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油井防垢技术研究与应用

新型油井防垢技术研究与应用

一、新型油井防垢工艺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佟羽齐,白海龙,欧阳向南,蒋一鸣,潘晨,梁子涵[1](2021)在《新型硫酸钡防垢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文中认为以马来酸酐、丙烯酸和有机酸酯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硫酸钡防垢剂,并通过评价不同单体配比、引发剂加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防垢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反应条件,具体为:马来酸酐、丙烯酸和有机酸酯三种单体摩尔比为1∶5∶2,引发剂加量为单体总质量的5%,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5 h。防垢剂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当硫酸钡防垢剂加量为100 mg/L时,对硫酸钡的防垢率可以达到92.8%;硫酸钡防垢剂的抗温性能较好,当温度为90℃时,对硫酸钡垢的防垢率仍大于90%;随着溶液p H值的不断增大,硫酸钡防垢剂对硫酸钡的防垢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防垢剂在中性至弱碱性溶液中能发挥最佳的防垢效果。

张岩[2](2021)在《复合驱清防垢方案调整智能方法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

王春燕[3](2021)在《一种绿色环保型硫酸钡防垢剂合成及性能评价》文中研究指明

彭宏亮,储明来,段志刚,任兴,司志梅[4](2021)在《油田井下机械连续加药装置研制与应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针对油井加药存在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插管桥塞井无法加药、井下加药装置无法控制加药量等问题,开展了油井加药技术研究,成功研制井下机械连续加药装置。该装置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可溶金属分隔固体药剂实现定时、定量投加;二是装置简单可靠,成本低廉,施工工作量低;三是新型固化药剂溶解快,可延长油井检泵周期。

李皓洁[5](2021)在《华庆油田集输系统结垢综合防垢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华庆油田处于内陆地区,水资源短缺。因此,在开采过程中,通常利用采出水回注的方式进行增产并保持地层压力。随着油田开采阶段的推进,产出液多而复杂,导致结垢现象突出。油田结垢的状况及其造成的危害一直是此区域不可回避的问题,随着开发进入中后阶段,此问题将进一步加剧,油田采出水结垢严重时,轻则会导致管道拥堵,乃至生产设备故障频频,而严重的则会损害储层,迫使停产。因此本研究选取华庆油田选取结垢明显的场站系统25个展开关于结垢机理和预防措施的研究。本文对结垢的研究内容首先包含对水样中的成垢离子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该水样的水型,并对成垢离子含量高的水样进行配伍性研究。然后进行垢样组成检测分析,结合垢样以及水质分析,对华庆油田集输系统的成垢机理展开研究。最后,根据预测的成垢机理,展开阻垢剂评价实验、电磁防垢技术室内实验及现场应用研究、自集中成垢装置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阻垢剂HZG05效果最优,现场应用表明应用站点平均结垢周期由20天延长至40天。电磁防垢技术室内实验表明电磁防垢装置阻垢率能够从30.53%提升至85.44%,并将阻垢剂加量降至10~30%。元西一转安装电磁防垢装置并利用室内实验数据对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其现场防垢效果良好。此外现场结果表明自集中诱导成垢装置使用至今,元17增安装该装置以来几乎可以不投加阻垢剂,该装置一直运转正常,装置压力平稳,运行效果良好。整体来说本文针对华庆油田的25个场站系统展开结构机理及预防措施的研究发现,通过水质情况作为参照,不同区块应采用不同的应对措施,才能够发挥好阻垢的效果,应在结垢周期大幅延长的情况下,降低成本。研究结果为华庆油田因结垢造成的影响提供了有利的改善建议,研发的自集中诱导成垢装置在现场应用达到了预期效果。

