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水稻高产配套技术

盐碱地水稻高产配套技术

一、盐碱地水稻高产配套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孟红[1](2021)在《袁隆平精神品质的故事》文中指出培育超高产水稻是世界育种专家的梦想,但许多国家因难度太大未能实现。数十年来,以袁隆平为首的科研人员潜心科研,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为中国超级稻赢得"东方魔稻"的美誉,为全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杂交水稻被国际上认为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2021年5月22日,享誉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国士已逝,在哀悼、感谢、

张洪程,胡雅杰,杨建昌,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高辉,郭保卫,邢志鹏,胡群[2](2021)在《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稻是我国最重要口粮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水稻生产正面临由传统小规模生产向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的现代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在此重要历史节点,回顾总结70年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历程与科技成就,对探索未来水稻栽培科技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70年来,我国水稻栽培科技界抓住水稻不同主产区大面积生产问题与关键技术瓶颈,深入开展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等方面关系的研究,探索水稻生育调控、栽培优化决策和栽培管理等新途径与新方法,取得了一大批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重要栽培技术和理论,形成了一批重大栽培科技成果。笔者着重从叶龄模式栽培理论及技术、群体质量及其调控、精确定量栽培、轻简化栽培、机械化栽培、超高产栽培、优质栽培、绿色栽培、逆境栽培和区域化栽培等十个方面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稻栽培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并指出了未来中国水稻栽培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是加强水稻绿色优质丰产协调规律与广适性栽培技术研究;二是加强多元专用稻优质栽培研究;三是加强水稻超高产提质协同规律及实用栽培研究;四是加强直播稻、再生稻稳定丰产优质机械化栽培研究;五是加强水稻智能化、无人化栽培研究。

陈启文[3](2021)在《中国海水稻背后的故事》文中研究说明袁隆平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在水稻产量上创造了世界奇迹。本文以翔实的材料讲述了正在研发的水稻新品种"海水稻"的培育过程。海水稻首先被陈日胜发现并培育选种20年,袁隆平发现其价值之后,进行了规模化的科研、扩种及海外开拓。袁隆平团队在海水稻栽培上的探索与成果值得赞赏,中国以及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更应该被公众关注。

王玉鲁[4](2020)在《吉林省西部盐碱地水稻生产状况与对策分析 ——以嘎什根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镇赉县嘎什根乡水稻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97%以上,是嫩江之畔重要的粮食产地,具有病虫害发生的种类相对较少等生产优质稻米的重要优势,但存在产量与品质不高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水稻种植中品种选择、育苗、施肥、用药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筛选出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措施加以验证,以期为提高当地水稻种植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当前嘎什根乡水稻种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种植规模小,98%以上的农户种植面积在10公顷以下;二是种植技术受传统种植习惯影响,单方面追求高产量,不重视科学种田,致土壤质量下降,水稻病虫害发生率提高;三是中低产田面积大(31.7%),水稻单产低,但改良进度慢。2.采用钵盘一体化育苗基质进行育苗,较常规育苗方式可减少20%的投入,提高分蘖总量10%以上;在钵盘一体化基质育苗的基础上应用“三推两早”水稻种植技术,有效提前育苗和插秧的时间15d左右,并提高水稻产量5%以上。3.增施生物菌肥和有机肥及中微量元素,可有效保持和提高地力,并提高水稻产量6.5%以上。同时,使用预防为主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降低因病虫害造成的减产20%以上。

