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社区高血压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回族社区高血压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一、回民社区高血压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倩倩[1](2021)在《扬州市农村地区老年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扬州市农村地区老年慢性肾脏病(CKD)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当地制定CKD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降低终末期肾脏病(ESRD)发病率。方法:2020年6月1日至15日于扬州市宝应县黄塍镇开展常驻老年人体检,筛查慢性肾脏病。选取年龄≥65岁的常驻居民(指居住本地10年及以上的户籍和非户籍居民)为筛查对象,排除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调查者。筛查项目包括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血肌酐、尿蛋白定性检测。建立完整体检资料数据库,录入所有参检人员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CKD的患病率和分期占比,采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比较CKD与非CKD患者以及CKD各期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该地区老年人发生CKD的影响因素。结果:1.本次体检项目资料完整者共1892人,平均年龄为71.99±5.21岁。其中男性874人,女性1018人,男女比例1:1.17。总人群中高血压病患病率为33.51%,糖尿病患病率为13.32%,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为25.79%,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15.01%,超重率为41.81%,肥胖率为 13.64%。2.此次筛查结果显示该地区老年CKD的患病率为11.63%,其中男性99人,女性121人。CKD在男性和女性人群中的患病率分别为11.33%和11.89%,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KD患者中表现为肾功能减退者,即eGFR<60ml/(min*1.73m2)者145人,患病率为7.66%;蛋白尿者47人,患病率为2.48%;血尿者53人,患病率为2.80%。CKD患者中肾功能减退、蛋白尿、血尿的性别分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3.筛查人群中CKD1期患病率为1.64%,占CKD患者14.09%;CKD 2期患病率为2.33%,占CKD患者20.0%;CKD 3期患病率为7.08%,占CKD患者60.91%;CKD 4期患病率为0.48%,占CKD患者4.09%;CKD 5期患病率为0.11%,占CKD患者0.91%。4.以年龄每增加10岁进行分组。年龄在65岁至75岁之间(不包含75岁)者,CKD患病率为9.47%;年龄在75岁至85岁之间(不包含85岁)者,CKD患病率为16.23%;年龄在85岁及以上者,CKD患病率为25.53%。随着年龄增加,CKD的患病率逐步上升,不同年龄组的CKD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高血压病患者中CKD的患病率为17.03%(108/634)。糖尿病患者中CKD的患病率为17.06%(43/252)。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中CKD的患病率为13.73%(67/488)。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CKD的患病率为14.44%(41/284)。超重者中CKD的患病率为12.01%(95/791);肥胖者中CKD的患病率为13.57%(35/258)。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和肥胖者中CKD的患病率高于无相应慢性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种慢性病患者中合并CKD者分期主要处于3期。6.CKD患者中血压控制在治疗目标范围内共16人,达标率为14.81%(16/108)。CKD患者中空腹血糖控制在治疗目标范围内共8人,达标率为18.60%(8/43)。7.与非CKD患者比较,CKD患者年龄更大,其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更高,高密度脂蛋白、eGFR水平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性别分布、收缩压、舒张压、BMI、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方面无显着差异(P均>0.05)。8.由于CKD 4期、5期患者较少,故将两组合并为一组与CKD 1期至3期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相比CKD早期患者,CKD晚期患者年龄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CKD 1期患者相比,CKD 4期、5期患者收缩压水平更高,CKD 3期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更高(P均<0.05)。在性别分布、BMI、舒张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上两两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9.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示eGFR与年龄、空腹血糖、尿素氮水平呈负相关(r=-0.320、-0.179、-0.520,P均<0.05)。10.以老年人是否发生CKD作为因变量,将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超重、肥胖作为协变量进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是老年人发生CKD的危险因素(OR=1.087,95%CI 1.059-1.115;OR=1.816,95%CI 1.358-2.428;OR=1.751,95%CI 1.203-2.547,P均<0.05)。11.高血压病患者中血压控制达标人群的CKD患病率低于未达标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34,P<0.05)。糖尿病患者中空腹血糖控制达标人群的CKD患病率低于未达标人群,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x2=1.131,P>0.05)。结论:1.扬州市农村地区老年CKD患病率为11.63%,患病率随年龄增加逐渐升高,肾脏损伤表现以肾功能减退为主。该地区老年CKD患者分期主要处于3期,其次为2期、1期、4期,CKD5期人数最少。2.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是该地区老年人发生CKD的独立危险因素。3.该地区老年人CKD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者的血压、空腹血糖控制达标率低。

张旭[2](2021)在《老年住院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了解并掌握6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暴露程度,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可行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干预治疗提供依据,以减少老年人群脑卒中的发生率、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抽取吉大一院干部病房2018年6月-2019年6月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为目标人群。应用分层抽样的统计学方法抽取1317名住院患者的病历,按样本的性别和年龄段分组,分析样本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及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按脑卒中家族史、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血管病史、超重或肥胖、吸烟史、饮酒史等危险因素分组,分析各危险因素的影响与差异。按脑血管功能积分值高低分组,分析脑血管动脉硬化程度,来预判脑卒中发生的危险程度。了解脑卒中的患病率、发病率与各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史,超重或肥胖,脑卒中家族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的暴露率依次为71.76%,52.87%,35.37%,34.05%,29.69%,26.74%,21.02%和9.99%。除了高血压和糖尿病外,不同年龄组的患者对不同的危险因素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除超重或肥胖、吸烟、饮酒史外,其他因素的暴露率根据年龄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P<0.05);除超重或肥胖以及脑血管功能积分值<75分外,其他危险因素男性和女性之间在收缩期血压,舒张期血压及体重指数上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男性的收缩期和舒张期血压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0.01)。脑血管功能积分值<75分的脑卒中发病率为2.30%,脑血管功能积分值≥75分的脑卒中发病率为1.10%。结论:1、60岁及以上的老年住院患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史、心血管病病史、超重或肥胖、卒中家族史、吸烟和饮酒史,而高血压病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住院患者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2、60岁及以上的老年住院患者男性更容易暴露于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和饮酒。女性更容易暴露于心血管病史、血脂异常和卒中家族史。男性的平均血压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女性的脑卒中再发病率比男性高。其中女性、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史、糖尿病和体重指数,是脑卒中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水平逐渐升高,患脑卒中的风险也随之增加。4、脑血管功能积分值低于75分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住院患者,脑血管粥样硬化更重,脑血管功能下降的更明显,患脑卒中风险明显增加。

