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县级医院眼科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利用效率评价

我国县级医院眼科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利用效率评价

一、我国县级医院眼科卫生资源及卫生服务利用效益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井湛[1](2021)在《单县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融合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李艳萍[2](2020)在《中西部两地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现状与影响因素及服务需求与利用》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及目的:白内障是指由于晶状体性状的改变而引起视觉质量下降的眼科疾病,是目前全球成人盲的首要原因,以老年性白内障最为常见。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白内障患病率相应增加。白内障可通过手术恢复视力,且成本效益良好,已被国际社会广泛证实。发展中国家偏远贫困的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白内障手术可获性差。掌握中国农村居民白内障流行现状及眼科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对合理配置农村眼科卫生资源、切实解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眼健康问题、满足农村居民对眼科卫生服务需求、实现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目标、构建健康中国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眼科医生从院内服务到院外服务、担负人类防盲使命的重要体现。白内障与其它慢性疾病特征类似,受众多因素影响,且影响因素间交互作用明显,因果关系复杂,致病机制不完全明确,这一系列问题让白内障的防治工作更加困难。众多研究发现:高龄、吸烟、女性、紫外线暴露、糖尿病、高血压、遗传等是白内障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不同地区的亚环境、亚文化、特有行为与风俗习惯对白内障的患病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探讨亚环境、亚文化背景下白内障患病的危险因素,对于控制白内障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防治结合,贯彻预防为主的战略思想,也是眼科医生从个体服务到群体服务、从治疗服务到预防服务,创新眼科医学能力的时代特色体现。第一部分中西部两地居民白内障流行及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研究目的:掌握江西及新疆两地农村居民白内障的流行现状、居民对白内障的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查了中西部江西与新疆两地的5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10964例,有效样本10523例,有效率为96.0%。由专业眼科医生和受培训的医师助理对居民进行了日常与矫正视力检查、眼部疾病体检筛查及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询问,采用χ2检验、t检验等方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本部分研究的5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10523例中,男女比例为44.5%vs55.5%。年龄50~岁、60~岁、70~岁、80~岁的分布为:39.0%、35.5%、19.4%、6.2%。学历构成为文盲33.7%、小学43.1%、初中14.6%、高中7.9%、大学及以上0.7%。(1)白内障流行特征:农村居民视力小于0.5的白内障患病率10.9%,江西地区12.4%高于新疆地区8.5%(P<0.001)。女性患病率11.7%高于男性10.0%(%2=8.321,P<0.05)。“50~岁、60~岁、70~岁、80~岁”4个年龄组的患病率分别为2.0%、6.5%、24.2%、51.1%,呈现出显着的年龄上升趋势(P<0.001)。不同教育水平农村居民白内障患病率分别为:文盲16.7%、小学9.3%、初中5.1%、高中6.7%、大学及以上2.7%,呈现出明显的随教育水平升高而下降的趋势(P<0.001)。(2)居民日常视力损伤分布:左右眼视力损伤分布为“≧0.5”69.1%vs69.0%、“0.3~0.5”14.1%vs14.0%、“0.1~0.3”11.3%vs11.4%、“0.05~0.1”1.9%vs 1.9%、“0.02~0.05”1.6%vs1.6%、“PL+”1.3%vs1.4%、“PL-”0.6%vs0.6%。居民左右眼视力损伤分布较为一致。(3)晶体检查情况:左、右眼正常晶体/轻微晶体混浊、影响视力的晶体混浊、人工晶体眼/无后囊混浊、人工晶体眼伴后囊混浊、看不到晶体或无晶体分别占 89.0%vs89.1%、8.5%vs8.5%、1.3%vs1.1%、0.5%vs0.5%、0.7%vs0.9%。居民左右晶体状态分布基本一致。(4)居民视力损伤原因分布:屈光不正10.1%、影响视力的白内障5.4%、其它眼后节疾病2.4%、角膜混浊或瘢痕0.5%、高度近视性眼底病变0.5%、视神经异常0.4%、无晶体未矫正0.1%、白内障手术并发症0.1%。(5)白内障而致视力损伤的服务需求:两地居民左右眼白内障应手术未手术率为6.6%vs6.5%,其中江西地区居民为7.6%vs7.7%,新疆地区居民5.1%vs4.6%;中西部两地农村居民因白内障而致视力损伤的服务需求较高,且江西地区高于新疆地区居民(P<0.05)。两地农村居民白内障手术单眼应手术未手术率3.6%(376人)、双眼应手术未手术率4.3%(455人)、双眼应手术未手术率1眼1.0%(100人)。两地农村居民因白内障而致视力损伤的应手术未手术率8.8%(931人),其中,江西地区高于新疆地区(11.0%vs7.5%,P<0.001)。(6)两地农村居民白内障手术利用现状:两地农村居民在应手术人群中,白内障手术率为27.8%,其中单眼白内障手术率为20.0%,双眼白内障手术率为7.8%。在手术人群中左右眼白内障手术平均年龄为66.49±10.46岁vs68.58±9.33岁。两地农村居民在“公立医院”进行手术者占比最大(左右眼:90.0%vs89.6%),其次为“民营医院”(左右眼:8.1%vs8.0%)。左右眼进行过白内障手术的手术中“植入晶体”占比94.7%vs 93.0%,无进行“针拨术”者。两地农村居民手术费用承担方式都以“部分免费”(左右眼62.2%vs54.7%)为主,新疆地区其它付费方式者(左右眼45.6%vs41.3%)显着高于江西地区(左右眼6.4%vs3.2%)。两地农村居民左右眼术后结果良好者比例65.5%vs%69.1%。影响术后视力的原因主要为“其它眼部疾病”者(23.4%vs21.9%)、“白内障手术并发症”者(7.7%vs6.5%)、“晚期并发症”者(3.3%vs2.5%)。结论:江西及新疆中西部两地农村居民白内障患病率高于新加坡6.54%、澳大利亚4.3%等国家水平。白内障导致的视力损伤和失明率处于全国较高水平。白内障的相关负担较高,处于同时期全国的较高水平。白内障手术覆盖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术后良好结果占比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两地居民白内障手术利用率较低,白内障手术服务需求率还处较高水平,居民白内障手术目前主要依托公立医院开展,但县级及以下基层卫生机构眼科医生数量不足、能力有限,不能有效开展白内障手术,加强基层眼科建立、提升眼科服务能力显得十分重要。第二部分中西部两地居民白内障患病影响因素研究目的:掌握中西部两地农村居民白内障患病影响因素,为开展农村居民白内障健康教育及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查了中西部江西与新疆两地的5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6518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了居民的个人健康状况、家族病史、视力问题、生活行为方式等,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农村居民白内障的患病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研究的5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6518例中,男女比例为43.8%vs56.2%。年龄50~岁、60~岁、70~岁、80~岁的分布为:37.8%、36.6%、19.4%、6.2%。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分别占28.0%、42.5%、21.9%、7.2%、0.4%。影响农村居民白内障患病的因素:女性患病高于男性(OR=1.734,95%CI为1.434~2.097);年龄越大患病风险越高(OR=4.459,95%CI为3.993~4.980);受教育水平越高患病风险越低(OR=0.761,95%CI为0.677~0.855);职业中从事“农/林/渔/水利”者较从事“企事业单位”者患病风险大(OR=1.604,95%CI为1.113~2.313);患有冠心病较不患该病的风险较大(OR=1.480,95%CI为1.046~2.092);患有糖尿病较不患该病的风险较大(OR=1.775,95%CI为1.235~2.552);1/11级亲属中有高血压史患该病的风险较大(OR=1.348,95%CI为1.090~1.666);1/11级亲属中有白内障史患该病的风险较大(OR=1.643,95%CI为1.172~2.304);有弱视者患病风险较大(OR=3.633,95%CI为1.356~9.733);现在吸烟者较不吸烟者患病风险更高(OR=2.317,95%CI为1.872~2.867);饮酒频率越低患病风险越小(OR=0.940,95%CI为0.888~0.994);三餐规律性越差患病风险越高(OR=1.205,95%CI为1.057~1.373);食蔬菜频率越高患病风险越低(OR=0.788,95%CI为0.661~0.941);日照时间越高患病风险越高(OR=4.519,95%CI为3.138~6.508);体育锻炼频率越低患病风险越高(OR=1.188,95%CI为1.094~1.290)。结论:本研究发现,影响白内障因素包括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年龄大、性别为女性、家庭遗传史等。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如受教育水平低、从事“农/林/渔/水利”者、冠心病史、糖尿病史、有弱视者等。易于改变的个体行为因素有现在吸烟者、饮酒频率高、三餐不规律性、食蔬菜频率低、日照时间长、体育锻炼频率低。可见,加大对居民白内障相关知识健康教育,不吸烟、少饮酒、保持三餐规律、适当减少日照时间或加强日照防护、增加蔬菜食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降低白内障的患病风险。

