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图形-数据库可视化管理系统研究

矿井通风图形-数据库可视化管理系统研究

一、矿井通风图形—数据库可视化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谭章禄,吴琦,肖懿轩,王震,刘名扬[1](2019)在《基于图元体系的煤炭企业可视化管理场景构建》文中指出以现有图元体系为基础,立足于管理人员的认知需求,以技术和煤炭领域专业知识为构筑原则,构建"管理场景五图",即系统平面图、局部细化图、人员定位状态图、设备信息图以及环境信息图。其中,构筑原则主要依据煤炭相关专业知识,以现有图元体系为基础创建图元库,最终选择.NET API作为AutoCAD的二次开发工具,将AutoCAD作图功能嵌入到CERP系统中形成功能模块或直接开发为自动成图辅助程序。最终实现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场景的拼接和组合。

王天乐[2](2019)在《矿井通风网络优化的风量渐进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是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改善井下人员劳动安全健康条件和防灾抗灾的最重要环节。在矿井通风实践中,几乎所有的通风系统都需要依靠风门或辅助通风机等通风控制装置才能实现按需分风。矿井通风系统分析和优化的目的之一就是合理地确定这些通风控制装置的位置、数量和大小,以减少通风能耗或通风总费用,对矿井通风网络最优解的判定对于采用更经济、合理的优化方式具有重大意义。基于矿井通风的风量平衡定律、风压平衡定律、风阻定律、矿井需风量的上限和下限以及巷道风阻调节的上限和下限建立了以能耗最小为目标函数的矿井通风网络优化的数学模型;通过对矿井通风网络图的研究,提出了有向通路矩阵法来确定独立分支;根据矿井通风网路调节理论和图论,分析了需风分支对调节的位置和数量的影响;以风压平衡定律和风阻定律为基础,研究了推导风量渐进计算法;通过示例分析,证明了最优调节分支的必要条件可以指导通风网络优化,同时也证明了风量渐进法的正确性。基于通风网路风流流动的基本理论、图论和规划论,推导出的风量渐进法可以作为通风网络优化的计算方法,并且通过示例可以判断其正确性,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通风网路优化理论,可以指导现场的通风网路调节。

成董浩[3](2019)在《矿井通风信息系统及数据集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安全高效建设的保障,其涉及数据多、信息量大,且影响因素众多。通风信息的采集与处理为矿井隐患排查及重大事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其工作事关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由于通风管理信息采集处理失真、决策处理失误导致的事故还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通风信息管理中数据分散、数据存在“信息孤岛”、无法实现科学分析及决策的突出问题,导致通风存在的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并立即整改,发现问题不能科学决策,因此深入研究通风系统的信息化及数据集成,实现通风信息的数字化处理与共享,对于实现矿井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矿井意义重大。基于现阶段通风信息中数据分散、标准化不统一等严重制约通风安全的问题,应用数据仓库技术对矿井通风系统信息数据进行提取、清洗、加工、统一储存,深入研究矿井通风信息数据仓库建设方法及其创建的流程,完成数据仓库逻辑架构和技术架构搭建,对矿井通风数据仓库中ETL进行设计,并对其抽取流程和实现过程进行了研究和设计,实现不同业务系统间数据的标准化和集成化,打破了通风数据“信息孤岛”,实现了信息共享;同时,基于矿井通风信息数据可视化需求,应用Web GL开发矿井通风系统三维模型,并结合数据仓库技术实现通风信息数据的可视化。研究成果应用于杭来湾煤矿,建立了矿井通风数据仓库,并与三维通风系统模型有机结合,实现了通风数据的集成和三维预览,提高了通风系统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与科学决策水平。图38幅;表2个;参57篇。

李潇[4](2018)在《长距离矿井通风优化及阻力信息可视化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长期以来,由于煤矿的高强度生产以及资源整合等因素,造成矿井通风范围越来越大,通风路线逐渐增长,大部分矿井已形成长距离通风形式,通风问题已成为制约生产的主要因素。由于通风系统缺陷导致的瓦斯爆炸、粉尘爆炸等事故,不仅给矿井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还破坏了企业形象,带来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加强通风系统优化研究,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对保证矿井安全生产,促进企业效益具有重大作用。本课题采用理论分析、现场测定、计算模拟、工程设计、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进行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系统查阅、分析国内外有关矿井通风优化和管理技术的主要文献和相关研究成果,开展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理论研究,明确长距离矿井通风系统安全稳定性影响因素,为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改造和可视化管理研究奠定基础。(2)对新安矿井通风系统进行测试分析,通过计算分析通风系统阻力、风量、主通风机工作性能等,确定制约矿井通风困难的因素为:长距离折返式通风、通风网路结构不合理、通风系统回风段阻力大、南北风机相互干扰。(3)以三维仿真系统为平台,构建矿井三维仿真通风系统模型,在上述通风优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矿井开采和巷道布置规划,提出四种矿井通风优化方案。采用模糊综合评价与通风系统模拟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对优化方案进行评价,确定方案4为最优方案。(4)鉴于矿井通风线路长,阻力信息存在测定困难、不易管理等问题,将监测系统与仿真系统进行结合,确定“关键阻力信息可视化路线”,将监测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融合到仿真系统中,通过设置测点ID号,实现仿真系统图形对象和数据库一一对应,最终实现通风阻力信息实时可视化显示,从而建立了一套科学、智能的阻力信息可视化管理体系。

