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某难选银矿提银工艺研究

广西某难选银矿提银工艺研究

一、广西某难选冶银矿提银工艺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婵[1](2019)在《湖北某银矿选冶过程中重金属元素铅的迁移转化规律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湖北某银矿为研究对象,对银矿选冶系统中铅元素的分布、赋存状态、及其迁移转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以期提出铅元素在银矿选冶系统中的污染防治和回收利用建议。通过对选冶系统中各工段各生产节点铅的总量分布测定,研究了铅在选冶系统中的迁移规律,结果如下:铅在浮选工段分布比例为:精矿>尾渣>尾水>破碎粉尘;氰化工段分布比例为:硫精矿>氰化废水>银泥;冶炼工段分布比例为:冶炼废水>分银渣>银锭;在铅锌回收工段的分布以铅精矿为主;在污水处理工段分布比例为:RO膜截留>污水处理站出水;铅在整个选冶系统中分布比例为:铅精矿>尾渣>锌尾矿>锌精矿>污水处理厂RO膜截留>浮选尾水>污水处理站出水>破碎粉尘>分银渣>银锭,0.012%迁移至气相破碎粉尘中、0.136%至液相浮选尾水和污水处理站出水中,绝大部分铅固化在成品和副产品铅精矿中,铅精矿中铅的富集率高于47.27%。该银矿选冶系统中铅的回收利用效果较好,铅的迁移对周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较小。通过SEM-EDS和XRD对原矿、硫精矿、铅精矿及尾渣的物相检测,结合化学物相分析法,探究以上四种矿样中含铅物相构成及转化特征,研究结果如下:原矿、尾渣、硫精矿、铅精矿矿样中主要的金属元素为Fe、Al、Pb、Zn、Mg等,非金属元素主要是O、S和Si。原矿和尾渣中主要脉石矿物是石英,经过浮选后,原矿中石英主要转移向尾渣中,硫化矿为硫精矿和铅精矿中铅的主要物相;铅元素在原矿、尾渣、硫精矿、铅精矿中均以硫化态铅相即方铅矿为主,占比均大于50%,氧化态铅相占比较小。特别是硫精矿中,方铅矿含量较高,在黑药的浮选捕集作用下,非常有利于铅的选冶。综合各工段固体样的BCR分级提取结果,探究了选冶系统中铅的化学形态分布及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结果如下:选冶系统各矿样中铅的化学形态分布以残渣态为主,较稳定不易发生迁移转化;浮选工段及氰化工段中,铅元素的化学形态没有发生明显迁移转化,这是由于铅元素的赋存矿物在碱性富氧环境中较稳定;铅锌回收工段,铅元素的化学形态保持相对稳定,但是铅精矿中非残渣态相对于锌精矿和锌尾矿中有微量提升,这是由于选铅药剂的捕集作用;冶炼工段,铅元素的化学形态没有发生明显迁移转化,但是分银渣中非残渣态相较于银泥中有所增加,说明酸性环境下铅元素的赋存矿物的活性有所提升。本文结合BCR测定相态,研究了不同固液比、溶液硬度和有机酸含量对尾渣中铅化学形态的迁移转化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不同固液比和不同溶液硬度对尾渣中铅的浸出效率及形态转化没有很大影响;尾渣中重金属Pb的释放与迁移转化行为与有机酸环境相关。供试三种有机酸对Pb的释放影响能力大小为:EDTA>柠檬酸>腐殖酸;EDTA和柠檬酸对Pb的释放影响与其浓度成正相关。一方面因为有机酸与重金属离子易形成溶于水的稳定配合物,另一方面与有机酸的性质有关,腐殖酸明显的吸附作用降低了铅的活性,使铅难以游离在水溶液中。

董旭龙[2](2018)在《废银催化剂清洁提银新工艺中银的浸出过程及Ce(Ⅳ)再生反应研究》文中指出银是一种重要的贵金属,具有优异的导热性、导电性及延展性,对可见光反射性优越,银及其相关产品在电子、感光材料、化工工业、医疗器材、航天材料、科研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Ag/α-Al203银催化剂广泛应用于聚酯工业中乙二醇的生产,以及乙烯氧化生产环氧乙烷及甲醇氧化制甲醛的生产过程中。银催化剂失去活性后必须更换,是非常重要的银二次资源,具有极高的回收利用价值。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硝酸浸出回收银的工艺路线,虽然工艺简单,但流程长、消耗大量硝酸和还原剂等药剂、NOx废气、硝酸盐废水量大,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因此,开发一种绿色环保的废银催化剂回收利用工艺显得尤为重要。作者所在课题组提出了以Ce(Ⅳ)溶液为浸出剂从Ag/α-Al2O3废银催化剂中回收银的清洁环保新工艺。浸出过程中无NOx气体产生,且浸出剂可通过电化学反应实现循环再生,有望解决传统浸出工艺中产生NOx气体污染环境的问题。针对新工艺中的浸出、洗涤和电化学再生等关键问题,本文对Ce(Ⅳ)溶液浸出银过程、残渣洗涤过程、硝酸铈电化学氧化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浸出过程、洗涤效果和电化学氧化效率的影响,为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本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对硝酸铈铵溶液浸出含银废催化剂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硝酸铈铵浓度、硝酸浓度和转速,有利于提高银浸出率。浸出过程没有气体产生,银的浸出率最高可达99.9%。由于硝酸浓度大幅度降低,对载体氧化铝的腐蚀降低,浸出液中未检出铝离子。含银浸出液电解后获得的金属银纯度达到99.999%以上。(2)对硝酸铈铵溶液浸出废银催化剂工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银浸出率的显着性因素依次为:反应温度>硝酸铈铵浓度>硝酸浓度>转速。最优实验条件为1.6mol/L硝酸铈铵、1.0mol/L硝酸、反应温度70℃、转速60 r/min。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反应1h浸出率即达到99.8%,2 h银浸出率为 99.9%。(3)对硝酸铈铵浸出银的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过程符合未反应缩核模型,受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为38.83 kJ/mol。(4)对Ce(Ⅳ)浸出银新工艺进行了扩大试验,重点对浸出渣洗涤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5%硝酸或去离子水,洗出液中的银含量在20 min即趋于稳定,而Ce含量则30 min时仍然还在升高。与纯水相比,采用稀硝酸洗涤有利于减少Ce在洗涤渣中的残余量,但对银残余量没有显着影响。提高洗水循环流量、洗涤温度均有益于残渣中铈离子的洗涤,对银的洗涤影响不大。使用体积分数5%的稀硝酸作为洗液,优化条件下洗涤8次后残渣铈含量123 g/t。银残余量在1000 g/t左右。按照原料含银17.2%计算,相对浸出率99.4%。(5)对Ce(N03)3的电化学氧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阳极电流效率随阳极电流密度、硝酸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硝酸铈浓度、电解温度的提高而提高。当阳极电流密度为1500A/m2,电解液组成为1.5mol/L硝酸铈和1.0mol/L硝酸,50℃下电解时,反应3 h后阳极电流效率略有下降,但仍然在98.5%以上。