张宁芮[3](2020)在《收缩城市视角下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城镇化进程在近年来提速迅猛,以致出现不断流失的乡镇人口以及不断严重的老龄化等问题,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受到冲击,县域医疗资源配置与人口空间结构的矛盾日益凸显。一方面,乡镇医疗设施布局不平衡,可达性差,服务覆盖率低。另一方面,部分乡镇卫生院存在病人就诊率下降、相关科室功能闲置、医院内部流线混乱等问题。目前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需要探索符合患者实际医疗需求和设施均衡配置的规划及建筑策划方法。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包含两部分:首先是规划布局与建筑现状分析,规划布局主要以我国常州市明光市为研究案例,以日本石川县南加贺二次医疗圈和金泽市为比较案例,运用Arc GIS可视化平台对比分析2国4个地区医疗设施分布特征及可达性,总结存在的问题。其次是进一步对乡镇卫生院规划布点进行评价,以我国常州市99所乡镇卫生院为分析对象,运用Arc GIS的最近设施点分析,测定不同级别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半径,与《常州市医疗卫生计生设施布局规划(2016-2020)》中基层医疗设施的未来规划目标相比较,判断其合理性。建筑现状分析结合对我国乡镇卫生院的实地调研分析,对乡镇卫生院的建设规模、科室功能设置、选址规划进行合理剖析。以常州市下辖溧阳市戴埠中心卫生院、南渡中心卫生院及新北区罗溪卫生院、奔牛人民医院为调研对象:1.对医护工作者进行访谈,了解卫生院发展脉络、设计初衷、使用现状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2.通过收集现有资料、提炼建筑内部功能信息、发放问卷、访谈等方式,实地调研4所卫生院内部相关区域,获取各部分科室功能的设置、位置关系、改扩建及功能置换情况等。3.对比分析医院现状平面与原始设计图纸之间的差异,研究分析针对医院功能设置与患者间的需求错位、实际空间使用不均衡、内部流线混乱等具体问题。同时以日本人口收缩地区二次医疗圈的4所地域医疗支援医院为比较案例,通过对比二者建设规模、功能设置、面积指标等,分析优缺点。其次是对建筑策划的研究,本文研究范围为乡镇卫生院这类医疗设施,并非针对某一特定建筑。因而在第四章中依据建筑策划的研究方法及步骤,同时结合第二章与第三章的研究成果从策划目标的确定、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还有策划战略中选址、规模、功能的策划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乡镇卫生院的建筑策划提供参考。本文主要结论有:通过对比我国与日本医疗设施布局均衡性及可达性之间的差距,结合常州市2016-2020年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布局,提出三种模式乡镇卫生院服务半径指标的测定,进而优化设施服务覆盖范围指标及建设标准的可行性。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我国人口收缩地区乡镇卫生院和日本二次医疗圈地域医疗支援医院的基础上解明了卫生院患者行为特征、就医需求以及内部功能的使用现状与设计人员预想之间的差距,运用记述统计、聚类比较等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了乡镇卫生院各科室房间功能设置、面积占比及位置关系等设计要点。综合以上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从规模策划、功能策划、选址策划3个角度为乡镇卫生院这一建筑类型的策划方法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刘瑞[4](2020)在《县域医共体背景下浙江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调查、分析和比较浙江省典型地区县域医共体前后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状况及县域医共体建设对其的影响,总结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不同发展类型和融入医共体各种方式的经验与问题,提出县域医共体背景下促进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的政策和策略建议。研究内容:了解调研地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参与县域医共体的方式、做法及其不同参与情况下的发展现状;分析调研地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对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资源依赖关系、发展态势的影响;提出促进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的政策和策略建议。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梳理、总结和明确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及县域医共体建设对其影响分析的相关理论、方法和维度;通过现场调研,以浙江省东阳市、桐乡市、余姚市和德清县作为调研地区,针对县域医共体建设情况、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现状及前者如何影响后者等关键问题收集定性资料与定量资料;采用比较分析法,对发展状况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合主题框架法和资源依赖理论分析县域医共体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1.四家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在自身发展及融入医共体上不尽相同。发展特色方面,东阳市、桐乡市妇幼保健院兼有临床、保健服务,前者多年来以中医药为特色,后者2018年开始较为特殊,即集中区域孕产期健康服务资源;德清县妇幼保健院长期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余姚市妇幼保健所于2019年与综合医院合并转型为临床与保健结合的妇幼保健院。融入医共体方式方面,东阳市、余姚市、桐乡市妇幼保健机构以牵头单位或成员单位角色直接参与医共体,而且四家妇幼保健机构加入医共体妇幼健康或公共卫生指导团队,其中德清县妇幼保健院尚未被纳入县域医共体组织架构中,桐乡市妇幼保健院在指导团队中的力量较弱。2.资源依赖关系体现在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与医共体牵头单位之间在客户资源上呈现不同竞争程度的竞争型依赖关系、与医共体各单位之间在妇幼健康管理资源上以存在一致性差异的共生型依赖关系为主。客户资源上,东阳市妇幼保健院与医共体牵头单位之间以高度竞争型依赖为主,桐乡市、德清县妇幼保健院以低度竞争型依赖为主,余姚市妇幼保健机构经历低度到高度竞争型的转变。妇幼健康管理资源方面,东阳市妇幼保健院与医共体各单位的共生型依赖关系呈现更明显的一致性,其余三家的一致性较弱。3.调研地区妇幼保健机构在服务和管理两个层面的发展状况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具有明显差异。基于资源要素分析发展态势得到,桐乡市妇幼保健院拥有较好的资源条件,德清县妇幼保健院的条件型资源优势最弱;桐乡市妇幼保健院在服务层面的资源结果最优,东阳市妇幼保健院在管理层面优势最强。资源要素之间的关系上,妇幼健康资源整合政策和县域医共体政策对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功能类资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专项整合的作用强于医共体;技术资源及其衍生的关系资源更有助于机构实现管理功能,医共体妇幼保健工作指导团队政策也有一定辅助性效果。结论:调研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妇幼健康水平、县域医共体政策节点与方向等先决条件相似,但其妇幼保健机构在竞争环境、发展历程、融入医共体状况方面不尽相同、各有特点,医共体下发展面临不同程度的服务人群基础弱化、指导管理功能受限等问题,同时因参与医共体或整合措施在稳固部分服务人群基础和改善人力、技术资源等方面存在一定机遇。县域医共体背景下各地政府在关注区域妇幼健康服务能力的提升、重视妇幼保健机构及其工作的作用方面存在不足,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在落实服务、管理功能和增强核心竞争力方面有待加强。建议:政府应充分考虑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实际情况,保障其与医共体协调发展;给予妇幼保健机构适当资源与政策倾斜,促进机构可持续发展;建立妇幼健康统一指导管理机制,维护基层妇幼健康工作网络长效稳定。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应明确自身功能定位,推进保健与临床紧密结合;积极推动对外跨区域协作,增强人才、技术等核心竞争力。

