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地区栎林经营探讨

绥阳地区栎林经营探讨

一、对绥阳地区柞树林经营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李德建,曾凡玉[1](2018)在《清代黔北山区柞蚕业发展与生态安全探微》文中提出清乾隆以降,遵义知府陈玉殿、黄乐之,正安知州徐阶平等,据黔北山地多"槲"的区域特点和生态实际,在遵义引入柞蚕及养殖技术等后,所产遵绸竟与江浙诸地丝绸媲美。黔北山区居民在发展柞蚕业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稳定柞林的地方经验和民俗规则,使得柞蚕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结成了牢固耦合体,有效地促进了地方产业发展与生态安全的兼容,成为贵州古代史上山地农业发展的样板,为当今人与自然交换共生的实践关系提供了极富价值的启示。

李红香[2](2018)在《贵州历史植物地名与山地经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植物地名是历史时期人地关系重要标识,揭示其间的命名规律,对于探讨今天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指导价值。贵州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民族群体众多,在农业经济时代,民间都会以给其带来最大经济利益的植物进行区域命名,留下了诸多与之有关的历史植物地名,这样的地名反映了植物与环境、植物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诸多关系,故系统梳理这样的地名,结合方志文献、田野调查诸类资料,展开其内涵分析,可以直接服务于今天贵州省民族山区高效经济发展,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申报。

曾凡玉[3](2018)在《清至民国贵州柞蚕业经营及其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贵州省位处我国西南腹地,境内青树分布广阔,其树叶是柞蚕养殖的重要饲料。有清一代,遵义知府陈玉壂等人从山东、江浙成功引进柞蚕,不仅推动了贵州柞蚕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做到了环境维护与经济发展的兼容,成了黔省山地经济发展的典范,故总结其间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对于今天黔省“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有着重要意义。为深入这一题域探讨,本论文共分五章加以说明之。第一章绪论。交代了本论文研究缘起和方法,并对与柞蚕相关的清代以来的贵州历史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学界有关黔省柞蚕养殖及其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类分析,指出了前人研究之不足,导出了本论文研究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第二章贵州地理环境和乾隆朝前黔省养蚕概略,论证了贵州地理环境复杂,生态系统多样,这样的环境适合柞树的生长。值得一提的是,查阅相关历史典籍发现,在唐宋时期,今天贵州大地上就已经有了蚕的养殖,这一结论的得出,丰富和完善了前人对贵州养蚕研究之不足,亦为贵州柞蚕引进能够得以迅速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技术前提基础。第三章清代贵州柞蚕养殖与影响。主要叙述了乾隆朝以降,遵义知府陈玉壂从山东引入柞蚕和技术,在政府的积极经营下,各族居民的努力下,遵义柞蚕成了贵州经济发展和环境兼容的典范,不仅积极推动了贵州山地高效经济的发展,而且支持了清代的经济建设,在当时影响深远。第四章民国贵州柞蚕养殖与影响。贵州柞蚕业经过清代的发展,柞蚕经济成了贵州重要的特色山地经济。民国时期,尽管政局动荡,但柞蚕业亦得到了顺利发展。特别是抗战时期,贵州柞蚕丝还成了重要的军用物质,留下一批优良柞蚕品种,柞蚕业进一步发展,这样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贵州柞蚕业发展的提供了宝贵经验。第五章清至民国贵州柞蚕业繁荣的原因。主要阐述了清代至民国贵州柞蚕业的发展原因,指出了政府的积极支持是柞蚕业发展的政治保障,经济的刺激是柞蚕业发展重要动力,而各族居民在经营柞蚕业过程中所形成的本土知识才是柞蚕业永续发展的智力支持。故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挖掘贵州历史上各民族居民在发展经济进程中又能兼顾生态稳定的经济模式,对于今天推进贵州山地高效农业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第六章结论与反思。对本研究进行了回顾、总结和展望,指出了我们只要认真总结贵州历史上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再结合贵州经济发展实情,因地制宜,就可以走出一条为贵州省的生态维护与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新路子来。

曾凡玉[4](2018)在《贵州柞蚕业历史文献及研究述评》文中认为贵州省位处我国西南地区,境内青?树分布广泛,其树叶是柞蚕养殖重要饲料。有清一代,遵义知府陈玉壂等人从山东、江浙成功引进柞蚕,不仅推动了贵州柞蚕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做到了环境维护与经济发展的兼容,成了黔省山地经济发展典范,故总结其间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对于今天黔省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有着深远的意义。