左文刚[5](2020)在《生活污泥对新垦滩涂盐碱地快速有机培肥的效应与机制》文中指出我国耕地资源紧缺,东部沿海滩涂盐碱地可作为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而新垦滩涂盐碱地特殊的土壤性质尤其是土壤高盐分和低肥力使得其必须经过熟化改良方可用于农业生产。在新垦滩涂盐碱地改良过程中,以增加土壤有机质为主导的土壤培肥是滩涂土壤快速改良的关键环节。来源丰富的生活污泥因富含有机质及氮磷等养分,能否作为低成本外源有机物进行盐碱地的高效培肥改良,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营养、能量物质的再循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命题。为研究生活污泥施用对不同利用方式(稻田和旱作)新垦滩涂盐碱地土壤的改良效果,在以稻田为主的江苏盐城射阳滩涂盐碱地试验点和以旱作为主的江苏南通如东方凌滩涂盐碱地试验点开展多年大田定位试验,分别以水稻、甜高粱和大麦作为供试作物,研究一次性生活污泥施用对滩涂盐碱地稻田和旱作模式下土壤降盐、培肥和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重金属环境效应。同时通过室内水稻盆栽试验,研究在非淋洗降盐条件下滩涂盐碱地土壤施用生活污泥对水稻根系的影响。为探索生活污泥改良滩涂土壤过程中重金属的减量化和稳定化,降低生活污泥直接施用带来的重金属环境风险,在江苏盐城东台条子泥滩涂盐碱地试验点,以玉米和大麦作为供试作物,研究生活污泥经蚯蚓吞食消解后的产物污泥蚓粪施用对旱作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及作物生长的影响,尤其是改良过程中的重金属环境效应。通过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在滩涂盐碱地以稻田和旱作利用方式下生活污泥和污泥蚓粪的一次性施用均显着降低土壤盐分,且生活污泥和污泥蚓粪施用量越大,土壤盐分含量降幅越大。其中3年试验期间盐碱地稻田污泥用量处理(180 t ha-1)土壤盐分由5.25‰降至2.38‰,旱作模式下污泥用量处理(250 t ha-1)土壤盐分由8.35‰降至2.31‰,旱作盐碱地污泥蚓粪用量处理(250 t ha-1)土壤盐分由4.04‰降至1.96‰。随生活污泥和污泥蚓粪施用量的增加,单位生活污泥和污泥蚓粪施用所带来的土壤盐分降幅均逐渐降低。生活污泥和污泥蚓粪一次性施用后,3年试验期间盐碱地稻田和旱作模式下土壤盐分含量年度间均逐渐降低,且施用生活污泥和污泥蚓粪各处理年均降幅均明显高于对照处理。生活污泥和污泥蚓粪的施用均降低了盐碱地土壤pH,且土壤pH年度间整体呈降低趋势。(2)盐碱地稻田和旱作盐碱地生活污泥一次性施用均促进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3年试验期间污泥各处理土壤团聚体含量年度间逐渐增加,且年度间增幅要显着高于未施用污泥的对照处理。生活污泥和污泥蚓粪的施用均显着降低滩涂盐碱地土壤容重,且土壤容重年度间呈降低趋势。(3)生活污泥的一次性施用显着提高盐碱地稻田和旱作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盐碱地稻田对照土壤有机碳含量相比,3年试验期间污泥用量处理(180 tha-1)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幅分别达308.8%、248.4%和247.8%;旱作盐碱地3年试验期间生活污泥的施用可使土壤有机碳含量由2.22 g kg-1提高至20.77 g kg-1。污泥蚓粪的施用同样显着提高旱作盐碱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旱作盐碱地土壤有机碳的累积速率要高于盐碱地稻田土壤。随作物种植年限的增加,盐碱地稻田和旱作盐碱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生活污泥和污泥蚓粪的施用均显着提高盐碱地土壤氮、磷养分含量,其中土壤全氮、碱解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与生活污泥和污泥蚓粪施用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4)生活污泥的施用显着提高盐碱地稻田连续3季水稻产量,并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提高水稻根系活力。3年试验期间施用生活污泥处理水稻产量最高增幅分别达125.2%、124.7%和127.9%。根据水稻产量和生活污泥用量拟合方程,在0-210t ha-1的生活污泥施用量范围内,生活污泥的施用均可有效提高水稻产量,但随污泥用量的增加,单位污泥施用量所带来的水稻增产量逐渐降低。生活污泥一次性施用后水稻产量年度间呈逐渐增加趋势。3年试验期间120 t ha-1的污泥施用量所获经济效益最高。非淋洗降盐条件下,生活污泥的施用促进了盆栽水稻根系的生长,提高水稻根系生物量,增强水稻植株伤流液强度,提高伤流液中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并同时提高水稻根系活力,且污泥施用量越高,水稻根系活力越强。(5)在旱作盐碱地上,生活污泥的施用显着提高甜高粱单株茎、叶干物重和生物量。根据甜高粱生物量和生活污泥施用量的拟合方程,在0~450 t ha-1污泥施用量范围内,每施用100吨生活污泥平均可获得约2.02吨的甜高粱干物质。随污泥用量的增加,可获取的甜高粱总热能不断增加,3年试验期间最高可达115.0 GJ ha-1。生活污泥的施用显着提高旱作盐碱地大麦生物量和产量,且污泥用量越高,大麦生物量和产量越高。(6)在旱作滩涂盐碱地上,污泥蚓粪的施用促进玉米和大麦生长,且玉米和大麦生物量以及产量随污泥蚓粪施用量的增加显着提高,但单位污泥蚓粪施用所带来的作物增产量逐渐降低。污泥蚓粪的一次性施用对玉米和大麦产量增加具有持续效应。玉米和大麦产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其中污泥蚓粪处理玉米产量年度增幅可达11.8%,大麦产量年度增幅达31.8%。(7)生活污泥的一次性施用提高了盐碱地稻田和旱作模式下土壤重金属全量和有效态含量,但其含量低于国家相关标准限值。3年试验期间盐碱地稻田和旱作盐碱地土壤全量重金属含量年度间呈降低趋势,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年度间呈增加趋势。综合评估生活污泥施用对盐碱地稻田和旱作盐碱地的重金属风险发现,在盐碱地稻田生活污泥施用重金属淋洗风险高,但作物重金属吸收累积风险低,而在旱作盐碱地生活污泥施用重金属淋洗风险低,但作物重金属吸收累积风险相对较高。生活污泥的施用提高了水稻和大麦植株对重金属的吸收。水稻和大麦各器官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整体上是:根>茎>叶>籽粒。随污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和大麦根、茎、叶中Cd、Cr、Cu、Ni、Pb、Zn含量均逐渐增加,水稻籽粒中Cd、Ni、Zn含量随污泥用量的增加不断增加,水稻籽粒中Cr、Cu、Pb含量无明显变化,大麦籽粒中Cd、Cu、Ni、Pb、Zn含量同样随污泥用量的增加不断增加,大麦籽粒中Cr含量无明显变化。3年试验期间,一次性施用污泥各处理水稻和大麦根、茎、叶、籽粒中重金属含量年度间整体均呈下降趋势。本试验条件下水稻籽粒和大麦籽粒中重金属含量均低于相关标准重金属限值。(8)污泥蚓粪的一次性施用同样提高旱作盐碱地土壤重金属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在生活污泥和污泥蚓粪等碳量投入下,污泥蚓粪施用后更易使重金属在0-20 cm 土层累积,生活污泥施用后重金属有向深层土壤下渗趋势。污泥蚓粪的施用提高了玉米植株和大麦植株体内重金属含量。玉米和大麦各器官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整体上是:根>茎>叶>籽粒。随污泥蚓粪施用量的增加,玉米和大麦根、茎、叶中Cd、Cr、Cu、Ni、Pb、Zn含量均逐渐增加,玉米籽粒中Cd、Cr、Pb含量逐渐增加,Cu、Ni、Zn含量无明显变化,大麦籽粒中Cd、Cr、Ni、Zn含量逐渐增加,Cu、Pb无明显变化。3年试验期间,污泥蚓粪各处理玉米和大麦根、茎、叶、籽粒中重金属含量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在生活污泥和污泥蚓粪等碳量投入下,旱作盐碱地上生活污泥的施用更易导致重金属在玉米植株体内的累积,可见,将生活污泥经蚯蚓吞食消解制成污泥蚓粪用于滩涂盐碱地改良,重金属会以更稳定的形态存在于土壤中,并有效降低重金属在植株中的累积风险。