汪胜[5](2016)在《中国贫困地区基层卫生机构资源配置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2014年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仍有七千万贫困人口,而距离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只有5年时间,扶贫工作十分紧迫。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概念。在这一形势下,卫生扶贫能否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对贫困地区的卫生资源配置进行深入研究显得至关重要,这关系到未来对贫困地区的卫生资源投入数量、结构、效率以及卫生资源优化的方向和目标是否科学、合理,尤其对科学编制“十三五”卫生扶贫项目相关规划,对“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特开展本课题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全国贫困县县级医院、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以及乡镇卫生院四类卫生机构卫生资源配置的调查与分析,应用卫生统计学的方法对我国贫困地区卫生机构资源配置进行评价和探索如何优化卫生机构资源配置,为未来的精准扶贫提供理论方法与政策建议。方法:1.采用文献研究法,检索卫生资源的配置方式、评价指标、公平性、配置标准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设计四类基层卫生机构的卫生资源配置调查表。2.采用现场调查,使用卫生机构调查表,深入贫困地区,实地了解卫生机构的基本情况、房屋建设、资金、设备、人员、服务能力和运行情况,访谈存在的问题。结合网络填报收集全国贫困地区四类卫生机构卫生资源配置的相关数据。3.采用多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建立四类基层卫生机构卫生资源配置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4.应用描述性分析法,对贫困地区四类基层卫生机构的人员、资金、设备、房屋、经济运行、服务能力等进行描述性分析。5.采用TOPSIS法与RSR法相结合,分四类卫生机构,根据卫生机构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贫困地区所属22省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序分档。6.应用聚类分析,分四类卫生机构,根据卫生机构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贫困县所属22个省份进行聚类分析。7.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按卫生机构资源配置的投入与产出评价指标体系,分四类卫生机构对全国贫困县所属22个省份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劣及优化进行数据包络分析。结果:一、总体描述贫困地区基层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着卫生人员数量及科室人员数量配备不平衡,医护比过低;重点设备拥有率不高;危房面积占比过高;垃圾处置、室内厕所、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严重缺乏等问题。二、中国贫困县县级医院资源配置分析结果1.根据Topsis综合评价结果,按资源配置水平把22个省份的贫困县县级医院分成三类。第一类:资源配置水平较差,有海南、江西2个省份;第二类:资源配置水平一般,有河南、贵州、广西、云南、安徽、四川、河北、湖南、陕西、新疆、内蒙古、甘肃、湖北、重庆、吉林、宁夏、黑龙江17个省份;第三类:资源配置水平较好,有青海、山西、西藏3个省份。2.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22个省份的贫困县县级医院分为四类需按不同力度进行扶贫。第一类:需要扶贫力度很大的有河北、河南、湖南、江西、广西、海南、安徽7个省份;第二类:需要扶贫力度较大的有湖北、重庆、贵州、云南4个省份;第三类:需要扶贫力度一般的有甘肃、吉林、陕西、新疆4个省份;第四类:需要扶贫力度较小的有山西、西藏、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四川和宁夏7个省份。3.根据DEA分析的结果,甘肃、河北、黑龙江、湖南、内蒙古、宁夏、山西、四川、云南9个省份贫困县县级医院资源配置的技术效率不高。三、中国贫困县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源配置分析结果1.根据Topsis综合评价结果,按资源配置水平把22个省份的贫困县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成三类。第一类:资源配置水平较差,有江西、内蒙古、河北3个省份;第二类:资源配置水平一般,有甘肃、贵州、陕西、广西、安徽、黑龙江、新疆、吉林、湖南、宁夏、云南、四川、青海13个省份;第三类:资源配置水平较好,有河南、湖北、山西、海南、重庆、西藏6个省份。2.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22个省份的贫困县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为四类需按不同力度进行扶贫。第一类:需要扶贫力度很大的有广西、海南、甘肃、山西、江西、内蒙古、青海、宁夏、西藏、河北10个省份;第二类:需要扶贫力度较大的有四川、云南、黑龙江、贵州、吉林、新疆6个省份;第三类:需要扶贫力度一般的有安徽、陕西2个省份;第四类:需要扶贫力度较小的有湖北、重庆、湖南、河南4个省份。3.根据DEA分析结果,甘肃、广西、海南、河北、黑龙江、湖北、湖南、江西、内蒙古、青海、山西、四川、西藏、云南14个省份的贫困县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源配置技术效率不高。四、中国贫困县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资源配置评价结果1.根据Topsis综合评价结果,按资源配置水平把22省的贫困县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分成三类。第一类:资源配置水平较差,有新疆、甘肃2个省份;第二类:资源配置水平一般,有内蒙古、安徽、宁夏、云南、黑龙江、陕西、青海、河北、贵州、四川、江西、吉林、湖南、西藏、广西、山西、河南17个省份;第三类:资源配置水平较好,有海南、重庆、湖北3个省份。2.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22个省份的贫困县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分为四类需按不同力度进行扶贫。第一类:需要扶贫力度很大的有宁夏、山西、新疆3个省份;第二类:需要扶贫力度较大的有湖南、吉林、陕西、河北、甘肃、西藏6个省份;第三类:需要扶贫力度一般的有内蒙古、云南、青海、贵州、四川和海南6个省份;第四类:需要扶贫力度较小的有河南、湖北、江西、安徽、黑龙江、广西和重庆7个省份。3.根据DEA分析结果,甘肃、广西、贵州、河北、黑龙江、四川6个省份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资源配置技术效率不高。五、中国贫困县乡镇卫生院资源配置评价结果1.根据Topsis综合评价结果,按资源配置水平把22省的贫困县乡镇卫生院分成三类。第一类:资源配置水平较差,有黑龙江省;第二类:资源配置水平一般,有贵州、内蒙古、湖南、四川、新疆、甘肃、陕西、吉林、江西、河北、云南、安徽、广西、重庆、宁夏、河南、山西、青海18个省份;第三类:资源配置水平较好,有海南、湖北、西藏3个省份。2.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22个省份的贫困县乡镇卫生院分为三类需按不同力度进行扶贫。第一类:需要扶贫力度较大的有吉林、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新疆和宁夏、黑龙江8个省份;第二类:需要扶贫力度一般的有湖南、江西、山西、四川、安徽、云南、贵州和海南8个省份;第三类:需要扶贫力度较小的有广西、西藏、河南、湖北、河北、重庆6个省份。3.根据DEA分析结果,新疆、甘肃、内蒙古、安徽、云南、黑龙江、陕西、青海、河北、贵州、四川、江西、吉林、湖南、西藏、广西、山西、湖北18个省份的乡镇卫生院资源配置技术效率不高。结论:1.中国贫困县县级医院、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乡镇卫生院资源配置水平各省相差很大。2.根据中国贫困县县级医院、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乡镇卫生院的资源配置评价,宜将中国贫困县所属的22个省划分为3-4个不同类别。3.中国贫困县所属的22个省中,贫困县县级医院、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乡镇卫生院资源配置技术效率不高的省份比例分别为41%、64%、27%、82%。4.Topsis法对数据分布类型、样本含量没有特殊要求,能够对贫困地区卫生机构的资源配置进行有效的综合评价,且结果直观。5.聚类分析能够有效地将贫困地区的基层卫生机构按资源配置优劣进行分类,便于制定不同的标准对不同类别的卫生机构进行扶持。6.数据包络分析能够有效地对贫困地区基层卫生机构资源配置投入和产出的技术效率进行分析,并能够确定不同机构不同指标的目标值,便于针对性改善不同地区不同机构的资源配置。7.Topsis法、聚类分析、数据包络分析等卫生统计分析方法对卫生资源配置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分析结果可以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卫生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卫生系统落实“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

刘洪青[6](2016)在《福建省县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文献查阅以及对相关政策文件的研读,明确县级医院的功能定位;对福建省县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进行评价,并就影响服务能力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提升服务能力的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根据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福建省县级综合医院卫生人力资源构成与医疗服务能力情况,运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对卫生技术人员和床位配置状况的公平性进行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医疗服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影响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在医院床位数方面,62家县级综合医院编制床位数共25058张,平均每家医院编制床位数404张;实际开放床位数27809张,平均每家医院449张。床位达到500张以上的有23家(占37.1%),未达到500张的有39家(占62.9%)。2.在服务数量方面,62家医院总门急诊为2011.08万人次;总出院人次为116.56万人次;年住院手术22.84万台。平均每院年出院人次为1.88万人次,年住院手术3684台;平均年手术及操作人次占出院人次比例为19.60%;应开展的能够诊治的常见病种数为233项,实际开展163项(占69.18%);应开展的关键诊疗技术或手术206项,实际开展61项(占28.33%)。3.在服务效率与质量方面,62家医院年病床工作日为318天,年平均病床使用率为98.34%,床位周转次数为43.38次,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7.2天;门诊与入院诊断符合率为96.53%,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为97.43%,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为97.79%,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2.18%,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1.23%,住院患者死亡率为0.27%,住院手术死亡率为0.01%,急诊患者死亡率为0.18%,无菌手术感染率为0.26%,院内感染发生率为0.81%。4.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62家医院全部有HIS系统;54家医院有检验系统,占87.10%;51家有影像系统,占82.26%;40家有电子病历系统,占64.51%,8家有远程医疗系统,占12.90%。5.根据评价结果可知,福州、泉州的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综合评价结果为好;龙岩、宁德、莆田、南平的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综合评价结果为中;三明、漳州的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综合评价水平为差。结论: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上,福建省县级综合医院还存在难以引进高层次的人才,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较为缺乏,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职称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利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对福建省县级综合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和床位按照人口分布的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配置相对合理,基本处于平均状态;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福建省县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较好,评价结果为好的有福州、泉州;评价结果为中有龙岩、宁德、莆田、南平;三明、漳州的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综合评价水平为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知,万元以上设备,实际开放床位数对县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有影响。