张俊鹏[3](2021)在《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病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评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估预测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危险性,探讨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CVD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258例高血压病患者,依据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试行)》中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证候分型,分为4个证型(肾气亏虚证、痰瘀互结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同时分别运用WHO/ISH风险预测图、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Prediction for ASCVD Risk in China,China-PAR模型)对高血压病患者(年龄在40~79岁之间)进行CVD短期风险评估(10年),并运用China-PAR模型对高血压病患者(经China-PAR模型计算CVD短期风险处于中、低危水平且年龄在40~59岁之间)进行CVD长期风险评估,并分别计算短期和长期发病风险分层,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危险因素与不同中医证型与之间的关系。结果:1.本研究纳入258例患者,其中痰瘀互结证110(42.64%)例,阴虚阳亢证86(33.33%)例,肾气亏虚证38(14.73%)例,肝火亢盛证24(9.30%)例。2.本研究258例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Η=10.45、13.60、14.73、11.52,P<0.05)。3.本研究258例患者,经WHO/ISH风险预测图判定CVD短期发病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Η=21.77,P=0.00),且阴虚阳亢证组高于痰瘀互结证组、肾气亏虚证组和肝火亢盛证组(P<0.05);经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评估CVD短期发病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Η=16.05,P=0.00),且痰瘀互结证组高于肝火亢盛证组、肾气亏虚证组和阴虚阳亢证组(P<0.05);经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评估CVD长期发病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Η=15.28,P=0.00),且痰瘀互结证组高于肾气亏虚证组、阴虚阳亢证组和肝火亢盛证组(P<0.05)。4.本研究258例患者,以WHO/ISH风险预测图计算CVD短期发病风险,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阴虚阳亢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糖尿病史、吸烟、年龄、SBP、TC呈正相关(rs=0.57、0.35、0.40、0.55、0.32,P<0.05);痰瘀互结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吸烟、SBP、TC呈正相关(rs=0.44、0.39、0.37,P<0.05);肾气亏虚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吸烟、年龄、SBP呈正相关(rs=0.52、0.41、0.50,P<0.05);肝火亢盛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吸烟、SBP呈正相关(rs=0.49、0.57,P<0.05)。5.本研究258例患者,以China-PAR模型计算CVD短期发病风险,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痰瘀互结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吸烟、年龄、SBP、TC、WC呈正相关(rs=0.27、0.25、0.20、0.27、0.41,P<0.05),与HDL-C呈负相关(rs=-0.27,P<0.05);肝火亢盛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吸烟、SBP、TC呈正相关(rs=0.50、0.47、0.53,P<0.05);阴虚阳亢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糖尿病、吸烟、SBP、TC呈正相关(rs=0.28、0.39、0.42、0.24,P<0.05),与HDL-C呈负相关(rs=-0.35,P<0.05);肾气亏虚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糖尿病、年龄、SBP、WC呈正相关(rs=0.49、0.42、0.48、0.47,P<0.05)。6.本研究258例患者,以China-PAR模型计算CVD长期发病风险,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痰瘀互结证组患者CVD长期发病风险与吸烟、年龄、SBP、TC、WC呈正相关(rs=0.38、0.32、0.47、0.44、0.39,P<0.05);肾气亏虚证组患者CVD长期发病风险与糖尿病、年龄、SBP呈正相关(rs=0.77、0.61、0.51,P<0.05);阴虚阳亢证组患者CVD长期发病风险与吸烟、年龄、SBP、WC呈正相关(rs=0.30、0.48、0.39、0.32,P<0.05),与HDL-C呈负相关(rs=-0.41,P<0.05);肝火亢盛证组患者CVD长期发病风险与吸烟、SBP、TC呈正相关(rs=0.76、0.73、0.73,P<0.05)。结论:本研究258例患者,经WHO/ISH风险预测图测得CVD短期发病风险分层,阴虚阳亢证组最高;经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测得CVD短期与长期发病风险分层,均为痰瘀互结证组最高。提示阴虚阳亢证和(或)痰瘀互结证可能是CVD风险较高的中医证型,在临床中需要重点关注。

林心尹[4](2020)在《东直门医院高血压病在各年龄层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运用流行病学问卷调查东直门医院不同年龄层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和规律,探讨各年龄层高血压患者各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本地区高血压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19年12月在东直门医院门诊接受治疗的38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层次分为3个不同的组别:18-39岁青年组、40-59中年组、60-80岁老年组。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BMI、病程、食盐量超标、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史、锻炼、吸烟、饮酒、合并症、使用降压药物史等)进行统计分析,将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4型,并分析其证型分布的规律性,进而考察各年龄层次高血压的特点,对影响各证型分布的相关因素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s回归分析,进而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1.三组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与青年组相比,中、老年组在证型分布上具有一定差异(P<0.05),与中年组相比,老年组在证型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者血压分级与青年组相比,中、老年组在血压分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年组相比,老年组患者在高血压分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合并症情况青年组合并症共计15例,中年组合并症共计52例,老年组中合并症共计137例,与青年组相比,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症明显偏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年组患者相比,老年组患者合并其他疾病的概率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青年组中医证型分布的影响因素青年组中肝火亢盛证型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BMI(OR=3.92,P=0.00)、吸烟(OR=2.41,P=0.01)、高血压家族史(OR=4.02,P=0.01);阴虚阳亢证型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吸烟(OR=3.24,P=0.01)、饮酒(OR=4.37,P=0.01);阴阳两虚证型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吸烟(OR=4.12,P=0.03)、饮酒(OR=3.36,P=0.01),痰湿壅盛证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BMI(OR=3.15,P=0.03)、饮酒(OR=1.01,P=0.01)、高血压家族史(OR=3.27,P=0.02)。