黄伟[6](2021)在《致密气开发排采水水质对回注储层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致密气大规模勘探开发过程中,产生高盐废水,主要包括初期的压裂返排液和采气过程中产生的采出水,统称为排采水。排采水具有水质复杂、产水量受开采阶段影响波动大、处理难度大、成本高等特点。为了有效地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必须对排采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处置,才能保证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排采水采用废液池储存环境风险较高,不能满足区块未来大规模滚动开发的需求;处理后回用,回用水量有限,且回用对水质要求高;通过蒸发结晶处理高盐排采水,处理费用高昂。将高矿化度排采水处理后回注地层,近年来逐渐得到业界认可。且当前国内将高矿化度水处理后回注地层已在多地有实践工程,但当前我们的基础研究却滞后于实践。致密气排采水进行同层回注能否可行、是否会造成环境风险是行业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致密气区块排采水水质及回注层特性分析、处理后不同阶段水质配伍性研究、不同水质对黏土膨胀性的研究、回注层敏感性研究、悬浮物及油含量对回注储层伤害性研究等,对处理后排采水进行了回注可行性分析评价,并结合现行相关标准,提出了回注推荐水质指标。采用《油气田水分析方法》(SY/T 5523—2000)及《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SY/T 5329—2012)对研究区排采水进行了水质分析,通过垢样的测定、垢型分析,可知水质配伍性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初期压裂返排液CDJ-07与CDJ-10之间的配伍性良好,其失钙率稳定在10%以下;压裂返排液与采出水之间配伍出现结垢量较大情况,回注前先将其在地面进行除垢,之后再以最佳混配比例进行回注。采用《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方法》(SY/T 5358—2010)及《岩心分析方法》(GB/T 29172—2012)进行了回注层岩石组分敏感性探究,并得出回注层敏感类型及敏感程度。实验结果表明,盒8回注层速敏、酸敏及碱敏损害指数分别为46.59%、21.11%、82.12%,属于中等偏弱速敏、弱酸敏、强碱敏性岩石。由碱敏实验,当p H小于8可使储层伤害率低于20%。通过岩心驱替实验,可研究排采水悬浮物含量及油含量对回注层的伤害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水中悬浮物含量在10 mg/L以下,油含量控制在6mg/L以内,回注层伤害率低于20%。应用黏土膨胀实验,以3%氯化钾作参比,评价了处理后排采水的黏土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与3%KCl作比较,各水样的黏土膨胀率最大为32.44%,说明此类型水注入地层后不会引起地层中黏土的膨胀。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并参照油气田行业相关回注标准,提出了适合研究区致密气高矿化排采水回注的具体推荐水质指标。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并参照油气田行业相关回注标准,提出了适合研究区致密气高矿化排采水回注的具体推荐水质指标。

屈鸿源[7](2021)在《三元复合驱机采井的防垢方法》文中指出与聚合物驱油技术相比,三元复合驱虽然技术更复杂,但是在提高采收率方面更有优势。我国曾经预测过二次提高采收率的潜力,预测结果表明有83×108亿吨的地质储量适合使用三元复合驱技术进行开采。虽然优势明显,但是在机采井生产过程中,井筒、井下和地面设备容易发生结垢和腐蚀现象,从而降低生产时率。尤其是在结垢高峰期,会严重缩短检泵周期,最差的时候只有短短几十天。本文基于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机采井进行研究,对结垢机理以及常见的防垢技术进行了总结,为今后类似的现场情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张伟,李兵,李本刚,杨喆,景文杰,魏瑞军,罗凌燕,郑玉倩[8](2020)在《中高含水后期机采井抽油泵的改进与应用》文中提出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油井综合含水逐年上升,油井腐蚀、结垢、出砂、杂质等问题加剧。采油三厂因上述原因检泵井数年均980井次,占总检泵井数近三分之一,平均检泵周期220 d。油井结垢出砂是影响检泵作业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也是采油厂重点治理的方向。