来有文[7](2014)在《西藏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分析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卫生资源是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的要素,主要包括四大资源: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管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着成就,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的逐步确立,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这是由于我国卫生体制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而造成的。我国在卫生资源配置方面主要的问题包括资源配置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卫生投入总量不足、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以及卫生人力配置失衡等。当前,我国大多数省、区、市已经根据机构、床位、人员、大型设备和卫生经费等指标制定了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或区域卫生规划。西藏自治区作为我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尚未制定此类标准或规划,也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制定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的省级辖区。关于西藏卫生资源配置及利用情况的研究报道寥寥无几,特别是针对西藏全区性卫生资源的配置状况更未见有官方或学术领域的研究。由于特殊的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国内其它地区成熟的卫生资源配置方法不能简单地适用于西藏情况。西藏需要制定适合自身环境的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和方法。因此,对西藏卫生资源配置及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可以为西藏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在今后制定科学的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本研究也将填补学术界对西藏卫生资源配置方面的研究空白,为将来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研究目的本研究将分析西藏卫生资源配置及利用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更为合理的卫生资源配置和利用方案,为西藏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科学的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提供依据,发现西藏卫生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浪费问题,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西藏卫生服务的质量,促进西藏人民的健康。具体目标包括:(1)分析西藏十五年来的卫生资源配置状况;(2)揭示卫生资源配置和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3)发现资源配置现状与卫生服务需求即配置标准方面的差距;(4)提出完善卫生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政策建议。资料来源与方法资料来源主要包括文献复习、二手资料收集和现场数据调查。其中文献复习包括国内外卫生资源配置研究进展和研究方法;二手资料包括国家和西藏自治区的相关政策、文件和统计年鉴;现场调查数据来源包括对样本地区、县、乡、村各级卫生机构的机构调查和地区、县、乡各级卫生技术人员调查、以及相关知情者访谈等方法所获得的卫生机构基本情况、人力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财务收支、医疗设备配置以及卫生服务提供等相关信息。本研究调查的机构包括林芝、日喀则和阿里三个地区16家人民医院(或卫生服务中心)、16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家藏医院、2家妇幼保健院、40家乡镇卫生院及85个村卫生室。样本地区和样本县的卫生技术人员共计1944人,本次调查834人,占样本地区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42.9%,其中地区级448人、县级257人、乡镇卫生院129人。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复习法确定研究空白并建立研究目标。其次,针对研究目标开展现场调查。对现场收集的数据按卫生资源的类别通过比较、描述、归纳、演绎等方法进行分析。第三,对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的关键指标利用Gini系数及Lorenz曲线从人口和地理的分布进行公平性分析和评价;同时,利用DEA方法对这些机构的资源配置和利用情况进行效率分析和评价。主要结果与发现本研究以卫生人力和医疗设备资源为重点,对样本地区的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本次研究的主要结果与发现如下:(1)西藏在1995-2009年15年期间卫生机构、床位和卫生技术人员的总数得到了明显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尤其在后三年得到了迅猛的增长。但是,每千人口的卫生技术人员数却没有太大变化,并且每千人口的医生数和护士数呈下降趋势。(2)所调查地区的地、县、乡、村各级卫生机构普遍缺少人员。各级卫生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专业分布方面以西医临床和护理为主,检验和药学方面的人员所占比例较低。所调查地区的卫生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极低,无职称者占到24%。在任职资格方面,所调查地区地、县两级卫生机构中具有任职资格的人员占到58.7%,而乡镇卫生院则只有6.6%。(3)在医疗设备配置方面,所调查地区地、县、乡三级的医疗机构配置较为齐全。部分乡镇卫生院的设备甚至优于、多于县级医院的配置。大部分村卫生室只有少量而简单的设备。还有部分村卫生室未配备任何设备。在医疗设备利用方面,以地区级卫生机构的设备利用率为最高,县级卫生机构、特别是县级疾控中心有不少设备处于闲置、损坏状态,乡镇卫生院的设备利用率为最低。村卫生室基本没有闲置和浪费的设备。(4)调查发现,影响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与利用的主要因素包括三方面:首先西藏的人员引进制度属于计划经济经济时代的模式,所有的人事权都掌握在当地组织人事部门手里,各级卫生机构没有人事自主权。其次,各级卫生机构缺乏有效的人员培养机制,所开展的培训更多是依据能获得的培训机会来进行,很少进行培训需求调查。第三,各级卫生机构普遍缺乏有效的人员激励机制。大多数卫生机构没有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或者绩效体系不健全,不能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5)调查发现,影响医疗设备配置与利用的主要因素包括三方面:首先各级卫生机构由于缺乏专业人员而导致部分医疗设备不能利用。其次,许多基层卫生机构由于基础配套设施不到位而造成部分设备得不到利用。第三,在配置设备时未进行需求分析。(6)所调查地区医疗机构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分析结果显示,西藏卫生资源的配置越往基层越不公平,特别是按地理面积的配置上,县、乡两级的配置严重不足。所调查地区医疗机构卫生资源配置的DEA效率分析发现,只有15%的乡镇卫生院的资源配置为DEA有效,也只有一半的县级医院和地区级医院的资源配置为DEA有效状态,而其余接近一半的医院处于DEA弱有效或无效。这些医疗机构卫生资源配置无效是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下降所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卫生资源投入不足和卫生资源配置在结构上的失衡。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研究的结论包括以下四点:(1)西藏卫生人力数量总体不足,特别是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的人员数量不足;(2)西藏卫生人力处于结构失衡状态,各级卫生人员学历和职称普遍偏低;(3)西藏基层医疗设备利用效率低下,县级疾控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相当一部分设备处于被闲置和浪费状态;(4)西藏卫生资源配置在基层存在较大不公平性,存在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失衡和数量不足的问题。针对以上所发现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针对西藏特殊的高海拔地理环境和地广人稀的特点,制定有利于卫生人员工作和生活的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卫生人员流向基层,特别是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工作;(2)积极利用西藏大学医学院的教学、科研优势,采用委托培养、定点培养的形式来提升现有卫生人员的学历层次;(3)利用国家对于西藏民族自治的有利政策,积极协调卫生、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制定适合西藏当地情况的有关卫生技术职称评定和任职资格的标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来提升西藏卫生系统的中高级技术职称和任职资格比例;(4)针对基层大量设备被闲置和浪费的问题,制定在本地区或本县内进行设备租赁、二次出售等流转机制,提高设备利用效率。(5)尽快制定适合西藏特点的卫生资源配置标准,使未来西藏的卫生资源依据人口、地理、需求和基础设施等综合因素进行科学配置。

温锐[8](2014)在《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视角下的云南“复明工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盲和视力损伤严重地影响着人民的健康,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防盲治盲成为了世界各国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我国每年约有45万人失明,盲人总数占世界盲人总数的18%,其中,白内障位居致盲性眼疾之首,发病率正随着人口老龄化而不断攀升。为履行国际承诺,我国2009年起开始实施免费白内障摘除术,随即云南也将免费白内障摘除手术纳入基本卫生服务(下称复明工程)加以实施。复明工程的开展对改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白内障患者的生存质量,保护生产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工程的执行中,尚存在着公共政策制定缺乏循证、行政不力与非均等化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公民平等享有基本卫生服务”的权利和公共服务的效能。本文以“云南复明工程”为研究对象,以公共产品理论为框架,以政府责任为切入点,对2009年--2013年间云南“复明工程”的财政投入、手术覆盖率、手术质量、患者满意度、各地医疗服务设施和人力资源进行了分析,探寻“复明工程”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在借鉴国外“防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1.坚定“消除可避免盲”的政治意志;2.加大投入,实现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3.政策倾斜,强化西南边疆PHC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研究为促进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落实边疆少数民族地区“2020年消除可避免盲”的战略目标提供了重要参考。