5.中年组中医证型分布的影响因素中年组中肝火亢盛证型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病程(OR=2.38,P=0.02)、饮酒(OR=3.02,P=1.07);阴虚阳亢证型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病程(OR=3.66,P=0.01)、高血压家族史(OR=4.15,P=0.01);阴阳两虚证型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糖尿病史(OR=4.05,P=0.02)、饮酒(OR=3.17,P=0.01),痰湿壅盛证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病程(OR=3.42,P=0.01)、糖尿病史(OR=3.38,P=0.01)、高血压家族史(OR=3.19,P=0.01)。6.老年组中医证型分布的影响因素老年组肝火亢盛证型高血压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病程(OR=3.42,P=0.01)、高血压家族史(OR=3.29,P=0.01);阴虚阳亢证型高血压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饮酒(OR=3.46,P=0.01)、高血压家族史(OR=3.17,P=0.02);阴阳两虚证型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家族史(OR=3.22,P=0.01);痰湿壅盛证型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饮酒(OR=3.21,P=0.01)、高血压家族史(OR=3.35,P=0.01)。结论:1.高血压病在不同年龄层次的中医证型分布有所差异。青年组中以肝火亢盛证为主,中年组以痰湿壅盛证主,老年组以阴阳两虚证为主。对一线临床医生中医辨证诊治高血压有一定指导意义。2.针对青年、中年、老年不同年龄层,不同中医证型的高血压人群各自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积极改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分别予以不同的一级预防的健康管理与指导,从而有效减缓高血压的进展,减少高血压并发症。

李佳婧[5](2020)在《互联网医院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比较互联网医院健康教育和社区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行为、高血压相关知识、血压控制等方面的影响,探索适合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有效健康教育方式。研究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选取新东社区医院登记的,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3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在社区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活动为每次20分钟健康讲座、20分钟护患交流,研究人员通过电话每2周随访1次。若研究对象有高血压相关问题,可通过电话联系或至医院接受免费指导帮助;试验组在互联网医院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上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知识讲座。首先制作视频并上传至互联网医院APP,视频内容为对照组当次活动课件的PPT,加入宣教者录像(人像+声音),放在视频右下角,供患者随时、反复观看。互联网医院医护每日线上坐诊,可随时对患者进行网络随访(不少于每2周1次)。若研究对象有高血压相关问题,通过互联网医院随时免费咨询。结合成人学习理论并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等资料,设计6次健康教育活动,活动内容分别为自我介绍以及高血压的基础知识、正确监测血压的方法与意义、用药管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以及合理的生活方式与活动总结。两组均每月进行1次活动,活动共6次,为期6个月。将两组研究对象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群体得分指标(自我管理行为得分、自我效能行为得分、高血压相关知识水平得分)、群体改善指标(自我管理行为改善率、自我效能行为改善率、高血压相关知识改善率、用药依从性改善率、血压改善率),与次要评价指标(血压值、半年内心血管疾病住院率、活动流失率、试验组再学习以及两组研究对象主动咨询情况),进行干预前后组内及干预后组间比较,评价互联网医院健康教育和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干预效果。研究结果:本研究共收回高血压患者的研究资料120例,对照组60例(脱落2例,剔除3例)试验组60例(脱落1例,剔除4例),结果如下:1.基线资料比较干预前两组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自我管理行为得分、自我效能行为得分、高血压相关知识水平得分、自我管理好的人数、自我效能行为好的人数、高血压相关知识好的人数、用药依从性好的人数、血压控制好的人数、血压值、半年内因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各个指标方面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2.主要评价指标比较2.1群体得分指标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自我效能行为得分、高血压相关知识水平得分组内比较分析,对照组与试验组得分在活动后均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照比较,试验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互联网医院健康教育和社区健康教育,二者均能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行为、高血压相关知识水平,且互联网医院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更优。2.2群体改善指标比较组内比较分析,试验组在自我管理行为改善率、自我效能行为改善率、高血压相关知识改善率、用药依从性改善率、血压改善率(收缩压改善率、舒张压改善率)方面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自我管理行为改善率、用药依从性改善率、收缩压改善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血压改善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互联网医院能有效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改善率、自我效能行为改善率、高血压相关知识改善率、用药依从性改善率、血压改善率;社区健康教育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改善率、用药依从性改善率、收缩压改善率方面,效果较好。在血压改善率方面,互联网医院干预效果优于社区健康教育。3.次要评价指标比较3.1血压值对比两组高血压患者血压值组内比较分析,对照组与试验组的血压值在干预后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分析,试验组患者的血压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互联网医院健康教育和社区健康教育,二者均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且互联网医院健康教育对血压控制效果更优。3.2半年内心血管疾病住院率对比组内比较分析,较干预前,对照组与试验组高血压患者半年内心血管疾病住院率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互联网医院健康教育和社区健康教育,半年内心血管疾病住院率虽均有下降,但差异无意义。3.3两组活动流失率对比试验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分别缺失5人,两组活动流失率均为7.69%。3.4试验组再学习以及两组研究对象主动咨询情况对比试验组研究对象当日观看学习的占59.17%,日后观看学习的占40.83%,观看2次及以上的占12.33%。半年内对照组电话问诊次数98次,试验组互联网问诊126次。研究结论: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可有效控制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增强其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行为,改善高血压相关知识水平及用药依从性,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改善率、自我效能行为改善率、高血压相关知识改善率、用药依从性改善率以及血压改善率,效果优于传统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值得在社区推广。

