3 振动控制算法的研究现状
        1.3.4 振动形态可视化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柔性铰接板结构有限元建模
    2.1 柔性铰接板动力学方程
        2.1.1 板单元分析
        2.1.2 板单元动力学方程
        2.1.3 双目视觉及压电陶瓷传感器的传感方程
    2.2 柔性铰接板系统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柔性铰接板振动形态可视化
    3.1 双目视觉测量原理
        3.1.1 相机成像模型
        3.1.2 双目视觉成像模型
        3.1.3 双目视觉系统标定及结果
    3.2 图像处理及振动信息提取
        3.2.1 图像预处理
        3.2.2 标志点坐标提取
        3.2.3 标志点立体匹配
        3.2.4 振动信息提取
    3.3 曲线拟合
    3.4 Open GL图形渲染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柔性铰接板振动主动控制算法及仿真研究
    4.1 PD控制器设计
    4.2 迭代学习控制器设计
    4.3 振动控制算法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柔性铰接板振动形态可视化及主动控制实验研究
    5.1 实验系统硬件
        5.1.1 铰链连接式柔性铰接板
        5.1.2 板块连接式柔性铰接板
    5.2 实验系统流程及程序
        5.2.1 振动形态可视化实验程序设计
        5.2.2 振动控制实验程序设计
    5.3 振动形态可视化实验
        5.3.1 可视化效果与偏移量大小的关系
        5.3.2 可视化效果与弹簧铰链刚度的关系
    5.4 振动主动控制实验
        5.4.1 自由振动实验结果
        5.4.2 PD控制结果
        5.4.3 迭代学习控制实验结果
        5.4.4 大增益PD控制和大增益迭代学习控制实验结果
    5.5 基于组合输出的振动控制实验
        5.5.1 第一阶弯曲模态振动实验结果
        5.5.2 前二阶弯曲模态振动实验结果
        5.5.3 第一阶扭转模态振动实验结果
        5.5.4 弯扭耦合振动实验结果
        5.5.5 大增益组合输出振动控制实验结果
    5.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全文工作总结
    今后研究方向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不同类型密肋复合墙体受力性能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密肋复合板结构研究现状
        1.2.2 墙体类构件计算模型研究现状
        1.2.3 ABAQUS二次开发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2 不同类型的密肋复合墙体刚度研究
    2.1 参数化分析模型
        2.1.1 基本假定
        2.1.2 参数分析模型尺寸设计
        2.1.3 有限元模型建立
    2.2 墙体抗侧刚度影响因素
        2.2.1 正交正放密肋复合墙体
        2.2.2 正交斜放密肋复合墙体
        2.2.3 斜交密肋复合墙体
        2.2.4 倾斜角度的影响
    2.3 墙体竖向刚度影响因素
        2.3.1 现浇边缘构件
        2.3.2 模量比
        2.3.3 倾斜角度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Mori-Tanaka方法的复合材料等效弹性板
    3.1 复合材料本构关系
        3.1.1 单层复合材料的本构关系
        3.1.2 单层复合材料任意方向的应力应变关系
    3.2 复合材料等效模型弹性常数计算
        3.2.1 密肋复合板中各部分体积分数计算
        3.2.2 等效弹性常数计算
    3.3 复合材料等效弹性板刚度验证
        3.3.1 正交正放密肋复合墙体
        3.3.2 正交斜放、斜交密肋复合墙体
        3.3.3 非对称、对称布置
        3.3.4 网格大小的影响
        3.3.5 竖向刚度的等效率
    3.4 复合材料等效弹性板模型修正系数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ABAQUS的密肋复合板建模程序二次开发
    4.1 ABAQUS及其二次开发简介
        4.1.1 ABAQUS软件概述
        4.1.2 Python语言概述
        4.1.3 Python与ABAQUS二次开发
        4.1.4 ABAQUS的基本分析模块
    4.2 参数化方法在ABAQUS中的实现
        4.2.1 ABAUQS脚本接口与对象模型
        4.2.2 二次开发软件集成方式
    4.3 密肋复合板参数化建模程序准确性验证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异构电子元器件动态装配中的目标跟踪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异构电子元器件插件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目标跟踪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目标跟踪的难点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4.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系统设计和目标跟踪算法相关理论及分析
    2.1 系统设计
    2.2 目标跟踪算法相关理论