赵兴红[3](2017)在《锰银复杂氧化矿银的分离提取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锰银复杂氧化矿在我国探明储量大,是重要的银矿资源。我国锰矿和银矿资源相对贫乏且品位低,开展锰银矿分离技术研究,对实现锰银矿的资源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锰银矿有效分离的关键技术难点在于破坏锰银共生结构,针对云南某地区锰银氧化矿其组成为Mn:18.0%、Ag:294g/t、Al:17%,基于分析该锰银矿的岩性特点、文献资料和探索实验,在相关理论分析、实验和连续扩大试验基础上,研究了各因素对焙烧段、氰化浸出段和锌粉置换段银回收的影响;确立了“锰银矿焙烧预处理—氰化提银—尾渣除铝—含锰尾渣”锰银矿分离工艺的技术参数,为该类锰银矿的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设计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采用对锰银多金属矿添加剂焙烧,实现对锰银矿物结构的有效破坏,提高金属的还原率和浸出率。焙烧浸出实验最佳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800℃,氯盐4%,碳粉2%,焙烧时间30min;所得焙砂常温条件下浸出1h,NaCN用量1kg/t,浸出液固比2:1,初始pH值10.5,按渣计银的浸出率可达91%以上。(2)采用浸出液真空脱氧,锌粉置换银工艺条件为:保证溶液氧溶量小于0.5mg/L,锌粉用量2g/L,贵液氰离子浓度626mg/L,温度保持在25℃左右,银的还原沉淀接近完全,达到99.9%以上。(3)在实验室小试实验基础上,进行了回转炉焙烧及浸出扩大试验,同时研究了原矿含水率、粒度对焙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矿含水率对焙烧有影响,原矿粒度对焙烧效果无明显影响,工业焙烧时原矿必须经干燥预处理。工业扩大焙烧浸出试验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回转炉给料速度17.54kg/h,核心段焙烧时间30min,焙烧温度800℃;氰化液固比2:12.2:1,浸出时间3h,氰化钠用量920g/t,搅拌速度63r/min,石灰用量5kg/t(pH值≥10.5),渣计银的浸出率达90%;锌粉置换时,贵液脱氧真空度≤-0.09MPa,温度15-30℃,氰化钠浓度626mg/L,醋酸铅用量25g/m3,锌粉用量2Kg/m3,Ag的还原沉淀率仍能保持在99.9%。(4)连续扩试浸出结果稳定,尾渣含银31.033.5g/t,尾渣各项毒性检测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尾渣含锰比原矿提高6%达到24.4%以上,可作为锰铁原料或通过湿法冶金制备锰盐。

杨玉珠,周强[4](2017)在《2016年云南选矿年评》文中指出在广泛查阅2016年度国内矿业科技期刊、文献的基础上,对云南选矿工作者发表的选矿科技论文,云南选矿科技工作研究现状,从碎矿与磨矿、选矿工艺、选矿药剂、选矿设备及自动化、工艺矿物学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

彭晓,陈玉明[5](2015)在《云南某硫化铜银精矿火湿配合冶炼工艺研究》文中认为云南某铜银精矿铜、银、硫含量分别为5.63%、2 419 g/t和4.28%,-0.077 mm含量为79.50%。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减少运输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好的业绩,对该精矿进行了火湿冶金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工业食盐与试样质量比为1∶20,焙烧温度为850℃,焙烧时间为1.5 h情况下进行氯化焙烧,焙烧产物用浓度为2%的稀硫酸预处理后,再添加浓度为25%、体积为稀硫酸体积10%的氨水处理60 min,可获得96.60%和96.40%的铜、银浸出率。该方法是从铜银硫化矿精矿中高效回收铜、银的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回收率高、易操作等特点。

张庆鹏[6](2014)在《陕西商洛石煤钒矿浮选工艺及其理论研究》文中指出为了实现高碳石煤钒矿中碳和钒入冶前的预先富集,本论文对陕西商洛石煤钒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和浮选条件试验及新型捕收剂H4与含钒载体矿物、脉石矿物的浮选工艺和理论研究。为石煤钒矿中碳和钒的预先富集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钒主要分布在伊利石、高岭石等粘土类矿物和云母及钒钛氧化物中,碳在矿石以无定形碳和石墨形式存在,光学显微镜下含钒矿物和碳分布疏散,且矿物颗粒极小。碳质、含钒矿物与脉石矿物石英在显微镜下呈现极为复杂的嵌布关系。碳的存在会影响钒和浮选药剂的作用,石煤钒矿中的碳进行预先回收,以提高石煤钒矿的综合利用价值。石煤钒矿碳和钒的预先富集浮选试验中,提出了碳进行两段磨矿浮选-尾矿直接浮钒的浮选方案。在原矿V205品位0.92%,碳的品位14.12%情况下获得如下指标:碳精矿品位31.13%,碳总回收率64.61%,钒浮选精矿V205品位2.43%,回收率50.53%,钒总回收率86.67%,抛尾率40.6%。红外光谱分析和动电位测定研究表明了阳离子捕收剂H4在云母、石英、长石表面的吸附是包括静电吸附和捕收剂分子烃链间疏水缔合吸附在内的物理吸附。