苏雨田[6](2020)在《厦门禾山社区老年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型分布分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对厦门禾山社区老年体检人群进行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患有CKD的老年人群进行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分析,以获取该区域老年人群的CKD患病率,掌握该区域老年CKD人群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该社区的CKD有效防治提供重要依据。研究方法:采取随机系统抽样方法抽取2018.09.01-2019.12.31厦门禾山社区老年体检人群1000人为研究对象,依据KDIGO指南对CKD的定义,从中筛选出符合CKD诊断标准的老年人,得出CKD患病率,由我院肾内科副主任及以上高年资中医医师对CKD患病人群进行中医证型辨识,完成数据收集,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处理,获得厦门禾山社区老年CKD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研究结果:(1)本研究表明厦门禾山社区老年CKD总患病人数为202例,总患病率为20.2%,知晓率为26.7%,男女之间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eGFR下降共131例,患病率为13.1%,男女之间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蛋白尿共99例,患病率为9.9%,男女之间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尿70例,患病率为7.0%,男女性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2)本研究202例老年CK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本虚证以脾肾阳虚证为主,共91例,占中医证型的45%。标实证以湿热证为主,共85例,占42.1%。(3)本研究202例老年CKD患者其余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本虚证中脾肾气虚43例,肝肾阴虚25例,气阴两虚24例,阴阳两虚19例,分别占总例数21.3%、12.3%、12.0%、9.4%。标实证中湿浊证72例,血瘀证24例,水气证21例,分别占总例数35.6%、11.9%、10.4%。(4)本研究老年CKD患者中,不同年龄段(65-74岁、75-84岁、85岁以上)中医证型的分布存在差异(P<0.05),但无性别差异(P>0.05)。(5)本研究老年CKD患者中,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与中医证型分布存在差异(P<0.05)。(6)本研究老年CKD患者中,不同标实证下本虚证的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本虚与标实兼夹证以脾肾阳虚证兼夹湿热证、脾肾气虚证兼夹湿浊证、气阴两虚证兼夹湿浊证、肝肾阴虚证兼夹湿浊证、阴阳两虚证兼夹水气证居多。研究结论:(1)厦门禾山社区老年CKD人群患病率为20.2%。(2)厦门禾山社区老年CKD人群中医证型本虚证以脾肾阳虚为主,标实证以湿热证为主,兼夹证以脾肾阳虚夹湿热证为主要表现。(3)厦门禾山社区老年CKD人群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与年龄、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

陈应军[7](2019)在《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差别化身份特征研究 ——以北京马家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通常简称高血压。高血压常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共存,是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年轻化和大城市化,是近年来这一病症新出现的重要特征,现代城市居民随着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和生活习惯的不规律,迎来了高血压的爆发高峰。尤其是在一线中心城市,主城区往往有大片地区(主要是老城区或郊县),主要由来自外地的务工人员和非户籍市民组成,数量相比于本地居民反而已经占据多数,这类地区虽然位于城市市区内部,但是属于新型城乡结合部,发展缓慢,但是人口众多。由于这类地区的居民主要从事相对低端和压力较大的工作,很容易成为高血压的高发地区。本文以北京市马家堡社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社区内高血压患者的具体情况,利用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病患档案数据、小区内调查问卷以及访谈等资料作为研究蓝本,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和归纳,从而对马家堡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身份差别进行研究,建立高血压致病标签,发现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范围内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特征与全国基本一致,但中青年人存在显着差异。具体来说,非北京户籍人口发病率高于北京户籍,租住人群发病率高于自有住房人群,随着学历上升、收入上升,发病率呈倒U型关系。人口就业特征在马家堡社区具有典型性,外来人口主要集中于IT类、餐饮服务类和工业制造服务行业,而这些人员也是高血压病防治的重要群体。此外,本文还发现家庭婚姻状况和人口来源特征也与高血压患病率有关。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治疗和防治策略。本文对大都市城乡结合部的高血压患者身份研究能够根据个人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治疗方案和策略,可以更有效的解决马家堡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和防治问题。同时,本文的研究也为其他城市和其他省区的医疗卫生服务升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丁磊[8](2019)在《耳穴贴压对原发性高血压阴虚体质调体降压作用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探讨RAS双轴关键基因与阴虚体质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2.明确耳穴贴压对原发性高血压阴虚体质调体降压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病例来源于2018年9月-2019年6月嘉兴市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符合标准的76例阴虚体质及30例平和体质EH患者,采集静脉血。阶段一,对拟研究的 ACE(rs 12709426、rs4291、rs4309、rs4331、rs4343、rs4459609、rs4461142),AT1R(rs5186、rs5182)、AT2R(rs5194、rs1403543)、MasR(rs220729、rs926657)4个基因共13个SNP位点进行测序分型。同时,对拟研究的ACE、ACE2、AngⅡ、Ang(1-7)4个生化指标的含量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通过统计学分析阴虚体质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阶段二,选取第一阶段的EH阴虚体质患者70例,对照组(n=34):常规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干预组(n=36):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耳穴贴压治疗。均4周为1疗程,共干预8周。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8周时的血压,阴虚体质评分,ACE、ACE2、AngⅡ、Ang(1-7)的含量;干预4周时记录血压,阴虚体质评分。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耳穴贴压对原发性高血压阴虚体质患者的影响。结果第一阶段:(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病程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13个SNP位点均符合HWE平衡定律(P>0.05),样本代表性良好。(3)AT1R基因rs5182基因型CC、CT和TT在EH患者平和体质中的频率分布分别为16.7%、36.7%和46.7%,阴虚体质中的频率分布为2.9%、58.6%和38.6%,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CC与CT+TT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和体质中的频率分布为16.7%和83.3%,阴虚体质中的频率分布为2.9%、97.1%,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阶段:(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病程、血压情况、阴虚体质评分基线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耳穴贴压干预前、干预4周和干预8周后相比,收缩压、舒张压、阴虚体质评分均呈现出显着性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3)耳穴贴压干预8周后ACE的含量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E的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耳穴贴压干预8周后Ang-(1-7)的含量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AT1R基因rs5182位点的等位基因T可能是阴虚质EH患者的易感基因。(2)耳穴贴压能降低EH阴虚体质患者的血压和能改善阴虚体质状况。(3)在耳穴贴压干预8周后ACE的蛋白表达含量下调;而Ang-(]-7)蛋白含量上调。耳穴贴压降压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ACE、Ang-(1-7)的含量而发挥作用。