杜萌[6](2020)在《播种量对滨海稻区水直播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耕地面积有限,且盐碱地面积有不断扩大趋势,盐碱地成为我国当前土地后备资源,蕴藏巨大潜力。如何有效的利用盐碱地资源成为滨海稻区的首要任务。本试验在滨海稻区盐碱地进行,采用水直播的方式,研究品种及播种量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育成品种“盐丰47(Y)”、“盐粳939(J)”为供试材料,试验设5个播种量(B)水平,分别为60kg/hm2(B1)、82.5kg/hm2(B2)、105kg/hm2(B3)、127.5kg/hm2(B4)、150kg/hm2(B5)。探究了不同播种量两品种的生育特性差异及对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丰47与盐粳939相比于移栽稻的生育期缩短8~9d。盐丰47比盐粳939成熟的更早。盐丰47、盐粳939在82.5kg/hm2时出苗率最高,分别为59.99%、55.66%;同时两品种成穗率最高,分别为57.14%、57.04%。两品种在105kg/hm2时成苗率最高分别为46.25%、45.65%,同时水稻株高最矮。相同播种量下盐丰47与盐粳939,生育进程中,各时期茎蘖动态表现均为达到显着差异。(2)盐丰47、盐粳939两品种均是在105kg/hm2时成熟期比齐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增长百分比最大,分别为增长14.23%、18.44%。成熟期时盐丰47在105kg/hm2时,叶绿素含量最高为20.41;盐粳939在82.5kg/hm2时,叶绿素含量最高为23.02。相同播种量下,平均灌浆速率均表现为盐粳939>盐丰47。盐丰47、盐粳939两品种的气孔导度均随着播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除JB5外,净光合速率表现为盐丰47>盐粳939。(3)盐丰47在127.5kg/hm2时,植株发病率最高为7.09%;盐粳939在105kg/hm2时植株发病率最高为5.38%。盐丰47与盐粳939均在150kg/hm2时病情严重,病情指数达最高分别为3.15%、3.19%。在同一播量的下,盐丰47、盐粳939两品种的倒伏指数均达到显着差距。在105kg/667m2时,盐丰47、盐粳939两品种的抗折能力最大,抗倒伏能力最强,倒伏指数随播量的增加先减后增。(4)在播种量105kg/hm2时,盐丰47与盐粳939的产量最高,分别为8479.20kg/hm2、7391.40kg/hm2;相同播量下,盐丰47与盐粳939产量表现为盐丰47>盐粳939,5个播种量水平下,盐丰47比盐粳939分别高产1054.95kg/hm2、858.60kg/hm2、1087.80kg/hm2、1205.40kg/hm2、1103.25kg/hm2。盐丰47产量表现为YB3>YB2>YB1>YB4>YB5;盐粳939产量表现为JB3>JB2>JB1>JB4>JB5;盐丰47、盐粳939两品种随着播量的增大,产量先增后减。(5)盐粳939相对于盐分47在各个播量处理下的食味值都表现的更好。其中盐粳939在播种量105kg/hm2时,食味值最大为85.00;盐丰47在播种量127.5kg/hm2时,食味值最大为74.00;随着播量的增大盐丰47的食味值下降幅度明显;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随着播量的增大先增后减。高播量处理对盐丰47影响较大,食味值较盐粳939下降幅度明显。