孔令大[9](2014)在《区域性公立医疗联合体的构建及其法人治理结构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公众对健康的渴望、对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建立并完善与当前国情相合适的医疗卫生体制,改善公众医疗卫生服务条件,逐步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最为相关的就医问题,国务院与相关卫生管理部门在深入调研、汲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展开了全面性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并颁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新一轮医改的内容涉及到医疗卫生领域的各方面,而重点则落在通过医疗卫生资源的重组与医疗机构体制的改革,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之上。公立医疗联合体及法人治理正是基于这一背景,近几年作为解决方案,开始被学术界所提出,并为政府及社会各界接纳。本研究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及学科背景之下,以区域性公立医疗联合体为研究对象,以整合模式、组织结构、互动机制、制度保障为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研究。本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等性、开放性、竞争性以及法制性前提下,在“自由竞争”和“理性经济人”等市场机制资源配置理论指导下,运用描述性分析、最近邻元素法、聚类分析、动态古诺模型以及博弈模型等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模式;之后运用比较分析法与卫生经济学模型研究不同模式下的管理结构。通过以上研究,本论文论证了中国医疗资源的配置的不合理与管理低效,同时经多种国内外模式比较后,总结并设计最适于当前中国医疗资源配置的区域性医联体模式,并为该模式引入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组织运行管理效率。希望有本文的研究结果引发后来研究者的思考,合理的利用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也希望为深化医疗机构改革及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凌茹[10](2013)在《湖南省县医院适宜规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县医院是联结乡镇卫生院与省、市三级医院的纽带,是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和业务指导中心,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中起着龙头和核心作用。县医院建设与功能履行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农村百姓的切身利益,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县医院出现了床位不足与盲目扩张的并存现象。如何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各地的人口特征、人群健康状况与需求利用等情况合理确定县医院的适宜规模,做到与其功能定位相适应,科学建设与发展,是一个具有极强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国内外对医院规模研究已有文献表明,对医院规模的描述大都以床位数作为其度量单位,认为医院规模的影响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因素。而对医院适宜规模的理解,学界没有形成一个比较一致的意见,各有不同的理论表述。现有对医院适宜规模的实证研究多局限在医院内部的规模经济与否,往往把医院适宜规模等同医院内部的最优规模或医院内部的规模经济,缩小了医院适宜规模内涵,关于县医院的适宜规模研究更没有考虑县医院的区位特性和功能特性。因此,有必要对县医院的规模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目的:通过对农村居民医疗服务需求趋势与供给现状、县域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及县乡医疗机构运行状况的分析,提出县医院适宜建设规模的数学模型,以及引导县医院科学规划建设的相关措施,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中的“县医院”特指县(市、区)域范围内政府举办的规模最大的综合医院。1.研究对象与样本本研究的具体样本有两个,一个是人群样本,另一个是医疗机构样本。居民医疗服务需求的研究样本是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湖南农村样本地区(安仁县、安乡县、慈利县)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确定的人群。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研究样本的确定,首先是根据筛选出的地区分类指标,采用无量纲化法建立区域分类标志值,按照设定的剔除标准,把湖南省123个县(市、区)中符合标准的87个县(市、区)分为四个地区类别,第一、二、三类地区按20%的比例,第四类地区按15%的比例,分层随机抽取了16个样本县,以样本县内的所有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研究样本,16个样本县内的县医院为研究对象。2.研究内容与工具(1)样本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采用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湖南农村样本人群问卷调查的资料,主要指标有慢性病患病率、两周患病率、两周患病就诊率、两周患病未就诊率、两周患病自我治疗率、住院率、应住院未住院率、门诊次均就诊费用、住院次均费用、人均年医疗保健支出、医疗保障覆盖率等。(2)样本地区卫生资源配置现状的公平性:运用自制调查表数据,分析比较样本地区的床位数、护士数、医师数的千人平均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3)样本县乡医疗机构的资源配置及运行情况:采用自制调查表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内容涉及资源配置8项指标、财务运行9项指标、医疗服务11项指标等。(4)样本县医院的投入产出绩效:运用DEA基础模型中的CCR模型和BCC模型,分别在总体绩效和医疗服务绩效评估模式下计算县医院的DEA效率得分、分析其规模报酬状态。(5)样本县医院规模的理论模型: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县医院规模模型。多元回归分析指标包括三类二十项,其中社会经济类指标包括:户籍总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粗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7项;资源配置类指标包括:实有床位数(或卫生技术人员数)、业务用房面积、专业设备总值、万元以上设备台数等4项;运行类指标包括:固定资产、长期负债、医疗收入、医疗支出、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等9项。3.资料收集方法二手资料收集来源于官方的年度统计资料数据;医疗机构调查资料来源于2009年5-7月16个样本县现场调查的问卷资料。人群资料来源于湖南省卫生信息中心提供的2008年7月全国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湖南省的现场调查资料,以及1993年、1998年、2003年和2008年湖南省四次卫生服务调查的系列数据(3个相同样本单位的汇总资料)。4.质量控制本研究主要通过预调查、调查人员培训、资料收集复核、双人数据录入等对调查过程实行质量控制。5.资料分析方法所有资料用Excel录入建立数据库,依据方法不同分别在相应的软件包中计算。统计分析均在SPSS13.0统计软件包中完成,取检验水准(α)为0.05,运用方法有描述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回归分析;经济学分析中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计算在Excel下编程完成,绩效分析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基本模型的CCR模型和BCC模型,计算在DEAP version2.1软件包中完成。结果:1.样本人群医疗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情况的变化样本人群2008年的两周患病率为135.45%o,比2003年增加了21.91%o;两周患病率前5种疾病与2003年比较,慢性病的比重在加大;慢性病持续到两周内的比例也从2003年的39.70%上升到2008年的55.00%。样本人群慢性病患病率总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2008年慢性病患病率为135.07%o,比2003年上升了9.96%0;样本人群的两周就诊率总体水平呈现下降趋势,由2003年的58.58%0降为2008年的49.01‰;两周就诊医疗机构主要在乡村两级,在这两级就诊的比例2008年比2003年增大,由72.22%增加到78.6%;样本人群两周患者未就诊率由2003年的51.60%增加到2008年的63.80%,由于经济困难原因在两周患病未治疗者中占比从2003年的48.38%下降为29.60%;样本人群纯自我治疗率2008年为29.09%,比2003年下降8.00%。一年内住院率增幅较大,调查人群住院率从2003年的35.62%o,上升到2008年的72.76‰,增长了104%;调查人群一年内患者应该住院而未住院率2008年为27.05%,比2003年减少8.13%,其中由于经济困难原因所致的未住院情况构成比,2008年比2003年下降了10.35%;住院病人要求出院因经济困难所致的比率也有下降。社会医疗保障覆盖情况发生了逆转,样本人群中2003年只有2.55%的居民有不同形式的社会医疗保险,2008年这一比例升至94.45%。2.样本地区卫生资源配置现状的公平性2008年样本地区资源配置的基尼系数都在0.3以下,其中按人口分布的床位数、医师数、护士数的基尼系数在0.036至0.186之间;按地理面积分布的床位数、医师数、护士数的基尼系数在0.040至0.257之间;2008年样本地区按人口分布床位数、医师数、护士数的泰尔指数在0.0011至0.0320之间;按地理面积分布的床位数、医师数、护士数的泰尔指数在0.0013至0.0500之间。3.样本医疗机构的资源配置与运行状况变化(1)样本县乡医疗机构资源配置与运行状况变化。从2000年到2008年,16个样本县区的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的总体资源配置中以专业设备总值增长最多,为295.71%;在职职工总数、实有病床数、业务用房面积、卫生技术人员总数、医师数分别增长了21.05%、71.07%、69.62%、25.35%和48.52%。固定资产、总资产、长期负债、负债分别增长了295.06%、274.28%、644.9%、495.7%;总收入和总支出同步增长达276%左右,财政补助收入增长达263.36%。业务指标显示:出院人次、门诊人次、出院者占用总床日、实际占用总床日、实际开放总床分别增长188.26%,49.80%、165.03%、155.77%、63.34%,住院总费用、门诊总费用分别增长为409.26%、204.09%。(2)样本县医院资源配置与运行状况变化。从2000年到2008年,编制床位数、实有床位数、编制人数、在职职工人数分别增长了38.01%、45.27%、13.42%和20.66%;床均占地面积减少13.84%,床均业务用房增长37.59%;床均设备总值、床均万元以上设备台数床均固定资产、床均资产、床均长期负债、床均负债分别增长137.91%、211.76%、203.7%、178.41%、630.97%、468.99%;床均总收入、床均支出分别增长139.06%、146.61%;床均收支结余、财政补助收入占收入比例分别减少17.95%、36.36%;医师日担负住院床日、医师日担负治疗人次、病床使用率分别增长73.97%、36.08%、60.61%;平均住院日减少2.63%;门诊人次均费用、住院病人每床日费用分别增长80.78%、49.3%。(3)样本地区间资源配置与运行的现状比较。从2008年四类地区县乡医疗机构资源配置的情况来看,县乡医疗机构的实有病床数、业务用房面积、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专业设备总值的均值,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0.01,差异极显着;注册护士数和卫生院的观察床数均值,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为P<0.05,差异显着。从财务现状运行指标来看,四类地区在药品支出方面表现无差别;在总资产、负债、总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总支出、医疗支出方面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0.01,表现差异极显着;在财政补助收入方面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0.05,差异显着。从服务指标来看,四类地区在住院危重病人抢救人次方面表现无差别,总诊疗人次、门急诊人次、实际开放总床日、实际占用总床日、卫生院观察人次数、出院人次数、出院治愈人数、住院病人人次数的均值,在四个地区间,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0.01,表现差异极显着;出院者占用总床日和住院人数均值,在四个地区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0.05,表现差异显着。(4)样本地区县级医疗机构与乡镇卫生院资源配置与运行的构成比。从编制床位,实有床位、建筑面积、业务用房面积、在职职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总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方面看,县医院的构成比占20.99%至26.67%,其他县级医疗机构占20.28%至27.89%,乡镇卫生院占46.92%至55.57%;专业设备总值方面,县医院、其他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的构成比分别为43.46%、30.88%、25.67%。总资产、固定资产、总收入、总支出的县医院构成比占39.45%至46.60%;其他县级医疗机构的构成比占24.26%至26.20%;乡镇卫生院占29.13%至35.82%。负债、长期负债中县医院构成比占52.17%和59.07%;其他县级医疗机构的构成比占26%和23.06%;乡镇卫生院占21.83%和17.87%。财政补助收入中县医院构成比占15.99%,其他县级医疗机构的构成比占31.24%,乡镇卫生院占52.78%。总诊疗人次、出院人次数县医院构成比分别为22.19%和26.53%,其他县级医疗机构的构成比为19.58%和20.44%:乡镇卫生院为58.22%和53.02%.住院手术人次县医院、其他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构成比分别占36.66%、26.57%、36.77%。门诊总费用、住院总费用中县医院构成比为41.39%和43.75%;其他县级医疗机构的构成比为23.68%和25.39%,乡镇卫生院为34.93%和30.86%。4.样本县医院的规模与绩效评价(1)样本县医院的规模评价16家样本县医院的编制床位数在160-756张之间,均符合1989年《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试行草案)》中二级综合医院床位基本标准;县医院日门(急)诊量与编制床位数的比值在0.14-1.9:1之间,均小于2008年《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中综合医院的日门(急)诊量与编制床位数的比值3:1的要求;1989年《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试行草案)》中二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要求病床与医院正式职工人数之比为1:1.3-1.5,16家县医院中有37.5%的符合此要求,50%的大于1:1.3-1.5,12.5%的小于1:1.3-1.5;同时《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试行草案)》二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要求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不少于75%,16家县医院中有81.25%达到此标准,18.75%没有达到此标准。《医疗机构基本标准》中二级综合医院要求每床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按照编制床位数来看,16家县医院中有93.75%符合这条要求,6.25%未达到此标准;同时《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要求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按照编制床位数来看,16家县医院中有87.5%符合这条要求,13.5%未达到此标准。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中二级综合医院科室设置要求的医院只有1家,占6.25%,93.75%的县医院科室设置都有欠缺。符合2008年《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床均用地指标的县医院有12.50%,62.50%低于国家床均用地指标标准,25%的高于国家的床均用地指标标准;符合2008年《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床均建筑面积指标的县医院占8.25%;低于国家床均建筑面积的县医院占50%;高于国家的床均建筑面积的县医院占41.75%。达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二级综合医院床均建筑面积基本标准的县医院有占91.75%,未达标的占8.25%。(2)样本县医院的绩效评价采用DEA的CCR模型和BCC模型总体绩效模式下,16家县医院有81.25%的整体效率值等于1,处于规模报酬固定阶段,6.25%的医院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12.50%的医院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医疗服务绩效模式下,43.75%的县医院的整体效率值等于1,处于规模报酬固定阶段,37.50%的县医院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18.75%的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5.县医院适宜规模的回归模型以户籍总人口数等7个社会经济指标,业务用房面积等4项资源配置指标,门急诊人次数等9项运行指标为自变量,分别以卫生技术人员数和实有床位数为因变量建立县医院适宜规模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发现:影响县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数的相关因素有:县域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粗死亡率、县域医疗机构的实有床位、业务用房面积、专业设备总值、万元以上设备数、固定资产、长期负债、医疗收入、医疗支出、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实际开放总床日、病床使用率;影响县医院床位数的相关因素为:县域的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县域医疗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用房面积、专业设备总值、固定资产、长期负债、医疗收入、医疗支出、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实际开放总床日、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在不同类别地区上述因素的影响不同。结论:1.湖南省县医院的床位数在160-756张之间,县医院的规模配置虽然与国家现行标准不完全相符,但能够满足县域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从国家政策取向、县域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县医院功能定位、财政负担能力以及县医院微观经济效率五个方面来分析县医院的现状,认为目前湖南省县医院的规模适宜2.决定县医院适宜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医院内部因素,特别是医院运行指标中的实际开放总床日和医疗支出。3.决定县医院适宜规模的外部因素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粗死亡率也对医院适宜规模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的价值与创新:1.在农村医疗保障全面覆盖,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县级医院综合改革正在进行之时,通过系统阐述医院规模相关理论,和对湖南省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供需方情况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合理分析了湖南省县医院的规模现状,并提出了县医院适宜规模科学建设与发展的政策建议,具有现实价值和学术价值2.采用宏观和微观、静态和动态、理论和实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分析了县医院规模的影响因素,按地区分类建立了县医院适宜规模的多元回归模型。3.在理论分析和文献复习的基础上提出了医院适宜规模的定义,即医院适宜规模是指医院规模宏观上符合国家政策取向,与区域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相适应,与医院功能定位的任务要求相匹配,财政负担能够承受,微观上又具备规模经济效率的一种状态。并根据定义对湖南省县医院的适宜规模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