齐进哲[5](2018)在《东北豹种群时空动态分析及其栖息地人为干扰的阈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东北豹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猫科动物亚种,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我国黑龙江、吉林两省东部交界。2013年4月~2017年10月作者及所在研究团队先后在黑龙江、吉林两省东部交界的6个林业局或保护区内布设自动相机对中国境内东北豹种群进行监测,分析东北豹种群资源、时空分布动态及其主要驱动因子,量化研究了猎物和人为干扰对东北豹种群时空分布动态的影响,以及对其所在哺乳动物群落的效应。主要研究结果与发现如下:1.中国境内东北豹种群数量及地理分布通过Extract Compare软件结合人眼识别的方法,对拍摄到的东北豹影像数据进行个体识别,记录所有东北豹个体的拍摄历史信息,包括个体编号、拍摄点坐标、时间等,并对所有拍摄点进行显空间化处理,了解其地理空间分布和活动规律。另外,将记录的所有东北豹个体与俄罗斯豹地公园于2013~2015年通过自动相机记录的东北豹个体进行了体侧花纹比较,确定同时分布于中俄两国的东北豹个体,以揭示中俄两国东北豹的跨境移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4月~2017年10月整个监测期间共拍摄到东北豹影像数据660次,记录具有左右两侧花纹影像数据的东北豹个体31只,只有单侧花纹影像数据的个体18只,包括7只来自至少5只不同成年雌豹的幼豹或亚成体。此外,2016年7月于东宁市林业局南天门林场拍摄到东北豹,是世界范围内已知的野生东北豹现有分布区的最北端;通过与俄罗斯数据共享发现,在中国境内记录的所有个体中共有17只东北豹曾在俄罗斯境内也被自动相机拍摄记录到。结果显示,中国境内东北豹现有栖息地面积辽阔,东北豹种群处于增长阶段,且与俄罗斯种群交流密切。2.东北豹种群密度的空间分布及其驱动因子利用自动相机监测数据和个体识别的结果,通过显空间捕获重捕获模型(Spatial explicit capture-recapture model)预测研究区域内东北豹密度分布,并建立广义可加模型来探究驱动东北豹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并于2011~2013年期间在研究区域开展了有蹄类猎物(大样方)调查,计算出研究区域各种有蹄类的种群密度。显空间捕获重捕获模型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东北豹种群平均密度为0.620(0.374-0.897)只/100km2,该区域内个体总数约为16.58只。影响东北豹种群密度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包括海拔、猎物、林型及人为干扰,其中海拔和猎物总生物量对东北豹空间分布的影响可能存在阈值效应。3.基于小波分析的东北豹与猎物及人为干扰的时空动态关系研究应用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东北豹的活动节律及其与4种有蹄类猎物、总体有蹄类和人为干扰的时空互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东北豹夏季活动频率明显减少,春秋季节活动频繁,且表现出两个相对稳定的活动周期,分别约为9天和20天。此外,东北豹与狍活动节律的同步性主要出现在秋季空间尺度较小的时候,而与野猪则是在春季大空间尺度上活动节律具有明显的同步性。二维小波分析结果也显示出不同猎物种类与东北豹相互作用的空间尺度是有差异的。研究结果还发现东北豹活动节律的变化与人为干扰随时间的变化一致性较强。东北豹生存区域内人为干扰的管理不仅要考虑其对环境和东北豹种群分布的影响,还要考虑其对东北豹活动行为的影响。4.东北豹分布区内人为干扰的群落阈值研究利用群落阈值分析的方法,系统地量化分析了人为干扰因子对东北豹所在哺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珲春林业局中部区域总体人为干扰和机动车辆对哺乳动物群落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阈值效应,以发生频次进行衡量,其阈值分别约为0.229次/天和0.100次/天。而珲春保护区中东部和汪清保护区东部区域的监测数据分析结果没有探测到显着的阈值效应。该研究确定了研究区域内人为干扰对物种及群落影响的阈值范围,对于控制研究区域内人为干扰类型和强度,保证东北豹及其所在哺乳动物群落的物种整体保护和发展提供了切实可靠的数据支持。综上,本项研究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我国境内东北豹种群的个体数量、分布范围及时空分布动态,并从不同方面揭示了驱动东北豹种群时空分布动态变化的环境因素,对威胁东北豹及其分布区内整个哺乳动物群落持续生存的最主要因素——人为干扰进行了科学的定量化的影响效应研究。较系统的研究和揭示了我国东北豹种群资源状况、时空分布动态、驱动因子及驱动效应,填补了我国东北豹种群保护生态学研究的空白,不仅为东北豹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数据支持,而且也为其他大型濒危食肉动物的保护研究提供了技术和理论的参考。