杨玲霞[7](2020)在《低洼盐碱地稻渔共作效应研究》文中指出稻渔共作是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实现稻、渔互利共生的绿色循环农业模式,是盐碱地改良利用的方式之一。目前国内外关于稻渔共作的试验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常见壤土上水稻及养殖生物的生长及繁殖产量的性状、养殖水体的理化性状及种养技术方面,而对于低洼盐碱地区稻渔共作条件下水稻的生理发育特性、养分特征等方面的深入研究鲜少。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索低洼盐碱地区稻渔共作的实际效应,进一步阐明低洼盐碱地区稻渔共作对水稻生长的直接影响,以期为低洼盐碱地区水稻安全优质高产栽培及盐碱地的改良利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于2018年和2019年分别在宁夏引黄灌区贺兰县常信乡兰丰村和银川市西夏区军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进行,从稻渔共作模式与常规稻作模式下盐碱地区水稻的生长发育、光合、生理特性、养分特征、产量品质、土壤特性、生态效应几方面以及对两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价值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低洼盐碱地区稻渔共作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相较于常规稻作,在水稻全生育期内,水稻的株高、干物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增加,分别增加1.77%~6.76%、1.86%~21.48%,共作水稻功能叶的叶面积在孕穗期和灌浆期均大于常规稻作。2、低洼盐碱地区稻渔共作对各生育时期水稻的生理特性产生一定影响。1)共作条件下,水稻的光合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明显提升,表现为在水稻苗期-齐穗期,共作条件下水稻叶片的主要光合能力指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及SPAD值多数显着高于常规稻作,分别增加 0.82%~12.73%、2.16%~12.51%、1.32%~45.42%、1.72%~11.76%、3.43%~12.88%,叶片的荧光参数值(F0、Fm、Fv/Fm、Fv/F0、PI)均高于常规稻作,但差异不显着;2)稻渔共作条件增强了低洼盐碱地区水稻的抗逆性,使得水稻叶片的渗透调节保护物质、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发生变化,表现为共作水稻叶片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较常规稻作在苗期-齐穗期有不同程度的显着升高,分别提高了 5.09%~39.14%、4.55%~37.78%、6.59%~31.95%、1.43%~10.70%,叶片的 Pro(脯氨酸)含量、MDA(丙二醛)含量较常规稻作分别降低6.95%~32.56%、2.04%~24.84%。3、稻渔共作有利于促进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在拔节-乳熟期,共作水稻植株地上部的N、P、K累积吸收量多数均显着高于常规稻作,分别增加了 57.51%~80.83%、41.16%~55.26%、8.5%~25.02%。4、低洼盐碱地区稻渔共作模式有利于土壤环境的改善。与常规稻作相比,稻渔共作降低了盐碱土壤的pH,显着提高了各生育阶段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氨氮、有效磷的平均含量。共作水稻土壤的pH较常规稻作降低了 0.47%~2.63%,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氨氮、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 8.14%~15.42%、3.31%~10.47%、1.90%~16.34%、3.65%~17.83%、5.19%~21.10%、2.39%~14.76%。5、低洼盐碱地区稻渔共作有利于稻谷产量的增加和稻米品质的改善。1)稻渔共作水稻的穗数与千粒重显着高于常规稻作,分别提高了 14.36%~16.72%、3.78%~6.21%,穗粒数与常规稻作相比无明显差异;2)共作模式下,水稻各生育时期的株高、干物重、光合参数Pn、Gs等与水稻产量均呈正相关关系,且多数与产量呈显着或极显着关系;3)共作水稻的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食味品质、与蒸煮食味品质有关的物理特性较常规稻作相比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稻渔共作水稻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食味值、胶稠度较常规稻作分别显着提高了 1.30%~2.91%、3.12%~3.55%、3.52%~4.69%、10.14%~14.09%、6.25%~16.86%、5.29%~11.24%、2.42%~4.78%,垩白度、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较常规稻作分别降低了 9.32%~16.14%、8.94%~16.14%、3.31%~3.69%。6、低洼盐碱地稻渔共作系统生产力水平有所提升,生态效应较好。共作水稻较常规稻作相比,其能流、物流、价值流产投比均有所增加,经济利润增加了 34.85%~61.94%,生产力水平较高,同时减少了系统中的化肥农药施用。