二、我国县级医院眼科卫生资源及卫生服务利用效益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县级医院眼科卫生资源及卫生服务利用效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2)中西部两地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现状与影响因素及服务需求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白内障流行现状
        1.2.2 白内障而致的视力损伤现状
        1.2.3 白内障的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
        1.2.4 白内障的影响因素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中西部两地居民白内障流行及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研究
    2.1 资料和方法
        2.1.1 研究地点的确定
        2.1.2 研究人群的确定
        2.1.3 研究的样本量
        2.1.4 抽样方法
        2.1.5 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2.1.6 现场和临床检查步骤
        2.1.7 统计方法
        2.1.8 伦理审查、知情同意
    2.2 研究结果
        2.2.1 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及受教育水平的分布
        2.2.2 调查的农村居民白内障患病情况
        2.2.3 农村居民视力损伤分布情况
        2.2.4 农村居民晶体检查情况
        2.2.5 农村居民视力损伤原因分布情况
        2.2.6 农村居民因白内障而致视力损伤的服务需求及利用情况
        2.2.7 中西部两地农村居民白内障手术利用现状
        2.2.8 中西部两地农村眼科服务供给情况
    2.3 讨论
        2.3.1 白内障流行特征
        2.3.2 盲和视力损伤情况
        2.3.3 白内障导致视力损伤的服务需求
        2.3.4 白内障手术利用及供给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影响两地农村居民白内障的因素
    3.1 资料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调查内容
        3.1.3 调查员及方式
        3.1.4 统计方法
    3.2 研究结果
        3.2.1 问卷调查人群的性别年龄及受教育水平分布
        3.2.2 一般特征对农村居民白内障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3.2.3 过去慢性病史对农村居民白内障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3.2.4 家族慢性病遗传史对农村居民白内障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3.2.5 眼部疾病对农村居民白内障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3.2.6 生活行为习惯对农村居民白内障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3.2.7 饮食行为对农村居民白内障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3.2.8 用眼环境及运动对农村居民白内障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3.2.9 影响农村居民白内障患病的多因素分析
    3.3 讨论
        3.3.1 性别年龄等特征因素对白内障的影响
        3.3.2 疾病与遗传史对白内障的影响
        3.3.3 吸烟饮酒行为对白内障的影响
        3.3.4 饮食行为、日照时间与运动对白内障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总体结论
    4.1 结论
    4.2 创新、不足与展望
        4.2.1 创新之处
        4.2.2 不足之处
        4.2.3 进一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3)收缩城市视角下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收缩城市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 医疗建筑策划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3 乡镇医疗设施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调查对象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规划布局分析
    2.1 本章研究目的
    2.2 人口收缩地区医疗设施现状分析
        2.2.1 国内人口收缩地区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以江苏省常州市、安徽省明光市为例
        2.2.2 日本人口收缩地区医疗设施现状分析——以石川县金泽市、南加贺二次医疗圈为例
        2.2.3 比较研究
    2.3 乡镇卫生院现状布局评价——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2.3.1 运用算法及其原则
        2.3.2 运用于常州市乡镇医疗设施规划选址分析
        2.3.3 分析结果
        2.3.4 人口收缩与乡镇卫生院布局之间的关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筑现状分析
    3.1 本章研究目的
    3.2 国内人口收缩地区乡镇卫生院建筑现状——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3.2.1 概况
        3.2.2 相关指标及政策
        3.2.3 功能设置
        3.2.4 原始功能与需求功能间的差异
        3.2.5 建筑平面及面积指标分析
        3.2.6 乡镇卫生院功能与面积指标小结
    3.3 日本人口收缩地区医院建筑现状——以二次医疗圈地域医疗支援医院为例
        3.3.1 概况
        3.3.2 功能设置
        3.3.3 建筑平面及面积指标分析
        3.3.4 日本地域医疗支援医院在人口收缩区域所承担的作用分析
    3.4 比较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乡镇卫生院建筑的策划方法
    4.1 本章研究目的
    4.2 策划目标的确定
    4.3 数据收集与分析
    4.4 策划战略的确定
        4.4.1 考虑影响因素优先级
        4.4.2 选址策划
        4.4.3 规模策划
        4.4.4 功能策划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今后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目录
    附录A 问卷
    附录B 常州市各级公立医疗机构明细表
    附录C 国内4所乡镇卫生院基本资料
    附录D 日本4所地域医疗支援医院基本资料
    附录E 患者问卷调查
    附录F 文献研究动向

(4)县域医共体背景下浙江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 研究背景
        1.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是专业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的基础力量
        2. 当前我国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存在较多问题
        3. 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4. 县域医共体建设下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状况亟待理顺
    (二) 研究现状
        1.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研究
        2. 组织生存发展与环境关系理论研究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内容
        1. 梳理浙江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不同发展类型与融入县域医共体做法
        2. 分析调研地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对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的影响
        3. 提出促进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的政策和策略建议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 理论基础
    (二) 资料收集方法
        1. 文献检索
        2. 现场调研
    (三) 资料分析方法
        1. 描述性统计分析
        2. 主题框架法
        3. 比较分析法
    (四) 技术路线
四、研究结果
    (一) 调研地区基本情况
        1. 社会经济条件
        2. 妇幼健康状况
        3. 县域医共体建设
    (二)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类型与融入医共体状况
        1. 东阳市妇幼保健院
        2. 余姚市妇幼保健院
        3. 桐乡市妇幼保健院
        4. 德清县妇幼保健院
    (三) 医共体前后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变化
        1. 经济运行状况
        2. 人力资源配置
        3. 基本诊疗服务量
        4. 接收下级机构转诊量
        5. 医疗技术水平与服务效率
        6. 妇幼健康培训指导情况
        7. 辖区妇幼健康管理情况
    (四)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与医共体之间重要资源依赖关系分析
        1. 客户资源上的竞争型依赖关系
        2. 妇幼健康管理资源上的共生型依赖关系
        3. 医共体内人力、技术资源的转换方式
    (五)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资源整合下特殊资源问题分析
        1. 符号资源上的诉求
        2. 资金资源上的矛盾
        3. 管理资源与技术资源上的平衡
    (六)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态势中资源要素条件与结果分析
        1. 医共体下机构发展的条件型资源比较
        2. 医共体下机构发展的结果型资源比较
        3. 条件型资源对结果型资源的主要影响
五、讨论
    (一) 县域医共体建设下妇幼保健机构需应对更多外部环境问题
    (二) 推进医共体后县域资源布局不均衡化是制约妇幼保健院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 逐利性很大程度上弱化医共体下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与基层的稳定联系
    (四) 临床与保健结合型模式是医共体下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的有利保障
六、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二) 建议
        1. 根据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实际情况确定参与医共体方式,保障二者协调发展
        2. 给予妇幼保健机构适当资源与政策倾斜,促进机构可持续发展
        3. 建立妇幼健康统一指导管理机制,维护基层妇幼健康工作网络长效稳定
        4. 明确机构功能定位,推进保健与临床紧密结合
        5. 积极推动对外跨区域协作,增强人才、技术等核心竞争力
七、创新性与局限性
    (一) 本研究的价值及创新性
    (二)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国内外初级妇幼保健服务专业提供机构发展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现场调研工具
    附件1 调查问卷
    附件2 访谈提纲
附录2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5)中国贫困地区基层卫生机构资源配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框架与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资料来源
    四、研究方法
    五、数据分析软件
第二部分 贫困地区基层卫生机构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一、贫困地区整体情况
    二、贫困地区县级医院卫生资源配置
    三、贫困地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资源配置
    四、贫困地区县妇幼保健机构卫生资源配置
    五、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卫生资源配置
第三部分 贫困地区基层卫生机构资源配置综合评价
    一、TOPSIS综合评价
    二、贫困地区基层卫生机构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
    三、贫困地区基层卫生机构资源配置TOPSIS评价
第四部分 贫困地区基层卫生机构资源配置聚类分析
    一、贫困地区县级医院卫生资源配置的聚类分析
    二、贫困地区县级疾控中心卫生资源配置的聚类分析
    三、贫困地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资源配置的聚类分析
    四、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卫生资源配置的聚类分析
第五部分 贫困地区基层卫生机构资源配置数据包络分析
    一、数据包络分析法
    二、数据包络分析指标与指标值
    三、贫困地区县级医院资源配置DEA分析
    四、贫困地区县级疾控中心资源配置DEA分析
    五、贫困地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资源配置DEA分析
    六、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卫生资源配置DEA分析
第六部分 讨论
    一、贫困地区县级医院卫生资源配置
    二、贫困地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资源配置
    三、贫困地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资源配置
    四、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卫生资源配置
总结
参考文献
卫生资源配置及评价方法研究现状(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学习期间的科研情况
致谢

