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壳有限变形的准确应变张量表达式的一个注记

关于壳有限变形的准确应变张量表达式的一个注记

一、关于壳体有限变形的准确应变张量表达式的一点注记(论文文献综述)

苗站[1](2021)在《不同金属流线的分布对稀土镁合金内环筋构件承载能力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镁合金内环筋轻质轻体构件广泛用于军工、航空航天领域,合理的流线分布不仅可以增强锻件强度,而且有利于减轻重量及提高设计极限。传统的内环筋构件成形工艺普遍存在力学性能低、筋部承载能力差等缺点。针对该类构件采用正向挤压技术实现其整体塑性成形,可以改善构件成形性,且使内环筋整体流线完整。本文以稀土镁合金为研究材料,以内环筋的流线分布和承载能力为研究目标,通过控制内环筋成形工艺的基础上对凸凹模参数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以优化后模具与毛坯的各结构参数为影响因素,讨论其对成形质量的影响,并结合产品要求获得最佳实验参数,最后进行物理实验验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内环筋构件成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内环筋的筋根部关键部位金属流线分布不合理的问题,并通过Deform-3D有限元模拟分析软件模拟成形过程中影响金属流线不合理的因素。(2)结合有限元仿真模拟分析内环筋在成形过程中金属流线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金属流线的合理分布与模具的结构参数有很大的关系。采用Deform-3D有限元模拟软件分析内环筋构件成形过程中金属流动规律,以模具结构参数为设计变量,等效应变以及成形载荷作为目标函数,进行模具R值优化设计,获取最佳的模具结构参数。根据此参数,设计一套合理的挤压成形模具。(3)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方法(CCC)完成了成形参数优化实验设计,选取筋根部R值、筋的厚度H值、挤压速度V三个因素作为设计变量,并选取等效应变S.D指标作为目标函数,通过曲面响应分析和多目标优化设计,获得了的最优金属流线分布的内环筋构件挤压成形工艺参数组合:筋根部圆角R值为3mm,筋的厚度为20mm,挤压速度V=0.5mm/s。(4)在理论分析及模拟仿真的基础上进行了内环筋挤压成形实验,并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具有完整金属流线的内环筋的抗拉强度平均值为294.83N/mm2,延伸率平均值9.8%,最大正应力为495MPa,与传统切削工艺相比分别提高了18.1%、38.5%、150%;验证了挤压工艺的先进性和工艺参数调控的有效性。最后通过压弯实验,具有完整金属流线的内环筋最大承载能力为12575N,传统切削工艺得到内环筋的最大承载能力为10060N,通过以上得到通过挤压成形内环筋筋部性能优于机加工构件筋部性能。性能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在成形过程中,内环筋构件的金属流线是完整并且连续的,使筋根部位的承载能力提高。金属在经过成形变形后,在根部基本发生了动态再结晶,晶粒细化明显。同时,也有大量的相钉扎晶界阻碍了晶粒长大,促进了晶粒的细化。DRX比例也达到56.1%,几乎将近大半的晶粒已经转变为DRX晶粒,合金的整体显示出明显的双峰织构,这种双峰织构也可带来较强的力学性能。

马浩[2](2017)在《复合固体推进剂动态粘弹性本构模型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固体火箭发动机在其全寿命周期内承受的振动、冲击等动态载荷,会影响甚至破坏药柱的结构完整性。如何准确表征复合固体推进剂在实际工况载荷下的力学行为,建立合理而准确的动态粘弹性本构模型并实现其工程应用,是发动机研发和使用部门长期关注的课题。本文以复合固体推进剂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含“脱湿”率相关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研究了其数值实现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结构完整性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研究了温度和应变速率对推进剂力学性能特别是“脱湿”特性的影响。开展了复杂载荷下复合固体推进剂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分别进行了不同温度环境下,推进剂单轴定速及快慢组合拉伸试验,研究了温度、拉伸速率、“转换应变”对推进剂极限力学性能和“脱湿”损伤行为的影响。基于二阶差分,提出了一种新的“脱湿点”量化确定方法。建立了考虑“脱湿”的推进剂率相关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将朱-王-唐模型应用在复合固体推进剂上,结合推进剂力学性能试验结果,在应变率相关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添加“脱湿”因子项,模拟推进剂的“脱湿”损伤,最终形成考虑“脱湿”的推进剂率相关粘弹性本构模型。通过固定应变率推进剂拉伸试验,获取本构模型系数,并利用其他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对本构模型进行验证。研究了含“脱湿”率相关粘弹性本构的有限元实现方法。在新型含“脱湿”的推进剂率相关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方程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方法对其进行分析,获得本构方程的增量格式,并基于商业有限元软件的二次开发技术,编写相应的UMAT材料用户子程序,最后通过对推进剂单轴定速拉伸试验的三维仿真分析,对编写的UMAT子程序进行验证。研究了增压速率、“脱湿点”伸长率对药柱结构响应的影响。针对动态载荷下发动机药柱精细结构完整性分析的需求,在新型考虑“脱湿”的推进剂率相关粘弹性本构模型和编写的UMAT子程序的基础上,利用商业有限元软件平台,对实际发动机点火增压工况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了燃气内压增长速率和推进剂“脱湿点”伸长率对药柱结构完整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开展固体火箭发动机动态精细结构完整性分析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价值。