邵玺文,刘伟洋,耿艳秋,金峰,郭丽颖[8](2019)在《吉林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提高吉林省水稻单产水平对增加我国水稻总产量、保障口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水稻育秧、移栽密度、肥料施用、水分管理等方面概述了吉林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对未来吉林省水稻"增密减氮"、无土育秧、水稻机械覆膜、绿色优质稻米及水稻直播等栽培技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吉林省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于健波[9](2020)在《盐碱地晚播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云台农场土壤属于滨海黏质盐土,由于受到气候条件、栽培方式等影响,水稻迟熟,收获推迟,进而导致小麦迟播。然而晚播小麦由于分蘖成穗少、穗粒数减少和千粒重降低,晚播小麦的产量和效益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提高云台农场小麦的产量和效益,从品种选择、浸种催芽、播种方式、肥料运筹、叶面肥喷施和病虫防治等方面对盐碱地晚播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综述了盐分胁迫、晚播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特征,探讨了云台农场影响盐碱地晚播小麦产量提升的限制因素。2、试验研究了不同管理措施如品种、浸种催芽方式、播种机型、肥料运筹、叶面肥、喷药机械等措施对盐碱地晚播小麦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认为:(1)云台农场晚播小麦宜选用连麦8号、连麦7号和淮麦33品种,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比较协调,能够取得高产。(2)在相同灌溉方式条件下,浸种催芽播种比干种播种出苗早、出苗齐,提前3-5天出苗,同时出苗率高于干种播种;沟灌出苗率高于漫灌和不灌溉的出苗率。(3)45行宽幅播种机播种效率是24行播种机播种效率的3倍左右,作业费用节省60元/hm2,播种出苗早4天左右,有利于形成壮苗和促进分蘖,基本苗多、出苗率高,同时产量更高。(4)晚播小麦中后期肥料运筹返青肥施用150kg/hm2、拔节肥施用225kg/hm2、孕穗肥施用150kg/hm2、抽穗期和扬花期两次叶面喷肥37.5kg/hm2,能够取得高产,肥料利用率较高。(5)抽穗期和扬花期叶面喷施彩特美细胞酶叶面肥、碧护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磷酸二氢钾+丰产灵可以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彩特美细胞酶叶面肥增产2.8%、净效益194.24元/hrri2,增产增效最高,碧护植物生长调节剂增产2.1%、净效益133.31元/hm2,增产增效次之,磷酸二氢钾+丰产灵增产1.3%、净效益111.45元/hm2,增产增效最低。(6)植保无人机(大疆T16和极飞P30)对赤霉病防治效果和易田自走式植保机相当,然而作业效率较低,但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成本较少,而且无人机可以夜间作业,通过增加作业时间来弥补作业效率的不足,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3、综合相关研究结果与生产中推广应用效果,提出了云台农场盐碱地晚播小麦生产技术模式,主要技术措施包括:(1)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2)合理耕整,适宜播量,浸种催芽,合理机型,镇压开沟,提升播种质量。(3)调整肥料品种,合理肥料用量;因苗追施,合理肥料运筹;适时叶面喷肥,抗逆防早衰。(4)推行“一封二杀”除草模式,强化新型机具使用,适期用药重防赤霉病,实现高质高效防治病虫草害,减药增效。(5)适期收获,烘晒一体,提升产品质量。4、思考了今后进一步提升云台农场盐碱地小麦生产的途径,认为:(1)强化学习国家政策,并在实践中应用;(2)通过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实现人才素质提升,为持续发展提供基础;(3)积极引进新型农资,为持续发展提供后劲;(4)积极探索产业化联动开发,提升产品效益。

王才林,张亚东,赵凌,路凯,朱镇,陈涛,赵庆勇,姚姝,周丽慧,赵春芳,梁文化,孙明法,严国红[10](2019)在《耐盐碱水稻研究现状、问题与建议》文中提出我国有234万hm2沿海滩涂和1亿hm2内陆盐碱地,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土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巨大。水稻作为沿海滩涂和盐碱地改良的首选粮食作物,国内外学者对耐盐碱水稻开展了广泛研究。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单产在300 kg/667 m2以上的水稻品种。本文对耐盐水稻种质资源筛选、耐盐基因/QTL的定位与克隆、耐盐水稻鉴定与评价方法、耐盐水稻新品种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进行综述,指出耐盐碱水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耐盐碱水稻研究的建议。

二、盐碱地水稻高产配套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盐碱地水稻高产配套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袁隆平精神品质的故事(论文提纲范文)

爱国底色与为民谋福
自强信心与初心使命
不断创新与不懈奋斗
无私贡献与勇于担当

(2)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稻栽培科技70年发展回顾
    1.1 第一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1.2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
    1.3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
    1.4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
    1.5 第五阶段(21世纪以来)
2 改革开放以来水稻栽培领域取得的若干科技成就
    2.1 水稻叶龄模式栽培理论及技术
    2.2 水稻群体质量及其调控
    2.3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
    2.4 水稻轻简化栽培
        2.4.1 少免耕栽培与抛秧
        2.4.2 直播栽培
        2.4.3 再生稻栽培
    2.5 水稻机械化栽培
    2.6 水稻超高产栽培
    2.7 水稻优质栽培
    2.8 水稻绿色栽培
    2.9 水稻逆境栽培
        2.9.1 温度胁迫
        2.9.2 水分胁迫
        2.9.3 O3胁迫
        2.9.4 盐分胁迫
    2.1 0 水稻区域化栽培
        2.1 0. 1 东北寒地粳稻栽培
        2.1 0. 2 长三角地区粳稻栽培
        2.1 0. 3 南方双季稻栽培
        2.1 0. 4 西南高湿寡照稻区杂交稻栽培
3 未来水稻栽培领域的创新方向
    3.1 绿色优质丰产协调规律与广适性栽培
    3.2 多元专用稻优质栽培
    3.3 超高产提质协同规律及实用栽培
    3.4 直播稻、再生稻稳定丰产优质机械化栽培
    3.5 智能化、无人化栽培

(3)中国海水稻背后的故事(论文提纲范文)