(6)福建省县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价研究的进展
        1.2.2 国外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价研究的进展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县级综合医院功能定位研究
        1.4.2 县级综合医院现状调查
        1.4.3 县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价
        1.4.4 县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县级医院的含义
        1.5.2 医疗服务能力的涵义
        1.5.3 医疗服务能力评价标准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2.2.2 专家咨询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层次分析法
        2.2.5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2.3 质量控制
    2.4 资料处理与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县级医院功能定位研究
    3.2 福建省卫生事业基本情况
    3.3 福建省县级综合医院基本情况
    3.4 福建省县级综合医院卫生人力资源情况
        3.4.1 卫生人员构成情况
        3.4.2 学历构成
        3.4.3 职称构成
        3.4.4 年龄构成
        3.4.5 卫生人员配备情况
        3.4.6 临床科室人员配备情况
        3.4.7 人员流失情况
    3.5 福建省县级综合医院关键设备配备情况
    3.6 福建省县级综合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情况
    3.7 福建省县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与床位配置状况公平性分析
        3.7.1 卫生人力资源分布的公平性分析
        3.7.2 医院床位配置的公平性分析
    3.8 福建省县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情况
        3.8.1 2014年福建省县级综合医院诊疗能力情况
        3.8.2 2014年福建省县级综合医院工作效率情况
        3.8.3 2014年福建省县级综合医院工作质量情况
        3.8.4 2014年福建省县级综合医院临床专科建设情况
        3.8.5 2014年福建省县级综合医院关键技术开展情况
    3.9 福建省县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价
        3.9.1 咨询专家的选取
        3.9.2 评价指标的选取
        3.9.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9.4 计算综合指数,并对医疗服务能力进行分类
    3.10 福建省县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3.10.1 影响因素分析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10.2 指标选取
        3.10.3 医疗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县级医院存在功能错位的问题
    4.2 县级医院卫生资源有待调整和完善
    4.3 县级医院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4.4 县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偏低
    4.5 县级医院临床专科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4.6 县级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5 政策建议
    5.1 强化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
    5.2 优化县域医疗资源配置
    5.3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县级医院人才队伍建设
    5.4 加强临床专科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5.5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5.6 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
6 创新与不足
    6.1 创新
    6.2 不足
7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福建省县级综合医院能力建设情况调查表
附件2 福建省各地市县级综合医院名单
附件3 医疗服务能力评价指标首轮层次单排序权重结果

