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大学生课件制作技巧

聋人大学生课件制作技巧

一、聋哑大学生的课件制作技巧(论文文献综述)

董亚玲[1](2021)在《基于听障学生的“阳光微创课”校本课程数字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刘露阳[2](2021)在《聋校初中美术“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聋校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6年版)》(全文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具有概括性以及导向性的核心内容标准,为聋校美术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参考依据。《课程标准》中提到“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聋生必修的基础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培养聋生的观察、想象以及创作能力,帮助聋生融入社会,培养自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课程标准》将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为四大领域,本论文针对聋校初中阶段“造型·表现”领域教学进行研究。通过前期文献梳理发现,普校已有了比较详尽的讨论,但聋校美术这一领域的教学尚缺乏系统探索。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缘由及意义,相关文献综述的研究,核心概念界定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基于《课程标准》及相关研究,对聋校初中“造型·表现”领域教学教学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进行分析,为后续调查奠定基础。第三部分通过对吉林省三所聋校初中美术“造型·表现”领域教学课堂观察、师生访谈及实物分析,发现教师在该领域教学中存在多以升学为目标,教学资源开发不全面,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第四部分针对现存问题,提出教师要重视、研究《课程标准》;丰富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对聋生潜能开发;优化教学评价,促进师生发展等建议。

常鑫[3](2021)在《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困境研究》文中提出当今世界文明、科学与技术的飞跃发展,俨然为培智学校学生生存及其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尊重、关注、理解他们的生存及成长,日益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共识。本研究基于全纳教育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参与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培智学校教育为主线,同时关照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从生存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基本知识和技能、课程与教材、管理者及教师的情感与态度等多维视角切入,试图更为客观地阐述H省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现实困境。研究发现,当前H省培智学校以智力障碍学生为主,其生存教育更多地侧重于补足教育,存在教育资源和学段分布不均,仍存在入学困难,缺乏跟进和保障,就业支持相对薄弱,尤其是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匮乏等诸多现实困境。究其缘由,相对于家庭和社会需求,培智学校在教育教学设备、教育目标和理念,教材和课程,师资条件与教育质量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缺口,尚未能满足培智学生全纳性与创造性的拓展。同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衔接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培智学生的生存效度。由于受身心条件所限,培智学校学生一旦缺失家庭教育的养护和社会教育的支持,很难顺利实现学校教育效果的延续和社会性发育。因此,培智学校学生的生存教育不仅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同时需要医疗、残联、民政、财政等各部门予以协同,共同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优势智能的可能空间和条件,进一步实现关注平等差异、积极融入社会、重审人的价值的全纳教育目标和理念。可见,培智学校的生存教育并不是纯粹地教会学生知识,而是利用一切教育力量,通过“身教”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犹如“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从而尽力实现对每一位特殊学生产生实质性的生存培育,突出发展学生的社会能力,帮助学生从中寻求人的突破,营造和谐共生的生存空间。生存教育是培智学校学生获取生存意识与能力的主要途径,需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和保障力度、进一步支持和完善生存教育条件,社会要大力接纳和提供就业机会形成长期支持体系,同时家庭要及时强化和改善培育效果。只有构建各方合作和联动机制,才能更好地实现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目标,才能使学生具备服务自身与社会的意识与能力,才能更完整、自由且公平公正地参与社会融合,实现他们真正的生存价价值。

李雪[4](2019)在《基于慕课的翻译教学设计要素与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慕课的翻译教学研究是web 2.0时代下提高学生翻译水平的全新教学形式。慕课翻译教学研究肇始于2013年,国内的慕课翻译教学研究起步稍晚,于2014年兴起,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初探时期。目前,国内外该研究领域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五个特征:第一,国内外研究的论文数量都呈上升趋势。第二,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都注重探究与翻转课堂和SPOC相结合的混合教学形式,不同的是,国内研究侧重于对教学模式与口译教学的探析,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不够紧密,而国外研究则更加注重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翻译教学。第三,国内的研究主题较为分散,被引文献之间缺乏相关性,而国外研究文献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第四,国内外均以论述性研究为主,采用文献法进行探究,但国外实证性研究文献的数量远超国内。第五,国内外研究都具有明显的语言学属性。基于现有研究,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混合式学习理论以及教学设计理论,本研究旨在探析我国慕课翻译教学的设计要素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以江苏省三市五所高校的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化访谈为研究工具,旨在回答以下四个问题:第一,慕课平台下翻译教学的五大设计要素之间关系如何?第二,学生的慕课翻译学习意愿与设计要素之间有何联系?第三,基于慕课的翻译教学设计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如何?第四,学生的性别、专业、语言水平在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上有何差异?数据分析后获得的主要发现有:第一,慕课翻译教学的设计要素存在差异性。首先,按均值由高至低排序依次为:“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技术功能”、“教学组织者”。