胡亚楠[9](2020)在《强碱三元复合驱储层结垢智能预测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复合驱油技术是一种大幅提高采收率的手段,矿场试验表明,对比水驱,强碱三元复合驱的增油控水效果明显,与水驱相比可提高采收率20%以上。伴随着强碱三元复合驱替体系注入地层,其与地层流体以及岩石矿物发生物化反应,打破了原流体和岩石矿物间的物化平衡状态,使得地下流体中离子组成和含量发生变化,最终产生结垢现象,导致储层部分孔隙堵塞,影响了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降低了采收率;同时随着含垢地层流体的运移造成采出井举升设备生产运行中常发生螺杆泵杆断、泵漏失以及抽油泵频繁卡泵等故障,严重威胁原油开采的正常进行。因此,预测储层结垢类型与结垢趋势成为有效实施清防垢作业的保障。目前,基于物化模拟与智能预测的结垢预测方法应用推广效果不佳,主要原因一是预测涉及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规律性差,采用传统或人工预测方法困难;二是部分采用智能预测方法训练过程复杂,对环境要求高,泛化能力弱,可移植性差,预测结果准确率较低。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选用杏树岗油田北部开发区为试验区,通过分析试验区储层地质特征、流体性质、油水渗流特征以及油田水离子变化趋势,为后续开展储层油田水结垢预测提供推理知识;研究解决关键科学问题的相关技术,设计适用于动态结垢预测的智能知识推理模型,有效解决现有方法预测准确率低、可移植性弱、动态更新能力差、缺少时序预警等问题。重点研究内容如下:1.构建了基于数据挖掘的结垢预测模型(SASP-DMSP)为了克服结垢预测知识库可移植性差、动态更新能力弱、缺少时序预测知识等不足,设计基于数据挖掘的结垢预测模型(SASP-DMSP),作为解决智能预测问题的总体方案,提高结垢预测的准确率以及结垢预测知识库的推理能力。设计模型框架包括知识获取层、知识建模层与知识推理层三层。知识获取层为模型的基础层,主要实现结垢预测知识的获取与知识库的智能训练,同时加入训练学习模块,实现知识库的动态更新;知识建模层为模型的中间层,采用本体建模技术为结垢预测作业提供一套规范的领域公共本体与知识组织体系;知识推理层为模型的应用层,三层协作通过推理与表达最终完成结垢预测。2.实现了基于本体的结垢预测知识建模针对结垢预测模型语义表达能力弱、可移植性相对较差的问题,研究基于本体的结垢预测知识建模。通过对储层结垢预测领域系统、机理与专家经验知识的分析与抽象,建立储层结垢预测知识模型核心本体与知识的标准语义,为结垢预测知识库提供知识内容、组织结构以及表示方法。采用Protégé作为本体建模工具进行推理、诊断,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3.研究了基于数据挖掘的结垢预测知识库训练方法为了填补经验知识的漏失,基于油田积累的大量历史数据,利用智能挖掘技术训练储层结垢预测相关数据,将在学习训练中发现的新知识添加到结垢预测知识库中,实现知识库的动态更新。针对结垢预测规则描述不完整,阈值设定不精确、单一结垢预测模型在储层物性差异下导致预测准确率较低的问题,设计组合分类模式挖掘方法,主要包括物性分类与模式挖掘两部分。物性分类阶段主要生成独立训练样本子集;模式挖掘阶段通过训练样本子集获取分配只是并更新结垢预测知识库,实现油田不同储层物性条件下的结垢预测。在模式挖掘过程中为适应训练数据的模糊、混合、不完备特性,设计基于混合不完备邻域决策系统和离散粒子群(Discret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简称DPSO)的特征选择方法,提高历史数据利用率与特征选择准确率。针对储层结垢预测缺少时间序列下趋势性预测知识,同时时间序列历史数据具有周期性与混沌性的问题,提出储层结垢时序趋势预测方法。以时序数据中具有代表性的六项离子化验数据为例,采用回声状态网络技术,设计基于目标空间分解的多目标粒子群(MPSO/D),训练、获取时序预测知识,实现结垢趋势预警。4.设计并实现了用于验证结垢的预测系统以SASP-DMSP模型为理论指导,设计复合驱结垢预测系统,该系统由基于本体的结垢预测知识管理系统、结垢预测数据集成系统以及结垢预测与清防垢管理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子系统间协同作业,实现储层智能结垢预测。