王宏磊[6](2017)在《东宁县绥阳镇黑木耳产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食用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和粮农组织定义为绿色食品,被国务院评为朝阳性产业,黑木耳作为世界闻名的四大食用菌之一,因其纯天然、绿色营养和保健三种特性而广受欢迎。黑木耳产业具有种植加入门槛低、资金投入成本小、经济收益周期短、产品附加值高以及木耳本身优势明显和种植地域特点鲜明等优秀特质,在当今形势下发展势头迅猛、开发潜力极大,且黑木耳产业的发展还能有效缓解其主产区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是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动力。黑龙江省是我国农业生产大省,气候条件独特适宜,具有天然黑木耳生产所需原料,黑木耳又是农业项目发展的后起之秀,国家对食用菌巨大科技研发力量的投入以及南菇北移发展战略的提出都为黑龙江省黑木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论文立足于东宁县绥阳镇黑木耳产业的发展实际,基于比较优势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产业集聚理论,通过实地考察调研,阐述绥阳镇黑木耳产业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吸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绥阳镇黑木耳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首先,系统分析了绥阳镇黑木耳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绥阳镇黑木耳产业迅猛发展,对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种植规模化程度低,生产标准化不足、质量难以保证,深加工产品开发不足、销售渠道窄,原材料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科研和技术力量薄弱,市场环境紊乱、管理不规范等。其次,立足于绥阳镇黑木耳产业发展实际,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对策建议:建立规范的产业集聚区;加大营销力度,扶持龙头企业、推行品牌战略;推进产学研结合的科研模式,积极研发新型原材料;规范优质安全生产,强化市场监督管理;注重生态建设,促进黑木耳产业可持续发展等。

李红香[7](2016)在《回归与反思:黔北民族地区山地农业结构发凡——以清代柞蚕多业态养殖繁荣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清乾隆年间,贵州黔北民族地区居民利用"郡地多槲",从山东诸地人工引入柞蚕,产出的"遵绸"质量与"杭绸"不相上下,远销国内外各地。为扩大柞蚕产业快速发展,黔北各族居民掌握了一整套栎属柞林培育技术,其结果不仅围绕着柞树林的培植,形成了农林牧复合的多业态产业,而且还大大促进了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贵州山地高效农业史上写下了辉煌一页。同时各民族由此定型下来的文化生态共同体,还对黔北山区生态维护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刘家富[8](2016)在《简述第六经理期绥阳林业局生态公益林经营措施及建设规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者经过调研,对绥阳林业局第六经理期的生态公益林经营措施及建设规模进行了科学的叙述和可行的量化安排。

李熙庆[9](2015)在《绥阳林业局森林资源的区域差别管理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首先介绍了绥阳林业局管辖地区的基本情况,从地理环境特征与森林覆盖面积两方面来进行。其次重点介绍森林资源区域差别管理的有效措施,提出限制开发使用、加强森林保护宣传教育等建议。帮助提升森林管理的效率,林业资源开发利用也更科学合理。

张侃[10](2014)在《针对黑龙江森工林区林木良种繁育基地的设计思考》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深入贯彻国家林业局提出的新时期林木改良工作指导方针,按照林业分类经营、分区突破战略,以全面提高良种数量、质量、效益为核心,本着科技兴种、依法治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和建立国有林区稳产高产的良种生产体系,加工、贮备、供应体系,质量监测和信息服务体系,就此以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绥阳林业局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为例,提出设计意见和看法,以实现该地区良种生产区域化、供应基地化、质量标准化、品种多样化的目标。

二、对绥阳地区柞树林经营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绥阳地区柞树林经营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清代黔北山区柞蚕业发展与生态安全探微(论文提纲范文)

一、清代黔北柞蚕业发展概况及影响
    1. 柞蚕业概况
    2. 黔北柞蚕业对贵州经济的影响
二、柞蚕业与环境的兼容
    1. 普遍使用“实生苗法”, 扩大柞林种植
    2. 广泛实施“发蔸法”, 保持柞林更新
    3. 积极推行“林粮间种”, 促进柞林效益
三、柞蚕业发展的文化制度
    1. 柞树培育和推广知识
    2. 维护柞林稳定的奖惩制度
    3. 传统文化与民俗法规
四、余论