刘颖[7](2012)在《钒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钒行业发展迅速,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国内多个地区接连发生了钒工业污染事故,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钒行业生产过程中资源能源利用率和产品回收率低、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大等问题亦十分突出,清洁生产是改变粗放的生产模式,实现减污增效,统一环境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清洁生产和钒行业工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生产环节进行清洁生产分析,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石煤钒矿石地下开采、火法与湿法提钒工艺分别适用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指标的基准值、权重值和计算考评方法,并对陕西省钒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和陕南某钒矿企业进行了分析和实例研究验证。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首次建立了一套系统反映钒产品生产企业清洁生产特点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定量和定性两类指标组成,包括了资源能源消耗等6个一级指标和其下属的36个二级指标,其中新鲜水用量等28个为定量指标,生产规模与政策相符性等8个为定性指标。另外,焙烧回收率等4个指标为焙烧一浸出工艺特有指标。(2)通过钒行业调研和资料查阅,确定了钒行业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基准值、权重值。酸耗量等3个指标的基准值分焙烧一浸出和直接酸浸两种提钒工艺分别确定,酸雾排放量等2个指标分水浸出和酸浸出两种浸出工艺分别确定。并通过向行业专家发放调查表,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值。(3)对陕西省现有的16家钒矿企业进行了清洁生产评价,综合分析了陕西省钒行业的清洁生产水平,提出了研发新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清洁生产水平对策。(4)对陕西省商南县某钒矿企业进行了清洁生产评价实例研究验证,诊断了案例企业清洁生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企业应采取的清洁生产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清洁生产综合考评结论与该企业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同时,找出了企业在清洁生产方面存在的机会,可有效指导企业提高清洁生产水平,走向可持续发展。建立的钒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反映钒产品生产企业清洁生产特点,指标数据容易获得、评价方法简单有效。

张亚莉[8](2012)在《铁酸锌型含银低品位氧化锌矿处理新工艺与理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资源紧张和金属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低品位、难处理矿的开发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资源战略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以含银的铁酸锌型低品位氧化锌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现代测试技术,结合机理分析和实验研究,系统深入地研究了锌、铅和银综合提取的工艺和理论。本论文提出了低温焙烧-水浸提锌,浸出液除铁后返锌冶炼系统净化工序,水浸渣再氯盐一步浸出铅银的新工艺。论文首先研究了焙烧过程的热力学,对含锌化合物与硫酸反应进行热力学分析,主要涉及铁酸锌、氧化锌、硅酸锌与硫酸反应的可能性,为低品位氧化锌矿焙烧-水浸提锌工艺的提出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在锌提取阶段,比较直接酸浸和焙烧-水浸两种方案发现,采用焙烧-水浸提锌效果最好。通过XRD、 SEM-EDS等测试分析,明确焙烧前后、水浸后主要元素的物相变化;实验研究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硫酸用量、水浸液固比、水浸时间、水浸温度和搅拌速度对锌浸出率的影响及该过程中其它金属元素的行为。结果表明,焙烧参数对锌浸出率影响较大,水浸参数影响较小。在下列条件下锌的浸出率达到80%以上:硫酸用量为矿质量的70%,焙烧时间和温度分别为2.5h和523K;焙砂在室温和液固比为4时浸出0.5h。对锌浸出液采用双氧水氧化中和除铁,除铁效果较好。对体系中银和铅的相关固相化合物在氯盐体系的溶解特性进行了研究。运用双平衡原理,确定了体系中各种离子的平衡浓度,绘制了浓度关系图。这为铅银的氯盐一步浸出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了铅银的氯盐一步浸出动力学机理,该浸出过程是典型的液固多相反应,通过试验发现其符合未反应核收缩模型,当搅拌速率大于400r/min时,排除了外扩散对浸出过程的控制;采用化学反应控制和内扩散控制模型对浸出反应进行拟合,确定了速率控制步骤为内扩散控制;在实验基础上,通过计算得到铅、银浸出的表观反应活化能分别为26.8kJ·mol-1和26.5kJ·mol-1,浸出过程受温度影响较大。铅银浸出的动力学半经验方程为:根据动力学分析可知,铅、银浸出反应的速率和粒径成反比,与氯盐浓度成正比。研究了水浸渣中铅银的氯盐一步浸出工艺。考察了NaCl浓度、添加剂用量、液固比、酸度和浸出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添加剂对铅浸出率没有影响,但可以提高银的浸出率。铅、银的浸出率随氯盐浓度、液固比的增加而增加;盐酸加入量对铅的浸出影响较小,对银的浸出影响较大。温度在60℃以下时,铅、银的浸出率较低。铅银氯盐一步浸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90℃,NaCl浓度390g/L,添加剂用量15mL/10g渣,液固比7:1,HC1加入量3mL/10g渣,浸出时间3h。该条件下铅的浸出率达到95%,银的浸出率达到90%。