将其应用于试验区,通过专家验证与运行结果数据测试,表明系统应用能够实时、有效的实现动态结垢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数据挖掘的强碱三元复合驱储层结垢智能预测方法能够提高结垢预测准确率、结垢知识的更新能力与预测系统的可移植能力。同时,通过延展研究和分析,该方法为处理此类业务应用问题与知识推理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户春影[10](2020)在《抽油泵多级软柱塞分级承压特性与试验研究》文中指出软柱塞抽油泵作为一种新型的油田举升装置,具有防垢、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的特点,对于采用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的井况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备受国内外油田的重视。但是,生产中暴露出的软柱塞抽油泵检泵周期短成为制约其推广与应用的瓶颈问题。因此,研究抽油泵多级软柱塞分级承压特性,进行软柱塞的结构设计及参数优化,对延长软柱塞抽油泵的使用寿命、降低原油开采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抽油泵多级软柱塞为研究对象,以应变率为参数对聚氨酯、聚醚醚酮试件进行了单轴拉伸、单轴压缩及压缩松弛试验,并通过多种模型对应力-应变进行评估,确定采用表征能力强的Ogden(N=3)模型作为聚氨酯本构模型;同时,分析不同加载速度条件下聚醚醚酮材料拉伸、压缩变形行为,采用相关系数指标描述聚醚醚酮材料流动特性精度,确定JC模型为聚醚醚酮材料的本构模型。针对聚氨酯、聚醚醚酮、丁腈橡胶软柱塞进行有限元分析,确定软柱塞磨损特性试验参数,进行软柱塞与泵筒摩擦磨损模拟试验研究。分析扫描电镜下不同软柱塞材料的磨损形貌,确定聚醚醚酮磨损以疲劳磨损和粘着磨损为主要磨损形式,聚氨酯、丁腈橡胶磨损以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为主要磨损形式。探索摩擦系数、磨损量、磨损率随法向载荷、运行速度的变化规律,优选综合性能优良的聚醚醚酮作为软柱塞材料。采用双向流固耦合方法构建多级软柱塞与泵筒的垂直环形狭缝流模型,以拉格朗日-欧拉法描述流体和固体的分界面位移问题,以迭代方式求解计算软柱塞的变形与应力,探索抽油泵多级软柱塞的压力分布规律,得出其分级承压特性。基于流体力学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影响泄漏量的相关因素(包括长度、厚度、软柱塞-泵筒副初始间隙、压差等),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方法探索了它们对泄漏量的影响规律。通过改变软柱塞长度、外径参数优化方案,提出抽油泵多级软柱塞的结构设计及参数优化方法。研制多级软柱塞抽油泵模拟试验装置,通过测试软柱塞级数递增变化时抽油泵的出口压力,揭示出多级软柱塞的压力分布规律,以构建的预测试验模型的测试结果验证了分级承压特性的正确性。利用称重法测量抽油泵出口流体的质量,计算在不同结构参数及运行参数条件下多级软柱塞抽油泵试验测试容积效率,得出试验测试容积效率与数值模拟容积效率之间的误差范围,验证抽油泵多级软柱塞的计算模型及物理模型的可靠性。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方法,揭示了抽油泵多级软柱塞的分级承压特性,研究成果为多级软柱塞抽油泵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二、新型油井防垢工艺的研究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型油井防垢工艺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硫酸钡防垢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1.2 新型硫酸钡防垢剂的制备
    1.3 防垢剂性能评价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合成条件的优选
        2.1.1 单体配比的影响
        2.1.2 引发剂加量的影响
        2.1.3 反应温度的影响
        2.1.4 反应时间的影响
    2.2 防垢剂性能评价
        2.2.1 防垢剂加量对防垢效果的影响
        2.2.2 温度对防垢效果的影响
        2.2.3 溶液p H值对防垢效果的影响
3 结论