其次,这五大要素之间存在“权重”的极差性,其中,“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与“技术功能”最为重要,其次为“教学评价”,而“教学组织者”最不重要。第二,学习意愿与“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技术功能”与“教学评价”四大要素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但与“教学组织者”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因此,“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技术功能”、“教学评价”设计的效果越精良,学生的慕课翻译学习意愿就越高。第三,慕课翻译教学设计受“教师”因素影响最大,受“学生”因素影响次之,“环境”因素影响最小。从权重上来看,“教师”与“学生”的影响是相当的,“环境”对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是最低的。第四,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对待慕课翻译教学设计影响因素的态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且女生比男生更加能够认同“教师”、“学生”、“环境”对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但是,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在学生的专业与语言水平上均未发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性差异(P>0.05)。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访谈了12名师生。访谈内容分析在进一步证实问卷结果的基础上,还能挖掘出目前慕课翻译教学设计尚存在的问题。接下来,选取《英汉互译方法与技巧》慕课课程作具体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建议。本研究对慕课翻译教学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与价值。首先,教师需考虑到不同设计要素的特点,明确教学设计各环节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从而,(1)重点优化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条件;(2)关注讨论区学习氛围,鼓励生生互动,开展实时互动;(3)突破语言类慕课课程评价存在的局限性,提高作业完成率;(4)利用教育大数据跟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并提供周到的学习支持服务,从技术上提高学习的便捷性,从而提高学习意愿;(5)注重教师出镜、教师语言艺术、教师参与度在学生慕课学习中的作用,提高教师在学生翻译学习中的影响力。其次,教师需明确慕课翻译教学设计会受到自身、学生与环境的影响,从而,(1)重点加强自身素养,提高教学设计技能,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并改善教学理念;(2)注重学习者分析,关注学习者态度,教学内容应符合学习者现有的英语水平与翻译水平;(3)需考虑到社会需求与课程大纲对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在理论价值上,首先,本研究为慕课翻译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其次,自行编制了“慕课翻译教学设计要素量表”与“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量表”,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实证基础。在实践价值上,本研究对教师厘清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要素与影响因素具有重要作用,为慕课翻译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真实、富有借鉴意义的现实启示。

张诗怡[5](2019)在《博物馆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以西安博物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博物馆资源是国家公共文化体系、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学校甚至校外的教育机构意识到博物馆的重要性,开始将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和教育场所。将博物馆资源合理运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优化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通过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访谈以及实地考察,以西安博物院为例对博物馆资源进行分类与整合,并分析博物馆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的建议,最后结合相关理论进行案例设计。具体内容如下:绪论部分首先阐述选题原因以及本研究的意义。其次,对国内外课程资源以及博物馆课程资源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概括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一章是理论部分,首先对文章所涉及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介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阐释博物馆资源开发应用的原则和策略。第二章将西安博物院资源分为展示类、网络信息类和教育类三类,并将其与初中历史教材(部编人教版)知识点进行整合,分析整合的特点。第三章分析西安博物院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最后根据对资源与教材的整合与现状中的问题分析设计三例博物馆历史课堂教学案例。

唐妮霞[6](2019)在《AR资源在智障儿童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某培智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我国也更加注重教育的质量。教育是国之根本,特殊教育又属于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促进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面对特殊教育发展的需求,要加强特殊教育信息化,抓好课堂教学是关键。本研究设计并实施了面向智障儿童课堂教学方法改进的实验项目,以质的研究为主,量的研究为辅,将增强现实(AR)教学资源用在智障儿童的课堂教学中,以探索基于AR教学资源的智障儿童课堂教学效果。并通过分析提出面向智障儿童课堂教学方法改进的策略,改进智障儿童课堂教学质量,为特殊教育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本研究论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是本研究的背景部分,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相关理论基础、相关概念介绍、研究现状。研究背景部分主要阐述了要将AR教学资源应用于智障儿童课堂的政策背景、时代背景、现实问题。研究目的和意义重在阐述研究5个智障儿童在传统课堂与应用AR课堂时的表现,验证AR资源的融入是否对智障儿童课堂教学效果产生正向的影响,提高智障儿童课堂教学的质量,为AR资源如何应用于智障儿童的课堂教学方法改进提供借鉴与参考性建议。研究现状主要归纳了国内外AR资源应用于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情况,以及智障儿童教育的发展情况,从而提出本研究的主题。第二部分为研究设计。首先介绍了本研究的整体思路,以及研究所采取的方法与内容。其次介绍了研究的工具,研究工具包含有AR资源、自制《课堂观察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第四版(中文版),本研究在这部分强调了在研究过程中所遵循的道德伦理。第三部分为面向智障儿童课堂教学方法改进的实验项目大纲设计与测试,本章节是论文的重要部分。