陈晓芳[9](2012)在《高疏含砷难选金矿石选矿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某硫金矿中金的嵌布粒度粗细不均,以细粒包裹金为主,分别包裹在磁黄铁矿、黄铁矿和毒砂中,其中毒砂是主要的载金矿物。现场首先采用常规浮选方法回收金,金精矿中含砷量过高,对选金尾矿进行磁选回收磁黄铁矿和浮选回收黄铁矿,并未回收毒砂,致使毒砂中的包裹金损失于尾矿中,且硫精矿中含砷量超标,存在金的回收率低和精矿质量不高等问题,不利于精矿的销价与销售,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降低金精矿中的含砷量,提高金精矿质量和金的回收率,兼顾提高硫精矿质量,降低硫精矿中的含砷量。本论文提出采用先磁后浮的总工艺流程,金采用半优先快速浮选工艺、硫砷采用依次优先浮选工艺的改进流程。从两方面着手来提高金的回收率,一方面是提高金浮选部分的金的回收率,这部分首先是通过磁选回收磁黄铁矿,磁尾采用半优先快速浮选工艺回收金,其优点是先磁后浮流程不仅提高了金浮选的入选品位,减少了夹杂,有利于金精矿质量的提高,同时还能减少金浮选的药剂用量;半优先快速浮选回收金,能早收多收可浮性好的金,减少这部分金在浮选作业的过度循环致使可浮性下降,有利于金回收率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硫砷分离回收载金矿物毒砂来提高金的回收率,硫砷分离部分采用含铜酸性废水代替硫酸活化黄铁矿,新型高效抑制剂Y-As能有效进行毒砂与黄铁矿的分离回收,通过回收毒砂中的包裹金,减少了金在尾矿中的损失,提高了金的回收率,同时降低了硫精矿中的砷含量,提高了硫精矿质量。通过闭路试验,金浮选部分获得加权金精矿中金品位为21.22g/t、回收率为51.99%,含砷0.69%,通过硫砷分离回收毒砂中的包裹金最终获得砷金精矿中金品位为10.22g/t,回收率为18.51%,尾矿中金的损失率为4.99%。与采用现场浮-磁-浮的流程闭路试验相比,最终金的回收率提高了22.66%,金在尾矿中的损失率减少了15.41%,金精矿中含砷量减少了0.36%,硫精矿中的含砷量减少了0.13%。可见通过对现场流程的改进,金的回收率大大提高了,同时又节约了药剂成本、提高了精矿质量,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张崇辉[10](2011)在《云南某银矿选矿试验研究》文中认为云南兰坪某大型银矿矿石储量达七百余万吨,由于该矿石含银矿物种类繁多、氧化程度高,国内几家研究所都进行了探索性试验,指标均不理想,因此至今未能开发利用。本课题针对该难选冶矿石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和选冶工艺试验研究。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银在该矿石中主要以次生银矿物的形式存在,并与铜、铅、锌、锑、铁、砷、硫等元素组成的次生矿物和残余的原生矿物混合在一起。选冶工艺试验研究进行了单一重选流程试验、单一浮选流程试验、全泥氰化流程试验、浮选—氰化联合流程试验,最终采用浮选—浮尾氰化的选冶联合流程。为提高银精矿回收率,在浮选作业采用联合用药,加入“捕收剂B”,使银的回收率提高了近9个百分点。在浮尾氰化作业加入“助浸剂D”+“助浸剂C”,使银的浸出率提高了近30个百分点。试验技术指标为:浮选银精矿产率2.57%,银品位4541.63g/t,银的回收率67.43%。浮选尾矿氰化作业的浸出率69.18%,对原矿回收率22.53%,银总回收率为89.96%,为该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广西某难选冶银矿提银工艺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西某难选冶银矿提银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湖北某银矿选冶过程中重金属元素铅的迁移转化规律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矿业工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重金属污染现状
        1.1.1 矿业工程及其环境影响
        1.1.2 矿石选冶过程中重金属污染现状
    1.2 重金属元素在矿石选冶过程中的迁移转化研究
        1.2.1 矿石选冶过程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研究进展
        1.2.2 重金属铅的特性及其污染特征研究进展
    1.3 重金属形态及物相研究方法进展
        1.3.1 化学形态分析法
        1.3.2 物相分析法
    1.4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概括
        2.1.1 银矿矿石特点
        2.1.2 银矿工艺流程概述
    2.2 采样方案及样品来源
        2.2.1 样品来源
        2.2.2 采样及样品处理
    2.3 实验试剂及仪器
        2.3.1 实验试剂
        2.3.2 实验主要设备
    2.4 实验方法
        2.4.1 选冶系统各样品中铅元素的总量测定
        2.4.2 铅在选冶系统中的化学形态分析
        2.4.3 选冶系统中固体样品铅元素物相测定
        2.4.4 铅在选冶系统中的化学物相分析
        2.4.5 尾渣的稳定性研究
    2.5 分析测试方法
        2.5.1 X射线衍射法(XRD)
        2.5.2 扫描电镜—能谱联合法(SEM—EDS)
        2.5.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2.5.4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第3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选冶系统中铅元素的总量分布及其迁移规律分析
        3.1.1 铅元素的总量分布
        3.1.2 浮选工段铅元素总量分布与迁移规律分析
        3.1.3 氰化工段铅元素总量分布与迁移规律分析
        3.1.4 冶炼工段铅元素总量分布与迁移规律分析
        3.1.5 铅锌回收工段铅元素总量分布与迁移规律分析
        3.1.6 污水处理工段铅元素总量分布与迁移规律分析
        3.1.7 选冶系统中铅元素总量分布与迁移规律分析
        3.1.8 小结
    3.2 选冶系统中铅的物相分布及转化初步探究
        3.2.1 选冶系统中矿样中多元素分析
        3.2.2 选冶系统矿样XRD物相分析
        3.2.3 选冶系统矿样化学物相法分析
        3.2.4 小结
    3.3 选冶系统中铅元素的形态分布及迁移转化规律分析
        3.3.1 铅在浮选工段化学形态分布及迁移转化规律分析
        3.3.2 铅在氰化工段化学形态分布及转化规律分析
        3.3.3 铅在冶炼工段化学形态分布及转化规律分析
        3.3.4 铅在铅锌回收工段化学形态分布及转化规律分析
        3.3.5 小结
    3.4 尾渣的稳定性研究
        3.4.1 固液比对尾渣中铅形态变化的影响
        3.4.2 溶液硬度对尾渣中铅形态变化的影响
        3.4.3 有机酸含量对尾渣中铅形态变化的影响
        3.4.4 小结
第4章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2)废银催化剂清洁提银新工艺中银的浸出过程及Ce(Ⅳ)再生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银的资源、冶炼及应用领域
        1.1.2 银的二次资源及回收
    1.2 银的提取工艺
        1.2.1 氰化法
        1.2.2 硫氰酸盐法
        1.2.3 卤化法
        1.2.4 硫代硫酸盐法
        1.2.5 硫脲法
        1.2.6 硝酸法
    1.3 含银废催化剂回收现状
    1.4 铈(Ⅳ)作为氧化剂的应用与再生
    1.5 课题的研究思路及内容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硝酸铈铵浸出银的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表征
        2.2.3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浸出过程分析
        2.3.2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2.3.2.1 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2.3.2.2 硝酸铈铵浓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2.3.2.3 硝酸浓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2.3.2.4 转速对浸出率的影响
        2.3.3 正交试验
        2.3.3.1 显着性分析
        2.3.3.2 最优浸出工艺
        2.3.4 动力学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浸出渣洗涤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表征
        3.2.3 实验部分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单次洗涤过程水洗酸度对平衡时间的影响
        3.3.2 单次洗涤过程洗水流速对平衡时间的影响
        3.3.3 单次洗涤过程温度对平衡时间的影响
        3.3.4 多级洗涤过程中银铈含量的变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铈(Ⅲ)电解氧化工艺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及试剂
        4.2.2 仪器与表征
        4.2.3 实验部分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温度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4.3.2 阳极电流密度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4.3.3 酸度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4.3.4 硝酸铈浓度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4.3.5 添加Ag、Mn离子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