        2.2.1 生成式目标跟踪算法
        2.2.2 判别式目标跟踪算法
        2.2.3 关于异构电子元器件动态装配中的跟踪算法选择
    2.3 目标跟踪算法评价指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动态异构电子元器件的跟踪算法研究
    3.1 尺度估计跟踪算法
    3.2 基于运动模糊的改进DSST算法
        3.2.1 运动模糊
        3.2.2 基于盲去卷积的图像复原
    3.3 基于尺度变化的改进DSST算法
        3.3.1 颜色直方图跟踪
        3.3.2 位置更新
    3.4 改进DSST算法框架
    3.5 实验及结果分析
        3.5.1 测试数据集构建
        3.5.2 定性分析
        3.5.3 定量分析
        3.5.4 关于公共数据集的实验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动态PCB板元器件标识的跟踪算法研究
    4.1 粒子滤波目标跟踪算法
    4.2 PCB板元器件标识显着性检测
        4.2.1 自底向上的数据驱动计算模型
        4.2.2 自上而下的任务驱动计算模型
    4.3 基于复杂背景干扰的改进粒子滤波跟踪算法
        4.3.1 底层特征
        4.3.2 显着图
        4.3.3 改进粒子滤波跟踪算法框架
    4.4 实验及结果分析
        4.4.1 测试数据集构建
        4.4.2 定性分析
        4.4.3 定量分析
        4.4.4 关于公共数据集的实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5)单箱双室箱梁畸变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国内箱形梁建设与发展
    1.2 箱形梁的优点及受力特性
        1.2.1 箱形截面梁优点
        1.2.2 箱形截面梁受力特性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箱形梁畸变研究的解析法
        1.3.2 箱形梁畸变研究的数值解法
        1.3.3 箱形梁畸变研究的试验研究
    1.4 选题背景
    1.5 本文研究内容
2 单室箱梁板梁框架法
    2.1 概述
    2.2 单箱单室箱梁荷载分解
    2.3 单箱单室箱梁畸变理论的板梁框架法
        2.3.1 单室箱梁的平面内力系
        2.3.2 单室箱梁的平面外力系
        2.3.3 单室箱梁畸变控制微分方程
    2.4 单箱单室箱梁畸变控制微分方程求解
    2.5 算例
    2.6 本章小结
3 双室箱梁荷载的分解及局部畸变应力
    3.1 概述
    3.2 单箱双室箱梁荷载分解
        3.2.1 单箱双室矩形截面梁
        3.2.2 单箱双室梯形截面梁
    3.3 单箱双室箱梁局部畸变效应分析
        3.3.1 公式推导
        3.3.2 畸变荷载及翘曲应力求解
    3.4 本章小结
4 偏心荷载下单箱双室箱梁畸变理论分析
    4.1 基本假定
    4.2 单箱双室箱梁的平面内力系
    4.3 单箱双室箱梁的平面外力系
    4.4 畸变控制微分方程求解
        4.4.1 齐次方程求解
        4.4.2 畸变控制微分方程求解的初参数法
        4.4.3 简支梁跨内承受集中畸变矩的特解
        4.4.4 简支梁跨内承受均布畸变矩的特解
    4.5 算例
    4.6 matlab线性方程计算程序
5 影响单箱双室箱梁畸变效应的因素分析
    5.1 中腹板厚度变化对畸变应力影响
    5.2 单箱双室箱梁宽跨比对畸变翘曲应力的影响
    5.3 横隔板对单箱双室箱梁畸变翘曲应力影响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6)飞翼布局无人机族总体参数优化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飞翼布局作战无人机
        1.2.2 可重构模块化设计
        1.2.3 飞机族多学科设计优化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本文内容
第二章 飞翼布局无人机族外形参数化方法
    2.1 坐标系定义
    2.2 参数化模型
        2.2.1 平面形状参数
        2.2.2 翼型剖面参数
        2.2.3 机身控制曲线
    2.3 基于CATIA的参数化建模方法
        2.3.1 基于VB的 CATIA二次开发方法
        2.3.2 三维模型建模流程
        2.3.3 重要几何特征参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飞翼布局无人机族气动分析方法
    3.1 气动分析工具
        3.1.1 FLO22程序
        3.1.2 PAN AIR程序
        3.1.3 FRICTION程序
    3.2 气动分析自动化流程
        3.2.1 干净构型气动分析流程
        3.2.2 巡航构型气动分析流程
        3.2.3 低速构型气动分析流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飞翼布局无人机族多学科综合分析模型
    4.1 推进系统模型
        4.1.1 推力特性
        4.1.2 油耗特性
        4.1.3 特征尺寸与重量估算
    4.2 重量分析模型
        4.2.1 重量分类
        4.2.2 结构重量估算方法
        4.2.3 推进系统重量
        4.2.4 系统设备重量估算
    4.3 性能分析模型
        4.3.1 场域性能
        4.3.2 任务性能
        4.3.3 设计点性能
        4.3.4 RCS计算模块
    4.4 飞翼布局无人机族总体综合分析模型