设计了面向智障儿童课堂教学改进方法的实验项目大纲,并实施测试,实验项目大纲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对象的基本信息、实验所用的材料、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假设、教学流程、实验过程、实验数据收集。着重介绍了5个智障儿童的基本信息,并展示了两个基于AR资源的智障儿童课堂教学案例。第四部分是研究结果与讨论。该部分主要分析自制《课堂观察表》数据对比、《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第四版(中文版)前后测数据对比,以及对教师和家长的访谈分析,最后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得出,AR资源的应用使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得到提升;量表分测验(词汇和常识)的得分情况有明显改善;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智障儿童的注意力更易集中、更愿意主动学习知识。同时也提出为更好将AR资源与智障儿童课堂教学相融合,需针对培智学校教学目标和智障儿童特点开发一套完整的配套资源。第五部分为总结与展望。该部分包含了对本研究的总结、研究的创新之处,不足与展望。主要总结出AR资源应用于智障儿童课堂的教学效果,提出面向智障儿童课堂教学方法改进的策略,并结合本研究的实践情况,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总之,本研究设计的基于AR教学资源的面向智障儿童课堂教学方法改进的实验,对智障儿童课堂效果的提升有一定的正向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智障儿童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减少了其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所提出的课堂教学方法改进策略为今后的智障儿童课堂教学发展提供了参考性建议。

赵晓凤[7](2019)在《孝文化融入中职幼师语文的教学途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学前教育备受社会的高度关注,培养更多优秀的幼儿教师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题中应有之义。语文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承担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重任。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者以传统文化中的孝元素为切入点,钩沉中职学前语文教学活动的多样性。经过调研,研究者发现学生的孝文化知识薄弱,缺乏系统认知;语文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模式陈旧。为此,研究者选取了《论语》、《弟子规》等孝文化中的经典内容,藉以课堂讲述来引导学生认知孝道文化,拓展他们的语文知识面。在语文课堂上,通过学生作文训练、《二十四孝》故事改编及讲演、自媒体创作、亲情绘本制作等途径,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在“关爱启音聋哑儿童”“温暖敬老院空巢老人”这两项公益活动中,我们将语文教学又延伸到了校外,促使学生立体感知了孝道文化,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用真情大爱开创了一条别样的公益之路。组织学生参观运城舜帝陵,进行舜帝陵文创设计,领略德孝文化,推动学生去全面认知地方孝文化,为大力推广和积极传承孝文化,更为学生今后的幼教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文化根基。中职语文课程中渗透着孝文化元素,它有效实现了语文课程中孝文化的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的紧密结合,契合了新时代中职学生道德素质与职业规划的双重考量。以学生语文能力、职业能力为中心,以完成训练任务为目标,自觉以孝文化质素来彰显中职语文的多样化课堂,它实现了教学体系从“知识中心”向“任务中心”转变,体现“学、做、教”的完美统一。

邹委龙[8](2019)在《中美特殊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特殊体育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殊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影响着广大残疾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提高残疾学生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如何提高特殊体育教师的培养质量,成为特殊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我国特殊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从对比的角度分析中美两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借鉴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经验以期完善我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体系。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个案研究法、访谈法,选取了美国的德克萨斯女子大学、东俄勒冈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西密歇根大学和我国的山东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泉州师范学院、辽宁师范大学为研究实例,分别从两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历程、培养机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与招生、培养方式、课程的设置、质量保障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研究发现,(1)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起步较早,培养目标明确。(2)培养方式多样化与培养层次一体化。(3)课程体系专业化。(4)质量保障标准化。而我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起步较晚,存在(1)培养目标表述笼统、学科归属不明确。(2)培养方式单一与培养层次不高。(3)课程体系不完善,内容单一且偏重于理论。(4)质量保障体系缺失等问题。针对上述所发现的问题建议如下:(1)明确培养目标,构建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目标体系。从特殊体育教师能力的特殊性与师范性、理论知识与技能、广度与深度几个方面制定专门的特殊体育教师教育标准。(2)设置独立的专业,完善招生制度,加大对特殊体育教育专业的政策宣传与引导,采用多元化招生制度,从源头上保障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质与量。(3)拓宽培养途径,丰富培养方式,提高培养层次。改变四年制专业培养单一化的局面,借鉴免费师范生教师培养经验,采用“4+1”、“4+2”等培养方式。(4)优化课程设置,构建专业化的课程体系。加大对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力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适当增加融合教育课程。(5)改进教育实习。建立教育实习准入与准出制度,采用多种教育实习形式,合理安排实习的时间,扩展教育实习的内容,增加实训的比重。(6)建立质量保障体系,践行资格准入制度。应建立高校与社会相互督导的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内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实行特殊体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卢泓文[9](2019)在《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研究 ——以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例》文中提出特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有受教育的权利,有被人尊重的权利,有生活的自尊,也需要好的教育。