(3)锰银复杂氧化矿银的分离提取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
        1.1.1 锰银矿资源
        1.1.2 锰矿资源
        1.1.3 银矿资源
    1.2 锰银矿研究现状
        1.2.1 湿法分离锰银技术
        1.2.2 火法分离锰银技术
    1.3 提银技术现状
        1.3.1 混汞法
        1.3.2 氰化法
        1.3.3 氨水法
        1.3.4 卤化物法
    1.4 研究背景及目的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实验原料、设备、药品及表征方法
    2.1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2.2 锰银矿性质研究
        2.2.1 多元素分析
        2.2.2 矿石矿物组成
        2.2.3 银的赋存状态
    2.3 实验设备
    2.4 实验试剂
    2.5 实验分析方法
        2.5.1 银的表征方法
        2.5.2 锰的表征方法
3 银浸出工艺探索实验
    3.1 过氧化氢同步浸出法
        3.1.1 实验方法
        3.1.2 结果分析
    3.2 硫酸亚铁还原浸出-尾渣提银法
        3.2.1 实验方法
        3.2.2 结果分析
    3.3 添加碳粉+氯化钠焙烧—焙砂浸银法
        3.3.1 实验方法
        3.3.2 结果分析
    3.4 小结
4 锰银矿的分离实验
    4.1 实验的理论基础
        4.1.1 锰银矿焙烧实验原理
        4.1.2 氰化浸出实验原理
    4.2 锰银矿的焙烧实验
        4.2.1 焙烧温度条件实验
        4.2.2 焙烧时间条件实验
        4.2.3 氯化钠用量条件实验
        4.2.4 炭粉用量条件实验
    4.3 焙烧矿的氰化浸出实验
        4.3.1 氰化钠用量条件实验
        4.3.2 氰化时间条件实验
        4.3.3 浸出液固比条件实验
        4.3.4 浸出pH值条件实验
    4.4 锌粉置换提银实验
        4.4.1 锌粉用量条件实验
        4.4.2 氰离子浓度条件实验
        4.4.3 锌粉置换温度条件实验
    4.5 小结
5 提银尾渣除铝实验
    5.1 除铝原理
    5.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及讨论
        5.3.1 NaOH浓度对Al_2O_3的浸出率的影响
        5.3.2 浸出时间对Al_2O_3的浸出率的影响
        5.3.3 浸出温度对Al_2O_3的浸出率的影响
        5.3.4 CaO用量对Al_2O_3的浸出率的影响
        5.3.5 液固比对Al_2O_3的浸出率的影响
    5.4 小结
6 锰银矿分离扩大试验
    6.1 焙烧扩大试验
        6.1.1 原矿干燥试验
        6.1.2 磨矿粒度试验
        6.1.3 连续焙烧扩大试验
    6.2 浸银扩大试验
    6.3 浸出贵液银提取试验
        6.3.1 第一次提银扩大试验
        6.3.2 第二次提银扩大试验
        6.3.3 第三次提银扩大试验
        6.3.4 银泥及含锰尾渣检测
    6.4 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2016年云南选矿年评(论文提纲范文)

1 碎矿与磨矿
2 选矿工艺
    2.1 铜镍矿的选矿
    2.2 铅锌矿的选矿
    2.3 铁矿的选矿
    2.4 钛磁铁矿的选矿
    2.5 铬铁矿的选矿
    2.6 锰矿的选矿及除杂
    2.7 磷矿的选矿
    2.8 锡矿、钨矿、锑矿和钼矿的选矿
    2.9 多金属矿的选矿及脱杂研究
    2.1 0 金矿和银矿的选矿
    2.1 1 伴生金、银的综合回收
    2.1 2 非金属矿的选矿
    2.1 3 铝土矿的选矿
3 选矿药剂
4 选矿设备及自动化研究
5 工艺矿物学
6 综述性研究及其它
7 资源综合利用
8 尾矿库
9 结语