(4)油田井下机械连续加药装置研制与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分析井下药剂固化投加的问题及优缺点
2 井下机械连续加药装置设计要求
3 可溶金属隔板选型设计
    3.1 可溶金属溶解机理
    3.2 可溶金属选型测试
    3.3 可溶金属隔板设计
4 固化药剂改进
5 井下机械连续加药管柱设计
    5.1 常规井井下机械连续加药管柱设计
        5.1.1 加药管柱在筛管以上
        5.1.2 加药管柱在筛管以下
    5.2 插管桥塞井井下机械连续加药管柱设计
        5.2.1 加药管柱在桥塞以上
        5.2.2 加药管柱在桥塞以下
6 应用分析
7 结语

(5)华庆油田集输系统结垢综合防垢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课题研究思路
第二章 华庆油田集输管线结垢分析
    2.1 水质分析
    2.2 成垢原因分析
    2.3 不同因素对各个站除垢周期影响规律
    2.4 垢样分析
    2.5 试验方法介绍
    2.6 温度、压力对成垢的影响分析
    2.7 阻垢剂性能评价
    2.8 小结
第三章 电磁防垢装置
    3.1 变频电磁防垢实验原理
    3.2 变频电磁防垢室内试验
    3.3 现场施工及效果评价
    3.4 针对采油十厂的设备改进措施
    3.5 基于本装置的结垢综合治理方案
    3.6 小结
第四章 集中诱导成垢装置
    4.1 技术原理
    4.2 装置设计
    4.3 理论计算
    4.4 总机关改造方案
    4.5 室内试验评价
    4.6 现场安装及操作方案
    4.7 现场效果评价
    4.8 针对采油十厂的改进措施
    4.9 基于本装置的结垢综合治理方案
    4.10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6)致密气开发排采水水质对回注储层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致密气排采水概述
        1.2.1 排采水来源
        1.2.2 排采水质、水量特点
        1.2.3 排采水回注处理技术与工艺
    1.3 研究区储层地质概况
        1.3.1 研究区回注层地质概况
        1.3.2 研究区选层原则
    1.4 国内外油气田污水回注处理研究现状
        1.4.1 国内外回注现状
        1.4.2 回注实际案例
        1.4.3 污水回注常见问题
        1.4.4 解决策略
    1.5 处理后排采水水质对回注储层的影响研究
    1.6 处理后致密气排采水回注水质指标研究方法
        1.6.1 处理后排采水水质控制指标组成
        1.6.2 水质指标的研究方法
    1.7 本课题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1.7.1 研究内容
        1.7.2 技术路线
第2章 排采水预处理及水质评价
    2.1 取样方案及代表性分析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及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预处理工艺药剂加量优选结果
        2.3.2 处理前排采水水质分析结果
        2.3.3 处理后排采水水质分析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处理后排采水配伍性评价
    3.1 实验部分
        3.1.1 试剂及仪器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配伍性实验结果
        3.2.2 结垢机理及垢型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处理后排采水对储层伤害性评价
    4.1 实验部分
        4.1.1 试剂及仪器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实验岩心敏感性因素分析
        4.2.2 储层速敏性实验
        4.2.3 储层酸敏性实验
        4.2.4 储层碱敏性实验
        4.2.5 悬浮物及含油对储层伤害性实验
        4.2.6 黏土稳定性评价实验
        4.2.7 推荐回注水质指标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三元复合驱机采井的防垢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三元复合驱机采井结垢特征及规律
2 常见现场防垢技术
    2.1 化学防垢技术
        2.1.1 单柱塞点滴加药
        2.1.2 双柱塞点滴加药
    2.2 物理防垢技术
    2.3 化学清垢技术
3 结论

(8)中高含水后期机采井抽油泵的改进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抽油泵故障分析
    1.1 泵阀故障
        1.1.1 泵固定阀座漏失
    1.2 泵筒与柱塞间隙漏失
        1.2.1 腐蚀漏失
        1.2.2 磨损漏失
    1.3 泵阀堵塞
    1.4 泵筒卡泵
    1.5 阀罩断脱
2 防垢泵技术应用现状
3 固定阀上置式防垢泵结构及工作原理
    3.1 结构原理
    3.2 结构设计
    3.3 工作原理
4 固定阀上置式防垢泵材质设计
    4.1 泵阀材质
    4.2 泵筒
    4.3 柱塞
    4.4 阀罩
    4.5 室内试验
    4.6 定型设计
5 应用情况
6 结论