李琳[9](2019)在《北京社区人群残粒胆固醇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残粒胆固醇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目的:探讨北京社区≥40岁人群残粒胆固醇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研究对象是REACTION队列研究中通过整群随机抽样选取的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最终共有9312名年龄≥40岁且既往无心血管事件的社区居民纳入本研究,研究对象的随访时间为2011年到2015年。基线调查中收集了这些研究对象的人口学、既往病史、生活习惯、血糖、血脂等资料,并随访观察其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作为研究结局。对残粒胆固醇和心血管事件的关联进行单因素分析,及调整多项基线特征的多因素分析,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为Logistic回归、COX回归等。结果:研究对象的平均随访时间为3.2年。随访期间,共有321人(3.45%)发生心血管事件,有心血管事件与无心血管事件的人群相比,残粒胆固醇水平较高(0.58mmol/L vs.0.54mmol/L,P=0.002)。残粒胆固醇与吸烟、性别、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糖尿病、体重指数、腰围、舒张压、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甘油三酯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调整年龄、性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他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残粒胆固醇每升高1-SD,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 11%(HR=1.11,95%CI,1.01-1.22,P=0.038)。残粒胆固醇水平高于第 75th百分位数的人群与残粒胆固醇水平低于第25th百分位数的人群相比,发生心血管事件增加 41%(HR=1.41,95%CI,1.02-2.04,P=0.049)。结论:北京社区≥40岁既往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人群,残粒胆固醇水平升高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第二部分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残粒胆固醇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目的:探讨北京社区≥40岁既往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残粒胆固醇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方法:研究设计、研究对象、基线调查和随访调查内容与第一部分相同。数据分析,首先按照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将糖代谢状态分为正常人群、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人群三组,再根据糖代谢状态和残粒胆固醇第75th百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共分为六组,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糖代谢状态和不同残粒胆固醇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联。最后,在糖尿病人群中进行残粒胆固醇与心血管事件关联的亚组分析。结果:随访期间,血糖正常人群中有125人(2.49%)发生心血管事件,糖调节受损人群中有94人(4.24%)发生心血管事件,糖尿病人群中有102人(4.90%)发生心血管事件。调整年龄、性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他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糖尿病人群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血糖正常人群的1.35倍(HR=1.35,95%CI,1.03-1.77,P=0.033),糖调节受损人群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血糖正常人群的1.34倍(HR=1.34,95%CI,1.03-1.76,P=0.033)。糖尿病且残粒胆固醇水平高于第75th百分位数人群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是血糖正常且残粒胆固醇水平低于第75th百分位数人群的1.80倍(HR=1.80,95%CI,1.09-2.97,P=0.022),是血糖正常且残粒胆固醇水平高于第75th百分位数人群的1.53倍(HR=1.53,95%CI,1.03-2.29,P=0.036)。在糖尿病人群的亚组分析中,残粒胆固醇每升高1-SD,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15%(HR=1.15,95%CI,1.01-1.31,P=0.038),糖化血红蛋白>6.5%且残粒胆固醇高于第75th百分位数的人群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是糖化血红蛋白≤6.5%且残粒胆固醇水平低于第75th百分位数人群的1.86倍(HR=1.86,95%CI,1.01-3.41,P=0.045)。结论:北京社区≥40岁既往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人群,糖代谢状况异常和残粒胆固醇水平升高对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起联合作用。在糖尿病患者,残粒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第三部分残粒胆固醇水平与动脉硬度异常的关联目的:探讨北京社区≥40岁人群中残粒胆固醇水平与动脉硬度异常的关联。方法:本研究的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的选择、基线调查和随访调查内容与第一部分相同。本部分仅纳入基线时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1400cm/s的研究对象,最终共有1211名社区居民纳入本部分研究。数据分析阶段,对残粒胆固醇与动脉硬化指标的关联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分析方法为Logistic回归。结果:随访时,共有205人(16.93%)发现动脉硬度异常。与动脉硬度正常的人群相比,动脉硬度异常的人群残粒胆固醇水平较高(0.54mmol/L vs.0.49mmol/L,P=0.172)。动脉硬度异常人群与动脉硬度正常人群相比,基线时的年龄、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体重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有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残粒胆固醇水平高于第75th百分位数人群出现动脉硬度异常的风险是残粒胆固醇水平低于第75th百分位数人群的1.50倍(OR=1.50,95%CI,1.05-2.13,P=0.025)。调整年龄、性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他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残粒胆固醇水平高于第75th百分位数人群出现动脉硬度异常的风险是残粒胆固醇水平低于第75th百分位数人群的 1.19 倍(OR=1.19,95%CI,0.79-1.80,P=0.403)。结论:北京社区≥40岁既往动脉硬度正常人群,残粒胆固醇水平的升高与动脉硬度异常可能存在关联,但并不独立于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有待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进行证实。

李玉华[10](2019)在《基于回归分析的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及相关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以及与相关因素间的关联性,为从体质角度干预本病提供新思路,从而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方法: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贵港市覃塘区东龙中心卫生院及大岭中心卫生院选取1314例人群为研究对象,对病例组高血压人群1042例和对照组正常人272例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对所收集到的调查对象进行相关体质辨识。同时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血压水平、心率、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舌脉象)及生化检查(尿酸、肌酐、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研究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情况及与相关因素的关联性。结果:(1)高血压人群中医体质构成以偏颇体质为主,其中痰湿质(29.30%)、阴虚质(26.10%)、阳虚质(18.10%)、湿热质(12.50%)最为多见,这四种偏颇体质共占86.00%,平和质所占比例较小,占病例组的3.40%。正常人群中医体质构成比中,则以平和质所占比例最高,为54.40%。病例组和对照组经?2检验,(49)<0.05,两组在体质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高血压人群在按性别划分时,男性高血压患者以痰湿质居多,占总人数的32.60%,余8种体质占67.40%。女性高血压患者中,则以阴虚质比例较高,占27.60%,其他体质占72.40%。经?2检验,高血压患者性别间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相关性的趋势。对照组男女间中医体质类型均以平和质居多,男性平和质占52.20%,女性平和质占57.70%。正常人性别间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对照组和病例组性别间体质分布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高血压患者中,45岁前阴虚质占58.30%,具有明显的主导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偏颇体质有逐渐增多趋势,以6075岁年龄组最多。60岁后痰湿质比例最高,为29.50%,其他偏颇体质所占比例明显低于痰湿质。高血压患者不同年龄段间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正常人群中各个年龄段均以平和质占主导地位。4559岁者组和6075岁组均以痰湿质为主,在6075岁组阴虚质比<45岁组和4559岁组增多。正常人体质分布在不同年龄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病例组中医体质类型在不同体重指数上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肥胖者以痰湿质较其他体质增多;超重患者以阴虚质最多。