李光达[5](2017)在《基于认知科学的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研究》文中指出视觉作为人的最重要感觉,主导着人的认知,影响着人的思维和判断。人类80%以上的信息来自于视觉,65%的人是视觉学习者,而人脑50%的功能与图像处理相关,与文字信息相比大脑对图像信息的处理过程更简单,处理速度更快,因此,人类在视觉和图的认知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是基于上述优势,可视化的思想、技术、方式应运而生,而且,可视化与各行业的结合已经成为今后研究和应用的发展趋势。煤矿安全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和根本保证,得到了各级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为了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各类信息技术被应用到该领域中,研发了多种煤矿安全管理系统。随着信息系统的应用以及煤矿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煤矿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为了有效的利用和表达这些数据信息,需要将其转化为图形或图像,以便于人类利用自身的视觉优势高效、准确的认知数据信息,因此,出现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的理念,并基于该理念研发了方式多样的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系统。由于可视化表达方式层出不穷,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系统的展现也让人眼花缭乱。为了更好的引导可视化的应用,必须深入研究各种可视化方式之间的差别,讨论可视化的相关影响因素,科学的衡量可视化对于各类用户的效果。然而,当前可视化管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因此,本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数据挖掘的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模型及图元体系研究”(基金编号:61471362)资助,基于认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重点围绕着该项目中的“展示可视化”内容进行研究。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出建议”的思路,将论文分为7章。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1章:绪论。本章首先分析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研究背景,指出可视化是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引出了可视化管理效应研究的必要性。其次,通过对国内外可视化管理、煤矿安全可视化、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研究现状分析,发现缺乏针对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理论研究,无法科学、有效的测度可视化管理效应。由此,提出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需要研究的问题,阐明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和意义,分析了文本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采用的相关方法,形成了本文的技术路线。第2章:文献综述。本章针对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主要问题,从可视化、认知科学与可视化的关系、煤矿安全管理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相关文献的研究。为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产生机理研究、衡量指标构建、影响因素实验、测度模型形成等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了解了拟研究问题的相关进展,同时也发现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为本文后续研究提供借鉴。第3章:理论框架研究。本章探索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理论体系。首先,分析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相关概念,介绍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的定义、特征和要素,从效应的概念出发,引出了管理效应的定义和内容,进而引出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概念,提出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层阶模型,按作用对象将效应划分为主体效应、客体效应和组织效应;其次,从可视化主体、内容和方式三个方面,系统分析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具体影响因素,为后续实验因素的筛选奠定基础;然后,从四个方面解释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产生及作用机理,提出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过程模型和结构模型;最后,形成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理论体系,提出了本文所要研究的三个关键问题。第4章:指标体系研究。本章构建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指标体系。首先,分析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指标体系的构建目的、意义和原则,概括了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并且初步提出了指标体系的内容框架;其次,针对主体效应指标,从认知角度提出了认知时间、认知准确率、认知负荷和认知频率4个指标,从反馈角度提出了决策时间、决策准确率和心理负荷3个指标,通过眼动实验对认知负荷和心理负荷指标进行了筛选,并且验证了各指标的一致性;再次,从人、物和环境三个方面初选了客体效应的衡量指标;然后,从组织损失和组织变革两个方面初选了组织效应的衡量指标,并且采用问卷调研和因子分析的方法,从初选的客体效应指标和组织效应指标中提取出了具有概括性的4个客体效应指标和3个组织效应指标;最后,形成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指标体系,并且初步分析了各阶段指标之间的关系。第5章:影响因素研究。本章通过实验研究了三方面因素对于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影响。首先,在对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影响因素筛选的基础上,构建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基于图形与图像的理论,形成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影响因素实验框架,介绍了本章采用的实验设计方法和分析方法;其次,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不良的作业环境三方面煤矿安全可视化内容,开展了煤矿安全影像可视化实验,主要研究了表达实时状况和细节信息的照片、漫画、视频和虚拟现实4种可视化方式在展示煤矿安全内容时的差异;然后,针对煤矿安全可视化信息和知识两类可视化内容,开展了煤矿安全图形可视化实验,验证了适合每类内容的不同可视化方式之间的差异性,研究可视化内容的对象数量和可视化方式的空间属性对于可视化管理效果的影响;最后,汇总了实验结果,总体上讨论煤矿安全影像和图形可视化实验的结果,得出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影响因素研究的基本结论。第6章:测度及优化研究。本章提出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测度模型和方法,给出了优化建议。首先,针对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主体效应开展了认知指标到反馈指标的路径分析,明确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主体效应的认知指标与反馈指标之间的关系;其次,采用ABC行为分析实现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主体效应到客体效应的转化,采用专家打分法实现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主客体效应到组织效应的转化;再次,基于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主体效应指标、客体效应指标和组织效应指标之间的关系,分别构建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主体效应、客体效应和组织效应的测度模型,并且引入了TOPSIS法衡量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然后,基于实验采集的一组数据,分别应用本文提出的各阶段效应的测度模型和TOPSIS法对三个阶段的效应进行测度,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后,从可视化内容、方式和主体三个方面提出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优化策略。第7章:结论与展望。本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并明确了改进的方向。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内涵和影响因素,阐释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产生机理,提出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层阶模型、过程模型和结构模型。2)提出、筛选和验证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的主体效应指标、客体效应指标和组织效应指标,构建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指标体系。3)开展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眼动实验,揭示了可视化内容、可视化主体、可视化方式三方面因素对于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影响。4)探索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主体效应指标、客体效应指标和组织效应指标之间的关系,分别构建和验证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主体效应、客体效应和组织效应的测度模型,同时提出了适用于衡量各级效应的TOPSIS方法,给出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优化策略。综上,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研究是对可视化技术、方式、方法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衡量,该研究是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可视化的推广和应用具有指导作用。文章以认知科学为基础,采用眼动实验、统计分析、行为分析、数据建模等方法,研究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基本概念、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提出了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测度指标、模型和方法,并给出了改进优化策略,对于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的发展和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刘南南[6](2016)在《基于ICE矿井通风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矿井通风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技术保障之一,而仿真系统则是矿井通风管理系统的重要决策支持技术。在仿真系统中,数据的实时更新与共享仍是我国矿井通风仿真技术的缺口,借助ICE与原有的通风仿真系统结合后,实现了系统的二次开发,开发后的软件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因此,基于ICE矿井通风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本论文系统的阐述了 ICE的概念与原理、开发环境、主要模块服务,并对系统开发的平台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梳理并运用了基于面向对象理论的矿井通风仿真系统数据结构和程序算法。取得的研究成果有:(1)满足了不同矿井通风管理信息系统客户端开发语言的需求。客户端和服务器可以用多种编程语言编写,可以运行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机器架构上,并且可以使用多种网络技术进行通信,适应不同客户端开发使用。(2)实现了矿井通风系统数据的实时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及时的对数据进行更新,保证了数据的有效性,使仿真结果更具有应用价值。(3)实现了矿井通风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的共享。通过ICE这一面向对象的平台来对数据进行上传与存储,不同的用户可以设定不同的帐号同时登录系统查看数据。