李孟华[3](2017)在《混合式单牙轮钻头破岩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单牙轮钻头因其在钻进过程中遭受的冲击载荷小,且轴承寿命长而被广泛应用于深井和小井眼钻井中。但是目前油田广泛使用的球形单牙轮钻头,其牙齿在钻进硬地层和高研磨性地层中的先期磨损和折断比较严重,造成其寿命降低。而最近几年研发设计的异形单牙轮钻头虽在牙齿磨损方面做出了改进,但是它在钻进过程中的侧向力较大,钻头偏磨较为严重。为了克服单牙轮钻头的这些缺陷,本文结合单牙轮钻头和PDC钻头破岩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单牙轮钻头,并对其钻进过程进行了台架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本文对单牙轮钻头的结构和性能特点进行了阐述,详细介绍了单牙轮钻头的几何学基本方程及钻头失效形式,详细分析了地层特性、钻压及转速对单牙轮钻头钻进的影响规律。(2)在考虑地层渗透性的作用下,研究了单牙轮钻头钻进过程,近井底地层的孔隙压力变化。根据渗流力学原理,建立了微分方程并求解得到井底孔隙压力分布。在充分考虑井底受力的条件下,建立了适用于不同渗透率储层的单牙轮钻头单齿破岩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应用分析。结果表明:1)低渗地层,钻井液液柱压力和孔隙压力对牙齿钻进的影响较小;2)高渗地层相比低渗地层,牙齿钻进对垂向载荷的变化更加敏感,故在渗透率较高的地层,增加牙齿的垂向载荷能够有效地提高钻头的破岩效率;3)相对于低渗透地层,地层渗透率较高时,减小名义压差对提高钻速更有效果。(3)基于已有的单牙轮钻头结构设计原理,本文分别对现有的牙掌和牙轮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种混合式单牙轮钻头(该钻头结构已经申请了发明专利并获得授权一种混合式单牙轮钻头201410011199.8);(4)设计台架实验,对混合式、球形和异形单牙轮钻头的轴向力、侧向力、进尺位移及岩石破碎量等参数进行测量,并将三者的这些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式单牙轮钻头的侧向力比较小,钻进稳定性比异形单牙轮钻头好,机械钻速相比球形单牙轮钻头高;(5)建立了混合式单牙轮钻头与岩石互作用有限元模型并对其破岩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比实验和模拟的钻压时程曲线和进尺量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通过实验和仿真数据的对比,详细分析了混合式单牙轮钻头的井底模式,对其各部分牙齿的运动形式有了初步的认知,然后利用仿真数据分析了各齿圈牙齿的载荷的分布以及其随钻压的变化,得出牙掌内边缘PDC齿和牙轮大端牙齿是混合单牙轮钻头的主要切削部位,且切削齿载荷最大值出现在牙轮大端。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混合单牙轮钻头结构设计合理,钻头破岩效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侧向力相对异形单牙轮钻头得到了改进。

黄耀英,包腾飞,田斌,郑宏[4](2015)在《基于组合指数型流变模型的堆石坝流变分析》文中提出由于3参数、6参数、7参数指数流变模型以及Merchant模型和H-K模型均仅有一个指数式进行堆石坝流变收敛率调节,难以同时合理地反映蓄水初期和蓄水后期的堆石坝沉降变化规律;而9参数幂函数流变模型虽然可以较好地反映堆石坝的沉降变化规律,但数学运算较复杂。类比混凝土热学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的组合指数式,从唯象角度建议了一种既能较好地反映堆石坝流变变形规律,又便于数学运算的组合指数型流变模型,并推导了组合指数型流变模型有限元计算公式。实例分析表明,组合指数式只需取2项,由于具有2个指数式协调调整,可较好地反映堆石坝流变变形规律且数学运算方便;而一个指数式流变模型是组合指数式流变模型的特例,难以合理反映蓄水后期堆石坝的沉降变化规律。

李旭斌[5](2015)在《高强铝合金复杂筋板构件整体成形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型装备向轻量化、高性能的方向发展,高强铝合金复杂筋板构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大多是装备中的关重构件,往往需承受较大的载荷作用。此类构件几何形状比较复杂,内部多处有较高的加强筋结构,且构件截面尺寸变化较大,局部腹板较薄且壁厚差较大。目前采用由钢板分体冲压成形后焊接的加工方法使构件的质量较大,无法实现装备轻量化的需求。而高强铝合金复杂筋板构件的整体塑性成形比较困难,常规成形过程容易产生折叠、充不满等缺陷。而高强铝合金则有塑性较低、成形温度范围较窄、成形过程容易产生缺陷等问题,上述问题均增大了此类构件加工制造的难度。研究高强铝合金复杂筋板构件整体塑性成形新技术,突破其制造瓶颈,是现代装备轻量化研究领域的迫切需求。本文利用塑性成形理论与有限元数值模拟及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高强铝合金复杂筋板构件成形过程中材料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变形过程中应力、应变、载荷、速度矢量等物理场量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了预成形毛坯结构参数对的金属流动规律的影响;建立了整体成形过程金属材料流动模型,对模型各个区域进行力学分析,研究不同成形阶段金属材料流动模式;利用主应力法建立轴向分流成形分流面半径计算公式;推导出了轴向分流单位成形力计算公式;提取并构建V型及L型筋结构模型,研究了成形过程金属材料流动特性,对各变形区区域进行了力学分析,研究工艺参数及结构参数对成形载荷及金属材料流动规律的影响;研究V型筋板构件折叠缺陷形成机制,建立了V型筋板构件折叠极限图,研究了V型筋结构参数对折叠极限的影响;总结归纳出铝合金L型构件结构参数的基本设计准则。研究了高强铝合金复杂筋板构件预成形毛坯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基于试验设计及响应曲面法,建立以预成形毛坯结构参数为设计变量,以变形均匀性系数Ψm、材料利用率Vk及终成形载荷Fz为目标函数的响应面模型,利用线性加权法对回归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分析求解,获得最优化的预成形结构参数,各目标函数均得到了最优解:变形均匀性系数指标降低7%、材料利用率提高6%、终成形载荷Fz降低了7%。研究高强铝合金复杂筋板构件整体成形新技术,提出针对此类构件的轴向分流成形工艺:通过优化预成形毛坯、控制材料的轴向分流,提高材料径向流动性,降低了坯料充填模腔的阻力,使终成形载荷降低60%以上。通过优化轴向分流关键工艺参数,避免了终成形折叠及充不满等缺陷。成功试制出高强铝合金复杂筋板构件,综合力学性能较常规整体成形提高10%以上,完全满足装备服役指标要求。以上研究结论及成果为高强铝合金复杂筋板构件的整体成形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实现此类构件的轻量化制造具有重要指导及参考意义。