        4.4.1 各学科模型集成方法
        4.4.2 无人机族总体综合分析程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飞翼布局无人机族总体参数优化
    5.1 飞翼布局无人机族设计要求
    5.2 飞翼布局无人机族优化问题表述
        5.2.1 单机型优化问题
        5.2.2 无人机族优化问题
    5.3 飞翼布局无人机族优化求解方法
        5.3.1 二级优化方法
        5.3.2 组合优化策略
    5.4 飞翼布局无人机族优化过程的实现
        5.4.1 i SIGHT自动化分析框架
        5.4.2 基于代理模型的优化流程
    5.5 飞翼布局无人机族优化结果与分析
        5.5.1 单机型优化结果与分析
        5.5.2 无人机族优化结果与分析
        5.5.3 飞翼布局无人机族方案代价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工作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进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7)XX光传输设备项目管理中进度和风险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进度管理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科研项目研究进度、风险的必要性
    2.2 项目进度管理理论研究
        2.2.1 项目进度计划制定的原则
        2.2.2 项目进度计划制定的步骤
        2.2.3 项目进度计划制定的方法
        2.2.4 项目进度的监控
    2.3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研究
        2.3.1 风险策划
        2.3.2 风险识别
        2.3.3 风险分析
        2.3.4 风险应对
        2.3.5 风险监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XX光传输设备项目概况
    3.1 A公司概况
        3.1.1 A公司情况介绍
        3.1.2 A公司组织结构
    3.2 A公司项目管理基本情况
        3.2.1 项目管理程序
        3.2.2 项目实施步骤
    3.3 XX光传输设备项目介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XX光传输设备进度管理的研究
    4.1 XX光传输设备进度计划的制定
        4.1.1 XX光传输设备进度计划制定的原则
        4.1.2 XX光传输设备进度计划制定步骤
    4.2 XX光传输设备研制进度的监控
    4.3 XX光传输设备研制进度关键路径
    4.4 XX光传输设备研制进度关键路径影响概率评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XX光传输设备风险管理的研究
    5.1 XX光传输设备项目风险策划
        5.1.1 风险管理的部门与职责
        5.1.2 XX光传输设备项目风险策划
    5.2 XX光传输设备项目风险识别
    5.3 XX光传输设备项目风险分析
    5.4 XX光传输设备项目风险应对
    5.5 XX光传输设备项目风险的监控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板杆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结构元件可靠性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1.2.2 结构系统可靠性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结构有限元分析
    2.1 引言
    2.2 单元刚度矩阵
        2.2.1 推导单元刚度矩阵和方程
        2.2.2 杆单元刚度矩阵
        2.2.3 常应变三角形单元刚度矩阵
        2.2.4 矩形平面应力单元刚度矩阵
        2.2.5 单元的力学特征分析
    2.3 形成总体刚度矩阵
        2.3.1 坐标变换
        2.3.2 多种类型元件总体刚度矩阵的合成
        2.3.3 规模计算
    2.4 应用位移边界条件(置大数法)
    2.5 各类型单元的应力计算
    2.6 有限元算例
        2.6.1 算例Ⅰ
        2.6.2 算例Ⅱ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元件可靠性分析
    3.1 可靠性分析的基本理论
        3.1.1 不确定性
        3.1.2 应力强度干涉理论
        3.1.3 功能函数和极限状态方程
        3.1.4 失效概率和可靠性指标
        3.1.5 可靠指标的几何含义
    3.2 元件失效准则
    3.3 元件可靠度指标计算方法
        3.3.1 均值点法(均值一次二阶矩)
        3.3.2 改进一次二阶矩法
        3.3.3 蒙特卡洛法(M-C法)
        3.3.4 随机有限元法求解功能函数对随机向量的导数
    3.4 元件安全余量的生成
        3.4.1 杆元的安全余量方程
        3.4.2 三角形板元的安全余量方程
        3.4.3 矩形板元的安全余量方程
    3.5 反向节点力
        3.5.1 杆单元的反向节点力
        3.5.2 三角形板元的反向节点力
        3.5.3 矩形板元的反向节点力
    3.6 元件可靠度算例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板杆结构的系统可靠性分析
    4.1 结构串并联系统的模拟
        4.1.1 并联系统可靠性分析