大海馈赠给人类的一份神秘礼物
一个稻作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到沙漠王国去种水稻
永恒的课题

(4)吉林省西部盐碱地水稻生产状况与对策分析 ——以嘎什根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线路
第二章 水稻生产研究情况
    2.1 盐碱地水稻生产历史
    2.2 水稻育种技术研究
    2.3 水稻育苗技术研究
    2.4 水稻施肥技术研究
    2.5 水稻病虫害防治
第三章 嘎什根乡水稻生产现状
    3.1 水稻品种的更新
    3.2 育苗技术的发展
    3.3 施肥技术的发展
    3.4 农药的不断更新
第四章 嘎什根乡水稻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4.1 水稻品种繁杂,产业化程度低
    4.2 科技应用能力不足,思想观念转变慢
        4.2.1 育苗技术发展缓慢
        4.2.2 施用肥料不均衡导致土壤板结化
        4.2.3 农药施用以应对为主
    4.3 水稻种植基础设施不健全
第五章 嘎什根乡水稻生产发展建议
    5.1 转变农户生产方式,发展规模化经营
    5.2 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育苗方法
    5.3 运用水稻田间平衡施肥技术
    5.4 提高农药施用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5.4.1 水稻除草药物的施用
        5.4.2 水稻病害的防治
        5.4.3 水稻虫害的防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
致谢

(5)生活污泥对新垦滩涂盐碱地快速有机培肥的效应与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沿海滩涂资源及开发利用概况
        1.2.1 滩涂土地资源概况
        1.2.2 滩涂土地开发利用概况
        1.2.3 滩涂盐碱地土壤改良的必要性
    1.3 生活污泥资源化利用概况
        1.3.1 概况
        1.3.2 污泥的资源价值
        1.3.3 污泥处置方式
        1.3.4 污泥用于滩涂盐碱地改良的可行性
        1.3.5 污泥土地利用的风险性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施用生活污泥对盐碱地稻田土壤快速培肥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设计
        2.2.2 测定方法
        2.2.3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施用生活污泥对盐碱地稻田土壤pH及盐分的影响
        2.3.2 施用生活污泥对盐碱地稻田土壤物理肥力的影响
        2.3.3 施用生活污泥对盐碱地稻田土壤化学肥力的影响
        2.3.4 施用生活污泥对盐碱地稻田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3.5 施用生活污泥对盐碱地稻田土壤及水稻重金属累积的影响
    2.4 小结
第3章 非淋洗降盐条件下施用生活污泥对滩涂盐碱地土壤改良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设计
        3.2.2 测定方法
        3.2.3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施用生活污泥对盆栽滩涂稻田土壤性质的影响
        3.3.2 施用生活污泥对盆栽水稻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
        3.3.3 施用生活污泥对盆栽水稻植株根系生长及活力的影响
        3.3.4 施用生活污泥对盆栽水稻根基伤流液中可溶性糖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施用生活污泥对旱作盐碱地土壤快速培肥及甜高粱、大麦生长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设计
        4.2.2 测定方法
        4.2.3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施用生活污泥对旱作盐碱地土壤pH及盐分的影响
        4.3.2 施用生活污泥对旱作盐碱地土壤物理肥力的影响
        4.3.3 施用生活污泥对旱作盐碱地土壤化学肥力的影响
        4.3.4 施用生活污泥对早作盐碱地甜高粱、大麦生长的影响
        4.3.5 施用生活污泥对旱作盐碱地土壤和甜高粱、大麦重金属吸收累积的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施用污泥蚓粪对旱作盐碱地土壤快速培肥及玉米、大麦生长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设计
        5.2.2 测定方法
        5.2.3 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施用污泥蚓粪对旱作盐碱地土壤pH及盐分的影响
        5.3.2 施用污泥蚓粪对旱作盐碱地土壤物理肥力的影响
        5.3.3 施用污泥蚓粪对旱作盐碱地土壤化学肥力的影响
        5.3.4 施用污泥蚓粪对旱作盐碱地玉米、大麦生长的影响
        5.3.5 施用污泥蚓粪对旱作盐碱地土壤和玉米、大麦重金属吸收累积的影响
    5.4 小结
第6章 讨论
    6.1 施用外源有机物对滩涂盐碱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6.1.1 土壤团聚体
        6.1.2 土壤容重
    6.2 施用外源有机物对滩涂盐碱地土壤盐分和pH的影响
        6.2.1 土壤盐分
        6.2.2 土壤pH
    6.3 施用外源有机物对滩涂盐碱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6.3.1 土壤有机碳
        6.3.2 土壤氮、磷养分
    6.4 外源有机物施用对滩涂盐碱地作物生长的影响
        6.4.1 生活污泥施用对盐碱地稻田水稻生长的影响
        6.4.2 非淋洗降盐条件下生活污泥施用对盐碱地水稻生长的影响
        6.4.3 生活污泥施用对旱作盐碱地甜高粱、大麦生长的影响
        6.4.4 污泥蚓粪施用对旱作盐碱地玉米、大麦生长的影响
        6.4.5 生活污泥与污泥蚓粪施用对作物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
        6.4.6 经济效益分析
    6.5 施用外源有机物对滩涂盐碱地重金属吸收累积的影响
        6.5.1 生活污泥施用对滩涂盐碱地重金属吸收累积的影响
        6.5.2 污泥蚓粪施用对滩涂盐碱地重金属吸收累积的影响
    6.6 施用外源有机物对滩涂盐碱地改良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第7章 结语
    7.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
    7.3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播种量对滨海稻区水直播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直播稻生产情况
        1.1.1 直播水稻的发展历史
        1.1.2 国内外现状
    1.2 直播稻研究进展
        1.2.1 品种选择
        1.2.2 直播稻播种方法
        1.2.3 直播稻适宜的播量与密度
        1.2.4 直播稻适宜的播种日期
        1.2.5 直播稻群体水肥调控
    1.3 直播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3.1 倒伏问题
        1.3.2 草害问题
    1.4 直播稻稻米品质
    1.5 盐碱地直播稻栽培
    1.6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生育期调查
        2.3.2 出苗率及成苗率调查
        2.3.3 茎蘖动态调查
        2.3.4 干物质积累动态调查
        2.3.5 叶片光合性能测定
        2.3.6 叶绿素含量测定
        2.3.7 灌浆速率测定
        2.3.8 病害调查
        2.3.9 茎秆抗倒伏性状测定
        2.3.10 产量及产量构成调查
        2.3.11 稻米品质测定
    2.4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生育特性的影响
        3.1.1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生育期的影响
        3.1.2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出苗率、成苗率的影响
        3.1.3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株高的影响
        3.1.4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茎蘖动态的影响
    3.2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光合特性的影响
        3.2.1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2.2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叶绿素SPAD值的影响
        3.2.3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灌浆速率的影响
        3.2.4 播量对水直播稻光合作用的影响
    3.3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抗逆性的影响
        3.3.1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病害情况的影响
        3.3.2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倒伏指数的影响
    3.4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4.1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产量的影响
        3.4.2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产量构成的影响
    3.5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3.5.1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
        3.5.2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
        3.5.3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稻米品质理化指标、食味值的影响
        3.5.4 播种量对水直播稻稻米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低洼盐碱地稻渔共作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稻渔共作内涵及发展历程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2 试验地概况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项目及方法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稻渔共作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3.2 稻渔共作对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
    3.3 稻渔共作对水稻植株养分特征的影响
    3.4 稻渔共作对稻田土壤特性的影响
    3.5 稻渔共作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
    3.6 稻渔共作系统能量流、物质流、价值流分析
    3.7 稻渔共作的生态效应
第四章 讨论
    4.1 稻渔共作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4.2 稻渔共作对水稻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4.3 稻渔共作对水稻养分特征的影响
    4.4 稻渔共作对稻田土壤特性的影响
    4.5 稻渔共作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
    4.6 稻渔共作系统能量流、物质流、价值流分析
    4.7 稻渔共作的生态效应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吉林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稻高产栽培
    1.1 发挥品种高产潜力的栽培技术
        1.1.1 育秧技术
        1.1.2 适龄移栽
        1.1.3 移栽密度
        1.1.4 肥料管理
        1.1.5 水分管理
    1.2 水稻抗逆高产栽培技术
        1.2.1 苏打盐碱地水稻育苗技术
        1.2.2适期移栽及插秧技术
        1.2.3 移栽密度
        1.2.4 肥料管理
        1.2.5 水分管理
2 吉林省水稻栽培技术展望
    2.1“增密减氮”技术
    2.2 无土育秧技术
    2.3 水稻机械覆膜技术
    2.4 绿色优质稻米栽培技术
    2.5 直播水稻栽培技术