彭瑀[6](2014)在《酸压控缝高新工艺及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酸压是碳酸盐岩油藏建产、增产和稳产的关键技术。酸压效果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单井控制储量、油田的采收率和开发效益。如何经济有效的增加酸液穿透深度和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延长增产有效期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塔河奥陶系一间房组是以泥微晶灰岩、颗粒灰岩为主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由于储层巨厚、层间缺少应力差和高角度天然裂缝的影响,该层位的酸压缝高一直都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酸液穿透深度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尝试使用常规控缝高技术,但是效果差强人意。因此,针对塔河油田的地质特征,研发一种新的控缝高技术并模拟评价其应用效果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首先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常规的控缝高工艺,认为人工隔层技术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提出了凝胶人工隔层控缝高技术,设计了凝胶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并通过胶体性能评价实验优选了适宜的胶体体系;制定了简易的凝胶人工隔层酸压施工程序。建立了井筒温度场的半解析模型以预测泵注隔离剂的最佳时间。该模型考虑了流体热物性变化和管内热平衡与地层非稳态传热的耦合过程,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和Stehfest数值反演方法,确定了物理空间井筒温度场在酸压施工过程中的分布和变化情况。经验证模拟结果较为精确,对于酸压施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建立了拟三维的裂缝延伸模型以分析控制缝高扩展的主要因素和评价控缝高工艺的控高效果。在前期模型的研究基础上,考虑了初滤失量和非对称的流体层内摩阻,以裂缝张开位移准则为缝高扩展判据,模拟分析了地应力、杨氏模量、断裂韧性、排量变化、滤失系数等参数对缝高扩展的影响。对比了凝胶人工隔层技术和常规人工隔层技术的控高效果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凝胶人工隔层控缝高技术能够形成更高的缝内压降、不受地层条件限制、对储层伤害小,具有良好的控缝高效果,值得在现场进一步推广应用。

胡平,夏阳[7](2012)在《拟协调元研究综述》文中指出拟协调元是有限元中十分重要的、具有特色的一种列式体系.拟协调元列式简单、灵活,统一了协调元、非协调元等列式方法.在列式中,拟协调元将几何方程和平衡方程同时弱化,并强调基函数在有限元空间中的重要作用;借助对位移和应变离散精度的控制,拟协调元保障了单元的收敛性,并可以利用泰勒展开校核进行简便直接的收敛性分析.研究者们利用拟协调元已经构造了大量的优秀的单元,并广泛地应用到结构问题、流体流动问题、非线性分析、稳定性和破坏分析等方面.这些工作集中体现了拟协调元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对拟协调列式方法、列式理论和已发表文献中的主要拟协调单元进行了总结.最后对拟协调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夏阳[8](2013)在《假设位移拟协调有限元及其在精确几何分析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有限元是一种重要的数值仿真分析方法,在工业领域中的设计、校核和生命周期检测等多个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深刻地改变了工业领域的方法和思想。拟协调有限元是有限元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同时弱化平衡方程和几何方程,与传统有限元相比更加灵活、有效。拟协调单元广泛应用于多个工业领域,在结构分析,尤其是板壳结构分析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对拟协调有限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拟协调有限元为研究对象,从单元构造和算法理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结合弹性力学平面问题和板壳问题对拟协调元进行了研究,完善了拟协调有限元的列式框架,建立了系统的单元构造理论和单元性能分析方法,构造了一系列有效的单元,应用到工业领域分析中。通过对拟协调有限元的研究,提出了几何方程中微分算子的弱导数和“泰勒展开校核”收敛性检验方法,强调了有限元中基函数的作用,深化了有限元中“协调性”要求的理解。第二部分,将拟协调有限元推广到精确几何分析领域,提出精确几何拟协调分析方法。该方法不再需要传统的有限元网格,可以由几何模型数据直接进行分析,为下一代的几何设计-有限元分析一体化的仿真分析系统提供有效算法。自主开发了基于几何数据的分析框架,并构造了一系列有效的单元。精确几何拟协调分析从变分原理和逼近空间两个角度,区别于以等几何分析为代表的精确几何分析方法。本文对拟协调元的单元构造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完善了拟协调有限元中位移场和应变场试探函数的选取规则,强化了位移场和应变场的联系,解决了拟协调有限元中位移形函数的计算问题,便于单元一致质量阵和一致载荷阵的计算,使单元稳定性增强,具有更好的收敛性能。本文对算法理论进行了研究,提出几何方程中微分算子的弱导数,针对有限元中重要的收敛性问题,提出了单元应变的泰勒展开校核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查单元的收敛速度。打破了传统有限元中“协调性”等诸多列式禁区,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有效的列式准则。将其总结为“假设位移拟协调有限元”方法。按照假设位移拟协调有限元方法,本文构造了一系列结构分析单元,为工业领域应用提供了分析工具。本文构造的平面四边形单元在直角坐标系下直接列式,解决了有限元中长期存在的三角形单元和四边形单元列式理论不统一的问题。该单元不需要借助于等参坐标和数值积分,具有显式的刚度矩阵,是一个简单、高效的单元。本文将其应用到板材件的一步逆成形分析中,得到比传统四节点等参单元精度更好、效率更高的结果。本文构造的四边形板壳单元具有很好的收敛性,在大量标准算例中与其它着名单元结果进行了对比,证实了其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精确几何分析”是指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的几何模型(CAD模型)直接进行仿真分析。精确几何分析中不需要将几何模型转化为有限元网格模型的步骤,相对传统有限元仿真分析,其明显优势在于避免网格划分,融合现有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仿真分析(CAE),极大地简化工业设计/分析流程。同时,精确几何分析可以保证分析模型中的几何是精确的,对壳体屈曲分析、飞行器周围流体分析等几何敏感的问题,具有先天的相对传统有限元分析的优势。利用假设位移拟协调有限元,研究精确几何分析问题,提出“精确几何拟协调分析”方法。与等几何分析等其它的精确几何分析方法相比,本方法打破了“等参”的分析框架,采用多项式基函数逼近物理场,充分利用多项式简洁、便于计算的特性。同时仍然采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函数精确地表示几何场,适应精确几何分析要求。利用假设位移拟协调有限元框架,采用应变弱化技术,对位移场和应变场同时进行逼近,并选用完备的逼近函数,提高了单元的精度。利用ACIS几何造型引擎,自主开发了精确几何分析程序框架,可以输入、修改并输出标准的几何模型数据。基于精确几何拟协调分析,实现了一维柱、梁单元,二维平面单元、平板单元等一系列分析模块。精确几何拟协调分析发展了拟协调元的算法理论,为精确几何分析引入了新的技术手段。本文从单元构造框架和单元算法理论等方面发展了拟协调有限元,提出了“假设位移拟协调有限元”和“精确几何拟协调分析”方法,构造了一系列有效的单元并将其应用到工业实践中。本文在单元算法理论、单元构造框架等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是对有限元理论的发展,本文在“精确几何分析”方面的工作适应几何设计-仿真分析一体化的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工业应用价值。