刘成敏,刘红芳,王海宁,汪圭煌,彭家兰[7](2015)在《金属矿山通风系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针对金属矿山通风系统管理薄弱的现实情况,根据金属矿山通风系统特点,总结了其日常通风系统检查和管理内容。构建了金属矿山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介绍了其特点和应用情况,并结合矿山实例开展了三维仿真应用,指导风机优选,模拟评估了不同季节的自然风压和通风网络动态变化对通风系统的影响。

彭家兰[8](2014)在《金属矿山通风系统优化与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近十年来矿产资源需求的稳步增加,带动了采矿工业的快速发展,矿山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开采深度增加,地质条件复杂性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使得矿井开采条件和生产方式也出现了较大变化,其通风问题和难题逐渐显现,影响了矿井生产和矿工安全。为此,进一步研究化解矿井通风系统的问题和难题,对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通过学习大量文献资料和现场调研,分析总结了地采金属矿山的基本特征,在调查、测定十多个金属矿山通风数据的基础上,应用金属矿山评价指标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综合评价,并归纳总结了金属矿山存在的共性和差异性问题,如风机与通风网络不匹配、风流调控能力差、通风网络复杂、通风管理不善等共性问题,导致了矿井通风效果差,作业环境恶劣等现象。为解决这些问题,论文在矿井动力优化、通风网络优化、风流调控设施优选、通风系统管理等方面,通过理论分析与现场试验相结合开展了研究工作,解决了金属矿山通风系统优化的有关问题,达到了较好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1)同型号的偶数台风机串并联工作比奇数台风机联合工作稳定,同型号不同频率的多风机运行可以达到稳定状态。应用变频和远程控制技术,可改善风机的使用和管理方式,增强了其工作的灵活性;(2)在井下角联巷道应用矿用空气幕可以灵活调控风流;(3)主扇-硐室型辅扇联合调控方式可改善多级机站通风系统因二级机站不全而导致的盘区风量不足问题,应用表明,各盘区进风量从不足10m3/s提高到了20m3/s左右,高温作业盘区温度平均也降低2.3℃;(4)3DVS系统可实现对通风系统的仿真和可视化管理,指导风机的调整与优选,模拟和评估不同季节和时间段的自然风压、网络动态变化对通风系统的影响,便于及时分析和管理通风系统,有利于维护和延长通风系统的有效期。论文以某铅锌矿通风系统优化为例,总结了金属矿山通风系统的优化过程和原则,并应用通风系统优化研究成果针对其问题提出了三个优化方案,采用3DVS系统模拟分析,通过对各方案的综合分析,确定了最优方案。方案实施后,该铅锌矿各作业中段总进风量由40.35m3/s提高到了60.18m3/s,综合指标从44.6%提升到了73.9%,极大改善了井下通风状况。