(2)贵州历史植物地名与山地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贵州历史植物地名概略
    1. 本土种汉字书写植物地名
    2. 外来种汉语书写植物地名
    3. 少数民族语植物地名
二、历史植物与山地经济发展的关联性
三、余论
    1. 加强贵州山地经济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
    2. 因地制宜, 复兴贵州生态经济
    3. 加强学科的互动交流, 促推贵州经济发展大计

(3)清至民国贵州柞蚕业经营及其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历史文献及研究回顾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章 贵州地理环境及乾隆朝以前黔省柞蚕业概略
    第一节 贵州行政区、地理环境与柞树林
    第二节 乾隆以前黔省养蚕概略
第三章 清代贵州柞蚕养殖与影响
    第一节 遵义地区柞蚕的引进与繁荣
    第二节 柞蚕养殖对贵州的影响
第四章 民国贵州柞蚕业发展与影响
    第一节 民国贵州柞蚕业发展
    第三节 柞蚕养殖影响
第五章 清至民国贵州柞蚕业繁荣的原因
    第一节 政府的鼓励
    第二节 经济的刺激
    第三节 本土知识的推进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贵州柞蚕业历史文献及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国前贵州柞蚕业历史文献
二、建国后贵州柞蚕研究概况
    (一) 专着类:
    (二) 论文类:
    (三) 其他:
三、余论
    (一) 加强黔省柞蚕业经营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
    (二) 注意经济开发与环境的兼容。
    (三) 加强区域交流, 促进经济对话。

(5)东北豹种群时空动态分析及其栖息地人为干扰的阈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东北豹
        1.1.2 自动相机在野生动物研究保护中的应用发展
        1.1.3 捕食者与猎物间的时空互作关系
        1.1.4 人为干扰和生态阈值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研究地概况
    2.1 研究地的确定
    2.2 研究地自然条件
        2.2.1 地质、地貌和土壤
        2.2.2 水文、气象
        2.2.3 植被
        2.2.4 野生动物
    2.3 研究地社会经济概况
        2.3.1 人口及基础建设
        2.3.2 地方经济状况
3 中国境内东北豹种群数量及地理分布
    3.1 引言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区域
        3.2.2 野外调查
        3.2.3 数据分析
    3.3 研究结果
        3.3.1 东北豹个体数量及种群结构
        3.3.2 东北豹种群及其个体的地理分布
        3.3.3 东北豹跨境移动情况
    3.4 讨论
        3.4.1 自动相机监测在东北虎豹监测研究中的应用
        3.4.2 中国境内东北豹种群状况
        3.4.3 中国境内东北豹现有分布区
    3.5 本章小结
4 东北豹种群密度的空间分布及其驱动因子
    4.1 引言
    4.2 研究方法
        4.2.1 研究区域
        4.2.2 野外调查
        4.2.3 数据分析
    4.3 研究结果
        4.3.1 东北豹个体数量、种群密度和空间分布
        4.3.2 有蹄类猎物种群密度和空间分布预测
        4.3.3 东北豹密度空间分布和猎物及其他环境因子的关系
    4.4 讨论
        4.4.1 模型评价
        4.4.2 研究区域内猎物种群状况
        4.4.3 东北豹空间分布与猎物的关系
        4.4.4 东北豹、东北虎的种间竞争
        4.4.5 保护管理建议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小波分析的东北豹与猎物及人为干扰的时空动态关系研究
    5.1 引言
    5.2 研究方法
        5.2.1 研究区域
        5.2.2 数据收集
        5.2.3 自动相机数据时间序列的小波分析
        5.2.4 二维小波分析
    5.3 研究结果
        5.3.1 东北豹、有蹄类猎物、人类活动的时间活动模式及相互关系
        5.3.2 东北豹与不同有蹄类猎物的空间联系
    5.4 讨论
        5.4.1 东北豹及有蹄类猎物的时间活动模式
        5.4.2 东北豹与有蹄类猎物的时间相互作用
        5.4.3 人类活动的时间分布
        5.4.4 小波分析在自动相机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5.5 本章小结
6 人为干扰对东北豹所在哺乳动物群落的生态影响阈值的研究
    6.1 引言
    6.2 研究方法
        6.2.1 研究区域
        6.2.2 数据收集
        6.2.3 数据分析
    6.3 研究结果
        6.3.1 自动相机监测结果
        6.3.2 群落水平的阈值研究
    6.4 讨论
        6.4.1 体型差异导致的探测概率差异
        6.4.2 人为干扰对东北豹及整个哺乳动物类群的阈值影响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6)东宁县绥阳镇黑木耳产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简要评论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黑木耳
        2.1.2 黑木耳产业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产业集聚理论
        2.2.3 产业组织理论
第3章 东宁县绥阳镇黑木耳产业发展现状
    3.1 绥阳镇自然及经济发展概况
        3.1.1 绥阳镇自然概况
        3.1.2 绥阳镇经济发展概况
    3.2 绥阳镇黑木耳种植现状
    3.3 绥阳镇黑木耳加工现状
    3.4 绥阳镇黑木耳销售现状
    3.5 绥阳镇黑木耳产业对生态和经济的影响
第4章 绥阳镇黑木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种植规模化程度低
    4.2 生产标准化不足,质量难以保证
    4.3 产业链条短,销售渠道狭窄
        4.3.1 深加工产品开发不足
        4.3.2 销售渠道较窄
    4.4 原材料紧缺,环境污染严重
    4.5 技术力量薄弱
    4.6 市场环境紊乱,管理不规范
第5章 促进东宁县绥阳镇黑木耳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建立黑木耳产业集聚区
    5.2 加强黑木耳生产管理,确保产品质量
        5.2.1 细化黑木耳分级
        5.2.2 规范黑木耳优质安全生产
    5.3 推进品牌战略,促进销售发展
        5.3.1 进行品牌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5.3.2 加大营销宣传力度,扩展销售渠道
    5.4 加速原材料技术革新,促进黑木耳产业生态发展
        5.4.1 研发新型原材料
        5.4.2 保护环境,促进黑木耳产业可持续发展
    5.5 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模式
    5.6 强化市场监管,完善市场环境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简述第六经理期绥阳林业局生态公益林经营措施及建设规模(论文提纲范文)