马昌恒[9](2007)在《基于小波分析的风场模拟及大型储罐风致屈曲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风灾是自然灾害中发生最频繁的一种,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近半个世纪以来,在结构工程师和空气动力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发展了专门研究结构风致振动的结构风工程学。时域分析法是对结构进行风致振动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而该法进行的前提是要有一系列的风速(或风压)时程样本,因此研究模拟风场的时域模型就成了该领域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研究了在随机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功率谱,根据其物理含义推导了单、双边功率谱的关系,并进而对Wiener-Khintchine公式的变换形式做了相应的修正。为将小波分析方法应用于风场模拟,本文对AR模型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以期可以借鉴其中的相关思路。AR模型可分为标量过程的AR模型和向量过程的AR模型。标量过程的AR模型生成空间相关性风场时并没有考虑时滞的影响,相对而言,向量过程的AR模型模拟风场时的理论要更完善一些,此结论在数值实验中也得到了证明,但其运算时间也相应增多。基于小波函数消失矩的概念可以建立脉动风速时程模拟的小波分析模型。本文导出了小波分析模型模拟脉动风速时程的快速算法,并推导了含有时间信息的自相关函数估计和功率谱密度函数估计的表达式。一点处脉动风速时程模拟样本的验证结果初步表明,小波分析模型可用于脉动风速时程的模拟且具有高精确性。小波分析模型模拟风场时可参考标量过程的AR模型模拟风场的思路进行,此时对于表征空间相关性的矩阵的计算可以利用改进的数值积分法以提高计算效率。从小波分析模型模拟风场所到的样本来看,其精度要比标量过程AR模型的高,同时模拟效率的损失也不大,所以可作为风场模拟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加以应用。大型石油储罐工程是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储罐大型化所需要的相应抗风研究还是薄弱环节。本文结合对风场模拟的研究成果,用有限元法开展了大型储罐风致屈曲的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储罐在风压下可按线性结构来分析,并且考虑风荷载的动力特性之后对储罐的抗风更有利。