对照组不同体重指数间体质分布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高血压患者中收缩压水平以气郁质最高,其次为痰湿质;两两比较发现气郁质与气虚质、阳虚质间收缩压水平均存在显着性差异;痰湿质与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舒张压水平在各体质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率在各体质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对照组中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以气虚质最高,心率以湿热质最高,这三者与体质间依次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高血压患者在饮食习惯方面,总体饮食喜淡比饮食喜咸者多,而偏颇体质中以气郁质者饮食喜咸的占比最多,为18.10%。气郁质、痰湿质缺乏运动所占比例较大,分别占36.00%和20.65%。痰湿质中吸烟率较高,平和质次之。湿热质中饮酒所占比例最大,为34.61%。(5)对高血压患者8种主要体质类型的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BG)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8种体质类型间尿酸、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甘油三酯水平在体质之间无明显差异性。痰湿质组的尿酸水平(381.49umol/L)最高,气虚质组尿酸(338.51umol/L)水平最低。痰湿质组总胆固醇的水平(5.43mmol/L)明显高于其他体质类型。阳虚质组甘油三酯平均值最高(1.92mmol/L),气郁质组的甘油三酯含量(1.10mmol/L)最低,各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最高(1.88mmol/L)的为气虚质组,最低为痰湿质组(1.43mmol/L)。低密度脂蛋白水平(2.86mmol/L)则以平和质组最低,气虚质组的空腹血糖水平(6.88mmol/L)最高。(6)各主要中医体质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平和质与运动、低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气虚质与运动、总胆固醇呈负相关。阳虚质与总胆固醇呈负相关,与低密度脂蛋白和年龄呈正相关。阴虚质与年龄、尿酸呈负相关,与总胆固醇、运动呈正相关。痰湿质与臀围、总胆固醇和肌酐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运动、低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湿热质与总胆固醇、臀围呈负相关,与低密度脂蛋白和空腹血糖呈正相关。瘀血质与低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在气郁质、特禀质高血压患者相关因素的回归分析中未有自变量进入方程式。结论:(1)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以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为主,其分布与性别无关,与体重指数、血压水平、年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正常人体质则以平和质为主。高血压人群与正常人间体质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高血压人群痰湿质的尿酸水平和总胆固醇含量最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最低。阳虚质甘油三酯平均值最高,平和质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最低,气虚质的空腹血糖水平最高。(3)平和质与运动、低密度脂蛋白有一定的相关性,气虚质与运动、总胆固醇有一定的相关性,阳虚质与血脂、年龄有一定相关性,阴虚质与年龄、尿酸、运动、总胆固醇有一定的相关性,痰湿质与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臀围、肌酐、运动有一定的相关性,湿热质与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臀围、空腹血糖有一定的相关性。

二、回民社区高血压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回民社区高血压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扬州市农村地区老年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1章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方法
        2.1 工作人员培训及分工
        2.2 体检器械和实验耗材
        2.3 体检流程及项目
    3 慢性肾脏病和各种慢性疾病诊断标准
        3.1 慢性肾脏病
        3.2 高血压病
        3.3 糖尿病
        3.4 高脂血症
        3.5 超重与肥胖
        3.6 尿液成分异常
        3.7 CKD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的治疗目标
    4 数据整理与录入
    5 统计学方法
第2章 结果
    1 总人群一般资料
        1.1 一般情况
        1.2 总人群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
        1.3 总人群各种慢性病患病情况
    2 总人群中CKD患病情况
        2.1 CKD患病率和性别分布
        2.2 CKD分期
        2.3 各年龄组CKD患者分期与性别分布
        2.4 各种慢性病患者中CKD的分布情况
        2.5 CKD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治疗达标情况
    3 CKD的相关影响因素
        3.1 CKD与非CKD患者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比较
        3.2 CKD不同分期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比较
        3.3 肾功能减退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3.4 CKD影响因素的二元多因素logistics回归
        3.5 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达标情况与CKD患病率的关系
第3章 讨论
    1 CKD患病率
    2 CKD危险因素
        2.1 年龄与CKD
        2.2 高血压病与CKD
        2.3 糖尿病与CKD
        2.4 高脂血症与CKD
        2.5 超重、肥胖与CKD
    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附录: 居民体检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老年住院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脑卒中流行病学
        2.1.1 脑卒中发病率
        2.1.2 脑卒中死亡率
        2.1.3 脑卒中患病率
    2.2 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2.2.1 高血压
        2.2.2 血脂异常
        2.2.3 糖尿病
        2.2.4 心血管病史
        2.2.5 超重或肥胖
        2.2.6 卒中家族史
        2.2.7 吸烟
        2.2.8 饮酒
        2.2.9 脑血管功能积分值
第3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目的与内容
    3.2 研究对象和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方法
        3.2.3 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老年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回顾性调查
        4.1.1 筛查人群的年龄特征
        4.1.2 调查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及其人群分布特征
        4.1.3 调查人群平均年龄、血压水平、体重指数综合指标比较
    4.2 脑卒中发病资料分析
        4.2.1 脑卒中再发病结果报告
        4.2.2 脑血管功能积分值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
        4.2.3 脑卒中发病影响因素的多Cox回归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老年住院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回顾性调查分析
        5.1.1 高血压对脑卒中的影响
        5.1.2 高脂血症对脑卒中的影响
        5.1.3 糖尿病对脑卒中的影响
        5.1.4 心血管病史对脑卒中的影响
        5.1.5 超重或肥胖对脑卒中的影响
        5.1.6 卒中家族史对脑卒中的影响
        5.1.7 吸烟、饮酒史对脑卒中的影响
        5.1.8 脑血管功能积分值对脑卒中的影响
    5.2 老年住院患者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防控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病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临床资料采集
        1.6 调查方法
        1.7 数据录入及统计学分析
        1.8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258例高血压病患者一般资料研究
        2.2 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CVD危险因素分析