(6)陕西商洛石煤钒矿浮选工艺及其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钒的性质与应用
        1.1.1 钒的性质
        1.1.2 在钢铁中的应用
        1.1.3 在化工中的应用
        1.1.4 在合金中的应用
        1.1.5 在人体及医学中的应用
        1.1.6 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1.2 钒的资源分布
        1.2.1 世界钒资源分布情况
        1.2.2 我国钒资源的分布情况
    1.3 钒的生产现状及提取方法
        1.3.1 焙烧浸出提钒工艺
        1.3.2 湿法提钒工艺
        1.3.3 选冶联合提钒工艺
    1.4 含钒载体矿物的浮选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2. 矿样、试剂、仪器及研究方法
    2.1 矿样制备及性质
        2.1.1 单矿物矿样的制备
        2.1.2 实际矿石的制备
    2.2 试验药剂及主要的仪器和设备
    2.3 研究方法
        2.3.1 单矿物浮选试验
        2.3.2 红外光谱测定
        2.3.3 动电位的测定
        2.3.4 光学显微观察
        2.3.5 扫描电镜观察
        2.3.6 实际矿石浮选
3. 石煤钒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3.1 矿石多元素分析
    3.2 矿石中矿物的组成及相对含量
    3.3 矿石中钒的物相分析
    3.4 矿石中重要矿物的嵌布特征
    3.5 矿石中钒的粒级分布特征
    3.6 本章小结
4. 石煤钒矿的浮选工艺条件试验及闭路试验
    4.1 碳的一段浮选条件试验
        4.1.1 一段磨矿细度对碳浮选的影响
        4.1.2 矿浆pH条件对碳浮选的影响
        4.1.3 抑制剂用量对碳浮选的影响
        4.1.4 碳浮选捕收剂用量对碳浮选的影响
    4.2 碳浮选扫选和精选试验
        4.2.1 碳尾矿扫选次数对碳浮选的影响
        4.2.2 碳精选次数对碳浮选的影响
    4.3 碳的二段浮选实验
        4.3.1 二段磨矿时间对碳浮选的影响
        4.3.2 碳的二段浮选流程中碳的扫选次数实验研究
    4.4 脱碳后含钒矿物的浮选
        4.4.1 pH调整剂用量对含钒矿物浮选影响
        4.4.2 抑制剂种类和用量对含钒矿物浮选的影响
        4.4.3 捕收剂H4用量对含钒矿物浮选的影响
        4.4.4 含钒矿物浮选精选和扫选次数试验
    4.5 开路实验
    4.6 闭路实验
    4.7 本章小结
5. 含钒载体矿物及脉石矿物与新型捕收剂H_4作用机理研究
    5.1 单矿物实验
        5.1.1 药剂浓度对三种矿物的浮选行为的影响
        5.1.2 不同pH值对三种矿物的浮选行为的影响
    5.2 动电位实验
        5.2.1 三种矿物的Zeta电位随pH变化研究
        5.2.2 药剂浓度对云母和石英、长石动电位的影响
    5.3 红外光谱的测定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7)钒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清洁生产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1.2.1 清洁生产发展历程
        1.2.2 国外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及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1.2.3 国内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及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钒行业环境影响特征分析与清洁生产途径
    2.1 钒行业主要生产工艺
        2.1.1 采选工艺
        2.1.2 提钒工艺
        2.1.3 净化工艺
        2.1.4 沉钒工艺
        2.1.5 小结
    2.2 钒行业主要环境影响及特征
        2.2.1 矿山开采
        2.2.2 矿石选冶
    2.3 钒行业清洁生产途径
        2.3.1 生产工艺与设备
        2.3.2 能源消耗与原料利用
        2.3.3 资源综合利用
        2.3.4 产品
        2.3.5 环境管理
第三章 钒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构建原则
        3.1.1 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
        3.1.2 科学性原则
        3.1.3 完整性原则
        3.1.4 可操作性原则
        3.1.5 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原则
        3.1.6 持续性原则
    3.2 层次结构
    3.3 评价指标的筛选及其计算方法
        3.3.1 指标选取的方法
        3.3.2 指标的确定
        3.3.3 指标的解释及其计算方法
    3.4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第四章 钒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方法
    4.1 评价指标基准值的确定
        4.1.1 基准值的确定方法
        4.1.2 基准值的确定
    4.2 评价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4.2.1 权重值的确定方法
        4.2.2 权重值的确定
    4.3 企业清洁生产考核方法
        4.3.1 定量指标的考核方法
        4.3.2 定性指标的考核方法
        4.3.3 缺项考核的权重调整
        4.3.4 综合评价与等级划分
第五章 陕西省钒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分析与实例研究
    5.1 陕西省钒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5.1.1 陕西省钒行业发展概况
        5.1.2 生产工艺现状
        5.1.3 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5.1.4 小结
    5.2 实例研究
        5.2.1 项目概况
        5.2.2 清洁生产评价
        5.2.3 结果分析及建议
结论与讨论
    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铁酸锌型含银低品位氧化锌矿处理新工艺与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铅锌银资源现状
        1.1.1 世界铅锌银资源现状
        1.1.2 我国铅锌资源现状
        1.1.3 我国铅锌资源供应状况
    1.2 低品位氧化铅锌矿中铅、锌的赋存状态及性质
        1.2.1 红锌矿
        1.2.2 菱锌矿
        1.2.3 异极矿
        1.2.4 硅锌矿
        1.2.5 水锌矿
        1.2.6 锌铁尖晶石
    1.3 低品位氧化锌铅矿的处理工艺
        1.3.1 选矿工艺
        1.3.2 机械活化-浮选工艺
        1.3.3 火法冶炼工艺
        1.3.4 湿法冶炼工艺
        1.3.5 微生物处理工艺
    1.4 铅锌冶炼过程中银的回收
        1.4.1 铅冶炼过程中银的回收
        1.4.2 锌冶炼过程中银的回收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基本思路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
        1.5.1 传统方法处理含银且以铁酸锌为主物相的低品位氧化锌矿的不足
        1.5.2 本课题的确定与意义
        1.5.3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与内容
        1.5.4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实验