谢元喜[10](2006)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解法研究》文中指出非线性动力学是非线性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而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精确求解及其解法研究又是非线性动力学的一个主要内容。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精确求解及其解法研究作为非线性科学中的前沿研究课题和热点问题,极具挑战性。目前虽然已经提出和发展了许多求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精确解的方法,但由于求解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而普适的方法,因此继续寻找一些有效可行的方法依然是一项十分重要和极有价值的工作。本文在全面归纳和总结现有各种求解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主要方法的基础上,对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解法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几种求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精确解的新方法,并用这些新方法求解了许多物理和力学中非常重要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不但获得了已有的结果,而且得到了许多新的结果,丰富和发展了非线性偏微分方程解法研究的内容。本文的工作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简要地回顾了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提出的历史背景,全面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所提出的求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精确解的一些主要方法,扼要地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第二章用力学的方法简单地导出了几个重要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第三章提出了一种求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精确解的变换—试探函数法,并用该方法简洁地求得了许多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大量精确解,包括许多新解。第四章提出了一种求Burgers方程、KdV方程和KdV-Burgers方程精确解的直接方法,用这种方法,不但能求得用第三章中的变换—试探函数法求得的所有解,还能求得用第三章中的变换—试探函数法不能求得的许多新解。第五章提出了一种由Burgers方程的解和KdV方程的解构造KdV-Burgers方程的解以及由KdV方程的解和Kuramoto-Sivashinsky方程的解构造KdV-Burgers-Kuramoto方程的解的叠加法,并用该方法简洁地求得了KdV-Burgers方程和KdV-Burgers-Kuramoto方程的若干精确解,所得结果与第三章中用变换—试探函数法求得的结果完全相同。第六章提出了一种求某些超越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精确解的辅助常微分方程法,并用该方法简洁地求得了sine-Gordon型方程、sinh-Gordon型方程以及Born-Infeld方程的大量精确解,包括许多新解。最后对本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二、关于壳体有限变形的准确应变张量表达式的一点注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壳体有限变形的准确应变张量表达式的一点注记(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金属流线的分布对稀土镁合金内环筋构件承载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镁及镁合金应用
    1.3 内环筋成形工艺介绍
    1.4 金属流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内环筋构件成形及数值模拟
    2.1 引言
    2.2 内环筋构件模具设计
    2.3 内环筋构件挤压成形工艺的数值模拟
        2.3.1 Deform的软件概括
        2.3.2 Deform-3D软件的模块结构
        2.3.3 Deform进行数值模拟的基本步骤
    2.4 技术路线图
    2.5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6 材料模型的建立
    2.7 数值模拟参数的设置
    2.8 本章小节
3 内环筋构件成形过程中金属流线演变及控制化研究
    3.1 引言
    3.2 内环筋构件金属流线演变规律及缺陷分析
    3.3 成形参数对内环筋构件金属流线的影响
        3.3.1 冲头圆角半径对金属流线的影响
        3.3.2 内环筋构件的筋长厚比对金属流线的影响
        3.3.3 加载速度对内环筋构件金属流线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内环筋构件挤压成形参数优化设计
    4.1 引言
    4.2 优化建模
        4.2.1 目标函数
        4.2.2 设计变量
    4.3 响应面分析
        4.3.1 工艺参数优化设计的实验方案
        4.3.2 显着性检验
        4.3.3 响应曲面分析
    4.4 内环筋构件的目标参数优化
    4.5 本章小节
5 内环筋构件挤压成形实验及组织性能分析
    5.1 引言
    5.2 试验试制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前准备
        5.2.3 试验设备
        5.2.4 实验用润滑剂
        5.2.5 成形实验过程
        5.2.6 成形试验结果
    5.3 微观组织的观察与分析
        5.3.1 金相试样的制备与腐蚀液的配制
        5.3.2 内环筋根部EBSD分析
    5.4 拉伸试验
    5.5 试样压弯试验
        5.5.1 能量法求解内环筋承载力
        5.5.2 物理内环筋承载力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成果
致谢

(2)复合固体推进剂动态粘弹性本构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粘弹性材料力学试验研究现状
        1.2.1 推进剂力学试验方法
        1.2.2 其他粘弹性材料动态力学试验
    1.3 推进剂本构关系研究现状
        1.3.1 粘弹性理论模型
        1.3.2 本构模型数值分析方法
    1.4 发动机药柱动态结构完整性分析研究现状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应变速率和温度对推进剂力学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推进剂单轴定速拉伸试验
        2.2.1 试验方案
        2.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 推进剂快慢组合拉伸试验
        2.3.1 试验方案
        2.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 推进剂“脱湿”损伤力学行为研究
        2.4.1 “脱湿”损伤
        2.4.2 “脱湿点”的确定
        2.4.3 温度和应变速率对“脱湿”的影响
    2.5 小结
第三章 考虑“脱湿”的推进剂率相关粘弹性本构模型
    3.1 引言
    3.2 朱-王-唐率相关粘弹性本构模型
    3.3 考虑“脱湿”的率相关粘弹性本构模型
        3.3.1 “脱湿”因子
        3.3.2 考虑“脱湿”的推进剂率相关粘弹性本构模型
    3.4 考虑“脱湿”的推进剂率相关粘弹性本构模型的参数确定
        3.4.1 本构模型参数确定及验证试验
        3.4.2 模型参数确定
        3.4.3 本构模型验证
    3.5 小结
第四章 考虑“脱湿”的率相关粘弹性本构有限元实现
    4.1 引言
    4.2 本构方程的增量形式
        4.2.1 率相关模型增量形式的推导
        4.2.2 “脱湿”因子增量形式的推导
        4.2.3 考虑“脱湿”的率相关粘弹性本构方程增量形式的推导
    4.3 本构模型的商业有限元软件二次开发
        4.3.1 本构方程的切线刚度
        4.3.2 基于增量型本构方程的应力累加求解
        4.3.3 基于商业有限元软件的材料子程序
    4.4 算例验证
        4.4.1 算例建模
        4.4.2 算例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发动机药柱点火增压过程动态结构完整性分析
    5.1 引言
    5.2 固体发动机有限元计算模型
        5.2.1 有限元建模
        5.2.2 载荷工况
        5.2.3 材料参数
    5.3 发动机药柱点火增压数值仿真分析
        5.3.1 点火增压速率对结构完整性的影响
        5.3.2 “脱湿点”伸长率对结构完整性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考虑温度效应的推进剂本构模型