近年来,全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数目呈上升趋势,可见我国对特殊教育的重视和大力发展。音乐教育对于特殊学生来说,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可以提高他们创造美的能力,更是保持他们心理健康必不可少的工具。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为特殊音乐教育作出了许多的贡献。在依据国家特殊教育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在音乐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外艺术团教学方面做了大量的创新,整理出一套完善的课内外音乐教学体系。本文选取湖南省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为研究场所,以校内视力残障、智力残障、听力残障的特殊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文献,再实地调查并结合校内访谈,最后总结出特殊学校音乐教学的一些参考性建议。文章共分为三章:第一章首先介绍了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产生与发展,然后分析了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第二章笔者以宏观角度分析了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的音乐教学情况。从学校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教学准备、课堂教学以及课外艺术团的指导训练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三章是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成功案例之启示与反思。通过分析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课内外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总结出特殊学校音乐教学的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本论文的撰写,能为特殊学校和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添砖加瓦。

程诺颜[10](2019)在《特殊教育学校书法教学研究 ——以四川省南充市为例》文中指出汉字书写是所有中国学生进行文化学习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技能。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华夏文明的宝贵财富,要传承与发扬好。自2011年起,书法课作为单独的教学课程在全国普通中小学逐一开设,然而在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学生的书法教学却经常被忽视。特殊教育学校作为残疾学生主要的学习安置途径,它具有不同于普通中小学教育的专业性及针对性。在特殊教育学校里实施好书法教学,能促使残疾学生更快地掌握基本的识字写字能力、审美能力及文化素养。通过对特殊教育学校书法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可以对特殊教育、书法教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还可以为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开拓出更多的可能性。中国现有0-14岁残疾儿童900多万,如何通过书法教学来丰富他们的文化学习,这是一项数量大、责任重的工作。南充作为四川省东北地区科教文化的中心,在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近几年来,南充市普通中小学的书法教学开展势头良好,但对特殊教育学校书法教学的探索却寥寥无几。如何做好特殊教育学校书法教学工作,是值得研究与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南充市8所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实地走访调查,搜集了有关特殊教育学校书法教学的一手资料。从特殊教育学校书法教师、学情现状、书法教学资源、书法教学实践四个方面探讨了目前南充地区特殊教育学校书法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五项建议:突出教师及家长在特校书法教学中的作用、创新书法教学的理念与认识、改善书法教学的环境与氛围、促进书法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完善特殊教育学校各类残疾学生书法教学内容,以此来提升特殊教育学校书法教学水平。最后,通过在特殊教育学校进行书法教学实践,形成教学反思,以期为特殊教育学校书法教学工作深入开展提供助力。

二、聋哑大学生的课件制作技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聋哑大学生的课件制作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2)聋校初中美术“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一、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
        二、美术对聋生的重要性
        三、对美术教学实践的反思
    第二节 研究价值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 “造型·表现”领域
        二、初中聋生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美术“造型·表现”的相关研究
        二、美术“造型·表现”领域教学的相关研究
        三、聋校美术教学的相关研究
        四、聋校美术“造型·表现”领域教学的相关研究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观察法
        三、访谈法
        四、实物分析法
第二章 聋校初中美术“造型·表现”领域教学概述
    第一节 聋校“造型·表现”领域教学理念
        一、面向全体,尊重差异
        二、重视沟通,激发兴趣
        三、关注文化,联系生活
        四、评价多元,注重创新
    第二节 聋校“造型·表现”领域教学目标与内容
        一、聋校初中“造型·表现”领域教学目标分析
        二、聋校初中“造型·表现”领域教学内容分析
    第三节 聋校初中美术“造型·表现”领域教学实施
        一、 《课程标准》对于聋校初中美术教学实施建议
        二、初中聋校“造型·表现”领域教学实施原则
    第四节 聋校初中“造型·表现”领域教学评价
        一、初中聋校“造型·表现”领域教学评价要点
        二、初中聋校“造型·表现”领域教学评价原则
第三章 对吉林省三所聋校初中美术“造型·表现”领域教学的调查
    第一节 调查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调查方法
    第二节 聋校初中美术“造型·表现”领域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评价
    第三节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现存问题
        二、原因分析
第四章 聋校初中“造型·表现”领域教学改进建议
    一、重视《课程标准》,提高《课程标准》研究能力
    二、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资源开发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重视聋生潜能开发
    四、优化教学评价,促进师生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困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培智学校学生主体教育的意义
        (二)培智学校学生的人文关怀价值