    2.1 试验原料和试剂
        2.1.1 试验原料
        2.1.2 试剂
    2.2 仪器和设备装置
    2.3 试验方法
        2.3.1 直接酸浸提锌试验
        2.3.2 焙烧水浸提锌试验
        2.3.3 锌浸出液铁锌分离试验
        2.3.4 提锌渣氯盐浸出铅银试验
        2.3.5 扩大试验
    2.4 分析与检测方法
        2.4.1 铁含量的测定-EDTA滴定法
        2.4.2 锌含量的测定-EDTA滴定法
        2.4.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银
        2.4.4 铅含量的测定-EDTA滴定法
        2.4.5 锌化学物相检测
        2.4.6 铅化学物相检测
        1) 铅轨的测定
        2) 白铅矿的测定
        3) 方铅矿的测定
        4) 其他含铅矿物的测定
        2.4.7 银化学物相检测
        1) 角银矿(AgCl)的测定
        2) 自然银的测定
        3) 金属硫化物中银的测定
        4) 硫化银的测定
第三章 低品位氧化锌矿焙烧-水浸提锌热力学分析及工艺研究
    3.1 含银低品位氧化锌矿焙烧过程中的热力学分析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实验方案探索
        3.2.2 焙烧过程中硫酸用量对锌浸出率的影响
        3.2.3 焙烧温度对锌浸出率的影响
        3.2.4 焙烧时间对锌浸出率的影响
        3.2.5 水浸时间和水浸液固比对锌浸出率的影响
        3.2.6 水浸搅拌速率对锌浸出率的影响
        3.2.7 水浸温度对锌浸出率的影响
        3.2.8 硫酸化焙烧-水浸过程中,铁、铅和银等有价金属的浸出行为
    3.3 浸出液中除铁实验研究
        3.3.1 氧化剂的选择
        3.3.2 不同pH值下的Fe(Ⅲ)的溶解度
        3.3.3 反应温度对除铁率的影响
    3.4 低品位氧化锌矿在焙烧和水浸出过程中的物相变化
        3.4.1 焙烧渣和水浸渣的XRD分析
        3.4.2 焙烧渣和水浸渣的SEM/EDS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铅、银的氯盐一步浸出热力学分析
    4.1 Ag_2SO_4-PbSO_4-NaCl-HCl-H_2O体系数据的选择和模型建立
    4.2 结果与讨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铅、银的氯盐一步浸出动力学研究
    5.1 动力学模型
    5.2 动力学原理
    5.3 搅拌速率的影响
    5.4 速率控制步骤和浓度反应级数的确定
    5.5 反应活化能的确定
    5.6 粒度对铅银浸出反应速率的影响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铅、银的氯盐一步浸出工艺研究
    6.1 实验原料性能
    6.2 实验结果与讨论
        6.2.1 NaCl浓度对铅和银浸出效果的影响
        6.2.2 添加剂用量对铅和银浸出效果的影响
        6.2.3 液固比对铅和银浸出效果的影响
        6.2.4 HCl用量对铅和银浸出效果的影响
        6.2.5 温度对铅和银浸出效果的影响
        6.2.6 浸出时间对铅和银浸出效果的影响
        6.2.7 铅片置换银
    6.3 浸出后渣物相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扩大试验结果与讨论
    7.1 批次样的原料、实验结果
    7.2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9)高疏含砷难选金矿石选矿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金资源的概况
        1.1.1 金资源的储量与分布
        1.1.2 金的主要矿物及矿床
        1.1.3 我国难处理金矿类型和特征
    1.2 金矿石浮选药剂的研究进展
        1.2.1 金的捕收剂
        1.2.2 抑制剂的研究
        1.2.3 活化剂的研究
        1.2.4 起泡剂的研究
    1.3 金矿石浮选工艺研究进展
        1.3.1 载体浮选的研究现状
        1.3.2 强化浮选的研究现状
        1.3.3 优先富集的快速浮选法
        1.3.4 电化学浮选的研究现状
        1.3.5 浮选联合工艺流程的研究现状
        1.3.6 其他浮选流程的研究现状
    1.4 金矿石浮选设备研究进展
    1.5 硫砷分离的研究现状
        1.5.1 矿浆加温法
        1.5.2 氧化剂法
        1.5.3 外控电场氧化法
        1.5.4 组合调整剂和有机抑制剂法
    1.6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1.6.1 课题的提出
        1.6.2 技术思路
        1.6.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难点
第二章 试样来源、试验药剂仪器及研究方法
    2.1 试样来源
    2.2 试样药剂与仪器设备
    2.3 试验研究方法
第三章 矿石工艺学研究
    3.1 矿石结构构造与矿物组成
    3.2 金的工艺特征
        3.2.1 金矿物种类
        3.2.2 金矿物的嵌布特性
        3.2.3 金矿物的赋存特性
        3.2.4 主要硫化物的嵌布特性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选金部分工艺的研究
    4.1 选厂简介
    4.2 试样性质分析
        4.2.1 试样来源
        4.2.2 磨矿试验
    4.3 磁选条件试验
    4.4 先磁后浮流程各药剂对金浮选行为的影响
        4.4.1 调整剂种类及用量对金浮选行为的影响
        4.4.2 捕收剂种类对金浮选行为的影响
        4.4.3 捕收剂组合配比对金浮选行为的影响
        4.4.4 捕收剂组合用量对金浮选的影响
        4.4.5 磨矿细度对金浮选行为的影响
    4.5 先浮后磁流程各药剂对金浮选行为的影响
        4.5.1 调整剂用量对金浮选行为的影响
        4.5.2 捕收剂用量对浮选行为的影响
    4.6 浮选时间对金浮选行为的影响
    4.7 选金部分全流程试验
        4.7.1 选金部分开路试验
        4.7.2 选金部分闭路试验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硫砷分离工艺研究
    5.1 硫砷优先浮选工艺研究
        5.1.1 硫酸用量对硫精矿指标的影响
        5.1.2 抑制剂Y-As用量对硫精矿指标的影响
        5.1.3 硫浮选丁黄用量对硫精矿指标的影响
        5.1.4 硫酸铜用量对砷金精矿指标的影响
        5.1.5 丁黄用量对砷金精矿指标的影响
        5.1.6 优先浮选工艺开路试验
        5.1.7 优先浮选工艺闭路试验
    5.2 混合浮选工艺研究
        5.2.1 硫酸用量对硫砷混浮的影响
        5.2.2 硫酸铜用量对硫砷混浮的影响
        5.2.3 Y-As用量对硫砷分离的影响
        5.2.4 硫砷混浮开路试验
        5.2.5 硫砷混合浮选闭路试验
    5.3 废酸对硫砷分离的影响
        5.3.1 废酸调优试验
        5.3.2 废酸作活化剂的闭路实验
    5.4 全流程试验研究
        5.4.1 全流程开路试验
        5.4.2 全流程闭路试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纯矿物试验及机理研究
    6.1 纯矿物试验研究
        6.1.1 丁黄用量对黄铁矿与毒砂纯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6.1.2 Y-As用量对黄铁矿与毒砂可浮性的影响
        6.1.3 不同pH条件下Y-As对黄铁矿、毒砂浮选行为的影响
    6.2 Y-As抑制机理研究
        6.2.1 被测矿物分析样的制备
        6.2.2 黄铁矿与毒砂各种情况下的红外光谱图分析
        6.2.3 机理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在校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和获奖情况