(3)混合式单牙轮钻头破岩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单牙轮钻头国外研究现状
        1.2.2 单牙轮钻头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单牙轮钻头的结构特点及其破岩机理
    2.1 单牙轮钻头的结构及性能特点
        2.1.1 单牙轮钻头的结构
        2.1.2 单牙轮钻头的性能特点
    2.2 单牙轮钻头的工作原理及影响因素
        2.2.1 单牙轮钻头的工作原理
        2.2.2 影响单牙轮钻头钻进的因素
    2.3 单牙轮钻头牙齿破岩规律
        2.3.1 地层孔隙压力分布
        2.3.2 牙齿破岩规律
        2.3.3 程序应用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混合单牙轮钻头的结构设计及台架实验
    3.1 混合单牙轮钻头结构设计
        3.1.1 牙掌结构设计
        3.1.2 牙轮结构的设计
        3.1.3 布齿设计及其原理
        3.1.4 钻头整体结构分析
    3.2 实验用混合单牙轮钻头
    3.3 台架实验
        3.3.1 台架测试的原理
        3.3.2 破岩实验
    3.4 小结
第4章 混合单牙轮钻头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4.1 数据误差处理方法
    4.2 实验数据分析
        4.2.1 机械钻速对比分析
        4.2.2 侧向力对比分析
        4.2.3 破碎比功
    4.3 小结
第5章 混合式单牙轮钻头破岩数值模拟
    5.1 破岩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
        5.1.1 混合式牙轮钻头几何学
        5.1.2 岩石本构模型的选择
    5.2 数值模拟方案设计
    5.3 数值模拟的步骤
    5.4 钻头-岩石互作用有限元模型
        5.4.1 基本假设
        5.4.2 钻头与岩石互作用几何模型的建立
        5.4.3 材料本构模型及参数设置
        5.4.4 几何模型的网格划分
        5.4.5 约束及边界条件的施加
        5.4.6 定义牙齿局部坐标系
    5.5 数值模拟与台架实验对比分析
        5.5.1 数据处理方法
        5.5.2 井底模式的对比
        5.5.3 钻压与钻头轴向力的对比
        5.5.4 钻头破岩进尺的对比
        5.5.5 牙齿载荷分析
        5.5.6 两个布齿面相对高度的分析
    5.6 小结
第6章 总结
    6.1 主要研究成果
    6.2 创新点
    6.3 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5)高强铝合金复杂筋板构件整体成形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轻量化对整体成形技术的迫切要求
    1.2 复杂筋板构件整体成形技术研究现状
    1.3 高强铝合金成形技术研究现状
    1.4 复杂筋板构件预成形优化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强铝合金复杂筋板构件成形过程金属流动规律研究
    2.1 整体成形过程金属材料流动规律
        2.1.1 有限元模型
        2.1.2 金属材料流动规律
        2.1.3 预成形结构参数对成形过程影响
    2.2 轴向分流成形过程力学分析
        2.2.1 轴向分流力学模型
        2.2.2 轴向分流分流面半径的确定
        2.2.3 基于能量理论的轴向分流成形单位变形力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V 型筋成形过程金属流动规律及折叠缺陷机理研究
    3.1 V 型筋结构成形过程分析
    3.2 V 型筋结构各变形区应力、应变
    3.3 V 型筋结构成形过程金属流动规律
        3.3.1 摩擦系数μ
        3.3.2 筋高宽比 Cv
        3.3.3 腹板宽度 Bv
        3.3.4 腹板厚度 Hv
        3.3.5 筋板过渡区圆角半径 Rv
        3.3.6 拔模角β
    3.4 V 型筋成形过程折叠缺陷机理研究
        3.4.1 V 型筋折叠缺陷形成机理
        3.4.2 折叠极限指标
        3.4.3 结构参数对折叠极限的影响
        3.4.4 V 型筋折叠极限图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L 型筋板结构成形过程金属流动规律研究
    4.1 L 型筋结构成形过程金属流动规律
    4.2 工艺参数对 L 型筋成形过程金属流动规律的影响
        4.2.1 摩擦系数μ
        4.2.2 加载速度ν
    4.3 结构参数对 L 型筋成形过程金属流动规律的影响
        4.3.1 L 型筋高宽比 Cl
        4.3.2 腹板厚度 Hl
        4.3.3 筋板过渡区圆角半径 Rl
    4.4 铝合金 L 型筋板构件结构参数设计准则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强铝合金复杂筋板构件整体成形工艺研究
    5.1 常规成形工艺缺陷机理分析
        5.1.1 载荷过大
        5.1.2 型腔充不满
        5.1.3 V 型筋折叠
        5.1.4 局部成形过渡区缺陷
    5.2 轴向分流工艺原理及参数优化
        5.2.1 轴向分流工艺原理
        5.2.2 轴向分流关键工艺参数优化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预成形结构参数优化及试制验证
    6.1 优化建模
        6.1.1 目标函数
        6.1.2 设计变量
        6.1.3 约束条件
    6.2 响应面分析
        6.2.1 模型函数拟合
        6.2.2 显着性检验
        6.2.3 残差分析
        6.2.4 响应曲面分析
    6.3 多目标参数优化
    6.4 试验试制
        6.4.1 试验条件
        6.4.2 试验试制及质量检验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酸压控缝高新工艺及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控缝高工艺的研究现状
        1.2.2 井筒温度场的研究现状
        1.2.3 裂缝三维延伸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酸压控缝高新工艺
    2.1 常规控缝高工艺
    2.2 人工隔层控缝高
    2.3 新工艺原理
    2.4 凝胶性能评价
        2.4.1 成胶时间
        2.4.2 强度和韧性
        2.4.3 破胶性能
    2.5 施工流程设计
    2.6 小结
第3章 井筒温度场半解析模型
    3.1 模型的基本假设
    3.2 模型的建立
        3.2.1 管内热平衡方程
        3.2.2 非稳态热传导
        3.2.3 定解条件
    3.3 模型的求解
        3.3.1 对流换热系数
        3.3.2 无因次化
        3.3.3 拉普拉斯变换
        3.3.4 拉氏空间解
        3.3.5 数值反演
    3.4 小结
第4章 裂缝三维延伸模型
    4.1 模型的基本假设
    4.2 缝宽方程
        4.2.1 产层应力对缝宽的影响
        4.2.2 盖层应力差对缝宽的影响
        4.2.3 底层应力差对缝宽的影响
        4.2.4 其余应力对缝宽的影响
        4.2.5 产层内的缝宽
        4.2.6 缝宽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4.3 缝高判据
    4.4 流动压降
    4.5 连续性方程
    4.6 程序流程
    4.7 小结
第5章 实例计算与工艺优化
    5.1 井筒温度场模型分析
        5.1.1 实例模拟
        5.1.2 水泥环的非稳态导热
        5.1.3 长井段的处理
        5.1.4 主要参数分析
    5.2 裂缝拟三维模型分析
        5.2.1 初滤失的影响
        5.2.2 主要参数分析
    5.3 泵注时机的优化
    5.4 凝胶人工隔层的控高效果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拟协调元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拟协调元列式步骤
    2.1 拟协调元列式基本步骤
    2.2 单元位移、应力和应变
    2.3 外部载荷处理
    2.4 质量阵
    2.5 计算机代数系统在单元列式中的应用
3 拟协调元技术
    3.1 几何方程和平衡方程的同时弱化
    3.2 弱导数和泰勒展开校核
    3.3 单元试探函数
    3.4 收敛性和精度
    3.5 零能模式的预先判断
4 拟协调单元
    4.1 一般结构分析单元
        4.1.1 拟协调一维单元
        4.1.2 拟协调平面弹性问题单元
        4.1.3 拟协调弹性空间问题单元
    4.2 拟协调板壳单元和非线性分析
        4.2.1 板单元
        4.2.2 壳单元
        4.2.3 板壳单元的非线性分析
        4.2.4 层合板壳单元
    4.3 罚函数拟协调元
    4.4 等参拟协调元
    4.5 计算流体力学单元
    4.6 拟协调奇异元及其他
5 拟协调元总结
    5.1 对拟协调元特性的总结
    5.2 拟协调单元应用的总结
    5.3 拟协调元的影响
6 结论与展望