        2.3 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2种风险预测模型短期与长期发病危险度分层情况分析
        2.4 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2种风险预测模型短期与长期发病风险与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高血压及其危险性的研究现状
        3.2 高血压中医证候学研究特色
        3.3 风险评估的意义
        3.4 本研究高血压中医证型判定依据说明
        3.5 本研究结果一般资料情况分析
        3.6 高血压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分析
        3.7 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CVD发病危险分析
    4 结语
        4.1 结论
        4.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综述
    综述一 高血压病患者CVD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研究进展
        1 CVD流行病学及其危险因素
        2 CVD短期风险评估与长期风险评估
        3 CVD风险评估模型
        4 高血压是导致CVD发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5 高血压风险评估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高血压中医证候学研究现状
        1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分型研究现状
        2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与相关危险因素
        3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与靶器官损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4)东直门医院高血压病在各年龄层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1. 古代文献对于高血压的认识
        2. 现代中医学家对高血压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1. 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
        2.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3. 治疗进展
        4.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资料及方法
        1. 一般资料
        2. 高血压分级标准
        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4. 纳入及排除标准
        5. 研究方法
        6. 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分析
        1. 一般资料
        2. 证型特点
        3. 血压分级
        4. 合并症情况
        5. 青年组中医证型分布影响因素
        6. 中年组中医证型分布影响因素
        7. 老年组中医证型分布影响因素
    讨论
        1. 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2. 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的特征
        3. 影响高血压分型的因素
    不足与展望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
    附表1 高血压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表2 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
    附表3 高血压证候量表

(5)互联网医院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1 研究背景
    1.1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现状
    1.2 国内高血压健康教育现状
    1.3 国外高血压健康教育信息化管理现状
    1.4 成人学习理论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技术路线图
    2.4 研究工具及量表
    2.5 评价指标
    2.6 研究质量与控制
    2.7 伦理学原则
    2.8 研究结果
3 讨论与分析
    3.1 基线资料分析
    3.2 主要评价指标
    3.3 次要评价指标
    3.4 互联网医院健康教育效果整体优于社区健康教育
4 结论建议
    4.1 研究结论
    4.2 本研究的创新性
    4.3 本研究的局限性
    4.4 展望与启示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6)厦门禾山社区老年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型分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 观察指标
        2.1 一般临床资料
        2.2 中医证型资料
        2.3 实验室资料
    3 研究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5 研究流程
结果
    1 调查人群一般情况描述
    2 实验室相关指标与CKD患病率
    3 CK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3.1 中医证型与性别的关系
        3.2 中医证型与年龄的关系
        3.3 中医证型与基础疾病的关系
        3.4 中医证型中本虚证与标实证的联系
分析与讨论
    1 现代医学对CKD的研究进展
        1.1 国内外CKD流行病学调查概况
        1.2 CKD的定义及在社区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
    2 祖国医学在CKD防治中的作用
    3 结果分析
        3.1 CKD患病率分析
        3.2 厦门禾山社区老年CKD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分析
        3.3 厦门禾山社区老年CKD中医证型与年龄、基础疾病关系分析
    4 小结
    5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5.1 不足
        5.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差别化身份特征研究 ——以北京马家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5.1 技术路线
        1.5.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我国城乡结合部高血压分布与研究理论基础
    2.1 高血压及其空间分布
        2.1.1 高血压及其危害
        2.1.2 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总体特征
        2.1.3 城乡结合部高血压病分布特征
    2.2 研究理论基础
        2.2.1 社会结构理论
        2.2.2 公共健康理论
        2.2.3 公共人力资源理论
第三章 北京市马家堡社区概况及高血压病分布特征
    3.1 马家堡社区概况
    3.2 马家堡社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3 马家堡社区人口结构
        3.3.1 “城中村”特征明显
        3.3.2 学历高、白领多,典型的“都市城中村”
        3.3.3 年轻人压力大,负担重
        3.3.4 人口来源地差异
    3.4 马家堡社区现阶段高血压分布特征
        3.4.1 一般特征
        3.4.2 差别化特征
    3.5 简要小结
第四章 北京市马家堡社区高血压患者身份差别化研究
    4.1 研究设计
        4.1.1 调查方法
        4.1.2 问卷设计
        4.1.3 问卷发放
        4.1.4 问卷回收
    4.2 马家堡社区高血压患者身份研究
        4.2.1 户籍与年龄特征
        4.2.2 职业特征
        4.2.3 住房特征
        4.2.4 个人学历特征
        4.2.5 个人收入特征
        4.2.6 家庭婚姻状况和居住特征
    4.3 致病标签总结
第五章 马家堡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身份差别化应对策略
    5.1 防治策略
        5.1.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针对性宣传
        5.1.2 加强重点人群管控
    5.2 治疗策略
        5.2.1 治疗组织安排
        5.2.2 治疗技术安排
    5.3 管理策略
        5.3.1 加快流动人口政策调整,搞好政策协调
        5.3.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强化职能,加快针对性能力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个人健康调查表

(8)耳穴贴压对原发性高血压阴虚体质调体降压作用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
        1. 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现状
        2. RAS系统双轴概述
        3. 耳穴贴压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 研究问题与假设
        1. 研究问题
        2. 研究假设