(9)强碱三元复合驱储层结垢智能预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结垢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1.2.1 基于化学机理知识的结垢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1.2.2 基于机器学习的结垢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1.2.3 结垢预测方法存在的实际问题
    1.3 结垢预测研究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4 智能预测相关技术分析
        1.4.1 智能诊断方法的研究现状
        1.4.2 解决智能诊断问题的科学范式分析
        1.4.3 解决关键科学问题的技术研究
    1.5 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安排
        1.5.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2 论文组织安排
第二章 试验区结垢机理分析与储层结垢智能预测模型设计
    2.1 引言
    2.2 结垢预测试验区地质特征分析
        2.2.1 试验区选择的必要性
        2.2.2 试验区储层地质特征分析
        2.2.3 储层流体性质分析
        2.2.4 储层油水渗流特征分析
    2.3 试验区结垢机理与垢样组成分析
        2.3.1 SASP体系溶液与储层矿物及地层流体的作用机理
        2.3.2 试验区垢样类型
        2.3.3 结垢对储层及举升设备产生的影响
    2.4 试验区结垢特征与规律研究
        2.4.1 三元复合驱结垢特征
        2.4.2 采出井井筒结垢规律
        2.4.3 采出液离子变化规律
    2.5 强碱三元复合驱结垢预测流程分析
        2.5.1 真实场景下结垢预测工作流程分析
        2.5.2 结垢预测工作流程存在的问题
    2.6 基于数据挖掘的SASP结垢预测模型设计
        2.6.1 结垢预测智能化的必要性
        2.6.2 结垢智能预测流程设计
        2.6.3 结垢预测模型的框架设计
        2.6.4 基于数据挖掘的SASP结垢预测模型优势与特点
    2.7 模型可行性分析与重点研究内容
        2.7.1 模型的可行性分析
        2.7.2 模型重点研究内容分析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本体的结垢预测知识推理模型设计
    3.1 引言
    3.2 结垢预测知识分析
        3.2.1 结垢预测领域知识分析
        3.2.2 结垢预测过程形式化表示
    3.3 基于本体的SASP储层结垢预测知识推理模型设计
        3.3.1 本体技术分析
        3.3.2 知识推理模型设计思路
        3.3.3 ONSP-KRM模型框架设计
        3.3.4 ONSP-KRM模型组成
    3.4 结垢预测本体知识的形式化表示
        3.4.1 储层结垢预测本体层次结构
        3.4.2 结垢预测本体知识概念表示
        3.4.3 结垢预测本体知识关系表示
        3.4.4 结垢预测本体知识公理表示
        3.4.5 基于SWDL的结垢预测规则表示
    3.5 储层结垢预测知识库的构建
    3.6 SASP储层结垢预测知识推理效果分析
        3.6.1 SASP结垢预测知识本体实例与预测效果分析
        3.6.2 ONSP-KRM模型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邻域约简与DPSO的结垢预测分类模式挖掘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结垢预测领域数据分析与处理
        4.2.1 结垢预测领域数据描述
        4.2.2 结垢预测领域数据特点分析
        4.2.3 结垢预测领域离群值分析
        4.2.4 结垢预测影响因子的粗粒度筛选
    4.3 结垢预测分类模式挖掘方法设计
        4.3.1 方法设计思想
        4.3.2 结垢预测分类模式挖掘方法设计
    4.4 模糊混合不完备邻域粗糙模型设计
        4.4.1 模糊混合不完备邻域决策系统
        4.4.2 模糊混合不完备邻域粗糙模型
        4.4.3 邻域阈值自适应方法设计
    4.5 基于邻域约简和DPSO的混合不完备特征选择
        4.5.1 粒子编码方式设计
        4.5.2 粒子群优化目标分析
        4.5.3 DPSO参数设置
        4.5.4 算法描述
    4.6 结垢预测分类器设计
    4.7 实验效果分析
        4.7.1 数据准备
        4.7.2 实验环境与参数设置
        4.7.3 基于不同邻域阈值取值方法的NRDPSO对比实验
        4.7.4 基于不同启发式算法的可变阈值IFDS特征选择对比实验
        4.7.5 不同权重系数对最优特征子集的影响实验
        4.7.6 不同特征选择算法的评价指标对比实验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MPSO/D-ESN的储层结垢时序预测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结垢预测领域数据时序趋势分析
        5.2.1 结垢预测领域数据时序趋势分析
        5.2.2 结垢预测领域时序趋势特点分析
    5.3 基于回声状态网络的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设计
        5.3.1 ESN基本原理
        5.3.2 储备池参数分析
    5.4 基于MPSO/D的 ESN储备池参数优化算法
        5.4.1 多目标优化问题分析
        5.4.2 目标空间分解与解分类
        5.4.3 种群分类更新策略
        5.4.4 基于MPSO/D算法的ESN储备池参数优化
    5.5 实验效果分析
        5.5.1 MPSO/D算法性能对比实验
        5.5.2 MPSO/D-ESN模型预测性能对比实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设计与应用效果分析
    6.1 引言
    6.2 系统概述
        6.2.1 业务现状分析
        6.2.2 业务数据模型设计
        6.2.3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6.2.4 智能化结垢预测工作流程分析
        6.2.5 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配置