1 生态公益林概况
2 生态公益林经营措施
3 生态公益林建设规模
    3.1 无林地造林
    3.2 荒山荒地造林
    3.3 退耕还林地造林
    3.4 疏林地改良
4 公益林建设的作用

(9)绥阳林业局森林资源的区域差别管理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本情况
二、区域差别管理措施
    1、限制开发区管理措施
    2、禁止开发区管理措施
    3、国境线功能区

(10)针对黑龙江森工林区林木良种繁育基地的设计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拟建规模
2 项目功能区布局
    2.1 母树林
    2.2 良种繁育区
    2.3 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区
3 产品方案
    3.1 产量
    3.2 育苗生产方式
    3.3 质量标准
4 建设内容
    4.1 母树林营建
    4.2 良种繁育区
        (1) 塑料大棚育苗
        (2) 苗圃育苗生产
        (1) 苗圃整地
        (2) 土壤施肥
        (3) 作床
        (4) 移栽
        (5) 苗期管理
        (6) 苗木调查
        (7) 苗圃档案
5 病虫害防治
    5.1 种子园病虫害防治
        (1) 种子园常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
        (2) 主要防治方法:
    5.2 苗木病虫害防治
6 结论

四、对绥阳地区柞树林经营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清代黔北山区柞蚕业发展与生态安全探微[J]. 李德建,曾凡玉.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2]贵州历史植物地名与山地经济发展研究[J]. 李红香.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 [3]清至民国贵州柞蚕业经营及其影响研究[D]. 曾凡玉. 贵州大学, 2018(05)
  • [4]贵州柞蚕业历史文献及研究述评[J]. 曾凡玉. 古今农业, 2018(01)
  • [5]东北豹种群时空动态分析及其栖息地人为干扰的阈值研究[D]. 齐进哲. 东北林业大学, 2018(02)
  • [6]东宁县绥阳镇黑木耳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 王宏磊. 吉林大学, 2017(04)
  • [7]回归与反思:黔北民族地区山地农业结构发凡——以清代柞蚕多业态养殖繁荣为例[J]. 李红香.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6(03)
  • [8]简述第六经理期绥阳林业局生态公益林经营措施及建设规模[J]. 刘家富.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23)
  • [9]绥阳林业局森林资源的区域差别管理探究[J]. 李熙庆. 农民致富之友, 2015(23)
  • [10]针对黑龙江森工林区林木良种繁育基地的设计思考[J]. 张侃. 林业科技情报, 2014(04)

标签:;  ;  ;  ;  ;  

绥阳地区栎林经营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