(9)盐碱地晚播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盐碱地小麦的生育特点及提升产量的途径
        1.1.1 盐碱地分布概况
        1.1.2 盐碱地小麦生长发育特点
        1.1.3 盐碱地小麦生长发育伤害的生理机制
        1.1.3.1 造成渗透胁迫,影响水分吸收
        1.1.3.2 影响养分平衡吸收,甚至产生离子毒害
        1.1.3.3 膜结构破坏
        1.1.3.4 渗透调节物质积累
        1.1.3.5 活性氧含量增加
        1.1.3.6 光合速率降低
        1.1.3.7 植物激素与调节物质变化
        1.1.4 提升盐碱地小麦产量的途径
        1.1.4.1 培育、筛选、推广应用耐盐的小麦品种
        1.1.4.2 农业工程技术应用
        1.1.4.3 农业生产技术应用
    1.2 晚播小麦的生长特点与栽培调控措施
        1.2.1 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
        1.2.2 晚播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1.2.3 晚播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措施
        1.2.3.1 浸种催芽技术
        1.2.3.2 适当增加播种量
        1.2.3.3 合理氮肥运筹
        1.2.3.4 喷施叶面肥
    1.3 云台农场基本情况及小麦生产概况
        1.3.1 云台农场基本情况
        1.3.2 云台农场小麦生产概况
        1.3.3 云台农场小麦产量提升的主要限制因素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4.1 目的意义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提升云台农场盐碱地晚播小麦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研究
    2.1 盐碱地晚播小麦品种的筛选
        2.1.1 试验设计
        2.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3 结果与分析
        2.1.4 小结
    2.2 盐碱地晚播小麦浸种催芽与灌溉对出苗的影响
        2.2.1 试验设计
        2.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2.3 结果与分析
        2.2.4 小结
    2.3 不同播种机型对盐碱地晚播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2.3.1 试验设计
        2.3.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3 结果与分析
        2.3.3.1 播种效率
        2.3.3.2 出苗情况
        2.3.3.3 幼苗素质
        2.3.3.4 产量表现
        2.3.4 小结
    2.4 盐碱地晚播小麦中后期不同氮肥追施比例对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2.4.1 试验设计
        2.4.2 测定项目及方法
        2.4.2.1 主要生育期考苗
        2.4.2.2 成熟期考种
        2.4.2.3 数据整理和分析
        2.4.3 结果与分析
        2.4.3.1 中后期不同氮肥运筹对小麦茎蘖动态的影响
        2.4.3.2 中后期不同氮肥运筹对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2.4.4 小结
    2.5 盐碱地晚播小麦不同种类叶面肥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2.5.1 试验设计
        2.5.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5.3 结果与分析
        2.5.4 小结
    2.6 盐碱地晚播小麦不同植保机型对赤霉病防治效果、效率及成本的影响
        2.6.1 试验设计
        2.6.2 测定项目及方法
        2.6.2.1 安全性调查
        2.6.2.2 防效调查
        2.6.2.3 防治成本估算
        2.6.3 结果与分析
        2.6.3.1 安全性
        2.6.3.2 不同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2.6.3.3 不同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率
        2.6.3.4 不同处理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成本估算
    2.7 小结
3 云台农场盐碱地晚播小麦生产技术模式
    3.1 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
    3.2 提升播种质量
        3.2.1 合理耕整,提升整地质量
        3.2.2 争早播种,因期调整播量
        3.2.3 浸种催芽,实现早苗壮苗
        3.2.4 合理机型,提高播种质量
        3.2.5 镇压开沟,灌溉速灌速排
    3.3 合理肥料运筹,节肥增效
        3.3.1 调整肥料品种,合理肥料用量
        3.3.2 因苗追施,合理肥料运筹
        3.3.3 适时叶面喷肥,抗逆防早衰
    3.4 高质高效防治病虫草害,减药增效
        3.4.1 推行“一封二杀”除草模式,提升防效
        3.4.2 强化新型机具使用,减药高效
        3.4.3 适期用药,重防赤霉病
    3.5 适期收获,烘晒一体,提升产品质量
4 进一步提升云台农场盐碱地小麦生产途径的思考
    4.1 强化学习国家政策,并在实践中应用
    4.2 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实现人才素质提升,为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4.3 积极引进新型农资,为持续发展提供后劲
    4.4 积极探索产业化联动开发,提升产品效益
参考文献
致谢