        (三)培智学校学生的社会融合目标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四、概念界定
        (一)生存教育
        (二)培智学校学生
        (三)智力障碍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参与观察法
        (三)问卷法
        (四)访谈法
    六、理论基础
        (一)全纳教育理论
        (二)多元智能理论
    七、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一)本研究的创新点
        (二)本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应然状态
    一、培智学校学生与生存的关系
        (一)学校是培养学生社会规则的主阵地
        (二)家庭是建立学生生活需要的原发动力
        (三)各界联动帮助学生主动适应社会文化
        (四)学生自身与生存建立完形
    二、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理想状态
        (一)培养目标应是健全人格的人
        (二)教育理念应是独立的生存者
        (三)生存实质应是维护学生自由公正的权利
        (四)生存机制应是构建和谐社会道德的体系
第二章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实然状态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思路
        (二)调查点的选取及基本情况
        (三)调查样本
        (四)调查工具
    二、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开展情况
        (一)目标定位
        (二)管理措施
        (三)课程设置
        (四)教材使用
        (五)师资配备
    三、培智学校学生家庭生存教育的培育情况
        (一)家庭结构
        (二)家庭生存教育环境
        (三)家庭生存教育内容
        (四)家校合作的生存教育模式
    四、培智学校学生社会生存教育情况
        (一)资本分配情况
        (二)考试选拔情况
        (三)社会沟通情况
        (四)社会就业情况
第三章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培智学生生存教育的学校育化困境
        (一)教育管理特殊化不足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
        (三)培智学校学生生存学习桎梏
        (四)学校育化的生存实践脱节
    二、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家庭维护困境
        (一)家长育人意识薄弱
        (二)家长育人方法欠缺
        (三)家校合作教育固化
        (四)家长支持条件缺乏
    三、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社会给养困境
        (一)社会文化给予生存空间不足
        (二)法律保障弱化
        (三)社会匹配资源较少
        (四)社会育人结果被忽视
第四章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困境的成因分析
    一、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学校干预困境成因
        (一)生存教育定位模糊
        (二)校园文化的智能环境缺乏
        (三)教师专业素养支持力不足
        (四)管理者的决策粗浅
    二、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家庭教养困境成因
        (一)家庭教育结构残损
        (二)家庭教育意识窄化
        (三)家长教育方式不当
        (四)家校合作不对称
    三、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社会融合困境成因
        (一)社会规则与沟通的适应不调
        (二)同伴关系存在距离
        (三)就业效度岌岌可危
        (四)教育分层处于劣势
第五章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困境的解决策略
    一、加强政府对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保障力度
        (一)建立学生入学综合诊断评估与档案追踪机制
        (二)扩大培智学校办学总量
        (三)扩大培智学校教师培养力度
        (四)政府、专家、一线教师参与校本教材推广
        (五)开设临床教育学,推动五位一体的康养模式
    二、完善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实施条件
        (一)改善教育特殊化环境,促进多元智能发展
        (二)拓宽教师招聘渠道,提高教师培训实效
        (三)教育评价中引入社会性评价机制
        (四)改进教育管理普教化倾向
    三、改善培智学校学生家庭培育效果
        (一)设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教育意识与能力
        (二)提供家长公益岗位
        (三)建立家长心理干预调节机制
        (四)改善家长与学校教育的衔接
    四、提高培智学校学生社会生存支持
        (一)加强义工的专业性
        (二)民办培智幼儿教育公助化
        (三)健全职前教育,设立专业性托养机构
        (四)进一步融合培智学校学生的就业支持
结论
附录一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现状调查校长问卷
附录二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现状调查教师问卷
附录三 访谈提纲概要
附录四 课堂参与观察记录表
附录五 双鸭山市S培智学校总课程表1
附录六 哈尔滨市H培智学校总课程表2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基于慕课的翻译教学设计要素与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缩略词、术语与人名英汉对照表
第一章 引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及界定
    2.2 我国翻译教学研究回溯
    2.3 国外翻译教学研究评述
    2.4 国内外慕课翻译教学研究的对比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2 混合式学习理论
    3.3 教学设计理论
    3.4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四章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要素与影响因素的研究设计
    4.1 问卷设计与预测
        4.1.1 问卷设计
        4.1.2 预测数据收集与分析
    4.2 研究问题
    4.3 研究对象
    4.4 研究工具
    4.5 数据收集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5.1 研究结果
        5.1.1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要素之间的差异性与重要性
        5.1.2 设计要素与慕课翻译学习意愿之间的关系
        5.1.3 慕课平台下影响翻译教学的因素
        5.1.4 影响因素在性别、专业和语言水平上的差异
    5.2 讨论
        5.2.1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要素
        5.2.2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要素与学习意愿之间的关系
        5.2.3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