二、高血压体质的基因研究
    (一) 临床资料
        1. 研究内容
        2. 研究对象
        3. 样本量计算
        4. 科研伦理
    (二) 仪器与试剂
    (三) 实验方法
        1. 样本制备
        2. SNP位点基因型检测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分析
        5. 技术路线图
    (四) 结果
        1. 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
        2. 基因检测结果与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
        3. 原发性高血压阴虚体质与平和体质的基因差异分析
    (五) 讨论
三、耳穴贴压干预作用的研究
    (一) 临床资料
        1. 研究内容
        2. 研究对象
        3. 样本计算量
        4. 科研伦理
        5. 干预方法
        6. 评价指标
    (二) 仪器与试剂
    (三) 实验方法
        1. 样本制备
        2. 血清ACE、ACE2、Ang-Ⅱ、Ang- (1-7)含量检测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分析
        5. 技术路线图
    (四) 结果
        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的比较
        2. 耳穴贴压的干预效果
    (五) 讨论
        1. 耳穴贴压治疗对EH阴虚体质患者血压的影响
        2. 耳穴贴压治疗对EH阴虚体质患者阴虚体质的影响
        3. 耳穴贴压对ACE、ACE2、Ang (1-7)、Ang-Ⅱ的影响
        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5. 本研究的局限之处
        6. 对今后护理研究的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9)北京社区人群残粒胆固醇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残粒胆固醇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
    引言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结论
第二部分 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残粒胆固醇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
    引言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结论
第三部分 残粒胆固醇水平与动脉硬度异常的关联
    引言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结论
本研究创新点
本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10)基于回归分析的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及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原发性高血压的西医诊断标准
        1.2.2 心血管危险因素
        1.2.3 高血压危险分层标准
        1.2.4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1.3 研究对象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内容
    2.2 血压测量方法
    2.3 实验室检查
    2.4 具体指标的测定方法
    2.5 质量控制
3 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病例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4.2 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4.3 病例组、对照组体质类型与性别间比较
        4.3.1 不同性别间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4.3.2 不同性别间正常人群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4.3.3 对照组和病例组性别间体质分布比较
    4.4 病例组、对照组体质类型与年龄的分布情况比较
        4.4.1 病例组不同年龄的体质分布情况
        4.4.2 对照组不同年龄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4.5 对照组、病例组不同体重指数间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比较
        4.5.1 病例组不同体重指数间体质分布情况
        4.5.2 对照组不同体重指数间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4.6 病例组、对照组不同体质间血压和心率情况比较
        4.6.1 病例组不同体质间血压和心率情况
        4.6.2 对照组不同体质间血压和心率情况
    4.7 高血压患者体质类型与生活习惯的关系
    4.8 高血压患者体质间空腹血糖、尿酸、血脂水平比较
    4.9 高血压患者主要体质类型与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4.9.1 平和质高血压患者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4.9.2 气虚质高血压患者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4.9.3 阳虚质高血压患者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4.9.4 阴虚质高血压患者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4.9.5 痰湿质高血压患者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4.9.6 湿热质高血压患者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4.9.7 瘀血质高血压患者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5 分析与讨论
    5.1 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分析
    5.2 性别与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分析
    5.3 年龄与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分析
    5.4 体重指数与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分析
    5.5 不同中医体质类型间血压和心率分析
        5.5.1 收缩压、舒张压水平
        5.5.2 心率水平
    5.6 高血压患者体质间生活习惯、生化指标的对比分析
        5.6.1 不同体质类型间饮食习惯的对比分析
        5.6.2 不同体质间运动情况的对比分析
        5.6.3 不同体质间吸烟、饮酒的对比分析
        5.6.4 不同体质间血脂水平的对比分析
        5.6.5 不同体质间尿酸水平的对比分析
        5.6.6 不同体质间血糖水平对比分析
    5.7 主要中医体质与各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四、回民社区高血压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扬州市农村地区老年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D]. 陈倩倩. 扬州大学, 2021(02)
  • [2]老年住院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D]. 张旭. 吉林大学, 2021(01)
  • [3]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病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评估研究[D]. 张俊鹏.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东直门医院高血压病在各年龄层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临床研究[D]. 林心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互联网医院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影响的研究[D]. 李佳婧. 湖州师范学院, 2020(12)
  • [6]厦门禾山社区老年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型分布分析[D]. 苏雨田.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城乡结合部高血压患者差别化身份特征研究 ——以北京马家堡为例[D]. 陈应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3)
  • [8]耳穴贴压对原发性高血压阴虚体质调体降压作用的机制研究[D]. 丁磊.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9(08)
  • [9]北京社区人群残粒胆固醇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回顾性队列研究[D]. 李琳.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2)
  • [10]基于回归分析的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及相关因素研究[D]. 李玉华.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回族社区高血压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