(10)耐盐碱水稻研究现状、问题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1.1 耐盐水稻种质资源筛选
    1.2 耐盐基因/QTL的定位与克隆
    1.3 耐盐水稻鉴定与评价方法
    1.4 耐盐水稻新品种选育
    1.5 耐盐水稻配套栽培技术
2 耐盐碱水稻研究存在的问题
    2.1 水稻耐盐机理尚不清楚
    2.2 耐盐性水稻鉴定标准不统一
    2.3 可供育种利用的耐盐基因不多
    2.4 育种方法有待进一步突破
3 意见和建议
    3.1 深入开展耐盐机制研究
    3.2 加强耐盐种质资源的鉴定筛选与耐盐基因的发掘
    3.3 加强耐盐碱水稻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
    3.4 加强耐碱水稻研究

四、盐碱地水稻高产配套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袁隆平精神品质的故事[J]. 孟红. 党史文苑, 2021(10)
  • [2]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与展望[J]. 张洪程,胡雅杰,杨建昌,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高辉,郭保卫,邢志鹏,胡群. 中国农业科学, 2021(07)
  • [3]中国海水稻背后的故事[J]. 陈启文.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2021(01)
  • [4]吉林省西部盐碱地水稻生产状况与对策分析 ——以嘎什根乡为例[D]. 王玉鲁. 吉林大学, 2020(03)
  • [5]生活污泥对新垦滩涂盐碱地快速有机培肥的效应与机制[D]. 左文刚. 扬州大学, 2020
  • [6]播种量对滨海稻区水直播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杜萌.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4)
  • [7]低洼盐碱地稻渔共作效应研究[D]. 杨玲霞. 宁夏大学, 2020(03)
  • [8]吉林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展望[J]. 邵玺文,刘伟洋,耿艳秋,金峰,郭丽颖.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9(06)
  • [9]盐碱地晚播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D]. 于健波. 扬州大学, 2020(06)
  • [10]耐盐碱水稻研究现状、问题与建议[J]. 王才林,张亚东,赵凌,路凯,朱镇,陈涛,赵庆勇,姚姝,周丽慧,赵春芳,梁文化,孙明法,严国红. 中国稻米, 2019(01)

标签:;  ;  ;  ;  ;  

盐碱地水稻高产配套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