刘静[9](2012)在《上社二景煤矿生产信息可视化管理系统开发和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矿井综合生产信息可视化管理系统是在详细调研了山西煤炭运销集团上社二景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实际生产状况的基础上,依据其管理需求而开发的集地测信息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井下“一通三防”信息可视化管理于一体的集成化高效信息管理系统。利用数据库、MIS系统开发、Visual C++编程、计算机图形处理和OpenGL可视化等理论和技术,采用C/S结构作为系统总体开发框架,确立了系统的总体开发方案。系统数据库严格的按照数据库开发各阶段的要求,采用实体——关系模型,选择数据处理能力较强的MS SQL Server2005作为信息数据库管理软件,对矿井生产综合信息数据进行管理。采用结构化和面向对象相结合的开发方法,通过ODBC接口连接矿井综合生产信息数据库,开发了地测信息管理子系统实现了对钻孔数据、勘探线、地质储量、导线数据等地测信息的科学管理。在利用了计算机图形学和交互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矿井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开发,实现了辅助制图功能、导线点自动绘制巷道和巷道断面设计等功能,并对掘进、回采等信息进行管理。利用巷道导线的实测数据,建立三维巷道模型,通过OpenGL开发矿井一通三防信息可视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对通风、防尘、瓦斯抽放和安全监测几大系统的三维可视化管理。

党海波[10](2011)在《基于Eclipse RCP的矿井通风网络分析系统研究》文中认为矿井通风是矿井的命脉,所以矿井通风的优劣对矿井的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影响。为了使矿井通风信息得到科学的管理,利用通风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从而预防和减少矿井井下事故发生,本文进行了以下研究。本文总结了大量的矿井通风网络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确定了本文研究内容,进而制定了技术路线;对图解法、物理模拟法和数学解析法三类矿井通风网络分析方法进行了概述,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认为三者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但是只有数学解析法适合系统开发使用,所以本系统采用数学解析法进行开发;分析了Eclipse和Eclipse RCP的体系结构,得出Eclipse RCP的应用主要包括科学计算和信息管理,由于Java和Eclipse RCP都具有很好的跨平台性,所以本系统采用Java语言和Eclipse RCP平台进行开发;分析了系统需求与系统可行性,讨论了本系统开发的目的和原则,对系统的总体功能和主控界面进行了设计,确定了系统开发环境,对系统数据管理进行了设计,即采用Oracle作为数据库,采用Hibernate进行数据持久化处理;以矿井通风网络分析方法和矿井通风网络理论为理论依据,以Java为编程语言,以Eclipse RCP为开发平台,结合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开发了包括通风系统图、通风网络图、通风网络计算、系统管理和系统帮助五个子系统的矿井通风网络分析系统,实现了矿井通风系统图的浏览、管理和查询,矿井通风网络图的绘制和查询,以及风网解算和风量调节等功能,具有良好的跨平台性和可扩展性;介绍了本系统在赵固一矿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基本功能的操作,效果良好。

二、矿井通风图形—数据库可视化管理系统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矿井通风图形—数据库可视化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图元体系的煤炭企业可视化管理场景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综述
    1.1 图元
    1.2 图元体系
    1.3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场景构筑意义
2 管理场景
    2.1 管理人员关注点
    2.2 管理场景五图
        2.2.1 系统平面图
        2.2.2 局部细化图
        2.2.3 人员定位状态图
        2.2.4 设备信息图
        2.2.5 环境信息图
3 管理可视化场景拼接的原则和依据
    3.1 技术角度
    3.2 专业知识角度
4 结论