(8)假设位移拟协调有限元及其在精确几何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拟协调有限元分析研究历史和现状
        1.2.1 拟协调有限元列式技术进展
        1.2.2 拟协调有限元数学基础进展
        1.2.3 拟协调有限元单元构造进展
        1.2.4 拟协调有限元评述
    1.3 精确几何分析研究现状
        1.3.1 精确几何分析研究进展
        1.3.2 精确几何分析评述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假设位移拟协调平面单元的构造及其应用
    2.1 引言
    2.2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及研究评述
        2.2.1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
        2.2.2 研究评述
    2.3 假设位移拟协调三角形平面单元构造
        2.3.1 三节点常应变单元构造
        2.3.2 六节点线性应变单元构造
    2.4 拟协调四边形平面单元构造
        2.4.1 双线性单元构造
        2.4.2 二次完备单元构造
        2.4.3 与等参元的对比研究
        2.4.4 带转动自由度平面单元的构造
    2.5 拟协调离散在板材冲压仿真成形中的应用
        2.5.1 板材冲压仿真中的一步逆成形算法简介
        2.5.2 拟协调离散在一步逆成形中应用
        2.5.3 算例
    2.6 本章小结
3 假设位移拟协调板壳单元构造及应用
    3.1 引言
    3.2 板壳有限元概述
    3.3 假设位移拟协调薄壳单元构造
        3.3.1 单元几何
        3.3.2 单元构造
        3.3.3 单元刚度阵
    3.4 假设位移拟协调中厚壳单元构造
        3.4.1 弯曲部分
        3.4.2 剪切部分
        3.4.3 单元刚度阵组合
        3.4.4 减少计算量的方法
        3.4.5 单元形函数
    3.5 数值算例
    3.6 本章小结
4 假设位移拟协调元
    4.1 引言
    4.2 假设位移拟协调元列式技术
        4.2.1 列式步骤
        4.2.2 多项式基函数和形函数
        4.2.3 单元零能模式的预先判断
        4.2.4 计算机代数系统的应用
    4.3 假设位移拟协调元单元理论
        4.3.1 平衡和几何的对偶
        4.3.2 “协调性”
        4.3.3 收敛性和泰勒展开校核
    4.4 一些单元的泰勒展开校核
        4.4.1 三角形平面单元校核
        4.4.2 四边形平面单元的校核
        4.4.3 四节点板壳单元分析
        4.4.4 Q6 Wilson单元的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有限元分析和几何设计的融合:精确几何分析
    5.1 引言
    5.2 几何设计中的常用函数
        5.2.1 多项式
        5.2.2 B样条
        5.2.3 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
    5.3 精确几何分析
        5.3.1 几何设计
        5.3.2 有限元分析
        5.3.3 有限元分析和几何设计的融合:精确几何分析
        5.3.4 等几何分析
    5.4 精确几何分析中的基本元素
        5.4.1 网格、单元和节点
        5.4.2 精确几何分析和有限元分析的对比
    5.5 本章小结
6 精确几何拟协调分析
    6.1 引言
    6.2 分析框架
        6.2.1 边值问题微分方程
        6.2.2 列式步骤
    6.3 边界条件处理
        6.3.1 Dirichlet边界条件
        6.3.2 Neumann边界条件
        6.3.3 Robin边界条件
    6.4 精确几何拟协调分析程序系统
        6.4.1 流程图
        6.4.2 基本功能描述
        6.4.3 数据结构
    6.5 本章小结
7 精确几何拟协调分析单元列式及其算例
    7.1 引言
    7.2 杆单元
        7.2.1 轴力杆问题介绍
        7.2.2 静力列式
        7.2.3 动力列式
        7.2.4 杆单元算例
    7.3 梁单元
        7.3.1 欧拉梁模型
        7.3.2 欧拉梁单元列式
        7.3.3 欧拉梁的形函数
        7.3.4 欧拉梁的横向振动
        7.3.5 梁单元算例
    7.4 平面单元
        7.4.1 拟协调列式
        7.4.2 列式细节
        7.4.3 平面问题算例
    7.5 薄板单元
        7.5.1 拟协调列式
        7.5.2 薄板单元算例
    7.6 本章小结
8 总结和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精确几何拟协调分析程序基础数据结构
创新点摘要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9)基于小波分析的风场模拟及大型储罐风致屈曲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引言
    0.1 抗风研究的重要性
    0.2 抗风研究的主要方法
    0.3 风场模拟的研究现状
    0.4 大型储罐抗风研究的必要性和现状
    0.5 本文主要工作
1 风场模拟的相关理论及注记
    1.1 自然风的一些特性
    1.2 关于功率谱密度的注记
    1.3 风场模拟中 AR 模型的注记
    1.4 本章小结
2 基于小波分析的风场模拟
    2.1 小波分析的一些重要内容
    2.2 基于小波分析的一点处脉动风速时程模拟研究
    2.3 AR 模型与小波分析模型的比较
    2.4 基于小波分析的空间相关性风场的模拟
    2.5 本章小结
3 大型储罐风致屈曲初步研究
    3.1 储罐的风压分布
    3.2 储罐风致静力屈曲分析
    3.3 裸罐风致动力屈曲分析
    3.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详细摘要