        5.2.4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影响因素在性别、专业和语言水平上的差异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要素的效果与启示
    6.1 慕课翻译教学的设计要素效果分析
        6.1.1 教学组织者的设计
        6.1.2 教学资源的设计
        6.1.3 教学活动的设计
        6.1.4 教学评价的设计
        6.1.5 技术功能的设计
    6.2 对慕课翻译教学实践的启示
        6.2.1 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提高教师影响力
        6.2.2 丰富教学资源,提高自主学习便利性
        6.2.3 开展多元互动合作,促进实时互动
        6.2.4 突出形成性评价,创新评价方式
        6.2.5 健全学习支持服务,提高学习便捷性
        6.2.6 积极转变角色,成为自主型教师
        6.2.7 分析学习者特征,优化学习效果
        6.2.8 考虑社会需求,实现模块化教学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7.1 主要发现
    7.2 本研究对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启示
    7.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7.4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问卷调查量表
附录Ⅱ 访谈提纲与访谈资料编码结果
附录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5)博物馆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以西安博物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关于课程资源的研究
        二、关于博物馆课程资源的研究
        三、关于博物馆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博物馆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博物馆
        二、课程资源
        三、博物馆历史课程资源
    第二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二、建构主义的学习活动观
        三、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第三节 博物馆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一、课标为本原则
        二、因地制宜原则
        三、代表性原则
    第四节 博物馆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
        一、学校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二、博物馆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三、博物馆主题活动教学策略
第二章 西安博物院资源与初中历史教材的整合
    第一节 西安博物院资源
        一、展示类资源
        二、网络信息类资源
        三、教育类资源
    第二节 西安博物馆资源与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的整合
        一、展示类资源与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的整合
        二、网络信息类资源与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整合
        三、教育类资源与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的整合
    第三节 西安博物院资源与初中历史教材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西安博物院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节 西安博物院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博物馆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对西安博物院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一、相关部门应向馆校双方提供具体的政策支持
        二、博物馆的“引进来”和“走出去”
        三、学校支持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博物馆资源的应用
    第三节 利用西安博物院资源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案例设计
        一、学校历史课堂——“大唐长支”
        二、博物馆历史课堂——“大唐盛世”
        三、博物馆主题活动——寻找“丝绸之路”的遗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一 西安博物院进校园活动统计
    附表二 学校参加的西安博物院教育活动统计
    附表三 博物馆历史课堂教学评价表
    附表四 初中博物馆历史课堂教学评价表
    附表五 初中博物馆主题活动教学评价表
    访谈一
    访谈二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6)AR资源在智障儿童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某培智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背景
        1.1.2 时代背景
        1.1.3 现实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理论基础
        1.3.1 多媒体学习
        1.3.2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1.3.3 蒙台梭利特殊教育理论
        1.3.4 建构主义理论
    1.4 相关概念介绍
        1.4.1 全纳教育
        1.4.2 认知能力
        1.4.3 智力障碍
        1.4.4 智障儿童
        1.4.5 增强现实(AR)
    1.5 研究现状
        1.5.1 国内外将AR资源应用于普通教育的研究现状
        1.5.2 国内外将AR资源应用于特殊教育的研究现状
        1.5.3 智障儿童教育的研究现状
        1.5.4 研究述评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思路
    2.2 研究方法与内容
        2.2.1 研究方法
        2.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工具
        2.3.1 增强现实(AR)技术资源及适配相关工具
        2.3.2 自制《课堂观察表》
        2.3.3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第四版(中文版)
    2.4 道德伦理
        2.4.1 研究对象权益保障措施
        2.4.2 与智障儿童交谈的伦理原则
第三章 面向智障儿童课堂教学方法改进的实验项目设计与测试
    3.1 实验目的
    3.2 实验对象的基本信息
        3.2.1 5 个智障儿童所在某培智学校的基本情况
        3.2.2 5 个智障儿童基本情况
    3.3 实验所用的材料
    3.4 实验仪器设备
    3.5 实验假设
    3.6 教学流程
    3.7 实验过程
    3.8 实验数据收集
        3.8.1 课堂案例一
        3.8.2 课堂案例二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自制《课堂观察表》数据对比
    4.2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第四版(中文版)前后测数据分析
    4.3 访谈分析