(2)矿井通风网络优化的风量渐进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矿井通风网络优化基础理论
    2.1 矿井通风网络风流流动基本定律
    2.2 图论基本知识
    2.3 风量调节的原理
    2.4 本章小结
3 风量渐进法研究
    3.1 建立通风网络优化的数学模型
    3.2 风量渐进法基本原理
    3.3 最优调节分支的确定
    3.4 风量渐进法的计算步骤
    3.5 本章小结
4 示例分析
    4.1 验证风量渐进法的正确性
    4.2 风量渐进法计算实例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3)矿井通风信息系统及数据集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矿井通风信息系统研究现状
        1.2.2 矿井数据集成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矿井通风信息化系统分析及设计
    2.1 矿山建立通风信息化的必然性
    2.2 通风信息化与其他信息的关系
    2.3 通风信息化的条文依据
    2.4 矿井通风信息化原则
        2.4.1 整体性原则
        2.4.2 先进性原则
        2.4.3 针对性原则
        2.4.4 有效性原则
        2.4.5 易操作性原则
    2.5 通风综合信息化系统初步架构
        2.5.1 应用层
        2.5.2 数据层
        2.5.3 设备层
    2.6 通风信息化的关键技术点分析
        2.6.1 数据标准化问题
        2.6.2 数据可视化问题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矿井通风系统信息的数据集成
    3.1 数据仓库
    3.2 数据仓库的结构
    3.3 通风信息系统数据仓库架构
    3.4 数据仓库的创建
        3.4.1 数据仓库创建要求
        3.4.2 数据仓库创建方式
        3.4.3 确定主题
        3.4.4 确定量度
        3.4.5 确定数据颗粒度
        3.4.6 确定纬度
        3.4.7 多维数据模型选择
        3.4.8 创建事实表
    3.5 矿井通风信息系统ETL设计及抽取
        3.5.1 ETL总体架构
        3.5.2 ETL
        3.5.3 ETL
        3.5.4 ETL
        3.5.5 抽取机制
    3.6 数据仓库平台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矿井通风信息系统的实现
    4.1 工程项目概述
        4.1.1 井田位置
        4.1.2 矿井通风系统
        4.1.3 矿井通风风量、风压
    4.2 原有通风信息系统的分析
        4.2.1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4.2.2 束管监测系统
        4.2.3 井下作业人员定位系统
        4.2.4 车辆调度信号系统
        4.2.5 矿用分布式光纤测温监测系统
    4.3 矿井通风信息系统
        4.3.1 系统配置
        4.3.2 登陆窗口
        4.3.3 矿井通风信息化系统界面
        4.3.4 主题查询
    4.4 矿井通风数据可视化
        4.4.1 WebGL概述
        4.4.2 通风信息系统及数据可视化
        4.4.3 巷道参数及主题数据查看
        4.4.4 避难硐室信息查看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长距离矿井通风优化及阻力信息可视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项目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2 长距离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分析及优化解算模型
    2.1 长距离矿井通风系统安全稳定性影响因素
    2.2 矿井通风网络优化解算数学模型
    2.3 小结
3 新安矿井通风系统测试与分析
    3.1 矿井概况
    3.2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与基础参数计算
    3.3 矿井主要通风机性能测定分析
    3.4 矿井风量需求统计分析
    3.5 通风系统试分析主要结论
    3.6 小结
4 基于三维可视化的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研究
    4.1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目标及过程
    4.2 矿井通风系统三维可视化模型构建
    4.3 矿井可视化通风网络解算结果分析
    4.4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方案拟定
    4.5 通风系统优化方案评价
    4.6 优化方案技术论证
    4.7 小结
5 长距离矿井通风阻力信息可视化管理研究
    5.1 矿井通风信息可视化管理意义
    5.2 通风阻力信息可视化管理体系构建
    5.3 可视化阻力路线选择
    5.4 监测站与传感器设置
    5.5 监测数据可视化显示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附录
    附录1 北井通风系统阻力测定记录表
    附录2 北井通风系统阻力测定计算表
    附录3 南井通风系统阻力测定记录表
    附录4 南井通风系统阻力测定计算表