    6.3 系统详细设计
        6.3.1 基于本体的结垢预测知识管理系统设计
        6.3.2 结垢预测数据集成系统设计
        6.3.3 结垢预测与清防垢管理系统设计
    6.4 真实应用案例分析
        6.4.1 实验样本与实验方法选取
        6.4.2 特征选择与分类模型构造效果分析
        6.4.3 时序预测效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文中涉及的附表
    附表1 样本属性描述
    附表2 结垢预测测试报告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10)抽油泵多级软柱塞分级承压特性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抽油泵的发展概况
    1.3 软柱塞抽油泵的研究进展
        1.3.1 自补偿软柱塞泵及研究进展
        1.3.2 非自补偿软柱塞泵及研究进展
    1.4 流固耦合研究
        1.4.1 流固耦合概述
        1.4.2 流固耦合方法研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方案及方法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案
        1.5.3 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软柱塞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试验与本构模型
    2.1 软柱塞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试验
        2.1.1 多级软柱塞抽油泵的工作原理
        2.1.2 软柱塞材料的初步确定
        2.1.3 聚氨酯基本力学性能试验
        2.1.4 聚醚醚酮基本力学性能试验
    2.2 聚氨酯的本构模型
        2.2.1 聚氨酯本构模型描述
        2.2.2 聚氨酯本构模型
        2.2.3 聚氨酯材料本构模型拟合
        2.2.4 聚氨酯材料本构模型常数
    2.3 聚醚醚酮的本构模型
        2.3.1 Johnson-Cook模型
        2.3.2 修正Johnson-Cook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软柱塞材料的磨损机理与试验研究
    3.1 软柱塞材料的磨损试验参数确定
        3.1.1 软柱塞材料的性能检测
        3.1.2 软柱塞与泵筒摩擦力分析
        3.1.3 软柱塞与泵筒的接触应力计算
        3.1.4 试验参数确定
    3.2 软柱塞材料的磨损试验结果及分析
        3.2.1 聚氨酯试件的试验结果及分析
        3.2.2 聚醚醚酮试件的试验结果及分析
        3.2.3 丁腈橡胶试件的试验结果及分析
        3.2.4 三种材料的试验对比分析
    3.3 抽油泵多级软柱塞的磨损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双向流固耦合多级软柱塞的压力特性分析
    4.1 软柱塞-泵筒副缝隙流研究
        4.1.1 软柱塞-泵筒副泄漏分析
        4.1.2 软柱塞-泵筒副流态分析
    4.2 软柱塞双向流固耦合模型的建立
        4.2.1 流体力学控制方程
        4.2.2 双向流固耦合计算流程
        4.2.3 网格划分
        4.2.4 边界条件
    4.3 不同因素对软柱塞抽油泵泄漏量影响
        4.3.1 软柱塞长度对抽油泵泄漏量影响
        4.3.2 软柱塞厚度对泄漏量影响
        4.3.3 软柱塞-泵筒副初始间隙对泄漏量影响
        4.3.4 压差对泄漏量影响
    4.4 抽油泵多级软柱塞的长度优化
        4.4.1 第一级软柱塞泄漏量
        4.4.2 第二级软柱塞长度
    4.5 抽油泵多级软柱塞压力特性
        4.5.1 网格划分及约束设置
        4.5.2 长度优化后的压力场
        4.5.3 外径优化后的压力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级软柱塞抽油泵模拟试验研究
    5.1 试验方案及设备
    5.2 抽油泵多级软柱塞分级承压特性
        5.2.1 上、下冲程
        5.2.2 分级承压特性
    5.3 多级软柱塞抽油泵容积效率
        5.3.1 结构参数对容积效率的影响
        5.3.2 运行参数对容积效率的影响
        5.3.3 不同计算方法比较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附录 A1 聚氨酯试件参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新型油井防垢工艺的研究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硫酸钡防垢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J]. 佟羽齐,白海龙,欧阳向南,蒋一鸣,潘晨,梁子涵. 钻采工艺, 2021(06)
  • [2]复合驱清防垢方案调整智能方法研究与实现[D]. 张岩. 东北石油大学, 2021
  • [3]一种绿色环保型硫酸钡防垢剂合成及性能评价[D]. 王春燕. 长江大学, 2021
  • [4]油田井下机械连续加药装置研制与应用分析[J]. 彭宏亮,储明来,段志刚,任兴,司志梅. 中国设备工程, 2021(S1)
  • [5]华庆油田集输系统结垢综合防垢技术研究[D]. 李皓洁.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0)
  • [6]致密气开发排采水水质对回注储层的影响研究[D]. 黄伟.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7]三元复合驱机采井的防垢方法[J]. 屈鸿源.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21(04)
  • [8]中高含水后期机采井抽油泵的改进与应用[J]. 张伟,李兵,李本刚,杨喆,景文杰,魏瑞军,罗凌燕,郑玉倩. 石油化工应用, 2020(07)
  • [9]强碱三元复合驱储层结垢智能预测方法研究[D]. 胡亚楠.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3)
  • [10]抽油泵多级软柱塞分级承压特性与试验研究[D]. 户春影.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新型油井防垢技术研究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