    4.4 反思与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1.1 AR资源应用于智障儿童课堂教学效果
        5.1.2 面向智障儿童课堂教学方法改进的策略
    5.2 研究的创新之处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Ⅰ:家长访谈提纲
    附录 Ⅱ: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Ⅲ:自制《课堂观察表》
    附录 Ⅳ:部分AR资源知识卡片截图
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及获奖成果
致谢

(7)孝文化融入中职幼师语文的教学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孝文化与语文教学的相关文献综述
        一、孝文化与语文教学在国内研究的现状述评
        二、孝文化在国外的研究述评
    第四节 孝文化的内涵及中职语文教学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孝文化内涵
        二、中职幼师语文教学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孝文化及语文教学相关问题的调查及访谈结果分析
    第一节 调查情况概述
        一、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二、调查结果分析:教育的现实倾向与孝文化教育不匹配
    第二节 访谈幼师生对传统孝文化的认知情况及结果分析
        一、访谈案例
        二、访谈结果分析
第三章 孝文化融入中职幼师语文的教学途径
    第一节 知识建构——解读国学经典中的“孝文化”
        一、《论语》中的孝文化解读以及课堂教学分析与设计
        二、《弟子规》中的孝道解读及教学活动设计
    第二节 情感建构——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孝情真爱”的书面化语言表达
        二、“孝情感怀”的自媒体创作
    第三节 职业链接——有关“孝文化”的绘本制作活动
    第四节 “大爱”实践——孝文化的课堂延伸
        一、公益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孝理念向孝行的转变
        二、利用地方特色进行孝文化文创设计
        三、幼儿园见习活动中的孝文化传播与教学实践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8)中美特殊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与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特殊体育
        1.2.2 适应体育
        1.2.3 特殊体育教师
        1.2.4 人才培养模式
    1.3 国内外研究概述
        1.3.1 国内特殊体育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1.3.2 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1.3.3 文献综评
    1.4 研究对象、方法及步骤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步骤
    1.5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中美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历程
    2.1 中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历程
        2.1.1 先声阶段:建国前
        2.1.2 萌芽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
        2.1.3 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之后
    2.2 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历程
        2.2.1 先声阶段:殖民地时期
        2.2.2 萌芽阶段:独立战争后至二战前时期
        2.2.3 发展与完善阶段:二战后时期
第3章 中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分析
    3.1 我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机构
    3.2 我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目标
    3.3 我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专业的设置
    3.4 我国特殊体育师资培养的方式
    3.5 我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
        3.5.1 我国特殊体育教师教育课程分类的情况
        3.5.2 我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通识课程设置
        3.5.3 我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教育学科课程设置
        3.5.4 我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学科专业课程设置
    3.6 我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教育实习
        3.6.1 实习形式
        3.6.2 实习时间
    3.7 我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质量保障
        3.7.1 内部质量保障
        3.7.2 外部质量保障
第4章 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分析
    4.1 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机构
    4.2 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目标
    4.3 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专业设置
    4.4 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方式
    4.5 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
        4.5.1 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课程分类的情况
        4.5.2 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通识课程设置
        4.5.3 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教育学科课程设置
        4.5.4 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学科专业课程设置
    4.6 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教育实习
        4.6.1 实习形式
        4.6.2 实习时间
    4.7 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质量保障
        4.7.1 内部质量保障
        4.7.2 外部质量保障
第5章 中美特殊体育教师培养模式的比较
    5.1 培养机构的比较
    5.2 培养目标的比较
    5.3 专业设置的比较
    5.4 培养方式的比较
    5.5 课程设置的比较
        5.5.1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
        5.5.2 教育学科课程设置的比较
        5.5.3 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
    5.6 教育实习的比较
    5.7 质量保障的比较
        5.7.1 内部质量保障
        5.7.2 外部质量保障