(5)基于认知科学的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研究现状分析
        1.2.1 可视化管理的研究现状
        1.2.2 煤矿安全可视化的研究现状
        1.2.3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可视化相关研究
        2.1.1 可视化管理与可视化方式相关研究
        2.1.2 信息可视化与知识可视化相关研究
        2.1.3 可视化效应相关研究
        2.1.4 研究评述
    2.2 认知科学与可视化相关研究
        2.2.1 图的认知理论相关研究
        2.2.2 认知指标相关研究
        2.2.3 视觉认知实验相关研究
        2.2.4 研究评述
    2.3 煤矿安全管理评价相关研究
        2.3.1 煤矿安全管理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2.3.2 煤矿安全管理评价指标相关研究
        2.3.3 煤矿安全管理评价方法
        2.3.4 研究评述
    2.4 文献评述
    本章小结
3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理论框架研究
    3.1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内涵分析
        3.1.1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的内涵分析
        3.1.2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相关概念
        3.1.3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层阶模型
    3.2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可视化主体方面因素
        3.2.2 可视化内容方面因素
        3.2.3 可视化方式方面因素
    3.3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产生及作用机理分析
        3.3.1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产生机理分析
        3.3.2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过程模型
        3.3.3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结构模型
    3.4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理论体系
        3.4.1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理论体系
        3.4.2 三个研究问题
    本章小结
4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指标体系
    4.1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指标构建
        4.1.1 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和意义
        4.1.2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1.3 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4.1.4 指标体系的内容框架
    4.2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主体效应指标
        4.2.1 认知指标分析
        4.2.2 反馈指标分析
        4.2.3 主体效应指标的验证筛选实验
    4.3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客体效应指标
        4.3.1 人的指标
        4.3.2 物的指标
        4.3.3 环境指标
    4.4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组织效应指标
        4.4.1 组织损失指标
        4.4.2 组织变革指标
        4.4.3 客体效应和组织效应指标筛选
    4.5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指标体系的思考
        4.5.1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指标体系
        4.5.2 指标间关系思考
    本章小结
5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
    5.1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影响因素研究理论与方法
        5.1.1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5.1.2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影响因素实验框架
        5.1.3 实验设计思路和分析方法
    5.2 煤矿安全影像可视化实验
        5.2.1 煤矿安全影像可视化实验过程
        5.2.2 人的不安全行为可视化实验结果
        5.2.3 物的不安全状态可视化实验结果
        5.2.4 不良的作业环境可视化实验结果
        5.2.5 煤矿安全影像可视化实验总体结论
    5.3 煤矿安全图形可视化实验
        5.3.1 煤矿安全图形可视化实验过程
        5.3.2 煤矿安全时间信息可视化实验结果
        5.3.3 煤矿安全空间信息可视化实验结果
        5.3.4 煤矿安全逻辑信息可视化实验结果
        5.3.5 煤矿安全流程知识可视化实验结果
        5.3.6 煤矿安全聚类知识可视化实验结果
        5.3.7 煤矿安全解析知识可视化实验结果
        5.3.8 煤矿安全进度知识可视化实验结果
        5.3.9 煤矿安全图形可视化实验总体结论
    5.4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讨论
        5.4.1 实验结果汇总
        5.4.2 研究结果讨论
    本章小结
6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测度及优化研究
    6.1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主体效应内部路径分析
        6.1.1 路径分析方法
        6.1.2 路径分析模型构建
        6.1.3 模型修正及检验
        6.1.4 主体效应指标内部关系讨论
    6.2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各级效应间关系研究
        6.2.1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主客体效应关系讨论
        6.2.2 基于ABC行为分析的客体效应形成
        6.2.3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组织效应形成
    6.3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测度模型及方法
        6.3.1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主体效应测度模型
        6.3.2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客体效应测度模型
        6.3.3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组织效应测度模型
        6.3.4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TOPSIS测度方法
    6.4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测度实例
        6.4.1 数据收集和整理
        6.4.2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主体效应测度实例
        6.4.3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客体效应测度实例
        6.4.4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组织效应测度实例
        6.4.5 结果讨论
    6.5 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的优化策略
        6.5.1 基于可视化内容的优化
        6.5.2 基于可视化方式的优化
        6.5.3 基于可视化主体的优化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6)基于ICE矿井通风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ICE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1.2.2 矿井通风仿真系统的发展状况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基于ICE矿井通风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
    2.1 中间件的概述
        2.1.1 ICE中间件
    2.2 ICE概述
        2.2.1 ICE的概念与原理
        2.2.2 ICE的开发环境
        2.2.3 ICE的主要特点
    2.3 ICE的服务
        2.3.1 ICEBox的服务
        2.3.2 ICE Registry服务
        2.3.3 ICEGrid Node服务
    2.4 ICE核心功能架构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ICE矿井通风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程序的建模和设计
    3.1 软件建模方法的分类及意义
        3.1.1 软件系统建模的目的
        3.1.2 软件建模的方法及对比
        3.1.3 几种主要的面向对象建模方法简介
        3.1.4 基于UML的面向对象开发过程
    3.2 基于ICE矿井通风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程序建模分析
        3.2.1 矿井通风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化需求
        3.2.2 矿井通风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领域分析
    3.3 基于ICE矿井通风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程序设计
        3.3.1 矿井通风系统数据管理
        3.3.2 矿井通风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
        3.3.3 矿井通风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同步与异步调用
        3.3.4 矿井通风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对客户端的响应方式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ICE矿井通风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践应用
    4.1 姚桥矿通风系统简介
        4.1.1 矿区概况
        4.1.2 姚桥矿通风系统简介
    4.2 矿井通风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姚桥矿的应用
        4.2.1 矿井通风仿真技术路线综述
        4.2.2 矿井通风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客户端
        4.2.3 矿井通风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设置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金属矿山通风系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矿井通风系统检测与管理
    1.1 检测和管理内容
    1.2 矿井通风系统管理体系
2 矿井通风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
    2.1 矿井通风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简介
    2.2 矿井通风系统三维可视化仿真
3 矿井通风系统实时模拟与应用
    3.1 风机优化选择模拟
    3.2 自然风压实时模拟与应用
    3.3 通风网络动态模拟与优化应用
4 结 语