        4.1.2 串联系统的模拟
    4.2 结构系统可靠度的理论和计算
        4.2.1 失效模式安全余量的形成
        4.2.2 并联系统的等效安全余量
        4.2.3 并联系统之间相关系数的求解
        4.2.4 分枝限界法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4.2.5 分枝限界法的基本步骤
        4.2.6 分支限界法的改进策略
        4.2.7 PNET法的概念及其基本步骤
    4.3 板杆结构可靠度算例
        4.3.1 算例Ⅰ
        4.3.2 算例Ⅱ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9)内河散货船的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结构可靠性方法研究概述
    1.3 结构系统可靠性研究概述
    1.4 船舶结构可靠性研究概述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由AUTOCAD图纸自动生成有限元模型
    2.1 概述
    2.2 AUTOCAD开发平台及VBA开发方式介绍
        2.2.1 AUTOCAD简介
        2.2.2 VBA二次开发方式
    2.3 ANSYS开发平台及APDL开发语言介绍
        2.3.1 ANSYS简介
        2.3.2 APDL简介
    2.4 AUTOCAD二次开发具体流程
    2.5 ANSYS二次开发具体流程
        2.5.1 网格划分
        2.5.2 ANSYS二次开发流程图及步骤
    2.6 二次开发结果说明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货船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3.1 有限元法基本理论
        3.1.1 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
        3.1.2 有限元法基本求解步骤
    3.2 船舶结构有限元单元的选取
        3.2.1 杂交梁元
        3.2.2 空间梁元i
        3.2.3 等剪应力的矩形元(CSSR元)
        3.2.4 均匀加强筋矩形元(USR元)
        3.2.5 加筋板格元(SP元)
        3.2.6 等应力三角形元(CST元)
        3.2.7 三角形加筋板元
    3.3 总体刚度矩阵的建立与求解
        3.3.1 总体刚度矩阵
        3.3.2 存储优化
    3.4 船舶结构随机有限元理论
        3.4.1 概述
        3.4.2 随机有限元方程
        3.4.3 位移对随机变量的导数
    3.5 船舶的等效荷载
        3.5.1 船舶荷载工况
        3.5.2 等效节点力
        3.5.3 船舶分布力分配至各节点上
    3.6 有限元结果及对比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货船结构元件可靠性分析
    4.1 结构元件的极限状态函数
    4.2 板元极限状态函数
        4.2.1 三角形板元极限状态函数
        4.2.2 矩形板元极限状态函数
    4.3 梁元极限状态函数
        4.3.1 梁元端面的塑性条件
        4.3.2 梁对Z轴左截面(即2q?1 号截面)失效
        4.3.3 梁对Z轴右截面(即2q号截面)失效
    4.4 元件的可靠性指标
        4.4.1 可靠性指标定义及几何意义
        4.4.2 可靠性指标求解方法
        4.4.3 算例
    4.5 随机有限元法求解功能函数对随机向量的导数
        4.5.1 板元极限状态函数对随机变量的导数
        4.5.2 梁左端面失效时极限状态函数对随机变量的导数
        4.5.3 梁右端面失效时极限状态函数对随机变量的导数
    4.6 安全余量的形成
        4.6.1 板元安全余量的形成
        4.6.2 梁元安全余量的形成
    4.7 结果对比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货船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
    5.1 结构系统可靠性基本分析过程
    5.2 船舶结构系统失效准则
    5.3 复相关等效平面法计算并联失效路径可靠度
        5.3.1 等效平面法基本原理
        5.3.2 复相关等效平面法
    5.4 主要失效模式的搜索方法
    5.5 结构系统可靠性的计算
        5.5.1 主要失效模式间的相关性计算
        5.5.2 Φ_2(-β_i,-β_j,p_ü)的计算
    5.6 结果分析及验证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模型驱动的装备仿真模型语义工程化建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相关概念及其定义
        1.2.2 传统的仿真模型工程
        1.2.2.1 仿真建模方法的发展与分类
        1.2.2.2 仿真建模的主要抽象机制
        1.2.2.3 典型动态语义表示方法
        1.2.3 工程化仿真建模技术
        1.2.4 研究现状小结
    1.3 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1.3.1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2 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于本体元建模的语义标识技术
    2.1 本体元建模基本概念
        2.1.1 模型与本体
        2.1.2 元模型