(10)云南某银矿选矿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银的物理化学性质
    1.3 银矿物原料特点
    1.4 银的用途
    1.5 银的矿床类型
    1.6 银的资源概况
    1.7 银矿选矿技术
        1.7.1 浮选药剂的组合使用
        1.7.2 氰化浸出
        1.7.3 我国银矿选冶工艺情况
2 试验内容、试验药剂及仪器
    2.1 试验内容
        2.1.1 样品的采集与加工制备
        2.1.2 工艺矿物学研究
        2.1.3 选矿试验
    2.2 试验设备与药剂
3 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3.1 样品
    3.2 含矿岩石特征
    3.3 矿石的矿物组分及主要矿物特征
    3.4 银元素的赋存状态
    3.5 矿石的结构构造
    3.6 矿石类型
    3.7 小结
    3.8 岩矿照片
4 探索试验
    4.1 重选摇床探索试验
    4.2 浮选探索试验
    4.3 磨矿细度优化浮选探索试验
    4.4 组合药剂使用浮选探索试验
    4.5 全泥氰化探索试验
    4.6 粗粒槽浸试验
    4.7 小结
5 浮选试验
    5.1 浮选磨矿细度试验
    5.2 NH_4Cl用量试验
    5.3 捕收剂用量试验
    5.4 六偏磷酸钠
        5.4.1 六偏磷酸钠添加对比试验
        5.4.2 六偏磷酸钠用量
    5.5 “捕收剂B”用量试验
    5.6 Na_2SiO_3用量试验
    5.7 Na_2S_40
        5.7.1 Na_2S添加对比试验
        5.7.2 Na_2S用量试验
    5.8 (NH_4)_2SO_4与NH_4Cl对比试验
    5.9 浮选开路流程
        5.9.1 浮选开路流程对比试验
        5.9.2 添加“捕收B”浮选开路流程试验
        5.9.3 精扫条件试验
    5.10 浮选闭路试验
    5.11 闭路试验产品质量分析
    5.12 小结
6 氰化浸出试验
    6.1 氰化浸出对比试验
    6.2 氰化浸出助浸剂种类选择试验
    6.3 NaCN用量试验
    6.4 “助浸剂C”用量试验
    6.5 “助浸剂D”用量试验
    6.6 氰化浸出时间试验
    6.7 底炭密度试验
    6.8 小结
7 含氰废液的处理
8 浮选产品沉降试验
    8.1 精矿沉降试验
    8.2 浮选尾矿沉降试验
9 本次试验矿石利用经济效益预测
    1.基本参数设计
    2.银产量
    3.生产成本
    4.产值
    5.毛利润
10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四、广西某难选冶银矿提银工艺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北某银矿选冶过程中重金属元素铅的迁移转化规律探究[D]. 李婵. 武汉工程大学, 2019(03)
  • [2]废银催化剂清洁提银新工艺中银的浸出过程及Ce(Ⅳ)再生反应研究[D]. 董旭龙.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18(01)
  • [3]锰银复杂氧化矿银的分离提取实验研究[D]. 赵兴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06)
  • [4]2016年云南选矿年评[J]. 杨玉珠,周强. 云南冶金, 2017(02)
  • [5]云南某硫化铜银精矿火湿配合冶炼工艺研究[J]. 彭晓,陈玉明. 金属矿山, 2015(03)
  • [6]陕西商洛石煤钒矿浮选工艺及其理论研究[D]. 张庆鹏. 中南大学, 2014(03)
  • [7]钒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例研究[D]. 刘颖. 西北大学, 2012(06)
  • [8]铁酸锌型含银低品位氧化锌矿处理新工艺与理论研究[D]. 张亚莉. 中南大学, 2012(12)
  • [9]高疏含砷难选金矿石选矿工艺研究[D]. 陈晓芳. 江西理工大学, 2012(03)
  • [10]云南某银矿选矿试验研究[D]. 张崇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05)

标签:;  ;  

广西某难选银矿提银工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