第6章 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6.1 明确培养目标,构建专业标准
    6.2 设置独立专业,完善招生制度
    6.3 拓宽培养途径,提高培养层次
    6.4 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6.4.1 优化通识教育课程
        6.4.2 优化教育学科课程
        6.4.3 优化学科专业课程
    6.5 强化专业实践,改进教育实习
        6.5.1 建立教育实习资格准入与准出制度
        6.5.2 采用多种实习形式,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6.5.3 扩展教育实习内容,增加实训的比重
    6.6 践行资格准入,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6.6.1 建立以高校为本的质量保障体系
        6.6.2 建立政府和社会质量保障体系
结语
研究局限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9)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研究 ——以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特殊教育”的研究成果
        二、关于“特殊音乐教育”的研究成果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实地考察法
        三、访谈法
    第五节 创新之处
    第六节 政策依据
        一、教学目标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简介
    第一节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之地理环境
第二章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分析
    第一节 教学目标与课程设置
        一、教学目标
        二、课程设置
    第二节 教学准备
        一、学生的准备
        二、教师的准备
        三、音乐教学环境的营造
    第三节 课堂教学
        一、教学组织形式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方法
    第四节 课后指导与训练
        一、盲生合唱团指导与训练
        二、聋生舞蹈团指导与训练
第三章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成功案例之启示与反思
    第一节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成功案例之启示
        一、具有“量体裁衣”式教学目标
        二、以诊断性评价为引导的教学准备策略
        三、充分发挥朋辈心理辅导的作用
        四、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五、兼顾不同学生特点的差异教学
        六、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准备
        七、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多样
        八、充分发挥音乐治疗的作用
        九、以音乐特点为导向的教学环境创设
    第二节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案例反思
        一、教学要重视教师的教学准备
        二、编订具有特色的音乐教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10)特殊教育学校书法教学研究 ——以四川省南充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目的与意义
    三、选题的研究综述
    四、选题研究内容及研究设计
第二章 南充地区特殊教育学校书法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书法教师现状与分析
        (一)书法教师人数不足
        (二)书法教师专业素质缺失
        (三)教师职业技能素养欠缺
    二、学情现状与分析
        (一)教学对象多元化
        (二)学生对书法教学认识不足
        (三)网络对学生书法学习产生影响
    三、书法教学资源现状与分析
        (一)特殊性书法教材缺失
        (二)网络书法教学资源利用度不高
        (三)硬件设施不够齐备
        (四)书法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不足
    四、书法教学实践现状与分析
        (一)书法课程设置欠缺
        (二)书法教学评价缺失
        (三)书法教学理念、方法滞后
        (四)特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脱节
第三章 提升特殊教育学校书法教学水平的措施及建议
    一、突出教师与家长在特校书法教学中的作用
    二、创新特校书法教学的理念与认识
    三、改善特校书法教学的环境与氛围
    四、促进特校书法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五、完善特校各类残疾学生书法教学内容
第四章 特殊教育学校书法教学案例设计及实践反思
    一、特校书法教学案例设计
        (一)案例一·聋哑部二年级书法教学
        (二)案例二·聋哑部九年级书法教学
    二、特校书法教学实践反思
        (一)对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反思
        (二)对特校书法教学途径的反思
        (三)对特校书法教学评价方式的反思
        (四)对特校外书法教学问题的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聋哑大学生的课件制作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听障学生的“阳光微创课”校本课程数字化研究[D]. 董亚玲. 闽南师范大学, 2021
  • [2]聋校初中美术“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探索[D]. 刘露阳.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困境研究[D]. 常鑫.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4]基于慕课的翻译教学设计要素与影响因素研究[D]. 李雪.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5]博物馆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以西安博物院为例[D]. 张诗怡.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6]AR资源在智障儿童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某培智学校为例[D]. 唐妮霞. 南宁师范大学, 2019(01)
  • [7]孝文化融入中职幼师语文的教学途径研究[D]. 赵晓凤.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19(02)
  • [8]中美特殊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 邹委龙.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3)
  • [9]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研究 ——以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例[D]. 卢泓文.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10]特殊教育学校书法教学研究 ——以四川省南充市为例[D]. 程诺颜. 西华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聋人大学生课件制作技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