(8)金属矿山通风系统优化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3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技术研究现状
        1.3.1 矿井通风动力系统
        1.3.2 矿井通风网络
        1.3.3 计算机在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管理中的应用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金属矿山通风系统分析
    2.1 矿井通风系统调研
        2.1.1 矿井通风系统调研基础
        2.1.2 矿井通风系统测定方法
        2.1.3 矿井通风系统调查测定实例
        2.1.4 金属矿山调研结果
    2.2 金属矿山通风系统评价
        2.2.1 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
        2.2.2 矿井通风系统评价结果及分析
    2.3 金属矿山通风系统问题分析
        2.3.1 矿井通风系统共性问题分析
        2.3.2 金属矿山通风系统差异性问题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金属矿山通风系统优化分析与试验研究
    3.1 矿井通风动力分析与试验
        3.1.1 主扇风机工作方式及安装位置选择分析
        3.1.2 多风机联合运行相互影响分析与试验
        3.1.3 自然风压对主扇风机运行的影响分析
        3.1.4 应用实践
    3.2 矿井通风网络优化分析与试验
        3.2.1 矿井通风网络的基本定律
        3.2.2 矿井通风网络调节方法
        3.2.3 矿井风流调控方式优选分析
    3.3 矿井通风系统风流调控设施优化分析与试验
        3.3.1 矿井传统风流调控设施
        3.3.2 矿井新型风流调控设施分析
        3.3.3 新型风流调控设施现场试验
    3.4 矿井通风网络优化应用实践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金属矿山通风系统三维可视化管理与应用
    4.1 矿井通风系统检测与管理
        4.1.1 检测和管理内容
        4.1.2 矿井通风系统管理体系
    4.2 矿井通风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
        4.2.1 矿井通风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简介
        4.2.2 矿井通风系统网络解算
        4.2.3 矿井通风系统三维可视化仿真
    4.3 矿井通风系统实时模拟与应用
        4.3.1 风机优化选择模拟
        4.3.2 自然风压实时模拟与应用
        4.3.3 通风网络动态模拟与优化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实践
    5.1 矿山基本情况
        5.1.1 矿山通风系统简介
        5.1.2 矿井通风系统主要问题
    5.2 矿井需风量
        5.2.1 矿井总需风量计算模型
        5.2.2 矿井总需风量确定及中段风量分配
    5.3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方案研究
        5.3.1 优化原则
        5.3.2 技术方案研究
        5.3.3 技术方案模拟与分析
        5.3.4 技术经济比较
        5.3.5 优化方案确定
    5.4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效果验证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 A 某铅锌矿通风系统测定结果
    附录 B 网络解算前的数据处理
    附录 C 技术方案三网络解算结果
    附录 D 技术方案三方案布置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上社二景煤矿生产信息可视化管理系统开发和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2 矿山信息化国内外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上社二景矿井概况
    2.1 井田位置、范围和交通条件
    2.2 矿井地质
        2.2.1 地层
        2.2.2 含煤地层
        2.2.3 煤层
        2.2.4 煤质
    2.3 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
    2.4 矿井储量及服务年限
    2.5 开拓方式
    2.6 采煤方法
    2.7 矿井通风
3 系统基本架构与总体设计
    3.1 系统基本架构
    3.2 系统总体设计
    3.3 系统的开发方法
    3.4 客户端开发工具的选择
        3.4.1 编程语言
        3.4.2 开发环境
        3.4.3 ODBC 数据源
4 系统数据库构建
    4.1 后台数据库系统设计
    4.2 数据库模型的选择
    4.3 数据库开发工具的选择
    4.4 综合生产信息数据库表的结构
5 地测信息管理子系统设计与开发
    5.1 地质信息管理
        5.1.1 地质勘探线
        5.1.2 钻孔管理
    5.2 测量信息管理系统
        5.2.1 导线管理
        5.2.2 测量辅助计算
6 矿井计算机辅助设计子系统设计与开发
    6.1 矿井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开发理论基础
        6.1.1 交互技术
        6.1.2 图形处理技术
    6.2 矿井计算机辅助设计子系统
        6.2.1 图形绘制子系统
        6.2.2 地质信息绘图管理
        6.2.3 测量信息绘图管理
        6.2.4 巷道断面设计管理
7 矿井“一通三防”可视化管理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7.1 “一通三防”系统三维巷道建模
        7.1.1 巷道中线生成算法