        2.1.3 本体元模型
    2.2 本体元建模与仿真模型语义可组合
        2.2.1 仿真模型语义可组合的两种机制
        2.2.2 OWL及其UML类图扩展
        2.2.3 Protégé与On UMLTool本体建模环境
    2.3 本体元模型在MDE中的应用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通用性元建模设施的DSM方法
    3.1 DSL基本概念
        3.1.1 组成结构
        3.1.2 定义过程
    3.2 基于UML Profile的轻度级扩展
        3.2.1 UML Profile语言工程概念框架
        3.2.2 UML Profile轻度级扩展过程
        3.2.2.1 UML Profile语言工程
        3.2.2.2 UML Profile的应用
        3.2.3 反潜战术UML Profile设计
        3.2.3.1 领域概念分析
        3.2.3.2 反潜战术元模型
        3.2.3.3 UML Profiling及其应用
    3.3 基于EMF的元模型重定制
        3.3.1 Ecore内核
        3.3.2 防御体系火控通道控制系统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DSMM的 DSL设计方法
    4.1 多层次领域特定的元建模框架
    4.2 领域特定的SEvent元建模
        4.2.1 SEvent形式化定义
        4.2.2 SEvent鱼雷行为描述
    4.3 SEvent语言的具体语法设计
        4.3.1 Xtext的 DSL具体语法定义
        4.3.1.1 Xtext概述
        4.3.1.2 SEvent的 Xtext设计
        4.3.2 Meta Depth多层次具体语法设计
        4.3.2.1 Meta Depth的语言元模型
        4.3.2.2 Meta Depth的模板语言元模型
        4.3.2.3 SEvent的 Meta Depth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MDA的形式化模型转换技术
    5.1 模型转换基本概念
        5.1.1 什么是模型转换
        5.1.2 模型转换的评价标准
        5.1.3 仿真模型开发过程
    5.2 形式化模型转换理论体系
        5.2.1 建模与元建模
        5.2.2 模型转换定义
        5.2.3 模型驱动开发过程定义
    5.3 基于MDA的 GFCCS仿真建模过程
        5.3.1 GFCCS实现过程定义
        5.3.2 相关实现技术
        5.3.3 具体转换过程
    5.4 GFCCS实现的MDD评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综合应用案例
    6.1 装备效能仿真模型框架
    6.2 多案例反潜战术仿真
        6.2.1 武器装备效能仿真系统
        6.2.2 典型反潜战术设计
        6.2.2.1 吊放声纳
        6.2.2.2 声纳浮标
        6.2.2.3 坐标变换
        6.2.3 仿真二维展现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贡献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参与和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及学术会议经历
附录 A DSL设计参数
附录 B GFCCS实现过程
附录 C 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四、一类FVS板元的图形显示(论文参考文献)

  • [1]样条有限元方法和比例边界有限元方法的若干研究[D]. 贾燕梅. 大连理工大学, 2020
  • [2]柔性铰接板振动形态可视化及主动控制研究[D]. 黄子骞.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3]不同类型密肋复合墙体受力性能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D]. 梁叶.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3)
  • [4]异构电子元器件动态装配中的目标跟踪算法研究[D]. 冷凯. 江苏大学, 2019(03)
  • [5]单箱双室箱梁畸变效应分析[D]. 郭臣东.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4)
  • [6]飞翼布局无人机族总体参数优化方法[D]. 周皓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7]XX光传输设备项目管理中进度和风险问题的研究[D]. 顾海燕.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8]板杆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D]. 赵思成.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9)
  • [9]内河散货船的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D]. 刘勇.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9)
  • [10]模型驱动的装备仿真模型语义工程化建模技术研究[D]. 朱智.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1)

标签:;  ;  ;  ;  

一类 FVS 板元件的图形显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