(10)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解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提出的历史回顾
    1.3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解法综述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主要内容
        1.4.3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力学中几个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简单推导
    2.1 引言
    2.2 几个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力学导出
        2.2.1 Burgers 方程
        2.2.2 KdV 方程
        2.2.3 KdV-Burgers 方程
        2.2.4 非线性 Klein-Gordon 方程
        2.2.5 非线性弦振动方程
        2.2.6 mKdV 方程
        2.2.7 组合 KdV- m KdV 方程
        2.2.8 sine-Gordon 方程
        2.2.9 Born-Infeld 方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变换—试探函数法
    3.1 引言
    3.2 基本思想
    3.3 应用举例
        3.3.1 Burgers 方程
        3.3.2 KdV 方程
        3.3.3 KdV-Burgers 方程
        3.3.4 Kuramoto-Sivashinsky 方程
        3.3.5 Kawahara 方程
        3.3.6 KdV-Burgers-Kuramoto 方程
    3.4 推广
        3.4.1 非线性 Klein-Gordon 方程
        3.4.2 非线性弦振动方程
        3.4.3 mKdV 方程
        3.4.4 组合 KdV-mKdV 方程
        3.4.5 (2+1)维破碎孤子方程
        3.4.6 Kadomtsev-Petviashvili 方程
        3.4.7 非线性浅水长波近似方程组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直接解法
    4.1 引言
    4.2 基本思想
    4.3 应用举例
        4.3.1 Burgers 方程
        4.3.2 KdV 方程
        4.3.3 KdV-Burgers 方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叠加法
    5.1 引言
    5.2 基本思想
    5.3 应用举例
        5.3.1 KdV-Burgers 方程
        5.3.2 KdV-Burgers-Kuramoto 方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辅助常微分方程法
    6.1 引言
    6.2 基本思想
    6.3 应用举例
        6.3.1 sine-Gordon 型方程
        6.3.1.1 sine-Gordon 方程
        6.3.1.2 双sine-Gordon 方程
        6.3.1.3 m KdV-sine-Gordon 方程
        6.3.2 sinh-Gordon 型方程
        6.3.2.1 sinh-Gordon 方程
        6.3.2.2 双sinh-Gordon 方程
    6.4 推广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B 用变换—试探函数法所求得的许多其它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的解.
致谢

四、关于壳体有限变形的准确应变张量表达式的一点注记(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金属流线的分布对稀土镁合金内环筋构件承载能力的影响[D]. 苗站. 中北大学, 2021(09)
  • [2]复合固体推进剂动态粘弹性本构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 马浩.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
  • [3]混合式单牙轮钻头破岩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 李孟华. 西南石油大学, 2017(11)
  • [4]基于组合指数型流变模型的堆石坝流变分析[J]. 黄耀英,包腾飞,田斌,郑宏. 岩土力学, 2015(11)
  • [5]高强铝合金复杂筋板构件整体成形技术研究[D]. 李旭斌. 中北大学, 2015(07)
  • [6]酸压控缝高新工艺及模型研究[D]. 彭瑀. 西南石油大学, 2014(03)
  • [7]拟协调元研究综述[J]. 胡平,夏阳. 力学进展, 2012(06)
  • [8]假设位移拟协调有限元及其在精确几何分析中的应用[D]. 夏阳. 大连理工大学, 2013(08)
  • [9]基于小波分析的风场模拟及大型储罐风致屈曲初步研究[D]. 马昌恒. 大庆石油学院, 2007(02)
  • [10]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解法研究[D]. 谢元喜. 湖南大学, 2006(11)

标签:;  ;  ;  ;  ;  

关于壳有限变形的准确应变张量表达式的一个注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