        7.1.2 巷道断面构造
    7.2 “一通三防”巷道三维可视化实现
        7.2.1 OpenGL 概述
        7.2.2 基于 OpenGL 三维巷道可视化
        7.2.3 三维巷道的绘制
    7.3 “一通三防”信息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实现
        7.3.1 通风系统
        7.3.2 防尘系统
        7.3.3 瓦斯抽放系统
        7.3.4 安全监测系统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基于Eclipse RCP的矿井通风网络分析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发展过程
    1.3 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2 矿井通风网络分析概述
    2.1 矿井通风网络分析的定义
    2.2 矿井通风网络分析的目的与原则
        2.2.1 目的
        2.2.2 原则
    2.3 矿井通风网络分析的方法
        2.3.1 图解法
        2.3.2 物理模拟法
        2.3.3 数学解析法
        2.3.4 三类方法的关系
    2.4 矿井通风网络理论
        2.4.1 图论
        2.4.2 矿井通风网络图
        2.4.3 风流流动基本规律
    2.5 本章小结
3 Java、Eclipse 与Eclipse RCP
    3.1 Java 语言
        3.1.1 Java 简介
        3.1.2 Java 的特点
    3.2 Eclipse 平台
        3.2.1 Eclipse 简介
        3.2.2 Eclipse 的特点
        3.2.3 Eclipse 的体系结构
    3.3 Eclipse RCP 平台
        3.3.1 RCP 简介
        3.3.2 Eclipse RCP 简介
        3.3.3 Eclipse RCP 的体系结构
        3.3.4 Eclipse RCP 的应用
    3.4 本章小结
4 矿井通风网络分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4.1 系统需求分析
    4.2 系统可行性分析
    4.3 系统的目的与原则
        4.3.1 目的
        4.3.2 原则
    4.4 系统设计
        4.4.1 总体功能设计
        4.4.2 主控界面设计
        4.4.3 系统开发环境
    4.5 系统数据管理
        4.5.1 数据库选择
        4.5.2 数据持久化处理
    4.6 本章小结
5 矿井通风网络分析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界面
        5.1.1 主控界面
        5.1.2 系统托盘
    5.2 实现用户登录
        5.2.1 工厂管理类编写
        5.2.2 用户登录类编写
        5.2.3 状态栏定制
    5.3 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
        5.3.1 通风系统图子系统的实现
        5.3.2 通风网络图子系统的实现
        5.3.3 通风网络计算子系统的实现
    5.4 系统辅助功能的实现
        5.4.1 实现帮助功能
        5.4.2 实现在线升级
    5.5 产品发布
        5.5.1 NSIS 简介
        5.5.2 实现步骤
    5.6 本章小结
6 实例应用
    6.1 矿井介绍
        6.1.1 井田概况
        6.1.2 地质特征
        6.1.3 矿井通风
    6.2 登录系统
    6.3 系统应用
        6.3.1 通风系统图
        6.3.2 通风网络图
        6.3.3 通风网络计算
        6.3.4 系统管理
        6.3.5 系统帮助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矿井通风图形—数据库可视化管理系统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图元体系的煤炭企业可视化管理场景构建[J]. 谭章禄,吴琦,肖懿轩,王震,刘名扬. 科技管理研究, 2019(24)
  • [2]矿井通风网络优化的风量渐进法研究[D]. 王天乐.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6)
  • [3]矿井通风信息系统及数据集成研究[D]. 成董浩.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4]长距离矿井通风优化及阻力信息可视化管理研究[D]. 李潇.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 [5]基于认知科学的煤矿安全可视化管理效应研究[D]. 李光达.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7(02)
  • [6]基于ICE矿井通风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D]. 刘南南.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6(05)
  • [7]金属矿山通风系统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J]. 刘成敏,刘红芳,王海宁,汪圭煌,彭家兰.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15(06)
  • [8]金属矿山通风系统优化与管理[D]. 彭家兰. 江西理工大学, 2014(07)
  • [9]上社二景煤矿生产信息可视化管理系统开发和应用研究[D]. 刘静.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2(05)
  • [10]基于Eclipse RCP的矿井通风网络分析系统研究[D]. 党海波. 河南理工大学, 2011(10)

标签:;  ;  ;  ;  

矿井通风图形-数据库可视化管理系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