(7)西藏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分析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状况和研究问题的提出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4 研究内容
    5 论文结构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 基本概念
    2 国外卫生资源配置状况
    3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研究进展
    4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 卫生资源配置及评价方法研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资料来源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相关概念界定
    3 现场调查抽样方法及样本
    4 主要指标和调查工具
    5 调查方法与质量控制
    6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西藏社会经济及卫生资源配置基本情况
    1 西藏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2 样本地区社会经济基本情况与部分卫生指标
    3 1995~2009年西藏卫生资源配置的动态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卫生人力资源分析
    1 卫生人力分析
    2 卫生技术人员分析
    3 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卫生机构及医疗设备配置与利用分析
    1 卫生机构分析
    2 医疗设备配置与利用分析
    3 医疗设备配置与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分析
    1 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分析
    2 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讨论与政策建议
    1 西藏在卫生资源配置方面特殊性
    2 西藏卫生人力数量不足
    3 西藏卫生人力结构失衡
    4 西藏基层医疗设备利用效率低下
    5 西藏卫生资源配置在基层存在较大不公平性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研究创新与不足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视角下的云南“复明工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的背景
        (二) 研究的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国内外研究评述
    三、 论文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与方法
        (二) 研究假设与路径
        (三) 论文的结构
第一章 基础理论与核心概念
    第一节 基本卫生服务
        一、 基本卫生服务及相关概念
        二、 “复明工程”与基本卫生服务
        三、 健康权与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
    第二节 公共产品理论
        一、 公共产品的概念
        二、 公共产品的内涵
        三、 复明工程及其产品属性
第二章 云南“复明工程”实例分析
    第一节 云南“复明工程”简介
        一、 “复明工程”的缘起
        二、 项目串联的“复明工程”
        三、 “复明工程”实施效果
    第二节 云南“复明工程”存在的问题
        一、 复明手术总量的供给不足
        二、 工程实施与管理中的缝隙
        三、 复明工程巨大的县域落差
        四、 复明手术危险的质量隐患
第三章 云南复明工程问题之成因
    第一节 基本卫生服务供需矛盾
        一、 人口老龄化,患病率明显增加
        二、 地域特殊化,白内障眼疾高发
        三、 PHC 脆性化,复明执行难度大
    第二节 复明工程设计执行之缺陷
        一、 公共卫生政策制定缺乏循证性
        二、 公共投入不足,资源配置失衡
        三、 边远少数民族复明缺乏可及性
    第三节 少数民族地区“工程”执行不力
        一、 县区医院眼科医疗设施匮乏
        二、 手术质量存在显着非均衡性
        三、 PHC 是边疆防治盲症结所在
    第四节 国外基本卫生服务经验借鉴
        一、 美英澳的防盲医疗体系
        二、 印度及古巴的防盲模式
        三、 国外防盲先进经验启示
第四章 推进“复明工程”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坚定“消除可避免盲”的政治意志
        一、 重申政府政治责任,实现防盲目标
        二、 强化政府行政责任,建全防盲问责
        三、 加强政府全面统筹,构建防盲体系
    第二节 加大投入,实现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
        一、 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多方合作关系
        二、 深入调查循证,完善成本补偿机制
        三、 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复明术均等化
    第三节 政策倾斜,强化西南边疆 PHC 能力建设
        一、 推行参与评估,扶持民族地区 PHC
        二、 完善 PHC 设施,实现复明工程均衡
        三、 培养医卫人才,提升边疆执政能力
小结
    一、 研究的创新与贡献
    二、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三、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9)区域性公立医疗联合体的构建及其法人治理结构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立题依据
    1.2 研究背景
        1.2.1 公立医疗联合体的研究背景
        1.2.2 法人治理结构的研究背景
        1.2.3 法人治理结构在公立医疗联合体中应用的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与目标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4.1 分析合理规划及整合医疗资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4.2 引入公立医联体概念并讨论其实施可行性
        1.4.3 总结研究国内外医疗联合体形式与实施情况,评价已取得成效与不足
        1.4.4 明确区域性公立医疗联合体的组织结构与运营模式
        1.4.5 提出法人治理概念,分析其在公立医疗联合体体制建立中的必要性
        1.4.6 分析在公立医疗联合体构建中应用法人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与可行性
        1.4.7 总结国内外医疗机构法人治理的改革经验
        1.4.8 实证分析证明法人化治理医疗机构模式的可行性与成效
        1.4.9 提出构建法人化的区域性公立医疗联合体的模式和策略
    1.5 资料来源
        1.5.1 现场调研资料
        1.5.2 统计数据资料
        1.5.3 相关期刊文献及专着
    1.6 技术路线图
    1.7 相关概念及界定
        1.7.1 区域性医疗联合体
        1.7.2 治理与法人治理结构
        1.7.3 不对称信息理论
        1.7.4 激励约束机制
        1.7.5 利益相关理论
        1.7.6 耗散结构
        1.7.7 Cournot博弈模型
        1.7.8 PEST分析
        1.7.9 聚类分析
        1.7.10 五力竞争模型分析法
        1.7.11 科斯定理
        1.7.12 纵向整合理论
        1.7.13 卫生管理学
        1.7.14 计量经济学
        1.7.15 卫生经济学
        1.7.16 政府经济学
第2章 中国及国际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研究
    2.1 医疗卫生资源及资源配置概述
        2.1.1 医疗卫生资源
        2.1.2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2.2 中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研究
        2.2.1 中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制度演变
        2.2.2 中国卫生医疗资源配置情况分析
        2.2.3 结果与讨论
    2.3 国际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研究
        2.3.1 国际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2.3.2 中国医疗卫生资源与国际比较情况
    2.4 中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对患者就医满意度影响的实证研究
        2.4.1 数据来源
        2.4.2 分析研究方法
        2.4.3 描述性分析结果
        2.4.4 实证回归分析结果
    2.5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3章 区域性公立医疗联合体及其可行性研究
    3.1 区域性公立医疗联合体的概念
        3.1.1 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及医疗集团
        3.1.2 区域性公立医疗联合体的概念
    3.2
        3.2.2 区域性公立医疗联合体的动态古诺模型
    3.3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4章 国内外医疗联合体组建经验与启示
    4.1 国际医疗联合体组建经验
        4.1.1 英国的医联体改革经验
        4.1.2 美国的医联体改革经验
        4.1.3 新加坡的医联体改革经验
        4.1.4 澳大利亚的医联体改革经验
        4.1.5 俄罗斯的医联体改革经验
        4.1.6 中国公立医疗联合体组建经验
        4.1.7 香港的公立医疗联合体改革经验
        4.1.8 上海的公立医疗联合体改革经验
        4.1.9 北京的公立医联体改革模式
        4.1.10 南京的公立医联体改革模式
        4.1.11 其他地区的公立医联体改革模式
    4.2 关于中国公立医联体模式的讨论
    4.3 本章讨论与小结
第5章 中国区域性公立医疗联合体构建模式研究
    5.1 区域性公立医疗联合体规模研究
    5.2 区域性公立医疗联合体组织市场战略研究
    5.3 区域性公立医疗联合体组织结构研究
        5.3.1 区域性公立医疗联合体信息流
        5.3.2 公立医疗联合体人员流
        5.3.3 公立医疗联合体物资流
        5.3.4 公立医疗联合体资金流
    5.4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6章 公立医疗联合体法人治理结构及其必要性
    6.1 治理结构与法人治理结构
        6.1.1 治理结构概念及其发展与应用
        6.1.2 法人治理结构及其发展与应用
    6.2 法人治理在医疗机构及公立医疗联合体中的应用
        6.2.1 法人治理结构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
        6.2.2 法人治理结构在公立医疗联合体中的应用及必要性
    6.3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7章 公立医疗联合体中构建法人治理的理论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7.1 公立医联体中应用法人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研究
        7.1.1 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的所有者权益
        7.1.2 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的管理者权益
        7.1.3 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的经营者权益
        7.1.4 公立医联体法人治理的理论基础
    7.2 法人治理机制在公立医联体中应用的可行性
        7.2.1 法人治理机制在公立医联体中应用的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7.2.2 法人治理机制在公立医联体中应用的外部市场环境分析
        7.2.3 公立医联体法人治理的可行性总结研究
    7.3 法人治理机制在区域性医联体中应用的必要性
        7.3.1 耗散结构理论研究及其与医疗卫生服务的联系
        7.3.2 区域性医联体法人治理的耗散结构理论研究
    7.4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8章 国内外公立医疗机构法人治理组建经验与启示
    8.1 国际公立医疗机构治理机制改革经验
        8.1.1 私有化管理体制改革
        8.1.2 集团化管理体制改革
        8.1.3 公司化管理体制改革
        8.1.4 自治化管理体制改革
    8.2 中国公立医疗机构治理机制改革经验
        8.2.1 卫生局内医管系统体制改革
        8.2.2 市属医管系统体制改革
        8.2.3 医疗集团系统体制改革
        8.2.4 其他形式体制改革
    8.3 我国公立医院法人治理体制改革思路分析
    8.4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9章 构建公立医疗机构法人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
    9.1 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的实证研究样本选择
    9.2 实证研究样本治理改革方法研究
        9.2.1 苏州市“医院管理委员会”模式
        9.2.2 无锡市的“医院管理中心”模式
    9.3 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9.3.1 研究数据来源
        9.3.2 经济学模型设计
        9.3.3 研究结果描述性分析
        9.3.4 研究结果回归分析
    9.4 法人治理实证研究结果讨论
    9.5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10章 构建法人治理结构的区域性公立医疗联合体的模式和策略
    10.1 公立医联体资产管理机构的构建模式与策略
    10.2 公立医联体理事会的构建模式与策略
    10.3 公立医联体院长聘任制的构建模式与策略
    10.4 公立医联体监事会的构建模式与策略
    10.5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11章 论文总结
    11.1 论文总结
    11.2 论文创新性
    11.3 论文局限性
参考文献
文章发表情况
论文致谢

(10)湖南省县医院适宜规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背景
    1.2 医院适宜规模相关基础理论
    1.3 关键词及定义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经费来源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样本
        2.1.1 人群样本的确定
        2.1.2 医疗机构样本的选取
    2.2 研究内容与工具
    2.3 资料的收集
        2.3.1 二手资料
        2.3.2 机构调查
        2.3.3 人群调查
    2.4 质量控制
        2.4.1 预调查
        2.4.2 调查人员培训
        2.4.3 资料收集
        2.4.4 资料录入
    2.5 资料分析方法
        2.5.1 统计分析
        2.5.2 经济学分析
3 结果
    3.1 基本情况
        3.1.1 总体情况
        3.1.2 样本情况
        3.1.3 样本县2000年和2008年人口经济和卫生资源増长比较
    3.2 样本人群医疗服务需要与需求利用情况
        3.2.1 两周患病率
        3.2.2 慢性病患病率
        3.2.3 两周就诊率
        3.2.4 两周患者未就诊率
        3.2.5 纯自我治疗率
        3.2.6 一年内住院率
        3.2.7 一年内患者应该住院而未住院情况
        3.2.8 家庭收入与支出及支出结构
        3.2.9 医疗保障制度覆盖率
        3.2.10 诊次费用和住院费用
    3.3 样本地区卫生资源现状的公平性分析
        3.3.1 平均水平
        3.3.2 基尼(Gini)系数
        3.3.3 泰尔(Thei丨)指数
    3.4 样本医疗机构的规模与运行状况
        3.4.1 总体情况
        3.4.2 县医院情况
        3.4.3 资源配置比较
        3.4.4 财务运行比较
        3.4.5 服务能力比较
        3.4.6 样本县医院资源配置现状
        3.4.7 样本县医院财务运行现状
        3.4.8 样本县医院业务运行现状
        3.4.9 样本县乡镇卫生院资源配置现状
        3.4.10 样本县乡镇卫生院运行现状
        3.4.11 样本地区县级医疗机构与乡镇卫生院的构成比较
    3.5 样本县医院的规模与绩效评价
        3.5.1 床位数
        3.5.2 人员数
        3.5.3 科室设置
        3.5.4 占地面积
        3.5.5 建筑面积
        3.5.6 绩效评价
    3.6 基于样本地区县医院适宜规模的模型建立
        3.6.1 县医院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评估指标的选取
        3.6.2 县域床位和卫生技术人员的模型建立
        3.6.3 县医院床位和卫生技术人员的适宜模型
        3.6.4 利用模型预测县医院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的未来值
4 讨论
    4.1 湖南省县医院的规模
    4.2 湖南省县医院适宜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
        4.2.1 国家政策取向
        4.2.2 农村居民医疗服务需要与需求利用的趋势
        4.2.3 县医院的功能定位
        4.2.4 财政负担
        4.2.5 县医院的规模经济效率
    4.3 县医院适宜规模的回归模型分析
        4.3.1 模型的评价
        4.3.2 适宜规模的影响因素
    4.4 政策建议
    4.5 本研究的价值与创新
    4.6 县医院适宜规模的研究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四、我国县级医院眼科卫生资源及卫生服务利用效益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单县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融合发展研究[D]. 井湛.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中西部两地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现状与影响因素及服务需求与利用[D]. 李艳萍. 南昌大学, 2020(08)
  • [3]收缩城市视角下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D]. 张宁芮. 东南大学, 2020(01)
  • [4]县域医共体背景下浙江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D]. 刘瑞.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5]中国贫困地区基层卫生机构资源配置分析[D]. 汪胜. 苏州大学, 2016(06)
  • [6]福建省县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D]. 刘洪青. 福建医科大学, 2016(07)
  • [7]西藏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分析及评价研究[D]. 来有文. 山东大学, 2014(10)
  • [8]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视角下的云南“复明工程”研究[D]. 温锐. 云南财经大学, 2014(01)
  • [9]区域性公立医疗联合体的构建及其法人治理结构模式研究[D]. 孔令大. 沈阳药科大学, 2014(09)
  • [10]湖南省县医院适宜规模研究[D]. 凌茹. 中南大学, 2013(02)

标签:;  ;  ;  ;  

我国县级医院眼科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利用效率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